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高速运行的带状材料,如何实现微米级精度的在线检测与纠偏控制?【自动化生产线】

2025/09/15

1. 带状材料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带状材料,顾名思义,是指那些以连续卷材形式存在的柔性材料,比如各种薄膜、纸张、织物、金属箔片、无纺布等。它们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通常以高速、连续的方式进行加工,例如切割、印刷、涂布、层压或卷取。

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中,带状材料有几个关键的“身体指标”需要严格把控:

  • 横向位置稳定性: 想象一下一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如果方向盘没有准确控制,车辆就可能偏离车道。带状材料也是一样,在生产线上高速运行时,它的边缘或中心线必须始终保持在预设的精确位置上。一旦发生偏移,轻则导致产品废品(如印刷图案错位、切割不准),重则造成材料撕裂、设备损坏,甚至停机。

  • 宽度一致性: 产品的宽度是其基本尺寸之一。例如,在生产宽度为100毫米的标签纸时,如果实际宽度只有99.5毫米,或者达到了100.5毫米,都可能不符合质量标准。因此,需要实时监测并确保带材宽度始终在公差范围内。

  • 厚度均匀性: 对于许多材料,尤其是薄膜和箔片,厚度直接影响其性能和成本。比如,电池极片的厚度直接关系到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寿命,薄膜的厚度不均会导致光学性能或阻隔性能下降。

  • 表面平整度: 材料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褶皱、起伏或翘曲,这会影响后续的加工质量,例如涂布不均匀、印刷模糊等。

  • 张力控制: 虽然张力不是直接的几何尺寸,但它是带材平稳运行的基础。适当的张力能防止材料松弛或过紧而变形,进而影响其横向位置和厚度。

为了满足这些技术要求,自动化生产线需要一套“智慧之眼”和“精准之手”——即实时、高精度的检测系统和快速响应的闭环控制系统。

2. 针对带状材料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在带状材料的自动化生产中,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对多种参数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以下是几种核心监测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 宽度: 指带状材料在横向(垂直于运行方向)上的尺寸。其评价方法通常是在材料运行过程中,利用非接触式传感器(如激光传感器、视觉系统)同时测量带材两侧边缘与各自参考点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计算得到两边缘之间的实际距离,即宽度。

  • 边缘位置: 指带状材料某一侧或两侧边缘相对于生产线固定基准线(如导向辊中心线)的横向距离。评价方法是传感器持续追踪带材边缘,并实时输出边缘与预设基准线之间的偏差量。这个偏差量是进行纠偏控制的关键依据。

  • 厚度: 指带状材料垂直于其表面方向的尺寸。评价方法是使用非接触式传感器(如激光位移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对材料的单点或多点进行高度测量。通过测量材料上、下表面到传感器的距离,或者通过传感器在材料上方对材料表面进行测量,并结合已知基准面高度,可以推算出材料的实际厚度。

  • 平面度/翘曲度: 指带状材料表面是否平整,是否存在局部隆起、凹陷或扭曲。其评价方法通常是通过线扫描激光传感器或多点位移传感器获取材料表面的三维轮廓数据,然后通过软件分析这些数据,评估其起伏变化,判断材料的平整程度。

  • 中心线偏差: 指带状材料的几何中心线与生产线设定的理想运行中心线之间的横向偏移量。评价方法是先测量出带材的宽度,再结合两侧边缘位置数据,计算出带材的实际中心线,然后将其与理想中心线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值。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带状材料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为了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闭环控制,市面上涌现出多种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它们各自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激光三角测量原理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堵墙旁边,用一支激光笔(传感器发射器)射向对面墙上的一个点(带状材料表面)。然后,你从一个固定角度(传感器接收器)观察墙上的光点。如果对面墙稍微靠近或远离你,光点在你的视线中就会发生偏移。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就是利用这种几何关系来精确测量距离。

具体来说,传感器内部会发射一束聚焦的激光束,打在带状材料的表面形成一个细小的光斑。带状材料的表面会反射这束激光。反射回来的光线,经过传感器内部精密的接收光学系统,会被聚焦到一个高分辨率的线阵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上。

