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高速电线光纤生产线如何选择非接触式传感器,实现亚微米级尺寸和位置的实时精确检测?【在线质量控制】

2025/09/15

在高速生产线上,精确测量电线、光纤这类条状物的实时位置,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想象一下,电线或光纤在生产线上就像一条高速奔跑的“小蛇”,如果它稍有偏移,后续的加工步骤,比如缠绕、涂覆、切割等,就会出现偏差,最终影响产品性能甚至导致报废。因此,我们需要一套高效、精准的“眼睛”来实时监控它的位置。

1. 基于电线、光纤等条状物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电线和光纤作为典型的条状物,其结构特点和生产要求决定了位置测量的复杂性。

  • 几何特性: 这类物体通常是圆形或近似圆形横截面,直径从几微米(如光纤纤芯)到几十毫米(如粗电缆)不等,且在生产过程中长度无限延伸。它们的表面可能光滑、粗糙,颜色各异,甚至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特性。

  • 生产环境: 高速生产线意味着这些条状物会以非常快的速度移动,要求测量系统具备极高的响应速度和刷新频率。同时,生产现场可能存在振动、灰尘、温度波动等恶劣环境,对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防护等级提出了挑战。

  • 技术要求:

    • 实时性: 必须实时获取位置数据,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参数或纠正偏差,而不是事后检查。

    • 高精度: 特别是对于光纤等精密产品,微米甚至亚微米级的尺寸或位置偏差都可能影响其传输性能,所以测量精度至关重要。

    • 非接触性: 为了避免损伤产品表面、影响其物理特性,或干扰高速生产流程,测量过程必须是非接触式的。

    • 稳定性与可靠性: 测量设备需要长期稳定工作,抗干扰能力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生产的连续性。

2. 针对电线、光纤等条状物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针对条状物,特别是电线和光纤的质量控制,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核心监测参数及其评价方法:

  • 直径/宽度: 这是最基本的尺寸参数。其评价方法通常是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如激光或视觉系统)对条状物的横截面进行扫描或成像,测量其两边缘之间的距离。稳定性和均匀性是关键考量点。

  • 同心度/偏心率: 对于多层结构的电线或光纤,如导体外的绝缘层、纤芯外的包层,各层是否完美居中是重要指标。评价时,会测量各层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并与外层直径进行比对。

  • 表面缺陷: 条状物表面是否光滑、有无划痕、气泡、杂质、凹坑等。这通常通过高分辨率的视觉系统或光学散射原理来检测,通过图像分析或光强变化来识别异常。

  • 直线度/弯曲度: 衡量条状物在纵向是否笔直。在生产线上,通常通过多点位置测量,然后拟合出一条中心线,计算其与理想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

  • 振动幅度/位置稳定性: 条状物在高速运行时的横向或纵向振动。通过高频度的位移测量,可以捕捉其瞬时位置变化,评估其运行的平稳性。

这些参数的准确获取和严格控制,是保证电线、光纤等产品最终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基础。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在高速生产线上对条状物进行实时、精确的位置测量,需要依赖先进的非接触式传感技术。以下是几种主流的技术方案:

3.1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想象一下,你用手电筒照亮一个物体,光束会形成一个光斑。当物体远近变化时,光斑在我们视线中的位置也会相应移动。激光三角测量技术就利用了类似的光学原理。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激光发射器向被测条状物表面发射一道高度集中的激光束,形成一个微小的光点。这个光点在物体表面被反射,反射回来的光线通过一个接收光学系统(比如透镜)被聚焦到一个高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上,通常是CMOS或PSD(位置敏感探测器)。

当被测条状物的位置(距离传感器)发生变化时,由于三角几何关系,反射光在接收器上形成的光点位置也会相应地移动。传感器内部的处理器会根据光点在接收器上的位置变化,通过三角测量原理精确计算出条状物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其核心物理原理是一个简单的三角函数关系。假设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有一段固定的基线距离B,激光束以某一角度A发射,反射光以角度C被接收器捕获。如果接收器上光斑的位置变化为X,那么被测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近似计算:

D = B * sin(A) / (tan(C) + sin(A) * X / FocalLength)

其中,FocalLength是接收光学系统的焦距。实际计算中会考虑更复杂的几何校正。

核心性能参数:

  • 精度: 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的精度通常在几十微米到几毫米之间,一些高精度系统可以达到亚微米级别。

