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优化高速金属带材生产线,实现±1微米级厚度均匀性精准控制?【非接触式检测】

2025/10/20

1. 金属带材的基本结构与厚度控制要求

想象一下,金属带材就像是一张超长的、连续不断的“面条”,它在生产线上高速地向前延伸。这张“面条”的厚度,也就是带材的宽度方向上和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是决定产品质量和最终用途的关键指标。

从结构上看,金属带材是一个相对均匀的固体材料,但由于生产过程中(比如轧制、退火等环节)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和温度变化,它的厚度不可能做到绝对一致。就像手工擀面条一样,总会有些地方厚一点,有些地方薄一点。

对金属带材来说,厚度均匀性至关重要。如果厚度偏薄,产品强度可能不足,容易断裂;如果厚度偏厚,则会造成材料浪费,增加成本,并且可能导致后续加工(如冲压、深拉伸)困难。更重要的是,在高速产线上,任何一点厚度不均匀都可能累积成大问题,比如导致卷取不齐、表面缺陷甚至断带停机,就像高速行驶的车辆轮胎不平衡会带来剧烈抖动一样。

因此,对金属带材的厚度控制,要求能够实时、高精度地监测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微小变化,并且反馈给生产系统进行及时调整,确保产品始终在严格的厚度公差范围内。

2. 金属带材厚度监测参数与评价方法

在金属带材生产中,厚度监测并非只是简单地测量一个数值,它还涉及到多个维度和参数的综合考量。

  • 瞬时厚度: 这是指在特定时刻,带材上某一点的实际厚度。它就像是我们用尺子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是一个实时的、单点的数据。

  • 厚度偏差: 瞬时厚度与目标设定厚度之间的差异就是厚度偏差。我们追求的就是将这个偏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越小越好。就好比我们规定面条的厚度是1毫米,实际量出来是1.02毫米,那0.02毫米就是偏差。

  • 厚度波动: 它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长度上,带材厚度值不断变化的幅度。理想情况下,带材的厚度应该平稳如镜,但实际总会有轻微的起伏,这种起伏就是波动。过大的波动预示着工艺不稳定,需要立即干预。

  • 横向厚度分布(凸度/楔形度): 除了沿长度方向的厚度变化,带材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也可能不一致。

    • 凸度是指带材中心比边缘厚,形成一个“中间鼓起”的形状。这通常是轧制压力分布不均导致的。

    • 楔形度是指带材一侧比另一侧厚,形成一个“斜坡”状的厚度分布。这可能是轧辊磨损不均或安装偏差引起的。 对这些横向分布的评估,需要传感器能够捕捉到带材在宽度方向上的多个点的厚度信息。

  • 表面质量: 虽然不是直接的厚度参数,但带材表面的平整度、光洁度、有无划痕、压痕等缺陷,会直接影响厚度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对于光学测量方法。

评价这些参数通常是通过持续的在线测量和数据统计分析。比如,通过计算一段时间内测量值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来评估厚度精度和波动情况。对于横向厚度分布,则需要采集带材不同宽度位置的厚度数据,绘制出厚度曲线来直观分析其凸度或楔形度。这些实时的数据是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的重要依据。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在高速金属带材生产线上,为了保证厚度精度并减少停机时间,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这类技术避免了传统接触式测量对带材表面的损伤,同时能适应高速生产环境。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市面上主流的非接触式厚度测量技术有多种,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精度要求。

a. 激光三角测量差分法

想象一下,我们想知道一本书的厚度,但不能直接拿尺子夹住它,因为书在快速移动,而且可能抖动。如果我们在书的上方和下方各放一个“探照灯”,探照灯发出的光线打到书的表面后,反射光会被旁边的“照相机”接收。这个照相机能够根据反射光线的角度变化,精确计算出光线打到书表面的距离。这就是激光三角测量法的基本原理。

对于金属带材,我们通常采用两个这样的激光位移传感器,一个安装在带材上方,另一个安装在带材下方,它们精确地对准在带材的同一位置。当上方传感器发射激光束到带材上表面(点A),下方传感器发射激光束到带材下表面(点B)时,它们各自测量出到带材表面的距离。