当带状材料的表面位置发生微小变化时(比如带材向上或向下轻微浮动,或者横向边缘左右偏移),反射光斑在CMOS线阵传感器上的成像位置也会随之移动。传感器内部的微控制器会精确计算这个光点在CMOS上的位置变化。然后,根据传感器发射器、接收器和CMOS之间的固定几何三角关系,就能非接触、高精度地计算出带状材料表面到传感器的精确距离。

关键公式:

假设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基线 $L$,激光束与接收器光轴之间的夹角为 $alpha$,接收器光轴与CMOS传感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 $beta$。当被测物体移动距离 $Delta z$ 时,光斑在CMOS传感器上的位移量为 $Delta x$。根据几何三角关系,可以通过一系列推导得出物体位移与光斑位移的关系。一个简化理解是,物体的测量距离 $H$ 与光斑在CMOS上的位置 $P$ 存在函数关系 $H = f(P)$。通过预先的标定,系统可以快速将光斑位置转换为实际距离。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通常在几毫米到数百毫米之间,例如10毫米至500毫米。

  • 线性度: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线性度通常在±0.02% FSO(满量程)到±0.1% FSO之间,意味着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最大偏差极小。

  • 分辨率: 优质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分辨率可达 0.01% FSO,这意味着传感器能识别的最小位移量非常小,例如在100毫米量程下可达10微米。

  • 测量频率: 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测量频率通常可达几千赫兹到数万赫兹,确保高速测量时的实时性。

优缺点:

  • 优点:

    • 非接触式: 不会接触和损伤带状材料,非常适合软性、易损或高温材料。

    • 高精度和高速度: 能够实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的测量精度,同时具备非常高的测量频率,适用于高速生产线。

    • 适用性广: 对大多数漫反射表面都有良好的测量效果,并且通过选择不同波长(如蓝光、UV激光)可以适应高反射、高温或透明材料。

    • 结构紧凑: 传感器本体通常较小,易于集成到空间有限的设备中。

  • 缺点:

    • 受表面特性影响: 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可能受材料表面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纹理等变化的影响,需要适当调整传感器参数或选择特殊激光波长。

    • 环境光干扰: 强烈的环境光可能对测量造成干扰,需要采取遮光措施或使用带有窄带滤光片的传感器。

    • 对倾斜度敏感: 当被测表面倾斜角度较大时,反射光可能无法有效返回接收器,导致测量困难。

  • 成本考量: 属于中等偏高水平,但其性能和可靠性通常能带来显著的长期效益。

机器视觉/光学影像原理

这种技术就像给生产线安装了一双“智慧的眼睛”。它利用高分辨率的工业相机实时拍摄带状材料的图像,然后通过内部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对这些“照片”进行分析。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相机捕捉到的图像,本质上是光信号通过光学透镜聚焦到图像传感器(如CCD或CMOS芯片)上,然后转换为数字电信号,形成一个个像素阵列。这些数字图像包含了带状材料的丰富信息。视觉处理软件运用复杂的算法,比如“边缘检测”来精确找出带材的边界,“模式匹配”来识别特定标记或纹理,以及“尺寸测量”来计算两个边缘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些分析,系统能够实时计算出带材的宽度、相对于生产线中心线的偏移量,甚至还能检测出材料表面的缺陷。这些计算结果随后被转换为控制指令,发送给自动化系统的执行机构。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分辨率: 通常为100万至2000万像素甚至更高,决定了图像的精细程度和可检测的最小特征。

  • 图像处理速度: 每秒可处理数十至数百幅图像,具体取决于相机帧率、图像尺寸和算法的复杂性。

  • 测量精度: 在特定视野下可达亚像素级别,通常为数微米至数十微米。

  • 通信接口: 支持以太网/IP、PROFINET、Modbus TCP等主流工业通信协议。

优缺点:

  • 优点: 极高的灵活性和智能化,除了基础的定位和尺寸测量,还能进行复杂几何尺寸测量、缺陷检测、字符识别等多种任务;能够适应多种带状材料和生产线需求;软件功能强大,易于配置和集成。

  • 缺点: 对环境光照要求高,需要稳定均匀的光源,避免阴影和反光;系统复杂度相对较高,初次部署和调试可能需要专业的视觉工程师;数据量大,对控制器的处理能力有一定要求。