  • 分辨率: 分辨率通常是测量范围的0.01%到0.1%。

  • 响应时间/测量频率: 测量频率可以达到几千赫兹甚至更高,能够满足大多数高速生产线的需求。

  • 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可以从几毫米到几百毫米,甚至更远,具体取决于传感器的型号和应用。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非接触式: 对被测物无损伤,不影响生产流程。

    • 高精度与高速度: 能在快速移动的生产线上提供精确的实时位置数据。

    • 适用性广: 适用于多种材料、颜色的物体表面,通过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如蓝光、红光)可进一步优化。

    • 紧凑灵活: 传感器体积通常较小,易于集成到空间受限的设备中。

  • 缺点:

    • 受表面特性影响: 被测物体表面的颜色、光泽度、粗糙度以及倾斜角度会影响反射光的质量和强度,进而影响测量精度。例如,镜面或高度吸光的表面可能需要特殊处理。

    • 受环境光影响: 强烈的环境光可能干扰接收器,需要采取遮光或滤波措施。

    • 侧面测量: 单个传感器主要测量一个方向的距离,对于多维位置或复杂轮廓可能需要多个传感器配合。

3.2 激光扫描测微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想象成用一道快速移动的“光墙”去“切”过条状物,通过光墙被遮挡的“影子”来判断条状物的大小和位置。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光源发出的激光束通过一个高速旋转的多边形镜片或振镜进行扫描,形成一个平面的激光光栅(或称为光幕)。当被测条状物通过这个光幕时,它会阻挡一部分激光束,形成一个“阴影”。接收端(通常是CCD阵列)会检测到未被阻挡的光线。通过测量这个阴影的宽度(即被阻挡的像素数量或时间),结合激光扫描的速度,就能高精度地确定条状物的尺寸、宽度或其边缘的位置。

其核心物理原理在于透射光强检测。当激光束以恒定速度V扫描时,如果物体遮挡了激光的时间为T,则物体的宽度W = V * T。或者,如果CCD阵列的像素间距已知,物体阴影覆盖的像素数量N,则宽度W = N * (像素间距)。

核心性能参数:

  • 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在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之间。

  • 重复精度: 重复精度可以达到亚微米级别,例如±0.03微米。

  • 分辨率: 分辨率可以高达几纳米到几微米。

  • 扫描速度: 扫描速度可以达到数千次甚至上万次每秒。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高精度和重复性: 尤其适合高精度尺寸测量。

    • 不受表面影响: 采用透射原理,基本不受工件颜色、表面粗糙度或材质(透明除外,但可通过特定配置处理)影响。

    • 高速在线检测: 扫描速度快,适合高速生产线。

    • 操作简便: 通常具备友好的用户界面和易于集成的特点。

  • 缺点:

    • 主要用于尺寸/直径测量: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绝对位置信息获取不如激光三角测量灵活。

    • 测量范围有限: 尤其适用于小直径条状物。

    • 系统成本相对较高。

3.3 共聚焦色散技术

这种技术就像一个带有多种颜色滤镜的探照灯,每种颜色都能在不同的深度聚焦。当光线反射回来时,我们看是哪种颜色的光最亮,就能知道物体在哪个深度。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共聚焦色散传感器采用白光光源。白光通过一个特殊的多透镜系统,会因色散效应而将不同波长的光(即不同颜色的光)聚焦在不同的空间深度上。当这些光束照射到被测条状物表面时,只有恰好聚焦在该表面的特定波长的光才能被表面反射,并再次通过光学系统。反射光在经过一个针孔滤光片后,仅允许来自焦点处的光通过,然后被光谱仪接收。传感器根据接收到的特定波长,就能精确计算出被测条状物表面的距离或厚度。

其核心物理原理是轴向色差的精确利用。白光经过透镜后,由于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其焦点位置也不同。通过校准不同波长对应的焦点距离,可以建立一个波长-距离的精确映射关系。

核心性能参数:

  • 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较小,例如几毫米到十几毫米。

  • 分辨率: 极高,可以达到纳米级别。

  • 线性度: 线性度通常优于±0.1% FSO。

  • 采样率: 采样率可以达到几千赫兹到几十千赫兹。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高精度和分辨率: 能够实现亚微米级的测量。

    • 适用表面广泛: 尤其擅长测量镜面、透明、粗糙或倾斜的表面,这是其他激光测量方法难以做到的。

    • 轴向测量: 测量原理是轴向的,受侧向散射影响小。

  • 缺点:

    • 测量范围非常有限: 不适合大范围位移测量。

    • 成本较高。

    • 对环境振动和温度变化敏感,需要更稳定的安装环境。

3.4 机器视觉技术

机器视觉系统就好比一个高像素的智能相机,它不仅能“看”到物体,还能“理解”图像内容,从而做出判断。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机器视觉系统由高分辨率工业相机、光源、光学镜头和图像处理单元组成。相机捕捉被测条状物的二维图像,并将图像数据传输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内置的视觉处理算法(如边缘检测、几何匹配、尺寸测量、缺陷识别等)对图像进行实时分析。通过识别图像中的特定特征点、边缘或区域,系统可以精确计算出条状物体的宽度、对齐度、位置、形状、甚至表面缺陷等多种信息。

其核心物理原理是数字图像处理。通过对像素数据进行运算,提取几何特征。例如,边缘检测算法通过计算像素灰度梯度来定位边缘,然后通过几何计算确定距离或位置。

核心性能参数:

  • 分辨率: 取决于相机像素数,可提供高分辨率图像。

  • 处理速度: 取决于相机帧率和算法复杂度,能够满足高速检测需求。

  • 防护等级: 工业相机通常达到IP67。

  • 通信接口: 多样,便于与自动化系统集成。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功能强大和灵活性高: 可以同时测量多个参数,如尺寸、位置、缺陷、形状等,应对复杂检测需求。

    • 非接触式: 不会对产品造成任何损伤。

    • 高度自动化: 能够集成到自动化生产线中,实现全自动检测和反馈控制。

    • 可追溯性: 图像数据可以保存,为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 缺点:

    • 系统复杂度高: 通常需要较多的硬件(相机、镜头、光源)和软件配置,调试周期较长。

    • 受光照条件影响大: 外部光线变化可能影响图像质量和测量精度,需要稳定的光源和环境。

    • 对脏污敏感: 镜头或光源上的灰尘、污渍可能影响检测效果。

3.5 接触式测头技术(LVDT)

这是一种传统的精密测量方式,就像用一个“探针”轻轻触碰物体,通过探针的位移来测量。虽然是非接触式测量的主流,但对于某些特定场景,接触式测头仍有其独到优势,值得了解。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LVDT)是一种将直线位移转换为电信号的电磁感应装置。它主要由一个初级线圈和两个次级线圈组成,这些线圈对称地绕在一个非导磁筒上。一个可移动的铁芯(连接着测杆)在筒内自由移动。当测杆被外部力推动时,铁芯随之移动。铁芯的位置变化会改变它与两个次级线圈之间的电磁耦合,导致两个次级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压大小发生变化。这两个电压差与铁芯的位移成正比,从而实现高精度的接触式位移测量。

其核心物理原理是电磁感应和差动原理。当铁芯位于中心位置时,两个次级线圈的感应电压大小相等,相位相差180度,输出电压差为零。当铁芯偏离中心时,一个次级线圈的耦合增强,另一个减弱,输出电压差的幅度和相位(反映方向)即可精确指示位移量。

核心性能参数:

  • 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较小,例如几毫米到十几毫米。

  • 线性度: 线性度通常优于±0.5% FSO。

  • 重复精度: 重复精度可以达到亚微米级别。

  • 分辨率: 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级别。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高精度和重复性: 机械结构稳定,提供极高的测量精度。

    • 坚固耐用: 结构简单,无磨损接触,寿命长,适用于严苛工业环境。

    • 线性输出: 输出信号与位移呈良好线性关系,易于校准和数据处理。

    • 受表面影响小: 接触式测量,表面光泽度、颜色等影响小。

  • 缺点:

    • 接触式测量: 会与被测物接触,可能对软性、敏感表面造成划痕或变形,不适合所有场景。

    • 不适合高速移动: 惯性效应和物理接触限制了其在高速生产线上的应用,主要用于静态或低速测量。

    • 安装要求高: 需要精密的机械夹具和导向装置。

3.6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对比几家在精密测量领域表现突出的国际品牌,它们各有侧重,提供了不同技术方案的卓越产品。

  • 日本基恩士

    • 采用技术: 激光扫描测微技术

    • 核心优势: 在激光扫描测微领域,日本基恩士的LS-9000系列激光扫描测微仪以其极高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而闻名。例如,LS-9030型号可提供±0.03微米的重复精度,分辨率高达 0.01微米,扫描速度可达16000次/秒。

