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为每小时处理万件包裹的物流分拣线,选择实现毫米级精度的动态体积测量方案?【3D传感, 异形件识别】

2025/09/30

1. 包裹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在物流分拣线上,我们所说的“包裹”涵盖了从标准纸箱到异形软包的各种物品。它的“基本结构”并非指内部构造,而是指其外在形态,这直接影响了我们进行体积测量的难度和方法。想象一下,一个包裹就像你寄出去的任何一件物品,它可能是规整的长方体,也可能是一件不规则形状的衣物、一个鼓鼓囊囊的袋子。

针对这些形态各异的包裹,在物流分拣线上进行动态体积测量时,有几个核心的技术要求需要满足:

  • 高速性: 分拣线上的包裹通常以相当快的速度通过,要求传感器和系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采集和处理,跟上产线节拍,否则会影响整个分拣效率。

  • 精准性: 体积测量结果直接关系到运费计算、仓储空间规划和车辆装载优化。哪怕是毫米级的误差,累积起来也可能导致巨大的成本偏差。因此,测量精度必须足够高。

  • 动态测量: 包裹在移动,这意味着传感器不能简单地静止拍照,而是需要实时捕捉移动物体的三维信息,并将其“拼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积数据。

  • 适应性: 物流包裹的材质、颜色、表面光泽度千差万别,从深色磨砂到透明塑料,从光滑的包装膜到粗糙的纸箱表面。传感器需要能够稳定地应对这些多样化的表面特性。

  • 鲁棒性: 物流分拣环境通常比较复杂,可能存在灰尘、震动,甚至环境光线变化等。传感器需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工业级的防护等级,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2. 针对包裹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虽然没有专门针对物流包裹体积测量的国家强制标准,但行业内对于包裹的监测参数和评价方法已形成共识。这些参数是物流企业在计费、仓储和运输中衡量包裹特性的重要依据。

包裹的监测参数主要包括:

  • 长、宽、高: 指的是包裹外接矩形盒的三个最大尺寸。无论包裹本身形状如何,我们通常会假设一个最小外接长方体来定义其标准尺寸。这就像把一个不规则形状的物体放入一个刚好能装下它的长方形盒子里,然后测量这个盒子的大小。

  • 体积: 这是最核心的参数,通常通过长、宽、高相乘得到。对于标准长方体包裹,计算非常直观;对于异形包裹,则需要通过更复杂的三维数据重建算法,计算其占据的实际空间或外接矩形体的体积。

  • 异形件识别: 指的是判断包裹是否为标准的长方体。一些包裹可能因为包装不规范、内容物突出或挤压变形而呈现不规则形状。识别这些异形件有助于采取特殊的处理措施或计费方式。

  • 包裹形态完整性: 检查包裹是否有破损、塌陷、鼓包等异常情况。这可以帮助在分拣过程中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后续环节出现麻烦。

对这些参数的评价方法主要关注:

  • 测量精度: 评估测量结果与包裹实际尺寸之间的偏差。通常用绝对误差(如±1毫米)或相对误差(如测量值的±0.1%)来表示。这就像我们用卷尺测量时,会考虑卷尺本身的刻度是否足够精细。

  • 重复精度: 指的是对同一个包裹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重复精度高意味着测量的稳定性好,每次都能得到类似的结果,避免“忽大忽小”的情况。

  • 测量速度(或吞吐量): 衡量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包裹数量。对于高速物流线,测量速度是至关重要的指标。

  • 环境适应性: 评估传感器在不同光照、温度、湿度、振动等恶劣工业环境下的稳定工作能力。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包裹的动态体积测量需要一套高效、准确的实时检测技术。市面上主要有几种主流的传感技术方案,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a. 激光三角测量法

激光三角测量法是实现高精度位移和尺寸测量的常用方法,也是目前物流分拣线上进行动态体积测量的主流技术之一。它的原理有点像我们用自己的两只眼睛看东西,通过左右眼观察到的差异(视差)来判断物体的远近和立体感。

  •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激光发射器和一个图像接收器(通常是CMOS或PSD,即位置敏感探测器)。激光器发射出一条细窄的激光束,打到被测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这个光斑在物体表面的位置会随着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变化而移动。图像接收器会从一个特定角度捕捉这个反射回来的光斑。

