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流产线中,我们的“被测物”种类繁多,它们可以是各式各样的快递包裹(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纸箱、袋子),也可以是承载货物的托盘、料箱,甚至是正在运行中的自动导引车(AGV)或机械臂。这些被测物在产线上通常处于动态运行状态,因此对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想象一下,物流产线就像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包裹们是快速移动的车辆。我们需要知道这些“车辆”的精确位置、速度,它们的“尺寸”(长宽高),甚至它们的“身份”(是否有缺陷、是否超载)。从结构上看,这些被测物既有规则的立方体(标准包装箱),也有不规则的软包或异形件。它们的表面材质也千差万别,有光滑的塑料薄膜,有粗糙的纸板,还有深色或反光的物体。
为了保证物流产线的顺畅高效,对这些被测物有以下几个关键的技术要求:
实时性与动态测量能力: 物体在快速移动,传感器必须能以极高的频率进行测量,确保在物体经过的瞬间就能捕捉到准确的数据,不能有任何迟滞。这就像拍高速行驶的汽车,需要用高速相机才能拍清楚。
高精度与高分辨率: 无论是测量包裹的精确尺寸、判断其是否符合堆垛要求,还是引导机械臂精准抓取,都需要微米级到毫米级的测量精度。分辨率则决定了能识别的最小变化。
非接触式测量: 为了不影响物流效率,避免对被测物造成损伤,传感器必须是非接触的。
环境适应性: 物流环境可能比较复杂,比如有灰尘、振动、温度变化,甚至有水汽或光照不均,传感器需要能够稳定工作。
多功能性: 能够应对不同颜色、材质的被测物,最好能同时提供位置、尺寸、轮廓甚至三维信息。
在物流产线中对物体进行动态测量,通常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参数,这些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是行业内进行质量控制和效率优化的基础。
尺寸(长、宽、高): 这是最基本的测量参数,用于计算包裹体积、规划存储空间、核算运费或判断是否符合输送设备要求。评价方法通常是在物体经过测量区域时,通过多个传感器或扫描设备获取其边缘坐标,再通过计算得出精确的长、宽、高。
位置与位移: 指物体在空间中的实时坐标(X、Y、Z轴)及其相对于某个基准点的移动距离。这对于AGV的精准导航、机械臂的抓取定位,以及传送带上物体的位置校准至关重要。评价方法通常是传感器实时输出距离数据,结合安装位置和物体运动方向进行坐标换算。
轮廓与表面平整度: 轮廓是指物体表面的形状曲线,平整度则指表面是否光滑无凹凸。这对于检测异形件、包裹破损、堆垛稳定性或产品质量检查很有用。评价方法是通过线激光或点激光扫描,生成物体表面的二维或三维数据点,再通过算法分析其几何特征。
速度与加速度: 物体在传送带或AGV上的运动速率。这对于物流系统的节拍控制、碰撞避免和动态分拣至关重要。通常通过测量在已知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变化来计算速度。
体积: 由长、宽、高计算得出,是物流计费和仓储管理的重要依据。评价方法是结合尺寸测量结果进行数学运算。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市面上用于物流产线动态测量的传感器技术多种多样,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激光三角测量法
工作原理: 想象一下你拿着一个手电筒(激光发射器),斜着照在一个正在移动的包裹上。当包裹靠近或远离你时,手电筒光束在包裹表面形成的那个亮点,从另一个角度(比如你眼睛的位置)看,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激光三角测量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传感器向被测物体表面发射一束激光点(或者一条激光线)。这个激光点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传感器内部有一个高分辨率的接收透镜,它会捕捉这个光斑反射回来的光线,并将其聚焦到内部的感光元件(比如CMOS或CCD)上。当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光斑在感光元件上的成像位置也会随之移动。通过精确测量光斑在感光元件上的位置变化,结合传感器内部的几何参数(如激光发射器与接收透镜之间的距离、接收透镜的焦距等),就可以根据简单的三角几何关系,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精确距离。
