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在高速生产线上实现10-200微米软性薄膜的非接触式在线厚度测量?兼顾透明膜、抖动与亚微米级精度挑战?【工业检测】【质量控制】

2025/09/15

1. 软性薄膜材料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软性薄膜材料,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保鲜膜、包装膜或者电子产品里的光学膜、电池隔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柔软、薄、易变形。从微观结构来看,薄膜是由高分子材料通过特定工艺(如吹塑、流延、挤出等)形成的一种二维连续体。它的厚度通常在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远小于其长度和宽度。

对于这类材料,厚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尺寸参数,更是决定其物理、化学和功能特性的关键指标。例如,包装薄膜的厚度影响其阻隔性、拉伸强度;光学薄膜的厚度均匀性直接关系到显示效果;电池隔膜的厚度及其均匀性则直接影响电池的内阻、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因此,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对软性薄膜材料进行厚度测量,尤其是在线实时监测,必须满足以下严苛的技术要求:

  • 非接触性: 薄膜非常柔软且容易受损。任何接触式的测量方式都可能对其表面造成划痕、压痕甚至撕裂,从而影响产品质量。所以,测量设备绝不能与薄膜发生物理接触。

  • 微米级精度: 现代工业对薄膜的厚度控制要求极高,通常需要达到微米(µm)甚至亚微米级别。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不仅要有足够高的分辨率,还要有出色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确保即使是微小的厚度波动也能被准确捕捉。

  • 高速度和实时性: 软性薄膜材料通常以卷材形式高速生产,例如在生产线上以每分钟几米甚至几十米的速度运行。测量系统必须能够以足够高的频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才能及时发现并修正生产过程中的偏差,避免大量不合格品的产生。

  • 适应性: 薄膜材料种类繁多,可能透明、半透明、不透明,颜色各异,表面可能光滑、粗糙或有特殊涂层。测量方案需要能够适应这些不同的光学特性,保证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2. 软性薄膜材料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针对软性薄膜材料的厚度监测,行业内有一系列标准用于定义、评价和规范相关参数。这些标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

  • 厚度定义: 通常指的是薄膜两相对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对于非刚性材料,由于其易变形性,厚度的测量往往需要在一定测量压力或非接触条件下进行。

  • 平均厚度: 指的是在一定面积范围内,对薄膜厚度进行多次测量后取其算术平均值。这是最基本的厚度指标,反映了薄膜的整体厚度水平。

  • 厚度偏差/均匀性: 这是衡量薄膜质量的关键参数,指的是薄膜在纵向(生产方向)和横向(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变化。评价方法通常包括计算最大偏差、最小偏差、标准差等统计量。薄膜的厚度均匀性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后续加工的稳定性。

  • 局部厚度: 指的是薄膜上特定点或小区域的厚度。这对于检测薄膜上的缺陷(如厚点、薄点)至关重要。

  • 测量方法: 标准通常会规定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校准方法、环境条件要求、数据处理方式等,以确保不同实验室或不同设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溯源性。例如,对于非接触式测量,会强调测量光斑大小、测量距离等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非接触式厚度测量领域,为了满足软性薄膜材料的严苛要求,市面上发展出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方案。以下是几种主流技术及其特点:

激光三角测量法

这种方法是激光位移传感器最常用的工作原理之一,也是解决软性薄膜厚度测量问题的常用方案。想象一下,你用手电筒照向一个物体,光斑会落在物体的表面。如果物体离你近,光斑看起来在某个位置;如果物体远,光斑则会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激光三角测量法就是利用这个“位移”来精确计算距离。

工作原理:激光发射器(通常是半导体激光器)向被测薄膜表面发射一束高度聚焦的激光光束。当激光光束投射到薄膜表面时,会在表面形成一个光斑。薄膜表面散射的激光光线经过接收光学系统(如透镜)汇聚,最终成像在一个光敏探测器(如CCD或CMOS线阵相机)上。

当薄膜的厚度或者位置发生变化时,表面光斑的位置也会相应变化,导致接收到的光线在探测器上的成像位置发生偏移。根据几何上的三角关系,这个光斑在探测器上的位移量与薄膜的距离变化成正比。通过精确测量光斑在探测器上的位置,就可以推算出传感器与薄膜表面的距离。

