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在高速带状材料分切中,实现微米级边缘位置偏差的实时检测与精准纠偏?【传感器选型, 工业自动化】

2025/09/15

1. 带状材料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在高精度分切生产线上,我们面对的“被测物”通常是连续、柔性的带状材料。这就像是展开一张超长的纸、一块布料或者一块薄金属板,它们会以一定的速度在生产线上运行。这些带状材料可以是金属带(如不锈钢、铝带)、塑料薄膜、纸张、纺织品、无纺布,甚至是复合材料。

分切的目的是将这些宽幅的带状材料精确地切割成若干条窄幅材料。为了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我们对带状材料在分切过程中的位置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想象一下,如果一条带子在运行过程中左右摇摆不定,那么切割出来的边缘就会歪斜,宽度就会不一致,甚至可能出现“蛇形边”或毛边,导致大量废品。因此,实时监测带状材料的位置偏差,并及时进行纠正,是确保分切质量的关键。这好比开车走在一条狭窄的直线上,方向盘需要不断微调,才能保证车辆一直行驶在正确的轨迹上。

2. 针对带状材料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为了量化和评价带状材料在分切过程中的运行质量,行业内会关注几个核心的监测参数。这些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是衡量分切精度的重要依据,就像我们评判一个人赛跑的速度和耐力。

  • 边缘位置偏差 (Edge Position Deviation): 这是指带状材料的实际边缘,在某一时刻偏离预设基准线或目标位置的距离。通俗来说,就是带子边有没有“跑偏”。这个偏差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决定了分切刀具能否精确地切在理想位置上。评价时通常会测量其最大值、最小值以及标准差,以反映其稳定性和波动范围。

  • 宽度偏差 (Width Deviation): 宽度偏差是指带状材料在运行过程中,其实际测量到的宽度与设计目标宽度之间的差异。通常通过同时测量两侧边缘的位置,或者测量一侧边缘相对于固定参照物的距离,结合已知尺寸来间接计算。稳定的宽度是分切产品合格的基本要求。其评价方法与边缘位置偏差类似,关注最大、最小偏差和统计分布。

  • 直线度 (Straightness): 这个参数描述的是带状材料的边缘在沿着其运行方向上保持“直”的程度。如果边缘出现波浪形或弧度,我们就说它的直线度不好。在高速分切时,边缘抖动或弯曲会直接导致产品报废。评价时会通过在一定长度上记录边缘轨迹,然后计算其偏离理想直线的最大距离。

  • 平整度/翘曲 (Flatness/Curvature): 特别是对于较硬的金属带材,除了平面内的位置偏差,垂直于平面的翘曲或卷曲也可能影响分切精度。想象一下一块薯片,它不是平的,而是有弧度的,这样的材料在分切时就可能出现问题。这通常通过测量材料横截面的高度变化来评估。

这些参数的精确监测,为自动化纠偏系统提供了“眼睛”,让系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分切出的产品符合严格的质量要求。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在高精度分切过程中,实时监测带状材料的位置偏差,需要依赖一系列高精尖的检测技术。市面上有很多种方案,它们各有特点,就像不同的医生用不同的仪器诊断病情,选择哪种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病人”的状况。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是一种非常成熟且广泛应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它就好比是我们用眼睛看东西,但比人眼更精确、更快。它的核心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几何学上的三角关系来计算距离。

  •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内部有一个激光发射器,它会向被测带状材料的表面发射一束细小的激光点。当激光点照射到材料表面时,光线会反射回来。传感器内部的另一个部件,一个高分辨率的接收元件(通常是CCD线阵或PSD位置敏感探测器),会捕捉到这些反射回来的光线。