物理基础与关键公式:假设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B,接收透镜的焦距为f,接收器中心到光斑成像点的距离为x,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的夹角为alpha,则被测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D可以通过以下三角关系简化推导:D = (B * f) / (x + f * tan(alpha))这个公式的精确形式会根据传感器的具体几何设计而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都是通过测量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移x,结合已知几何参数B、f、alpha等来反推出距离D。由于光速非常快,这种测量几乎是瞬时的,可以达到很高的测量频率。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从几毫米到几百毫米,最大可达一米左右。* 精度:较高,通常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高端系统可以达到亚微米级别。* 分辨率:通常在满量程的0.001%到0.01%之间。* 测量频率/采样速度:非常快,通常在几千赫兹到几十千赫兹的范围。* 线性度:通常可达±0.1% F.S. 甚至更高。
优缺点:* 优点: 测量精度较高,分辨率较好,响应速度快,能够较精确地捕捉物体的微小位移和表面细节。对于需要精细尺寸测量、轮廓检测以及高精度定位的场景非常适用。通过选择不同波长的激光(如蓝光、UV激光),可以有效应对一些特殊材质(如高温金属、有机材料)或颜色(如黑色吸光表面)的测量挑战。* 局限性: 测量距离相对较短,通常不适合大范围空间监控。测量精度受被测物表面颜色、光泽度(特别是镜面反射)和倾斜角度影响较大。对于透明或半透明物体测量困难。成本相对较高。* 成本考量: 由于其内部光学和信号处理系统相对复杂,精度较高,通常价格在中高档范围。
激光飞行时间法(ToF)
工作原理: 这种方法就像是声呐测距的激光版。传感器发射一道激光脉冲,这个脉冲以光速飞向被测物体。当激光脉冲碰到物体表面后,会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到。传感器内部会精确测量激光脉冲从发射到接收的总时间间隔。由于光速是恒定的(大约30万公里每秒),我们知道了光的速度和它往返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物理基础与关键公式:距离 = (光速 * 往返时间) / 2其中,光速c约等于 2.99792458 x 10^8 米/秒。这个“除以2”是因为激光走的是一个来回,所以实际距离是往返距离的一半。这种方法更像是一个“计时员”,记录光线的旅程,从而计算出遥远的距离。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从几厘米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 精度:毫米级到厘米级(例如±1mm - ±30mm)。* 分辨率:通常在毫米级。* 测量频率/扫描频率:通常较低,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
优缺点:* 优点: 测量距离远,可以进行大范围的空间监控和二维扫描。对被测物体的表面颜色和光泽度不敏感。适合远距离定位、障碍物检测和区域安全监控。* 局限性: 测量精度通常不如激光三角测量法高。在强环境光下可能受到干扰。响应速度相对较慢,对于需要极高精度的动态微小位移测量不够理想。* 成本考量: 价格范围较广,从经济型到高性能产品都有,通常比高精度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便宜,但高性能扫描仪则较贵。
超声波测量法
工作原理: 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激光ToF类似,只不过它发射和接收的是我们耳朵听不到的高频声波。传感器向被测物体发射一系列超声波脉冲,当声波碰到物体表面时会被反射回来,传感器接收到这些回波。通过测量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并根据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就能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这就像蝙蝠在夜间飞行和捕食一样,依靠回声定位。物理基础与关键公式:距离 = (声速 * 往返时间) / 2其中,声速在标准大气压和20°C空气中约343米/秒。需要注意的是,声速受环境温度、湿度、气压影响较大,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进行温度补偿。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检测范围:从几十毫米到几米,部分工业级产品可达十几米。* 精度:毫米级到厘米级(例如±1mm - ±10mm)。* 分辨率:通常在毫米级。* 响应时间: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相对较慢。