为了测量薄膜的厚度,通常需要配置两个激光位移传感器,一个安装在薄膜上方,测量薄膜上表面到传感器的距离 H_top;另一个安装在薄膜下方,测量薄膜下表面到传感器的距离 H_bottom。同时,需要预先标定好两个传感器之间的固定距离 L。那么,薄膜的厚度 T 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T = L - H_top - H_bottom

物理基础与核心公式(简化版):假设激光发射器、接收透镜和探测器构成一个固定的几何结构。当物体表面位置变化 Δh 时,探测器上光斑的成像位置会发生 Δx 的变化。它们之间存在一个三角关系:Δh = (L_0 * Δx) / (f * tan(θ)) (这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实际更为复杂,涉及透镜焦距、投射角度等)其中,L_0 是传感器到基准面的距离,f 是接收透镜焦距,θ 是激光投射角度。通过精密的标定,传感器可以将探测器上的位置数据直接转换为距离数据。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精度: 激光三角测量法的精度通常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一些高端系统可以达到亚微米级别。* 分辨率: 分辨率通常是满量程的0.01%到0.1%。* 测量频率: 测量频率可以从几百赫兹到几千赫兹,适应不同的测量需求。* 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从几毫米到几百毫米不等。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非接触性: 对软性薄膜无损伤,非常适合脆弱材料。 * 高精度与高速度: 能够实现微米级精度和高刷新率,满足在线实时监测需求。 * 适用性广: 对多数不透明、半透明或散射性较好的薄膜表面均有良好测量效果。 * 成本效益: 相较于一些更高端的光学方法,激光三角测量法在提供高性能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 * 多功能性: 除了厚度,还能进行位置、位移、轮廓等多种参数的测量。* 缺点: * 对透明材料的挑战: 对于完全透明的薄膜,激光可能穿透薄膜而非在表面形成清晰光斑,导致测量困难。此时,需要选择特定波长(如蓝光、UV光)或采用特殊算法进行补偿。 * 表面反光影响: 强反光或镜面反光的薄膜可能导致接收信号过强或发生不规则反射,影响测量稳定性,需要调整传感器角度或使用特定光学配件。 * 安装要求: 两个传感器需要精确对齐,且薄膜在两个传感器之间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大幅抖动。

共聚焦色谱法

共聚焦色谱法是一种利用光的色散特性进行精密位移测量的高级光学技术。它就像一个高度精确的“光学尺”,能够分辨出不同颜色光线焦点的微小差异。

工作原理:系统向被测薄膜表面发射宽光谱的白光,这束白光会通过一个特殊的色散透镜组。由于色散效应,白光中的不同波长(颜色)的光会被聚焦到空间中不同的位置,形成一系列具有不同焦点的单色光。当薄膜表面处于某个特定焦平面上时,只有与其焦点对应的特定波长的光会被最清晰地反射回来,并被共聚焦探头精确接收。探测器通过分析反射光的波长信息,就能确定薄膜表面所在的位置。

与激光三角测量法类似,测量薄膜厚度也需要两个相对的共聚焦色谱位移传感器,分别测量薄膜的上下表面距离。其厚度计算方法与激光三角测量法类似。特别地,对于透明材料,共聚焦色谱法可以测量到材料内部的不同光学界面,并通过对材料折射率的补偿,直接测量内部厚度。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精度: 通常能达到亚微米甚至纳米级精度(< 0.1 µm)。* 分辨率: 极高,通常达到纳米级。* 测量频率: 相对低于激光三角测量,但也能满足在线测量需求(几百赫兹到几千赫兹)。* 测量范围: 通常较短,从几百微米到几十毫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极高精度: 能够提供卓越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适用于最严苛的测量任务。 * 透明材料测量优势: 对透明、半透明材料,以及高反光或镜面材料有出色的测量能力,不受材料颜色和表面纹理影响。 * 单点测量可直接穿透测量透明膜(需补偿折射率)。* 缺点: * 成本较高: 设备通常比激光三角测量系统昂贵。 * 对倾斜敏感: 测头对被测表面的倾斜角度较为敏感,过大的倾斜角可能影响测量精度。 * 测量范围相对较小: 一般适用于小范围的精密测量。