  • 工作原理: 激光三角测量法通过向被测物体表面发射一束激光,当激光束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一部分反射光会被位于一定角度的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类似于照相机)接收。由于激光发射器、光斑和图像传感器构成一个三角关系,当被测物体表面位置发生变化时,光斑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也会随之移动。通过分析光斑在图像传感器上的位置变化,结合三角几何原理,就可以精确计算出物体表面的位移距离。 其基本几何关系可以简化为: D = L * sin(α) / (sin(β) + sin(α) * tan(γ)) 其中,D是被测物体表面到参考平面的距离,L是激光发射器到图像传感器的距离,α是激光发射角度,β是图像传感器接收角度,γ是光斑在图像传感器上的偏移角。通过对这些角度和距离的精确计算,就能得出D。 在差分测量中,如果上方传感器测量到带材上表面的距离为D1,下方传感器测量到带材下表面的距离为D2,而两个传感器之间有一个固定的安装距离(基准距离)H。那么,带材的实时厚度T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T = H - (D1 + D2) 这种差分测量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即使带材在上下方向有轻微的抖动或位置变化,D1和D2会同时发生相应变化,但它们的和(D1+D2)会相对稳定,因此能够有效消除带材整体位置波动对厚度测量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 核心性能参数:

    • 测量范围:通常为毫米到数百毫米,单个传感器典型 ±几毫米到几十毫米。

    • 重复精度:可达0.005微米至10微米(取决于量程和传感器质量)。

    • 线性度:一般在±0.02%至±0.1% F.S.(满量程)。

    • 测量/采样频率:几千赫兹到数十千赫兹,高端系统可达数百千赫兹,以捕捉高速运动中的微小变化。

  • 技术方案优缺点:

    • 优点: 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非接触式,对被测物无损伤。差分测量能有效抑制带材抖动带来的误差。传感器体积相对紧凑,易于集成到产线中。维护成本相对较低。

    • 缺点: 测量结果易受带材表面颜色、粗糙度、反射率等光学特性影响。例如,表面过于光滑或过于粗糙的带材可能导致光斑识别困难,需要调整激光波长或角度。测量范围相对有限,不适合测量极厚的带材。

b. X射线透射法

这就像是用特殊的“手电筒”穿透金属带材来判断它的厚度。X射线手电筒发出的光线,穿透金属带材后,会减弱一部分。如果带材厚,光线就减弱得多;带材薄,光线就减弱得少。后面的“接收器”就能根据接收到的光线强度,反推出带材的厚度。

  • 工作原理: X射线透射法基于X射线在穿透物质时会发生衰减的原理。X射线源发射出具有特定能量分布的X射线束,穿透待测的金属带材。在穿透过程中,X射线会被带材中的原子吸收和散射,导致其强度减弱。X射线的衰减遵循朗伯-比尔定律(Beer-Lambert Law): I = I₀ * e^(-μρT) 其中,I是穿透带材后的X射线强度,I₀是入射X射线强度,μ是材料的质量衰减系数,ρ是材料密度,T是带材的厚度。 通过预先标定和已知材料的质量衰减系数与密度,测量穿透后的X射线强度I,即可实时反推出带材的厚度T。这是一个典型的非接触式测量。

  • 核心性能参数:

    • 测量范围:0.005毫米至30毫米(根据X射线源能量配置)。

    • 测量精度:通常优于±0.1%或±1微米。

    • 分辨率:0.1微米。

    • 测量速率:每秒数千次。

  • 技术方案优缺点:

    • 优点: 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适用于广泛的金属材料和厚度范围,对表面状态(如氧化、脏污)不敏感。能提供精确的厚度值并支持先进工艺控制。

    • 缺点: 设备成本较高,安装和维护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并且由于X射线具有电离辐射特性,对安全防护有严格要求。

c. 同位素透射法

这与X射线透射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它使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比如β射线或γ射线),来穿透金属带材。射线穿透后的强度变化,同样能反映带材的厚度。可以把它看作是另一种“穿透式”的测量方法。

  • 工作原理: 同位素透射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如Strontium-90产生β射线,或Americium-241产生γ射线)作为辐射源,其发射的β或γ射线穿透金属带材。射线穿透物质后,其强度会因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而减弱,衰减程度与物质的密度和厚度有关。高灵敏度探测器(如电离室或闪烁计数器)测量穿透带材后的射线强度。通过将测量到的强度与已建立的衰减曲线或模型进行比对,就可以实时计算出带材的厚度。与X射线类似,衰减同样遵循朗伯-比尔定律,只是参数和射线源不同。

  • 核心性能参数:

    • 测量范围:0.005毫米至12毫米(取决于同位素源和配置)。

    • 测量精度:通常优于±0.25%或±2微米。

    • 分辨率:0.1微米。

    • 测量速率:高达每秒100次(典型)。

  • 技术方案优缺点:

    • 优点: 测量精度高,对材料成分变化不敏感,适用于严苛的工业环境。设备相对坚固耐用,长期稳定性好。

    • 缺点: 存在辐射安全问题,需要严格的防护措施和法规许可。测量速率通常低于X射线方法。同位素源有寿命限制,需要定期更换和处理。

d. 共焦色散测量法

想象你拿着一个神奇的“手电筒”,它发出的白光可以分解成彩虹一样的多种颜色。这个手电筒特别厉害,它能让每种颜色的光线都聚焦在不同的距离上。当你在测量一个物体时,只有恰好聚焦在物体表面上的那个颜色的光线,才能以最强的亮度反射回来被手电筒的“眼睛”看到。通过检测哪个颜色的光线反射最强,就能知道物体表面离手电筒有多远。

  • 工作原理: 共焦色散测量法(Confocal Chromatic Measurement)利用白光的光学色散效应。传感器内部通过特殊的光学透镜系统,将宽带白光(包含多种波长)色散开,使得不同波长的光聚焦在不同的轴向距离上。当这束光照射到被测物体表面时,只有恰好聚焦在物体表面上的特定波长的光线才能以共焦方式反射回传感器,并被光谱仪检测到。通过检测反射光中最强的波长,就可以精确确定物体表面相对于传感器的距离。同样,通过上下双传感器差分测量,可以获得带材厚度。

  • 核心性能参数:

    • 测量范围:通常为0.3毫米至50毫米(取决于传感器和探头)。

    • 分辨率:可达1纳米至1微米(取决于探头和测量范围)。

    • 线性度:通常优于±0.05% F.S.。

    • 测量频率:可达70千赫兹。

  • 技术方案优缺点:

    • 优点: 具有极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可达到纳米级别。对各种表面类型(包括镜面、高反射率或透明材料)的适应性强。非接触式测量,无磨损,响应速度快。

    • 缺点: 设备成本通常较高,光学系统相对复杂,对环境洁净度有一定要求。测量范围通常比X射线和同位素方法小。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挑选几个在金属带材厚度测量领域表现突出的主流品牌,结合它们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对比。

a. 美国恩德迪科

美国恩德迪科是全球领先的在线测量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厚度测量领域技术成熟且稳定。它主要采用X射线透射法。其T-Ray 7000系列测厚仪能够以高精度和快速响应,测量从极薄到较厚范围的金属带材。其测量范围可达0.005毫米至30毫米,测量精度优于±0.1%或±1微米,分辨率0.1微米,测量速率高达每秒数千次。美国恩德迪科的优势在于其作为行业领导者的技术积累,能够提供可靠的在线测量和先进的工艺控制功能。

b. 日本基恩士

日本基恩士是传感器和测量领域的创新领导者,其产品以超高速、超高精度和极佳稳定性著称。在金属带材厚度测量中,它主要采用激光三角测量差分法。例如其LK-G5000系列激光位移传感器,通过两个高精度传感器分别测量带材上下表面,然后计算差值来精确获取厚度,有效抑制了带材抖动的影响。单传感器测量范围可达±4毫米,重复精度高达0.005微米,线性度±0.02% F.S.,采样速度达到 392千赫兹。日本基恩士的优势在于其传感器技术的高可靠性和易于集成的特性,为在线厚度检测提供了稳定的解决方案。

c. 英国真尚有

英国真尚有的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是一款性能卓越的紧凑型测量设备,它同样可以被配置成采用激光三角测量差分法来进行金属带材的厚度测量。ZLDS103拥有极小的体积(45x30.5x17mm),便于在空间受限的产线中安装。它提供高精度测量,线性度达±0.05%,分辨率高达0.01%(数字输出),测量频率最高可达9400Hz,确保在高速生产中依然保持超高精度。传感器提供多种量程选择,并可选配蓝光或UV激光器以适应高温或特殊材料测量需求。其强大的数字输出能力(RS232或RS485,最高921.6 kbit/s)以及IP67防护等级,使其在恶劣工业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英国真尚有的产品优势在于其小巧的尺寸、高性能以及对工业环境的良好适应性。