优缺点:* 优点: 价格低廉,受物体颜色、透明度或光照条件影响小,在多尘、多雾、潮湿等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可靠工作。适用于液位/物位检测、粗略计数和有无检测。* 局限性: 测量精度和分辨率较低,响应速度慢,不适合高速或高精度的动态测量。声波传播方向性差,容易受风、温度变化和物体表面形状影响,可能产生误判。* 成本考量: 价格通常较低,是成本敏感型应用的理想选择。
3D结构光/激光轮廓测量法
工作原理: 这种技术可以看作是激光三角测量法的升级版,它不再是投射一个点,而是投射一条激光线或一个特定的光栅图案(结构光)到物体表面。当这条激光线或图案落在有高低起伏的物体表面时,它会因为物体的形状而发生弯曲变形。传感器内部的高分辨率相机从一个特定角度捕捉这条变形的激光线或图案图像。通过分析图像中激光线的形状变化,传感器内部的处理单元就能根据三角测量原理,实时计算出物体表面的成千上万个三维点数据,最终重建出物体的完整三维轮廓或点云。这就像是给物体拍一张“三维照片”,能够获取到所有高低起伏的细节信息。
物理基础与关键公式:其底层原理仍是激光三角测量法,但通过线光源和二维相机(或旋转点光源)实现了从二维点到三维轮廓的扩展。每个点D = (B * f) / (x + f * tan(alpha)),但现在我们有无数个点,并且X、Y轴由相机像素位置决定,Z轴(距离)由光斑在Y轴(或X轴)的偏移量决定。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X轴视野):通常从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 Z轴重复精度:高精度可达微米级(例如低至0.001毫米)。* 扫描速度:非常快,最高可达数千赫兹(数千个轮廓/秒)。* X轴分辨率:通常从0.01毫米到0.2毫米。
优缺点:* 优点: 能够获取物体的完整三维几何信息,精度极高,扫描速度快,集成度高(通常内置处理功能)。非常适合复杂形状的物体识别、精确体积测量、缺陷检测以及机器人引导等高级应用。* 局限性: 数据量庞大,需要强大的处理能力。对于镜面反射、透明物体或极深色的物体测量可能存在挑战。传感器成本高昂。* 成本考量: 技术复杂,集成度高,通常是所有传感器技术中价格最高的。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挑选几款在物流行业有广泛应用的知名品牌传感器进行对比,涵盖了上述几种主流技术方案。
日本基恩士 采用技术:激光三角测量法 日本基恩士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以其创新和高性能著称。其LK-G5000系列激光位移传感器凭借较高的测量精度、分辨率和采样速度,在物流行业中用于对微小位移和精确尺寸进行在线检测,比如包装尺寸的精度控制、零部件的间隙或厚度测量。该系列测量范围从±2毫米到±200毫米,线性度达±0.02% F.S.。
英国真尚有 采用技术:激光三角测量法 英国真尚有的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以其超小体积和卓越性能脱颖而出。其设计紧凑,尺寸仅45*30.5*17mm,非常适合空间受限的安装场景。ZLDS103的线性度达到±0.05%,分辨率高达0.01%(数字输出),测量频率最高9400Hz,确保在高速动态测量时仍能保持较高精度。它提供10/25/50/100/250/500mm等多种量程选择,并可选蓝光或UV激光器(405nm或450nm波长),特别适用于高温物体和有机材料的测量,这在处理一些特殊包裹或物料时非常有优势。防护等级IP67,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输出接口支持RS232/RS485和4-20mA/0-10V,连接灵活。
德国西克 采用技术:激光飞行时间法 (ToF) 德国西克是全球领先的传感器制造商,其TiM320激光扫描仪采用激光飞行时间原理,能在二维平面内进行270度的扫描。这使得它非常适合AGV的导航与防撞、托盘和包裹的动态定位以及库房区域的安全监控。TiM320的测量范围宽广,对黑色目标可达10米,白色目标可达18米,重复精度±30毫米,扫描频率15赫兹。其优势在于宽广的测量范围和二维扫描能力,适用于大空间或区域监控。
瑞士堡盟 采用技术:激光飞行时间法 (ToF) 瑞士堡盟的O300/O500系列激光距离传感器同样采用基于飞行时间(ToF)的激光测距技术。这类传感器以其紧凑的结构、高集成度和可靠的点式距离测量能力而著称。在物流行业中,它们常用于料位监控、机械臂的精确定位、堆垛防撞以及传送带上包裹的动态分类和计数。以O300.LD1G为例,其测量范围为50毫米至5米,分辨率0.1毫米至1毫米,防护等级达IP67/IP69K。其优势在于高可靠性和在较长距离上的稳定性。