X射线透射法

X射线透射法利用X射线穿透材料时的衰减特性来测量材料的厚度。它就像医生给病人拍X光片一样,通过观察X光穿过身体后的变化来诊断问题。

工作原理:X射线发生器产生并向被测带状薄膜材料发射X射线。当X射线穿透薄膜时,其强度会因材料的吸收和散射而衰减。材料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程度与材料的原子序数、密度以及最重要的厚度直接相关。接收器位于薄膜下方,检测穿透薄膜后X射线的强度。通过比较穿透前(已知)和穿透后(测量)X射线的强度变化,系统就可以高精度地计算出薄膜的实际厚度。

物理基础与核心公式:X射线穿透材料后的强度 I 与初始强度 I_0 之间的关系遵循比尔-朗伯定律的变体:I = I_0 * e^(-μ * ρ * t)或者更常用的形式为:I = I_0 * e^(-μ_linear * t)其中:* I_0 是入射X射线强度* I 是透射X射线强度* μ 是材料的质量衰减系数 (Mass Attenuation Coefficient),取决于材料的原子序数和X射线能量。* ρ 是材料的密度。* μ_linear 是材料的线性衰减系数。* t 是材料的厚度。

通过测量 I 并已知 I_0μ_linear (或 μρ),即可计算出 t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 广泛,可测量从微米到数毫米甚至更厚的材料。* 精度: 行业领先,但具体数值取决于型号和应用,通常可达微米级。* 测量频率: 可实现高速在线扫描,实时性高。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测量范围广: 适用于金属、塑料、橡胶等多种材料,不受材料颜色和表面温度影响。 * 非接触性: 对材料无磨损,维护成本低。 * 高速度和实时性: 能够满足高速生产线的在线测量需求。 * 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小: 对环境光、灰尘等不敏感。* 缺点: * 涉及辐射: 需要考虑X射线辐射安全问题,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设备安装和使用可能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并办理许可。 * 成本较高: 设备投资通常较大。 * 对材料成分敏感: 测量结果会受材料组分变化的影响(因为μρ是基于材料属性),需要精确的材料校准。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将对比几家在非接触式薄膜厚度测量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及其采用的技术方案。

  • 德国米铱

    • 采用技术: 共聚焦色谱法。

    • 核心性能: 该品牌在共聚焦色谱技术上表现卓越,以极高的测量精度著称。尽管官方未公开通用精度数值,但其共聚焦技术通常可达微米或亚微米级精度。其系统能够测量从微米级薄膜到数毫米厚的材料。

    • 应用特点: 尤其擅长测量透明、半透明及高反光材料的在线厚度,且不受材料颜色和表面纹理的影响,对精密光学膜、玻璃等材料的测量优势明显。

  • 英国真尚有

    • 采用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法。

    • 核心性能: 英国真尚有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尺寸紧凑,便于集成到各种测量系统中。该传感器提供多种量程选择(10/25/50/100/250/500mm),线性度高达±0.05%,分辨率可达0.01%(数字输出),测量频率最高可达 9400Hz。

    • 应用特点: 适用于需要高速、高精度非接触测量的工业场景,如工业材料测厚、激光定位和轮廓扫描。可选的蓝光或UV激光器,使其对有机材料和部分透明材料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 日本基恩士

    • 采用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法。

    • 核心性能: 日本基恩士TM-X5000系列通过向带状材料表面投射激光线并捕获反射,实现高精度的轮廓测量。其重复精度在X轴可达0.1微米,Z轴可达0.25微米,测量范围±5毫米。虽然官方未公开具体的厚度测量速度,但其扫描和图像处理速度极快。

    • 应用特点: 广泛应用于精密加工和自动化生产线,可进行复杂的二维轮廓测量并从中提取厚度信息。其产品以高速、高精度和高稳定性著称,操作简便,适用于多种材料和表面条件。