    • 应用特点: 它特别适用于对电线、光纤、管材等条状物的直径、宽度进行高精度在线测量,不受工件颜色和表面粗糙度影响,确保产品尺寸的严格达标。

  • 英国真尚有

    • 采用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 核心优势: 英国真尚有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是一款高性能的超小型测量设备,尺寸紧凑,仅为45*30.5*17mm。它提供±0.05%的线性度和高达0.01%的数字输出分辨率,测量频率最高可达9400Hz,确保在高速测量时仍保持高精度。此外,它还具有IP67防护等级,适应恶劣环境,并提供多种量程选择以及红色、蓝色或UV激光选项。

    • 应用特点: 适用于工业材料测厚、激光定位、轮廓扫描检测等多种场景,可进行非接触式测量,检查位置、位移、尺寸、表面轮廓、变形和振动,尤其适合需要高速、高精度测量的工业应用。

  • 德国微米

    • 采用技术: 共聚焦色散技术

    • 核心优势: 德国微米optoNCDT 2300系列共聚焦色散传感器以其高精度和对特殊表面的适应性著称。例如optoNCDT 2300-2LL型号,分辨率可达0.0125微米,线性度±0.03% FSO,采样率最高可达70千赫。

    • 应用特点: 它在测量镜面、透明、粗糙或倾斜的电线、光纤表面时表现出色,能够提供亚微米级的厚度、位移和位置测量,是超精密测量领域的理想选择。

  • 美国康耐视

    • 采用技术: 机器视觉技术

    • 核心优势: 美国康耐视In-Sight D900系列视觉系统凭借其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和灵活性,成为复杂检测场景的首选。它能够利用高分辨率相机捕捉图像,并通过先进的视觉算法实时分析条状物的宽度、对齐度、位置和缺陷等多种特征信息。

    • 应用特点: 适用于需要同时检测多个参数、处理复杂形状或进行缺陷识别的条状物生产线,提供高度智能化的质量控制和位置引导解决方案。

  • 瑞士堡盟

    • 采用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 核心优势: 瑞士堡盟ODS3000系列激光距离传感器具有广泛的测量范围和出色的环境适应性。例如ODS3000-M2000型号,测量范围可达300至2000毫米,分辨率在300毫米处为0.05毫米,测量频率1千赫。

    • 应用特点: 适合中长距离和快速移动的条状物体的位移和位置检测,具备高可靠性和抗环境干扰能力,在工业自动化中有广泛应用。

3.7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就像为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选择合适的监控摄像头,要根据“车速”、“车道宽度”和“需要看清什么”来定。

  • 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 实际意义: 精度代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辨率是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变化量。高精度高分辨率意味着设备能“看得更清楚”、“分辨更细微”的尺寸和位置变化。

    • 影响: 如果精度不足,微小的产品偏差可能被忽略,导致不合格品流入市场;分辨率低则无法有效监控产品的微观质量。

    • 选型建议: 对于光纤等对精度要求极高的产品(通常需要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应选择共聚焦色散或高精度激光扫描测微仪。对于一般电线或需要稍大范围位移测量的场景,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已足够。

  • 测量频率/响应时间:

    • 实际意义: 测量频率是指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响应时间是传感器从接收到信号到输出结果所需的时间。在高生产线上,这决定了传感器能否“跟上节奏”、“实时反馈”。

    • 影响: 频率过低会导致漏检,无法捕捉高速移动物体瞬时位置的变化;响应时间过长则无法及时进行纠偏,影响生产效率。

    • 选型建议: 高速生产线必须选择测量频率高的设备,如测量频率高达9400Hz的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或扫描速度可达16000次/秒的激光扫描测微仪。机器视觉系统需考量其图像处理速度是否能满足节拍要求。

  • 测量范围:

    • 实际意义: 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到的最大和最小距离/尺寸范围。

    • 影响: 范围过小可能无法覆盖所有被测物体尺寸或位置波动;范围过大则可能牺牲部分精度。

    • 选型建议: 根据被测条状物的直径变化范围和其在生产线上的位移波动幅度来选择。如果只需要测直径,激光扫描仪通常范围较小但精度高;如果需要测离散的位置,激光位移传感器有更广的量程选择。

  • 环境适应性: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对温度、湿度、粉尘、振动等环境因素的耐受能力,通常用防护等级(如IP67)和工作温度范围等表示。