    由于激光发射器、图像接收器和被测物体上的光斑形成一个三角形(这就是“三角测量”名字的由来),当物体移动时,光斑在接收器上的成像位置会发生变化。传感器内部的处理器通过精确计算这个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变化,结合传感器固定的几何参数(如激光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即基线长度,以及各自的安装角度),就能通过三角几何关系精确地计算出光斑到传感器的距离。

    其核心的几何关系可以简化为:d = (L * f * sin(θ1)) / (x * sin(θ1) + f * cos(θ1))其中,d 是待测距离,L 是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基线长度,f 是接收器的焦距,θ1 是激光发射角度,x 是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相对于某一参考点)。这个公式的精确形式会根据具体的传感器结构和坐标系定义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都是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将光斑位置转换为距离信息。

    对于动态体积测量,通常不是只用一个点激光位移传感器来测量,而是使用激光线扫描仪或多点激光位移传感器阵列。激光线扫描仪会发射一条激光线(而不是一个点),这条线打到物体表面会形成一个二维的轮廓。当包裹在传送带上高速移动时,激光线不断扫描包裹的横截面轮廓。系统通过将这些连续的二维轮廓数据在时间轴上“堆叠”起来,并结合传送带的速度信息,就能实时重建出包裹完整的三维形状(点云数据)。有了三维点云数据,计算包裹的长、宽、高和体积就变得可能。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从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有些高端型号甚至可以达到1米。

    • 重复精度: 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例如5微米至50微米。

    • 采样速度: 单点位移传感器可达几十KHz甚至更高,激光线扫描仪通常在几KHz到几十KHz,每秒可获取数千个轮廓。

    • 分辨率: 可达0.01%(量程的百分比)或更优,通常以微米表示。

    • 光斑大小/点数: 单点传感器光斑可小于0.06毫米,线扫描仪每条轮廓可包含数百至数千个点。

  •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 能够实现亚毫米甚至微米级的测量精度,非常适合对尺寸要求严格的场景。

      • 高速测量: 极高的采样速度和扫描频率使其能够适应高速运动的包裹测量需求。

      • 非接触式: 不会接触包裹,避免对包裹造成损伤,也减少了机械磨损。

      • 细节捕捉能力强: 小光斑和多点扫描能有效捕捉包裹的微小特征和异形表面。

      • 抗环境光能力: 许多先进的激光传感器具备优异的抗环境光干扰能力,能在日光或复杂照明环境下稳定工作。

    • 缺点:

      • 对表面特性敏感: 对于高反光(如镜面)、高吸光(如黑色绒布)或透明(如保鲜膜包裹)的物体,测量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特定的算法或传感器优化。

      • 成本相对较高: 相较于一些简单的距离传感器,激光三角测量系统通常投入成本更高。

      • 数据处理量大: 尤其是在进行3D重建时,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算法支持。

      • 视野范围有限: 单个传感器能覆盖的测量区域相对有限,可能需要多传感器协同工作以覆盖大尺寸包裹。

b. 激光飞行时间法(ToF)

激光飞行时间法,顾名思义,是根据激光从发出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来计算距离的。它就像是给激光光束装上了一个超高速的秒表。

  •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发射一束激光脉冲,当激光脉冲遇到目标物体表面时会反射回来。传感器接收器会探测到反射回来的激光。通过精确测量激光从发射到接收所花费的时间(飞行时间),并结合已知的光速(约3 x 10^8 米/秒),就可以计算出传感器与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

    其基本距离计算公式为:距离 (D) = (光速 (c) * 飞行时间 (t)) / 2这里的 /2 是因为激光走了一个来回。

    对于体积测量,飞行时间传感器通常以激光扫描仪的形式出现,通过内部的机械旋转装置或多个激光发射器,向不同方向发射激光并测量距离,从而在广阔的区域内构建出三维点云数据。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扫描范围: 从几米到数百米,例如1米至300米。