  • 成本考量: 通常较高,但其多功能性和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带来更高附加值。

线扫描共聚焦原理

线扫描共聚焦技术可以理解为用一束极其精细的“光刀”去切割和感受带状材料的表面轮廓。它能提供非常精确的三维信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这种系统发射一条线状的激光束,并通过高精度光学系统将这条激光线精准地聚焦到带状材料的横截面上。其核心在于“共聚焦”技术:只有当材料表面上的点正好处于激光线的焦点位置时,从这些点反射回来的光线才能够通过接收光学系统并被传感器接收。如果表面高了或低了,反射光线就会失焦,从而被接收系统中的“针孔”过滤掉。通过快速扫描整条激光线,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带状材料横截面上每一点的精确高度信息,从而生成一条完整、高精度的轮廓线。通过分析这条轮廓线,可以同时测量带材的边缘位置、宽度、厚度以及表面平面度、起伏等三维数据。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例如,宽度可达数百毫米,Z轴(高度)方向几十毫米。

  • Z轴(高度)分辨率: 低至亚微米级别,例如0.005微米,对于表面微小起伏的检测能力极强。

  • 测量速率: 最高可达数十千赫兹(如64 kHz的轮廓获取速率),满足高速在线检测需求。

  • 线性度: 通常在±0.05% FSO左右。

优缺点:

  • 优点: 非接触式高精度三维轮廓测量,对各种复杂表面(高反光、透明、哑光、粗糙)都表现出色,因为共聚焦原理主要依赖光线的聚焦特性而非表面漫反射;测量速度快,可满足在线高速检测;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强;能同时获取宽度、厚度、平面度等多维度信息。

  • 缺点: 系统结构相对复杂,成本较高;对传感器的安装精度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对于超大宽幅的带材可能需要多传感器拼接。

  • 成本考量: 属于高端测量技术,成本较高。

超声波测距原理

超声波测距就像蝙蝠利用声波定位一样,通过发射和接收声波来测量距离。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发射出人耳听不到的高频超声波脉冲。这些声波以已知且相对稳定的速度(声速)在空气中传播。当超声波遇到带状材料的边缘时,会发生反射。传感器内部的接收器捕捉到这些反射波,并精确测量从超声波发射出去到接收回来的时间间隔(通常称为“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TOF)。根据简单的物理公式,就可以计算出带状材料边缘到传感器的距离。

关键公式:

距离 $D = (text{声速 } V times text{飞行时间 } T) / 2$

其中,除以2是因为声波需要往返一次。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引起的声速变化进行补偿。通常,自动化生产线会使用一对超声波传感器,分别放置在带材两侧,通过它们各自测得的距离,就能实时判断带材的整体位置和偏移量,从而指导纠偏系统工作。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通常为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主要用于边缘检测。

  • 测量频率: 例如,最高可达数百赫兹(如200 Hz),相对激光系统较慢。

  • 重复精度: 通常在0.1毫米到1毫米之间。

  • 工作温度: -20°C至+60°C。

优缺点:

  • 优点: 非接触式测量;最大的优势是不受带材颜色、透明度或表面光泽度的影响;对粉尘、水蒸气等恶劣环境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安装和校准相对简单,成本较低。

  • 缺点: 测量精度相对激光和视觉系统较低;响应速度不如激光系统快,不适合超高速应用;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易受温度、湿度、气流变化影响,需要进行温度补偿;对边缘形状不规则或材质松散(如某些纺织品)的带材,测量可能不稳定。

  • 成本考量: 较低。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挑选几个在带状材料精密定位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品牌进行对比,它们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方案,以满足多样化的工业需求。

1. 德国微米公司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原理)

德国微米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精密位移传感器制造商。其产品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享有盛誉。 核心技术参数:以其optoNCDT系列激光位移传感器为例,部分产品提供50毫米的测量范围。线性度可达±0.03% FSO,重复精度0.5微米,分辨率0.075微米。测量速率最高可达25 kHz。 应用特点:其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在线高速检测、质量控制和精密装配,尤其擅长需要极高精度和测量速度的工业应用。 独特优势:产品以其极高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精度而闻名,对不同表面材质(包括高反射和漫反射表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是精密位移传感器领域的领导者。