    想象一下,激光发射器、反射在材料表面的激光点,以及接收元件的中心,这三点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当带状材料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比如带子向上或向下移动了一点),激光点在材料上的反射位置虽然没有变,但是反射光线进入接收元件的角度会发生变化。这会导致反射光斑在接收元件上的“落点”发生位移。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化的模型来理解这个过程:假设传感器中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透镜中心之间的距离为基线长度 L,激光束以某一角度 α 投射到物体表面,反射光通过接收透镜以角度 β 聚焦到探测器上。当物体表面位置发生微小变化 ΔZ 时,光斑在探测器上的位置会移动 ΔX。在理想情况下,基于三角几何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距离变化 ΔZ 与光斑位移 ΔX 之间的近似关系:ΔZ ≈ (L * ΔX) / (f * sin(α))其中,f 是接收透镜的焦距。这个公式表明,光斑在探测器上的微小位移,就能对应到物体距离的精确变化。传感器通过内置的微处理器,根据接收元件上光斑的精确位置,实时计算出带状材料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其位置信息。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这类传感器的精度非常高,一般可以达到 ±0.02mm~±0.1mm,优质的系统可以达到±0.015mm甚至更高的精度。响应时间通常在几毫秒内。测量范围根据型号不同,可以从几毫米到几米。点直径通常很小,可以聚焦到几十微米。

  •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极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能够捕获微小的位置变化;非接触式测量,不会磨损或污染被测材料;响应速度快,适合高速生产线上的动态测量;通常结构紧凑,易于安装。

    • 缺点: 测量结果可能受到被测材料表面特性(如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纹理)的影响,对于高反射或透明材料需要特殊处理;单点测量,如果需要测量宽度或轮廓,需要多个传感器或结合扫描机构;成本相对较高。

    • 适用场景: 对位置精度要求极高,且材料表面特性相对稳定的场景,如精密金属带材的边缘定位、厚度测量、卷径控制等。

线激光轮廓测量技术

线激光轮廓测量技术,就像是给带状材料拍了一张带有高度信息的“X光片”。它不再是只看一个点,而是一次性“看”一条线,获取整条线的形状和高度数据。

  •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这种传感器会投射一条线状的激光束到带状材料表面。这条线状激光在材料表面形成一个“光条”。当材料表面有起伏或边缘时,这条光条就会发生形变。传感器内部的高速CMOS相机或CCD传感器,会以一定的角度捕捉这个形变后的光条图像。

    通过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系统能够从这条光条的图像中提取出材料表面上每一个点的三维坐标(X, Y, Z)。这样,传感器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带状材料的2D轮廓数据。有了这些轮廓数据,我们就能精确计算出带材的宽度、边缘位置、厚度,甚至是微小的翘曲或褶皱。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宽度可以从几毫米到将近一米。Z轴(高度)和X轴(横向)的分辨率都非常高,可以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采样速度非常快,每秒可以获取数万个轮廓。重复精度可达微米级。

  •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能够一次性获取整条线的轮廓信息,测量参数丰富(宽度、边缘、厚度、翘曲等);对表面颜色和光泽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测量速度快,适用于高速生产线;数据量大,提供全面的质量评估。

    • 缺点: 传感器体积相对较大;数据处理复杂,需要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成本通常较高。

    • 适用场景: 需要对带状材料进行多维度、高精度检测的场景,如电池极片、半导体封装材料、精密薄膜的宽度、边缘、平整度同时检测。

机器视觉技术

机器视觉技术,就好比是给生产线装上了一双“智慧的眼睛”和一颗“聪明的大脑”。它不仅仅是看,还能理解和分析所看到的一切。

  •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机器视觉系统通常由工业相机、光源、图像采集卡(或内置于智能相机)、以及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组成。相机首先会实时拍摄带状材料的高分辨率图像。这些图像被传输到处理器中,然后软件会运用一系列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分析。

    这些算法包括边缘检测(找出带材的精确边界)、模式匹配(识别特定的形状或标记)、几何测量(计算宽度、长度、孔径等)。通过分析图像中像素的灰度变化和空间分布,系统能够精确地识别带状材料的边缘位置,计算其中心线,甚至检测出表面缺陷。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图像分辨率可以从几十万像素到数千万像素不等。处理速度非常快,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在线实时检测的需求。防护等级高,适合恶劣工业环境。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软件功能的灵活性和强大性。

  •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功能极其强大和灵活,不仅能进行位置测量,还能同时进行缺陷检测、尺寸测量、字符识别等多种任务;非接触式,不会损伤产品;可以应对复杂多变的表面情况;通过软件升级即可扩展功能。