d. 英国科姆斯国际

英国科姆斯国际在工业计量领域拥有超过40年的经验,专注于提供坚固可靠的测量解决方案。它主要采用同位素透射法。QMS同位素测厚仪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源发射射线穿透金属带材,再通过探测器测量衰减后的射线强度来计算厚度。其测量范围为0.005毫米至12毫米,测量精度优于±0.25%或±2微米,分辨率0.1微米。英国科姆斯国际的优势在于其同位素测量技术成熟稳定,对材料成分变化不敏感,特别适用于严苛的工业环境,提供高重复性和长期精度。

e. 德国普雷西泰克

德国普雷西泰克是光学测量领域的创新者,以其超高精度和卓越稳定性闻名。其CHRocodyle系列产品主要采用共焦色散测量法。该系列传感器发射宽带白光,通过检测聚焦在带材表面上反射回来的最强波长,实现对表面距离的超高精度测量,再通过差分原理计算厚度。测量范围可达0.3毫米至50毫米,分辨率可达1纳米至1微米,线性度优于±0.05% F.S.,测量频率高达70千赫兹。德国普雷西泰克的优势在于其产品能够实现极高的测量精度,并对各类表面(包括镜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适用于对纳米级精度有严格要求的应用。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厚度测量设备,就像选择一套厨具,要根据你做的菜(被测物)和对口感(精度)的要求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关键指标和选型建议:

  • 测量精度与分辨率:

    • 实际意义: 精度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辨率是指设备能识别的最小变化量。精度决定了你的产品厚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分辨率则影响你对微小厚度变化的感知能力。就好比一个体重秤,精度高意味着它显示的数字接近你真实体重,分辨率高意味着它能显示到小数点后两位甚至更多。

    • 影响: 高精度高分辨率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减少废品率,但成本也更高。

    • 选型建议: 对于高端、精密合金带材,可能需要极高的精度(例如±1微米甚至更高)和纳米级分辨率。而对于普通钢带或铝带,如果公差允许范围较大,则可选择精度要求略低但性价比更高的设备。

  • 测量范围: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能够测量的厚度上下限。

    • 影响: 范围过小可能无法覆盖所有产品规格;范围过大则可能导致精度相对下降。

    • 选型建议: 明确产线生产的带材厚度范围,选择覆盖此范围且略有裕量的传感器。例如,如果主要生产0.1mm-3mm的带材,则传感器的量程应能覆盖这个范围。

  • 测量/采样频率: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每秒钟能进行多少次测量。

    • 影响: 在高速生产线上,如果测量频率太低,可能错过带材上的瞬时厚度变化,导致缺陷产品流入下游。高频率意味着能更精细地捕捉到高速运动中的带材厚度变化,及时反馈控制系统。

    • 选型建议: 产线速度越快,对测量频率的要求越高。例如,每秒运行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带材,可能需要几千赫兹甚至几十万赫兹的采样频率才能保证足够密集的测量点。

  • 线性度: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输出信号与实际厚度变化之间呈现直线关系的程度。

    • 影响: 线性度不好意味着测量值在不同厚度点可能存在非线性误差,导致标定复杂且测量不准确。

    • 选型建议: 追求更优的线性度,特别是对于宽量程的应用,以保证测量结果在整个范围内的一致性。

  • 环境适应性(IP防护等级、温度、振动、冲击):

    • 实际意义: 工业现场往往环境恶劣,有粉尘、水汽、油污、高温、振动等。传感器的防护等级(IP)决定了它能抵抗这些外部因素的能力。

    • 影响: 环境适应性差的传感器容易损坏,导致测量不稳定,甚至停机。

    • 选型建议: 根据产线的实际环境选择。例如,在有大量冷却液或粉尘的区域,应选择IP67甚至更高防护等级的传感器。对于有明显机械振动的区域,抗振动、抗冲击性能强的传感器更耐用。

  • 对材料表面特性(颜色、光洁度)的敏感性:

    • 实际意义: 有些光学测量方法容易受到被测物表面颜色、光泽度(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粗糙度等影响。

    • 影响: 敏感度高可能导致测量不稳定或无法测量。

    • 选型建议: 如果产线会生产多种表面特性的带材(如亮面不锈钢、磨砂铝材),建议选择对表面特性不敏感的技术(如X射线或同位素),或者选用具备蓝光/UV激光选项的激光传感器来提高适应性。

  • 成本与维护:

    • 实际意义: 设备购置成本、安装调试成本、日常维护和耗材(如X射线管、同位素源)更换成本。

    • 影响: 高昂的成本可能超出预算,复杂的维护可能增加停机时间。

    • 选型建议: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总拥有成本(TCO)。例如,激光传感器初期成本和维护相对较低,而X射线或同位素设备初期投入大,但长期运行稳定。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最先进的测量设备,在高速金属带材产线的实际应用中,也可能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