2. 英国真尚有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原理)

英国真尚有提供的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以其超紧凑设计脱颖而出。 核心技术参数:ZLDS103系列提供10/25/50/100/250/500mm等多种量程选择,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线性度达到±0.05%,分辨率高达0.01%(数字输出)。测量频率最高可达9400Hz,确保高速测量的实时性。 应用特点:由于其尺寸仅45x30.5x17mm,非常适合安装在空间受限的自动化生产线中,为设备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提供了便利。此外,该传感器提供红色、蓝光或UV激光选项,能够应对高温物体或有机材料等特殊测量需求,扩展了应用范围。 独特优势:在保持高精度、高速度的同时,实现超小的体积,这在自动化集成和紧凑型设备设计中具有显著优势。ZLDS103还具有IP67的防护等级以及宽广的工作温度范围(-10°C至+60°C),使其在恶劣工业环境中也能稳定工作,保证测量的可靠性。

3. 日本基恩士 (采用线扫描共聚焦原理)

日本基恩士是工业自动化传感器领域的创新者。 核心技术参数:其LJ-V7000系列激光扫描轮廓仪在Z轴(高度)分辨率上可低至0.005微米,X轴(宽度)分辨率取决于视野和像素。测量速率最高可达 64 kHz(轮廓获取速率),线性度通常为±0.05% FSO。 应用特点:该系列产品擅长进行非接触式高精度三维轮廓测量,在检测带状材料的宽度、厚度、平面度和表面轮廓方面表现卓越,尤其适用于高反光、透明或哑光等复杂表面。 独特优势:凭借其独特的LCI(线扫描共聚焦)技术,能在高速运行下提供极其精细的深度分辨率和全面的三维轮廓数据,在复杂表面和高精度轮廓检测方面具有行业领先地位。

4. 瑞士福马斯 (采用超声波测距原理)

瑞士福马斯在卷材张力控制和纠偏系统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 核心技术参数:其EDGEdge系列超声波边缘传感器,测量范围通常为8毫米或10毫米的边缘检测范围。测量频率可达200赫兹,重复精度通常小于0.1毫米。 应用特点:主要应用于带材的边缘检测和纠偏控制系统,特别是在不依赖材料颜色、透明度或表面光泽度的场景。 独特优势:非接触式测量,对粉尘、水蒸气等恶劣环境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安装和校准相对简便,是经济实用的边缘检测方案。

5. 德国劳易测 (采用光电传感器原理)

德国劳易测是工业光电传感器领域的知名品牌。 核心技术参数:其GSX系列宽度测量传感器测量范围例如在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分辨率可达0.1毫米,重复精度±0.1毫米。扫描频率可达100赫兹。 应用特点:主要用于在线宽度测量和边缘定位,特点是结构紧凑,安装调试简便,适用于各种尺寸的带状材料。 独特优势:作为工业光电传感器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德国劳易测产品以其稳定可靠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范围而著称,提供高效的宽度和边缘检测解决方案。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就像选择合适的工具去完成一项精细的工作。你需要根据任务的难度和要求,来评估工具的性能。

1. 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 实际意义: 精度是传感器测得的值与带状材料的真实值有多接近,是衡量其“准不准”的关键指标。而分辨率则是传感器能识别出的最小位移或尺寸变化,可以理解为它的“眼睛”能看到多细微的变化。

  •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 这两个指标直接决定了闭环控制系统的纠偏能力和最终产品的质量上限。如果传感器精度或分辨率不够,即使控制系统再先进,也无法精确感知带材的微小偏移或尺寸变化,导致纠偏动作不够精准,产品质量就难以达到高标准。

  • 选型建议:

    • 高精密应用: 如果你的产品对尺寸、位置要求极高,例如制造光学膜、精密电子材料或超薄金属箔,必须优先选择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因为这些应用哪怕是几十微米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废品。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度可达±0.05%,分辨率高达0.01%(数字输出)。

    • 一般应用: 对于对精度要求相对不那么苛刻的带材定位或宽度测量,可以适当放宽对精度和分辨率的要求,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传感器。