    • 缺点: 对光源和环境光线比较敏感,需要精心设计照明系统;系统集成和编程复杂度高,需要专业的视觉工程师;数据量大,对处理器的要求高;初始投资成本较高。

    • 适用场景: 需要进行多功能、高精度、高灵活度检测的生产线,如对带材边缘位置、表面缺陷、印刷质量等进行综合性质量控制的场合。

超声波测量技术

超声波测量技术,是一种“听”的测量方式,它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来判断距离。

  •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超声波传感器会发射人耳听不到的高频超声波脉冲。这些声波在空气中以恒定的速度传播,当它们碰到带状材料的边缘时,一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回来。传感器会接收这些反射回来的“回波”。

    超声波传感器内部的处理器会精确测量从超声波发射出去到接收到回波之间的时间差(ToF,Time of Flight)。根据声波在空气中的已知传播速度(大约343米/秒),系统就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计算出传感器到带状材料边缘的精确距离:距离 = (声速 * 时间差) / 2这里的除以2是因为声波需要往返两次。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在带材边缘附近,并持续测量这个距离,就可以实时监控带材的边缘位置变化。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在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之间。分辨率通常在毫米或亚毫米级别。重复精度可达±0.1 mm。开关频率相对较低,通常在几十赫兹。

  •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不受带状材料的颜色、透明度或表面光泽影响,因为它测量的是物理边界而非光学特性;在有灰尘、烟雾、蒸汽等恶劣工业环境中也能可靠工作;成本相对较低。

    • 缺点: 精度和分辨率通常低于光学传感器,较难满足极高精度分切的要求;测量速度相对较慢,对于高速运动的带材可能响应不够及时;声速受空气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影响,需要进行温度补偿;声波的扩散特性限制了其最小检测尺寸。

    • 适用场景: 对精度要求相对宽松,但环境恶劣,且材料种类繁多(如纸张、塑料薄膜、纺织品等)的边缘检测和纠偏。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挑选了几家行业内知名的品牌,来对比他们在带状材料位置监测方面的技术方案和特点。

  • 德国米铱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德国米铱在精密测量领域享有盛誉,其激光位移传感器以高精度和稳定性著称。例如optoNCDT 1750系列,采用激光三角测量原理,能够提供高达0.0125微米的分辨率,线性度可达±0.03% F.S.,采样率最高可达 2.5 kHz。这意味着它能以极高的精度和速度,捕捉带状材料边缘的微小位移,确保分切的精准。

  • 英国真尚有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英国真尚有ZLDS116激光位移传感器是一款功能全面的设备,基于光学三角测量原理。它提供最大可达8米的测量范围,精度可优于0.08%。其5毫秒的快速响应时间适合动态测量。ZLDS116的特点在于其环境适应性,IP66级的防护等级和空气净化系统使其可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甚至可以测量高达1300°C的高温物体(根据型号)。它支持0-10V或4-20mA模拟输出,RS485或Profibus DP数字输出,以及用于诊断和维护的0-5V视频输出,方便与各种工业控制系统集成。

  • 日本基恩士 (采用线激光轮廓测量技术) 日本基恩士的LJ-X8000系列线激光轮廓测量仪,代表了线激光测量领域的水平。它通过投射线状激光并获取2D轮廓,实现了对带状材料宽度、边缘、厚度等参数的高速测量。其Z轴分辨率可低至0.0005微米,X轴分辨率最低0.4微米,采样速度最高可达64 kHz,重复精度可达±0.5微米。日本基恩士的优势在于其测量速度和数据丰富性,能够提供带状材料的几何信息。

  • 美国康耐视 (采用机器视觉技术) 美国康耐视是机器视觉领域的领导者,其In-Sight D900系列智能相机将高性能图像采集与视觉处理算法相结合。它通过高分辨率工业相机捕获图像,并运用深度学习等算法识别带材边缘、计算中心线、测量宽度甚至检测缺陷。美国康耐视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表面和检测任务,不仅仅是位置监测,还能进行质量控制。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就像为一场精密的比赛选择合适的工具,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 精度 (Accuracy): 这是传感器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对于高精度分切来说,精度是核心指标。如果传感器精度不够,就像一个有度数偏差的尺子,测出来的尺寸本身就是错的,分切刀具即使按照错误的数据去切,最终产品也会不合格。