加拿大LMI科技 采用技术:3D结构光/激光轮廓测量法 加拿大LMI科技在3D智能传感器领域是全球领导者。其Gocator 2500系列3D智能传感器基于结构光和激光三角测量原理,能够向物体表面投射高密度激光线,并捕获变形轮廓,实时计算出物体的三维点云数据。这种传感器提供了X轴视野通常从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Z轴重复精度可达微米级,扫描速度最高可达数千赫兹。在物流行业中,它为包裹的精确体积测量、异形件的识别和检测、码垛机器人抓取规划等提供了强大的三维解决方案,显著提升自动化水平和效率。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就像为物流产线挑选一台量身定制的“眼睛”,需要仔细考量其各项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Measurement Range): 指传感器能测量的最短和最远距离。
实际意义: 决定了传感器能安装多远,以及能测量多大尺寸的物体。如果测量距离太短,可能安装困难或无法覆盖整个被测物;如果太长,可能会牺牲精度或成本过高。
选型建议: 对于需要测量包裹高度、厚度等较近距离精细尺寸的场景,选择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量程的传感器(如激光三角测量)。对于AGV防撞、仓库区域监控等远距离大范围应用,则选择几米到几十米量程的传感器(如激光ToF)。
精度(Accuracy)与分辨率(Resolution):
实际意义: 精度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辨率是传感器能识别的最小测量单位。这两者决定了你的“尺子”有多精细。如果精度不够,测出的尺寸可能误差很大;分辨率低,则无法识别微小的尺寸差异。
选型建议: 精准尺寸测量、轮廓检测、微小缺陷识别需要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激光三角测量和3D结构光传感器是较好选择。如果只是粗略的位置检测或有无判断,毫米级精度已足够,ToF或超声波传感器即可满足。
测量频率/采样速度(Measurement Frequency/Sampling Rate): 指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
实际意义: 在动态测量中至关重要。频率越高,越能清晰地“捕捉”高速移动的物体,避免“拖影”或漏掉数据。就像拍摄高速运动的赛车,需要高帧率相机。
选型建议: 对于高速传送带上的包裹尺寸测量或速度跟踪,应选择高测量频率(几千赫兹甚至更高)的激光三角测量或3D结构光传感器。对于移动缓慢的AGV导航或静态检测,较低频率的ToF或超声波传感器也可以接受。
线性度(Linearity): 指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输出信号与实际距离变化之间的一致性。
实际意义: 线性度好意味着传感器在量程内的任何一点测量都可靠,不会出现某些区域特别准,某些区域误差大的情况。
选型建议: 对任何需要精确尺寸或位置测量的应用,都应优先选择线性度好的传感器,通常要求小于±0.1% F.S.。
重复精度(Repeatability): 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位置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实际意义: 体现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如果重复精度差,即使测量同一物体,每次结果也可能不同,导致数据不可靠。
选型建议: 任何需要稳定、可靠数据的应用,如质量控制、机械臂定位,都应关注高重复精度的传感器。
光斑大小(Spot Size): 激光在物体表面形成的光点大小。
实际意义: 光斑越小,传感器能检测的细节就越精细。如果光斑太大,测量小孔、细缝或尖角时可能无法准确识别。
选型建议: 检测细小特征、表面纹理、精密轮廓时,选择光斑小的传感器(通常是激光三角测量);进行大范围粗略检测时,光斑大小影响相对较小。
光源类型/波长(Laser Type/Wavelength): 激光的颜色或能量特性。
实际意义: 不同的波长对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材质和温度有不同的穿透或反射特性。例如,红光激光最常见;蓝光激光对高温金属、有机材料或某些深色表面有更好的表现;红外激光则更适合远距离探测,且对人眼不可见。
选型建议: 根据被测物的特性选择。大部分场景红光即可。若被测物经常是高温、深色、透明或反光材料,应考虑蓝光或特殊波长的激光传感器。
防护等级(IP Rating): 衡量传感器防尘和防水的能力。
实际意义: 物流产线环境复杂,可能多尘、有水汽、甚至有液体泼溅,高防护等级能保证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
选型建议: 至少选择IP65或IP67等级的传感器,特别是安装在户外、潮湿或多尘环境中的设备。
输出接口(Output Interface): 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方式。
实际意义: 决定了传感器的数据能否顺利传输到PLC、上位机或机器人控制器。常见的有模拟量输出(4-20mA, 0-10V)、数字量输出(RS232, RS485, EtherCAT, Profinet等)。