2. 测量频率/响应时间

  • 实际意义: 测量频率指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可以理解为它“刷新”数据的速度。响应时间是从传感器接收到信号到输出测量结果所需的时间。

  •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 这是决定闭环控制系统“反应快不快”的关键。在高速运行的带状材料生产线上,如果传感器的数据更新速度太慢,反馈给控制系统的数据就会滞后。就像你开车时,如果后视镜的图像总是慢半拍,你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调整方向,可能导致过度纠正或纠正不足,使得带材来回摆动甚至失控。

  • 选型建议:

    • 高速生产线: 对于带材运行速度快、需要快速纠偏的应用,务必选择测量频率高、响应时间短的传感器。例如英国真尚有ZLDS103的测量频率高达9400Hz,能够满足大多数高速生产线的实时性要求。

    • 低速或静态测量: 如果生产线速度较慢或只需要进行静态测量,对测量频率的要求则可以适当降低。

3. 测量范围/量程

  • 实际意义: 测量范围(也叫量程)是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距离范围。

  •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 它决定了传感器能覆盖的带材宽度或其可能的最大偏移量。量程过小,可能无法覆盖带材的全部变化范围,导致测量超出范围;量程过大,通常会牺牲一定的测量精度(因为精度是量程的百分比)。

  • 选型建议: 根据带状材料的实际宽度、生产线可能出现的最大偏移量,以及需要测量的厚度变化范围,来选择最合适的量程。建议在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预留一定的安全裕量,但也要避免盲目追求大范围,以保证最佳的测量精度。英国真尚有ZLDS103提供10mm到500mm等多种量程选择,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4. 环境适应性

  • 实际意义: 这包括传感器的防护等级(如IP67,代表防尘防水能力)、工作温度范围(如-10°C至+60°C)、以及抗振动和抗冲击能力等。

  •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 恶劣的生产环境(如多尘、潮湿、高温、油污、强振动)会严重影响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和寿命。例如,镜头被粉尘覆盖会影响测量精度,高温可能导致内部电子元件老化失灵。

  • 选型建议: 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环境条件选择具有相应防护等级和环境适应能力的传感器。例如,在潮湿多尘的环境中,IP67防护等级的传感器是基本要求。对于高温环境,可能需要考虑蓝光或UV激光选项,或者选择专门为高温设计的传感器。英国真尚有ZLDS103具有IP67防护等级和宽广的工作温度范围(-10°C至+60°C),能够适应多种工业环境。

5. 输出接口类型

  • 实际意义: 传感器输出测量数据的方式,通常有数字信号(如RS232、RS485)和模拟信号(如4-20mA、0-10V)。

  •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 这决定了传感器与上位机(PLC、DCS或工业PC)的数据通信方式。数字信号通常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但需要控制器具备相应的通信模块;模拟信号简单直观,但易受噪声干扰且传输距离有限。

  • 选型建议: 结合现有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接口类型和通信要求进行选择。英国真尚有ZLDS103提供了RS232、RS485、4-20mA和0-10V等多种输出方式,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方便与各种工业控制系统对接。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用了性能优异的传感器,在实际的自动化生产线集成中,仍然可能遇到一些挑战。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前准备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1. 问题:带材表面特性变化导致测量不稳定

  • 原因与影响: 带状材料的表面颜色、光泽度(如从哑光变为高反光)、透明度,甚至表面纹理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激光的反射率和散射特性。这会导致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强度不稳定,甚至无法准确识别光斑,从而出现测量值跳动、精度下降,甚至完全无法测量。尤其在光照不均匀或材料表面脏污时,问题会更加突出。

  • 解决建议:

    • 选择合适波长的激光器: 对于高反射材料,可以考虑使用蓝光激光器,其波长较短,在某些表面上能产生更好的漫反射效果。对于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可能需要在带材背面设置一个固定漫反射背景板,或者调整传感器的入射角度以提高信号强度。英国真尚有的ZLDS103就提供了蓝光激光器选项。