    • 选型建议: 对于极高精度要求(如几十微米甚至几微米)的金属、光学膜分切,应选择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精度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或线激光轮廓测量仪。

  • 分辨率 (Resolution): 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距离变化量。分辨率越高,传感器对微小偏差的感知能力就越强。

    • 选型建议: 分辨率通常应比所需的分切精度高一个数量级。例如,如果要求分切精度是±0.1毫米,那么传感器的分辨率至少应达到0.01毫米(10微米)。

  • 重复性 (Repeatability): 在相同条件下,传感器多次测量同一位置时,结果的一致性。重复性差的传感器,每次测量的结果都飘忽不定,会给控制系统发出错误的信号。

    • 选型建议: 重复性是衡量传感器稳定性的关键。对于需要长期稳定运行的生产线,应选择重复精度高的传感器,确保数据可靠。

  • 响应时间 (Response Time): 传感器从检测到位置变化到输出相应信号所需的时间。对于高速运动的带状材料,响应时间至关重要。如果传感器“反应慢”,纠偏系统就无法及时调整,导致偏差累积。

    • 选型建议: 高速分切线要求传感器响应时间在毫秒级甚至亚毫秒级(如1ms以下)。例如,带材运行速度100米/分钟,1ms响应时间意味着每移动1.67mm就能得到一次新数据。

  • 测量范围 (Measuring Range): 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的距离区间。需要确保测量范围能覆盖带材可能出现的正常位置波动和最大偏差。

    • 选型建议: 选择略大于实际可能偏差范围的传感器。过小的量程可能导致超出范围无法测量,过大的量程可能牺牲精度。

  • 点/线直径 (Spot/Line Diameter):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光斑大小或线激光传感器的线宽。光斑或线宽越小,对边缘细节的捕捉能力越强,测量精度越高。

    • 选型建议: 对于有精细边缘或微小结构要求的带材,应选择光斑直径小、线宽窄的传感器。

  • 环境适应性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包括防护等级(如IP65/66/67)、工作温度范围、抗振动、抗灰尘和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 选型建议: 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工况选择。例如,在多尘、潮湿的环境中,选择IP66或IP67防护等级,并配备空气吹扫系统的传感器是必要的。对于高温环境,则需考虑带有水冷系统的传感器。

  • 表面适应性 (Surface Adaptability): 传感器对被测材料颜色、光泽度(反光程度)、透明度、纹理等特性的适应能力。

    • 选型建议: 如果带材表面特性多变,如颜色深浅不一、光泽度高、透明,则优先考虑线激光轮廓测量仪或机器视觉,它们对表面变化的鲁棒性更强。超声波传感器则完全不受光学特性的影响。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实际的分切生产线上,即使选择了优秀的传感器,也可能遇到各种挑战。

  • 问题一:带材表面特性变化导致测量不稳定

    • 原因及影响: 许多光学传感器(尤其是激光三角测量)通过接收反射光来工作。如果带材的颜色突然变深,或者从哑光变为高光泽,反射光强度会剧烈变化,可能导致传感器读数漂移或丢失。对于透明材料,激光可能会穿透,无法有效反射。

    • 解决建议:

      1. 选择宽动态范围传感器: 具备自动曝光或增益调节功能的传感器,能更好地适应光强变化。

      2. 优化传感器安装角度: 调整激光的入射角度和接收器的角度,尽量避免镜面反射或散射光不足的情况。

      3. 考虑多技术融合: 如果材料表面特性极其复杂,可以考虑结合线激光或机器视觉,它们通常对表面变化的鲁棒性更强。对于透明材料,可采用红外边缘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

  • 问题二:恶劣环境(灰尘、水汽、振动、强环境光)的干扰

    • 原因及影响: 灰尘和水汽会污染传感器镜头,阻挡激光光路;振动会引起传感器与带材之间的相对位移,产生虚假偏差;强烈的环境光(如阳光或车间照明灯)可能干扰光学传感器对反射光的识别。这些都会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甚至系统误判。