    • 距离精度: 毫米级到厘米级。

    • 扫描频率: 通常为几十赫兹,例如25Hz / 50Hz。

    • 角度分辨率: 可达0.0625°。

    • 点数/层数: 可同时测量多个层面,每层包含数千个点。

  •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测量范围广: 能够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3D感知,特别适合大型包裹或区域监控。

      • 抗环境光能力强: 由于是脉冲激光,通常具有较好的抗环境光干扰能力。

      • 对物体表面特性不敏感: 对包裹的颜色、光泽度等变化不敏感,适用性广。

      • 3D数据获取直接: 能够直接获取物体表面的3D点云数据。

    • 缺点:

      • 精度相对较低: 相较于激光三角测量法,ToF传感器在近距离的精度通常略低,难以达到亚毫米级别。

      • 测量速度受限: 扫描频率相对较低,对于极高速小尺寸包裹的精细测量可能不够。

      • 成本较高: 多层激光扫描仪通常价格不菲。

c. 超声波测量法

超声波测量法是一种通过声波来测量距离的技术,它与激光测量有相似的飞行时间原理,但使用的是声波而非光波。想象一下你在漆黑的房间里摸索,通过回声来判断周围物体的距离。

  •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发射高频超声波脉冲,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当遇到目标物体时会被反射回来。传感器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后,测量从发射到接收所需的时间。由于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已知(大约343米/秒,受温度影响),通过这个飞行时间就可以计算出传感器到物体的距离。

    其基本距离计算公式为:距离 (D) = (声速 (v) * 飞行时间 (t)) / 2这里的 /2 同样是因为声波走了一个来回。

    在物流分拣中,通常会使用多个超声波传感器从不同方向测量包裹的长、宽、高,然后通过组合这些距离值来估算包裹的体积。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从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例如30毫米至400毫米。

    • 分辨率: 0.1毫米到几毫米。

    • 响应时间: 约10-100毫秒。

    • 防护等级: 通常可达IP67。

  •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对表面特性不敏感: 超声波对物体的颜色、透明度、光泽度、材质(如软包、纸箱)等不敏感,适用范围广。

      • 成本低廉: 相比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通常更经济高效。

      • 坚固耐用: 适应恶劣工业环境,防护等级高。

      • 抗灰尘、烟雾能力强: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受这些因素影响较小。

    • 缺点:

      • 测量精度相对较低: 难以达到激光测量亚毫米级别的精度,分辨率较低。

      • 测量速度慢: 响应时间较长,不适合极高速的精确动态测量。

      • 受温度、湿度影响: 声速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需要进行补偿。

      • 测量盲区和方向性: 存在最小测量距离(盲区),且声波传播有方向性,容易受到声波散射和衍射的影响。

      • 无法精确识别异形: 主要用于简单距离测量,难以进行复杂的3D重建和异形识别。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对比几家在工业传感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它们提供的产品在物流包裹体积测量方面各有侧重。

  • 日本基恩士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法,其LJ-X8000系列2D激光轮廓测量仪是典型代表。该系列产品以高速度和高精度著称,重复精度可达0.5微米,采样速度最高可达 64 kHz,单次测量可获得3200点/轮廓。日本基恩士作为全球自动化传感器领域的领导者,其产品易用性强,广泛应用于高速在线检测,能够精确测量包裹尺寸、形状,尤其适用于需要亚微米级重复精度的复杂异形件检测。

  • 英国真尚有 英国真尚有的ZLDS100RD系列激光位移传感器是一款紧凑的铝制外壳传感器,提供多种光斑大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该产品具有高达70KHz的采样速度、0.01%的分辨率和最高0.03%的线性度,量程高达1000毫米。该系列传感器提供RS422或RS485数字输出接口,并有多种量程中点可选,如45mm、310mm、355mm等。虽然作为单点传感器,ZLDS100RD本身无法直接完成3D体积测量,但通过多个传感器协同工作,或者结合传送带运动,可以实现高精度尺寸测量,尤其适合高速动态环境下的测量,且对被测物体的颜色不敏感,抗环境光能力强,适合需要高精度和鲁棒性的动态距离和尺寸检测。