    • 优化传感器安装角度: 仔细调整传感器的入射角和接收角,尽量避免镜面反射(光线直接反射走,传感器接收不到),以最大化漫反射信号。

    • 利用传感器自适应功能: 一些高端传感器具备自适应表面算法,能够自动调整激光功率或接收增益,以适应不同表面特性。

    • 保持表面清洁: 定期清洁带材运行路径上的灰尘、油污,并定期擦拭传感器镜头,减少外部干扰。

2. 问题:高速运行时数据滞后或控制系统振荡

  • 原因与影响: 如果传感器的测量频率不足以跟上带材的快速移动,或者数据传输存在延迟,控制系统接收到的就不是实时的位置数据。基于滞后数据进行纠偏,就好比“马后炮”式控制:当带材已经偏离很多时才开始纠正,结果不是“过度纠正”就是“纠正不足”,最终可能引发带材在两侧来回摆动(即系统振荡),严重时甚至导致带材脱离生产轨道。

  • 解决建议:

    • 选择高测量频率传感器: 优先选用测量频率远高于带材运行速度和控制系统响应需求的传感器,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例如英国真尚有ZLDS103的测量频率高达9400Hz。

    • 优化控制算法: 采用更先进的PID控制或其他预测控制算法,对可能的滞后性进行补偿。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提前做出调整。

    • 缩短数据传输路径和时间: 确保传感器到控制器的通信线路稳定可靠,并选择高波特率的数字输出接口(如RS485),减少数据传输延迟。

3. 问题:环境因素干扰(振动、温度、光照、粉尘)

  • 原因与影响:

    • 振动: 生产线上机器运行产生的振动会使传感器本体或带材位置发生微小晃动,导致测量数据不稳。

    • 温度: 环境温度剧烈变化可能导致传感器内部光学元件或电子元件热胀冷缩,影响测量精度。

    • 光照: 生产现场的强环境光(特别是与激光波长相近的光源)会干扰传感器对反射光的识别,导致误判。

    • 粉尘/水汽/油污: 这些污染物会附着在传感器镜头上,降低激光发射和接收的效率,从而影响测量精度或长期损坏传感器。

  • 解决建议:

    • 选择高防护等级传感器: 选用IP67或更高防护等级的传感器能够有效抵御粉尘和水汽侵蚀。英国真尚有ZLDS103具有IP67防护等级。

    • 安装减振措施: 在传感器安装支架上增加减振垫或采用更稳固、抗振的安装方式,将传感器固定在远离振动源的稳定结构上。

    • 考虑温度补偿功能: 选用具备温度补偿功能的传感器,或在恒温环境下使用传感器。英国真尚有ZLDS103宽广的工作温度范围(-10°C至+60°C)已经能适应大部分工业环境。

    • 避开强环境光干扰: 尽可能在传感器周围设置遮光罩或使用防护外壳,以隔离强环境光。同时,选择具有窄带滤光片设计的传感器,可以有效滤除大部分环境光。对于高光泽或透明表面,蓝光或UV激光对可见光干扰的抗性通常更好。

    • 定期清洁和维护: 建立传感器的定期清洁和检查制度,确保镜头清洁无污,传感器工作状态良好。

4. 应用案例分享

  • 薄膜材料的宽度和边缘定位: 在塑料薄膜、光学膜的生产线上,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薄膜的宽度和横向位置,确保在分切、涂布或层压等加工环节的精确对齐,有效避免材料浪费和产品尺寸不合格。

  • 金属箔材的厚度测量和平面度控制: 在铜箔、铝箔等金属带材的轧制或分切过程中,激光传感器能非接触、高精度地测量材料的瞬时厚度,并检测是否存在局部鼓包或凹陷,从而反馈给轧机或张力控制系统进行调整,保证厚度均匀性和表面平整度。

  • 纺织品或无纺布的纠偏控制: 在纺织品印染、涂层或复合生产线上,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布料的边缘位置,一旦发现偏移,立即通过闭环控制系统调整导向辊,确保布料始终运行在预定路径上,防止褶皱、跑偏和断裂。

  • 锂电池极片涂布过程的定位与平整度检测: 在锂电池极片制造中,激光位移传感器可以精确监测极片在涂布工位上的位置和涂布后的平整度,确保涂布浆料均匀,这对最终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