选型建议: 根据现场控制系统和通信协议选择兼容的输出接口。高速数据传输和多传感器组网通常选择数字接口。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物流产线中部署激光位移传感器,就像在复杂环境中安排“侦察兵”,总会遇到各种挑战。
问题:目标物表面特性变化大
原因与影响: 包裹的颜色(亮色、深色、反光)、材质(纸箱、塑料、布料)、表面光泽度(哑光、镜面)以及透明度都会影响激光的反射效果。深色和吸光表面(如黑色橡胶)可能吸收大部分激光,导致反射信号弱;镜面反光可能导致激光偏离接收器,信号丢失;透明物体(如透明胶带、塑料膜)则可能直接穿透激光,无法形成有效反射。这会导致测量不稳定、数据跳变甚至无法测量。
解决建议:
选择合适波长激光: 对于深色或有机材料,蓝光或UV激光通常表现更好,因为它们在这类材料上的散射和反射特性更优。
调整传感器安装角度: 避免镜面反射直接射入接收器,或完全偏离接收器。尝试微调角度,利用漫反射进行测量。
使用背景抑制功能: 部分传感器具备此功能,可以更好地识别目标物与背景之间的差异。
多传感器组合: 对于复杂表面,可以考虑安装多个传感器从不同角度进行测量,取最佳数据或进行融合。
问题:环境光干扰
原因与影响: 强烈的日光、工厂照明灯、甚至其他激光设备的光线都可能进入传感器的接收器,被误判为激光反射信号,导致测量数据漂移、不稳定或产生错误。
解决建议:
加装物理遮光罩: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阻挡多余的环境光进入传感器视场。
选择抗环境光能力强的传感器: 一些高端传感器采用脉冲调制技术或滤波技术,能有效区分自身发射的激光和环境杂光。
避免将传感器直接安装在强光源对面。
使用带窄带滤波片的传感器: 这种滤光片只允许特定波长的激光通过,有效抑制其他杂散光。
问题:振动或冲击
原因与影响: 传送带运行、设备移动、地面震动等都可能导致传感器本身或被测物体产生微小振动,影响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引入噪声,降低精度。
解决建议:
采用减震安装支架: 将传感器安装在稳固的基座上,并通过减震垫、减震弹簧等方式隔离外部振动。
选用抗振动和抗冲击性能好的传感器: 查阅传感器的数据手册,选择具备高抗振、抗冲击等级的产品。
数据滤波处理: 在控制系统中对传感器输出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如移动平均滤波),平滑掉部分高频振动带来的噪声。
问题:灰尘、水汽或油污覆盖传感器光学窗口
原因与影响: 物流环境中常见的灰尘、纸屑、水汽凝结或油污都可能附着在传感器的光学发射/接收窗口上,阻碍激光的传输和反射,导致信号衰减、测量误差增大甚至完全失效。
解决建议:
定期清洁: 建立定期的清洁维护计划,使用专用镜头清洁工具和清洁剂小心擦拭光学窗口。
加装防护罩或气帘: 对于特别恶劣的环境,可以为传感器定制防护罩,或在其光学窗口前安装气帘(通过吹气形成气幕)来阻止污染物附着。
选用高防护等级(如IP67/IP69K)的传感器: 这类传感器对防尘防水有更好的设计,但在极端污染环境下仍需辅助措施。
问题:高速移动物体导致测量数据滞后或模糊
原因与影响: 如果被测物体移动速度过快,而传感器的测量频率不够高,或者响应时间较长,那么在两次测量之间物体已经移动了一段距离,导致测量点位不准,甚至无法准确获取完整的轮廓数据。
解决建议:
选择高测量频率和短响应时间的传感器: 这是最根本的解决方案,确保传感器能够跟上物体移动的速度。
结合编码器使用: 在传送带上安装编码器,实时获取传送带的精确速度和位置信息,传感器数据与编码器数据同步,进行精确的位置补偿。
预判与预测算法: 在上位机系统中,可以结合运动学模型和历史数据,对物体未来位置进行预判,辅助测量和控制。
快递包裹体积测量与计费: 在高速分拣线上,激光位移传感器能实时、精准地测量每个包裹的长、宽、高,自动计算体积和重量,实现快速计费和分拣决策,极大提升物流效率。例如,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法的传感器,特别是那些提供多种量程选择并可选特殊波长激光的型号(如英国真尚有ZLDS103),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材质和颜色的包裹测量需求。
AGV(自动导引车)路径规划与防撞: 激光扫描仪(如ToF原理)部署在AGV上,持续扫描前方区域,获取障碍物的距离和位置信息,帮助AGV实时避障,确保安全运行并规划最优路径。
智能码垛机器人定位与引导: 3D激光传感器可以精确扫描来料箱或托盘的三维形状和位置,引导机器人手臂精确抓取、放置货物,实现高效、无损的自动化码垛作业。
传送带上货物分拣与识别: 激光位移传感器可用于检测传送带上物体的有无、高度差异,配合视觉系统进一步识别物体类型,实现自动化分拣到不同出口。
仓库存储空间优化: 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定期扫描仓库货架的存储情况,实时更新库存高度和空间占用率,帮助仓库管理系统优化存储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