    • 影响: 环境恶劣会导致传感器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损坏,影响测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 选型建议: 在多尘、潮湿或有振动的生产现场,务必选择防护等级高、抗振动能力强的设备(如IP67防护等级,具备抗振动参数的激光位移传感器)。高温环境下则需要考虑传感器的耐温能力或选择特殊波长激光(如蓝光激光)。

  • 被测物表面特性:

    • 实际意义: 被测物体表面的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粗糙度等。

    • 影响: 不同的表面特性对不同测量原理的传感器影响很大。例如,激光三角测量对镜面或吸光表面不友好,而共聚焦色散则擅长处理这些表面。

    • 选型建议: 透明、镜面、或极端粗糙的材料优先考虑共聚焦色散技术。对颜色或粗糙度变化不敏感的场景,激光扫描测微技术是好选择。常规表面,激光三角测量具有成本和性能平衡优势。

3.8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最好的设备,在实际应用中,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就像高速公路上突发的交通状况。

  • 问题:测量数据波动大,稳定性差。

    • 原因分析:

      • 环境振动: 生产线本身或周围设备的振动会传递到传感器或被测物上。

      • 环境光干扰: 生产现场的照明、日光或其他光源的反射光可能干扰传感器的接收端。

      • 被测物自身抖动: 尤其是在高速运行时,细小的电线或光纤可能存在微小的横向或纵向抖动。

      • 传感器安装不稳固: 传感器支架松动或位置不当。

    • 解决建议:

      • 抗振处理: 传感器安装在独立的支架上,并加装减振垫;对生产线进行结构性改造以减少振动。

      • 遮光处理: 对传感器进行遮光罩保护,减少环境光直射;选择带有内置滤光片或采用特殊波长激光(如蓝光激光对红光不敏感)的传感器。

      • 平稳导向: 优化条状物的导向系统,确保其平稳运行,减少抖动。

      • 检查安装: 确保传感器牢固安装,避免任何松动。

  • 问题:测量结果不准确,存在系统误差。

    • 原因分析:

      • 传感器校准不准确: 传感器出厂校准可能与实际应用场景存在差异,或长时间使用后发生漂移。

      • 被测物表面特性变化: 例如,电线表面颜色批次差异、光纤涂覆不均匀导致反射率变化。

      • 传感器与被测物夹角不当: 激光三角测量对入射角度有要求,角度不当会引入误差。

      • 温度漂移: 生产环境温度变化导致传感器内部元器件性能变化。

    • 解决建议:

      • 定期校准: 使用标准量块或已知尺寸的参考物对传感器进行现场校准,定期检查并修正。

      • 优化算法/选择合适波长: 对于表面特性变化大的物体,选择对表面不敏感的技术(如激光扫描测微),或采用蓝光/UV激光来减少表面影响。

      • 调整安装角度: 按照传感器说明书,将传感器调整到最佳测量角度,减少角度误差。

      • 温度补偿: 选用自带温度补偿功能或在温控环境下使用的传感器。

  • 问题:无法检测到特殊材料或表面。

    • 原因分析: 透明材料对激光透射性强,镜面材料反射方向不可控,吸光材料反射光弱。

    • 解决建议: 对于透明材料,考虑共聚焦色散技术或利用特殊的光学原理进行检测。对于镜面或吸光材料,可选择蓝光或UV激光器,它们在这些表面上具有更好的表现。或者,可以考虑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对测量区域进行局部喷涂或标记,增加反射率。

4. 应用案例分享

  • 电线外径及同心度检测: 在电线绝缘层挤出生产线上,激光位移传感器或激光扫描测微仪实时监测电线外径和导体同心度。如果外径超出公差或导体偏心,系统会立即报警并自动调整挤出模具位置,确保产品尺寸稳定。

  • 光纤预制棒拉丝过程位置控制: 在光纤拉丝塔上,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监测高速下落的光纤预制棒末端位置,确保拉丝机的加热炉和收卷机能精准定位,防止断纤并保持纤径均匀性。例如,选用紧凑型且测量频率高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如英国真尚有ZLDS103,能够更好地适应空间受限的安装环境,并实现高速精确的测量。

  • 医疗导管尺寸与形貌检测: 医用导管在挤出后,通过多组激光位移传感器阵列,实时检测其直径、椭圆度及表面轮廓,确保其符合严格的医疗器械标准,保障患者安全。

  • 金属丝材高速生产线跳动检测: 在金属丝材的拉拔或退火过程中,激光位移传感器以高频率监测丝材在横向的跳动幅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导致断丝或产品形变的问题。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