  • 加拿大LMI技术公司 专注于3D智能传感器技术,Gocator 2500系列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法进行3D线扫描。该系列传感器以其“智能”特性闻名,内置处理器,可直接在传感器内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测量速率高达10 kHz,Z轴分辨率可达6微米。加拿大LMI技术公司的产品优势在于其高度集成化和用户友好的Web浏览器界面,简化了配置和集成过程,非常适合物流中对包裹尺寸、体积和表面缺陷的快速精确在线检测。

  • 德国西克 在激光扫描仪领域表现突出,LD-MRS系列多层激光扫描仪采用激光飞行时间(ToF)原理。该系列产品提供远距离、广范围的3D感知能力,扫描范围最远可达300米,具有4层或8层扫描能力,扫描频率25 Hz/50 Hz。德国西克以其产品的坚固耐用和可靠性著称,LD-MRS系列适用于物流中的大型物体体积测量、区域监控以及自动导引车(AGV)导航和防碰撞等应用,其IP67防护等级确保了在严苛工业环境下的可靠运行。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物流分拣线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时,除了了解技术原理,更要关注以下关键技术指标及其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 测量精度与分辨率:

    • 实际意义: 精度决定了你测得的包裹尺寸与真实尺寸的接近程度,分辨率则代表传感器能识别的最小尺寸变化。如果你的包裹尺寸是100x100x100毫米,而精度只有±5毫米,那么你的计费可能出现大偏差。

    • 选型建议: 对于需要精确计费、空间利用率要求高的场景(如航空货运、精细化仓储),应选择高精度(例如亚毫米级)和高分辨率的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如果仅仅是粗略尺寸分类或有无检测,超声波传感器可能更具性价比。

  • 测量范围(量程):

    • 实际意义: 决定了传感器能够检测的最大和最小包裹尺寸。如果量程太小,大包裹就无法测量;如果量程过大,在测量小包裹时精度可能会下降。

    • 选型建议: 根据物流线上包裹的最小和最大尺寸范围来选择。例如,如果主要处理小型快递件,选择量程较短但精度更高的传感器;如果需要覆盖从信封到大型家电的广泛范围,可能需要组合使用不同量程的传感器或选择具备大范围扫描能力的激光ToF扫描仪。

  • 采样速度与扫描频率:

    • 实际意义: 采样速度(单点传感器)或扫描频率(线扫描/ToF扫描仪)直接决定了传感器在单位时间内获取数据的能力。产线速度越快,对传感器的采样速度要求越高,否则会出现数据不足或测量不完整的情况。

    • 选型建议: 高速分拣线(如每秒通过数米)必须选择高采样速度(如几十KHz以上)的激光三角测量线扫描仪或高频ToF扫描仪,以确保在包裹通过时能够获取足够密度的点云数据。

  • 光斑大小与点数/轮廓:

    • 实际意义: 光斑大小影响测量的精细度,越小的光斑能捕捉越小的特征。点数/轮廓决定了每次扫描获取的二维轮廓数据的密集程度,点数越多,重建的三维模型越精细。

    • 选型建议: 对于异形包裹或需要检测微小瑕疵的场景,应选择光斑小、每轮廓点数多的激光线扫描仪。对于规整大包裹,对光斑大小和点数的要求相对宽松。

  • 抗环境干扰能力:

    • 实际意义: 传感器能否在变化的光照、不同颜色的包裹、甚至潮湿或有灰尘的环境下稳定工作。

    • 选型建议: 如果现场环境光线复杂、包裹颜色多样,优先选择具有强抗环境光、抗表面特性影响能力的产品(如某些品牌的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或激光ToF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在这方面也有优势,但精度较低。

  • 输出接口与集成能力:

    • 实际意义: 传感器能否方便地与现有PLC、工业PC或控制系统通信,数据传输是否稳定可靠。

    • 选型建议: 选择支持标准工业通信协议(如RS422、RS485、以太网IP等)的传感器,带有SDK或易于配置的软件界面,能大大降低系统集成难度和部署时间。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仍可能遇到各种挑战,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问题一:包裹表面特性复杂导致测量失准。