  • 问题:带材抖动与位置变化

    • 原因及影响: 就像一张快速移动的纸张,金属带材在高速运行时很难完全平稳,它会有上下、左右甚至扭曲的抖动。这种抖动会导致单点测距的传感器测量结果不稳定,产生虚假的厚度波动,甚至可能超出传感器的测量范围,造成测量中断。

    • 解决建议:

      • 采用差分测量方案: 这是最有效的策略。如前所述,上下两个传感器同步测量,通过计算两者之差来消除带材整体位置的上下浮动。

      • 优化产线机械结构: 增强带材支撑辊的刚性,减少导向轮的间隙,确保带材运行路径的平稳性。

      • 增加传感器测量频率: 更高的采样频率可以捕捉到更多的瞬时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如滤波、平均)来平滑抖动带来的瞬时误差。

  • 问题:带材表面特性变化

    • 原因及影响: 金属带材表面可能会有氧化层、轧制油、水汽、划痕、压花纹理,或者不同批次的材料表面光洁度差异很大。这些因素会改变激光的反射特性,导致光学类传感器(如激光三角法)接收到的光斑信号质量下降,测量不稳定,甚至读数错误。

    • 解决建议:

      • 选用特定波长激光器: 对于高温带材或表面有氧化层的,蓝光或UV激光器能更好地穿透表面或减少热辐射干扰,提高测量稳定性。英国真尚有的ZLDS103传感器就可选配此类激光器。

      • 优化传感器安装角度: 调整激光入射角度和接收角度,避开镜面反射或减少漫反射干扰。

      • 采用对表面不敏感的技术: 对于表面变化特别大的应用,可以考虑X射线或同位素测厚仪,它们的工作原理不受表面光学特性的影响。

      • 清洁维护: 定期清洁传感器光学窗口,防止油污或灰尘附着影响光束传输。

  • 问题:环境温度变化与振动

    • 原因及影响: 产线环境温度波动较大,可能导致传感器内部元件的热膨胀或收缩,影响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同时,高速设备运行产生的剧烈振动也可能对传感器造成机械应力,影响其光学或电子部件的性能。

    • 解决建议:

      • 选择高环境适应性传感器: 选用具备宽工作温度范围、高IP防护等级、抗振动和抗冲击性能强的传感器。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LDS103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为-10°C至+60°C,抗振动能力达到20g。

      • 安装防护措施: 为传感器加装隔热罩、水冷或风冷装置,稳定其工作温度。在安装基座上使用减震垫或隔离装置,减少振动传递。

      • 定期校准: 在环境变化较大时,增加传感器的校准频率,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 问题:数据处理与反馈控制滞后

    • 原因及影响: 即使传感器测量数据准确,如果数据处理速度慢,或与产线控制系统接口不畅,导致反馈控制指令发出滞后,那么厚度偏差可能已经持续了一段距离,造成大量不合格产品。

    • 解决建议:

      • 选择高数据传输速率传感器: 传感器应支持高速数字输出(如RS485/RS232),确保测量数据能够及时传输到控制系统。

      • 优化控制算法: 采用先进的预测控制或自适应控制算法,根据实时测量数据快速调整轧制压力、张力等工艺参数。

      • 建立快速通信网络: 确保测量系统与PLC/DCS(分布式控制系统)之间采用实时性强的工业以太网或其他高速总线进行数据交换。

4. 应用案例分享

非接触式厚度测量技术在众多工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助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钢铁行业: 在钢板、钢带热轧和冷轧生产线上,实时监测带钢的厚度,确保产品符合客户对公差的严格要求,减少废品率,实现智能化闭环控制。

  • 有色金属加工: 用于铝箔、铜带、锌板等有色金属的轧制和分切过程中的厚度检测,尤其是在高速薄带材生产中,保证产品均匀性和加工精度。

  • 电池制造: 在锂电池电极涂布和辊压过程中,对极片厚度进行高精度在线测量,这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内阻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 半导体与电子行业: 用于精密电子元器件材料、柔性电路板基材的厚度控制,确保材料的尺寸精度满足微电子制造的严苛要求。

  • 塑料薄膜与包装: 在薄膜挤出生产线上,实时监控塑料薄膜或复合材料的厚度均匀性,提升产品质量,减少材料浪费,保证最终包装产品的密封性和强度。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8126464572(微信同号)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