    • 解决建议:

      1. 选用高防护等级传感器: IP66或IP67级别的传感器能有效防止灰尘和水汽侵入。

      2. 安装空气净化/吹扫系统: 在传感器镜头前安装一个气幕或吹扫装置,用干净的气体持续吹扫,保持镜头清洁。

      3. 加装防护罩或遮光罩: 防止灰尘、飞溅物直接接触,并阻挡强环境光。

      4. 采取减振措施: 传感器应安装在稳定的支架上,必要时加装减振垫,避免机械振动影响测量。

  • 问题三:高速运动下测量模糊或响应滞后

    • 原因及影响: 在带材运行速度极高时,如果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不够快,或者图像采集的曝光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测量数据滞后于实际位置,或者捕获的图像出现运动模糊,影响测量精度。

    • 解决建议:

      1. 选用高响应速度传感器: 优先选择响应时间在毫秒级甚至更短的传感器。

      2. 提高采样频率: 确保传感器能以足够高的频率获取数据点,捕捉高速运动下的瞬时变化。

      3. 缩短曝光时间: 对于机器视觉系统,通过调整相机参数,尽可能缩短曝光时间,配合更强的光源,以“凝固”高速运动的图像。

  • 问题四:带材本身质量问题(如颤动、翘曲、褶皱)引起的测量挑战

    • 原因及影响: 带材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张力不均、材质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其上下或左右颤动,或者出现波浪形边缘、局部翘曲。这会使得单点或单线测量难以全面反映其真实位置或形状。

    • 解决建议:

      1. 多传感器协同测量: 在带材的宽度方向上部署多个点激光传感器,或者使用线激光轮廓测量仪,获取带材的整体轮廓信息,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翘曲或褶皱,并计算更准确的边缘位置。

      2. 优化生产线张力控制: 从源头减少带材颤动和形变。

      3. 高级算法补偿: 开发或使用带有滤波和补偿功能的软件算法,对传感器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消除部分由颤动引起的噪声。

  • 问题五:数据接口与控制系统集成困难

    • 原因及影响: 传感器输出的数据格式或通信协议与下游的PLC、DCS或纠偏控制器不兼容,导致数据传输不畅,无法形成有效的闭环控制。

    • 解决建议:

      1. 选择标准化接口: 优先选择支持标准工业通信协议(如RS485、Profibus DP、Ethernet/IP、Profinet、EtherCAT等)的传感器。

      2. 使用协议转换器: 如果现有系统与传感器协议不匹配,可以考虑使用协议转换器进行数据转换。

      3. 采用集成解决方案: 有些品牌提供传感器与纠偏控制器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可以简化集成过程。

4. 应用案例分享

实时监测带状材料的位置偏差技术,在多个行业都有着广泛而关键的应用。例如,在金属加工行业,可以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带钢的边缘位置和宽度。在塑料薄膜/包装行业,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塑料薄膜进行边缘纠偏和宽度控制。英国真尚有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凭借其快速响应和高精度,适用于这些动态监测场景。

  • 金属加工行业: 在热轧、冷轧带钢生产线上,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带钢的边缘位置和宽度,确保卷取整齐,并为后续分切提供高精度基础。

  • 塑料薄膜/包装行业: 对生产过程中的塑料薄膜进行边缘纠偏和宽度控制,避免薄膜跑偏导致分切废料或产品尺寸不合格,保证印刷或复合精度。

  • 造纸印刷行业: 在高速卷筒纸分切、印刷和复卷过程中,精确检测纸张的边缘对齐度,防止纸张偏移导致裁切不良或印刷套准错误。

  • 新能源电池制造: 在锂电池极片的分切和涂布环节,对极片宽度和边缘位置进行超高精度监测,以保证电池尺寸一致性和性能。

  • 纺织/无纺布行业: 在布料的裁剪、卷绕和无纺布生产中,精确控制材料边缘,确保产品尺寸统一,减少浪费。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