    • 原因与影响: 高反光(如透明胶带、光面包装)、强吸光(如黑色毛绒)、透明材质(如塑料膜)或特殊纹理的表面,可能会导致激光信号反射不均匀、衰减严重或穿透,使得传感器无法准确捕捉光斑位置或接收到有效信号,从而产生错误或不稳定的测量结果。

    • 解决建议:

      1. 选择更具适应性的传感器: 优先选用具备抗反光/抗黑色表面优化算法的传感器,或采用多角度、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2. 调整传感器参数: 尝试调整激光功率、曝光时间等参数,以适应不同表面。

      3. 辅助照明或过滤: 对透明物体,可增加背景板或使用特殊波长的激光;对高反光,可适当调整传感器角度或使用偏振片。

  • 问题二:传送带震动或包裹在传送带上位置不稳。

    • 原因与影响: 传送带运行过程中轻微的震动或包裹在传送带上滑动、倾斜,都会引入额外的位移误差,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特别是对于高度测量影响较大。

    • 解决建议:

      1. 高采样率传感器: 选择采样速度极快的传感器,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数据点,通过数据滤波和平均算法减小随机误差。

      2. 编码器配合: 结合传送带上的编码器,精确获取包裹的实时移动速度和位置,对测量数据进行同步和校正。

      3. 稳定机制: 确保包裹在测量区域通过时尽量保持稳定,例如使用两侧导轨或阻挡机构。

  • 问题三:环境光干扰(如太阳光、车间照明)。

    • 原因与影响: 外部光源的光线与传感器发射的激光波长接近或强度过高时,会“淹没”反射信号,导致传感器难以识别有效光斑,测量数据出现异常波动。

    • 解决建议:

      1. 高功率激光器: 选用输出功率更高、光信号更强的传感器。

      2. 窄带滤光片: 在接收器前加装与激光波长匹配的窄带滤光片,只允许特定波长的光通过,滤除大部分环境光。

      3. 优化安装位置: 避免传感器直接暴露在强烈的环境光(如窗口直射的太阳光)下。

      4. 背景遮挡: 在测量区域上方和侧面设置遮光罩,减少杂散光。

  • 问题四:传感器安装与校准复杂,影响部署效率。

    • 原因与影响: 3D体积测量系统通常由多个传感器组成,其相互位置、角度需要精确校准,过程繁琐且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如果校准不准确,将直接影响整体测量精度。

    • 解决建议:

      1. 智能传感器: 选择内置自动校准功能或提供图形化、向导式校准界面的智能传感器(如加拿大LMI技术公司的Gocator系列)。

      2. 预制支架与夹具: 采用标准化、可快速定位的安装支架和夹具,减少现场调整时间。

      3. 虚拟调试与仿真: 在部署前通过软件进行系统布局和性能仿真,优化传感器配置。

  • 问题五:高速数据处理瓶颈。

    • 原因与影响: 高速线扫描或3D传感器产生大量点云数据,如果后端处理器性能不足或算法效率低下,会导致数据处理延迟,无法实现实时测量,影响分拣节拍。

    • 解决建议:

      1. 边缘计算: 选择自带处理能力(如内置CPU/FPGA)的智能传感器,在传感器端完成部分数据预处理,减轻后端压力。

      2. 并行计算: 采用多核处理器或GPU加速卡,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3. 优化算法: 采用高效的点云处理、特征提取和体积计算算法,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量。

      4. 高带宽通信: 确保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采用高速通信接口(如千兆以太网),避免数据传输成为瓶颈。

4. 应用案例分享

  • 物流快递分拣: 在高速传送带上实时测量包裹的长宽高和体积,用于自动计算运费、优化仓储空间利用率,并指导后续的自动分拣。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LDS100RD系列传感器,凭借其高速的采样速度和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可以保证在高速分拣线上的测量精度。

  • 电商仓储自动化: 入库时对商品进行尺寸扫描,为立体仓库的智能存储分配提供准确数据,确保货物被放置到合适大小的货位。

  • 货物装载优化: 根据车辆空间和包裹的精确三维数据,通过算法规划最佳的装载方案,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

  • 包装尺寸匹配: 根据产品或包裹的测量尺寸,自动推荐或选择最合适的包装箱型号,减少包装材料浪费,提升包装效率。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