  • 加拿大凌云光技术公司

    • 采用技术: 三维激光线扫描/轮廓测量(基于三角测量原理)。

    • 核心性能: 凌云光技术公司戈克特2xxx系列传感器通过投射激光线并利用高分辨率相机捕获变形,实时构建材料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例如,戈克特2512的Z轴重复精度可达0.3微米,全轮廓扫描速度高达 5 kHz。

    • 应用特点: 能够捕获材料的完整三维轮廓,不仅可检测厚度,还能检测宽度、表面缺陷等。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和不同表面纹理的材料,提供高精度、高速的在线检测能力,易于集成到现有自动化生产系统中。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软性薄膜选择非接触式厚度测量方案时,需要像挑选赛车零件一样,仔细审视每个关键指标,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您的生产线能否跑得又快又稳。

  1. 精度与分辨率:

    • 实际意义: 精度代表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辨率是传感器能感知的最小变化量。如果薄膜设计要求是100微米±2微米,那么您的传感器精度至少要远高于2微米才能有效监控。分辨率就像数码相机的像素,像素越高,画面细节越清晰。

    • 对测量的影响: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是实现微米级厚度测量的基石。如果精度不够,即使薄膜已经超差,传感器也可能“看不出来”;如果分辨率低,微小的厚度波动也会被“模糊掉”。

    • 选型建议: 针对薄膜的公差要求,选择精度至少是公差范围1/5到1/10的传感器。例如,如果要求公差是±2微米,那么传感器的精度最好能达到0.2-0.4微米。

  2. 测量频率(响应速度):

    • 实际意义: 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对于高速运行的生产线,这就像是快门速度。

    • 对测量的影响: 生产线速度越快,对测量频率要求越高。如果测量频率过低,薄膜在高速通过时,传感器可能无法捕捉到所有的厚度变化点,造成“漏检”,就像摄影师快门太慢拍不到高速运动的物体。

    • 选型建议: 结合生产线速度和要求的空间分辨率(即每隔多长距离测量一次),计算所需测量频率。例如,线速10米/秒,要求每1毫米测量一次,则需要10000赫兹(10kHz)的测量频率。

  3. 测量范围:

    • 实际意义: 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的工作距离范围。

    • 对测量的影响: 测量范围过小,可能无法适应薄膜在生产过程中轻微的位置波动;过大则可能牺牲部分精度。

    • 选型建议: 考虑到薄膜抖动和安装裕量,选择略大于实际工作距离波动范围的测量范围。

  4. 光源类型(波长):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发出的激光颜色。红光是常见选择,但蓝光或UV光对特定材料有独特优势。

    • 对测量的影响: 对于透明或半透明薄膜,红光容易穿透,导致测量不准确。蓝光或UV光的穿透力较弱,更容易在薄膜表面形成清晰光斑,提高测量精度。

    • 选型建议: 如果被测薄膜是透明或半透明塑料、有机材料,或在高温下测量,优先考虑蓝光或UV激光位移传感器。

  5. 线性度与重复性:

    • 实际意义: 线性度描述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输出与实际位移的直线相关程度;重复性是传感器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目标多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性。

    • 对测量的影响: 线性度差会导致在测量范围不同点出现系统误差;重复性差则意味着每次测量结果都不稳定,无法信任。

    • 选型建议: 这是衡量传感器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应选择线性度高、重复性好的产品,确保长期稳定工作。

  6. 环境适应性(IP防护等级、工作温度、抗振动/冲击):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在恶劣工业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 对测量的影响: 生产现场常伴有灰尘、水汽、油污、震动或温度波动。如果传感器防护等级低,容易损坏或测量失准。

    • 选型建议: 根据实际安装环境的恶劣程度选择相应防护等级的传感器。例如,IP67能有效防尘防水,适合大多数工业环境。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测量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可能遇到各种挑战。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前准备解决方案,能让您的厚度测量系统运行得更顺畅。

  1. 薄膜抖动或翘曲:

    • 问题原因: 软性薄膜在高速运行过程中,由于张力不均、气流影响、设备振动等原因,容易出现上下抖动或边缘翘曲,导致测量点的位置频繁变化。

    • 影响: 抖动会使得单点位移传感器测得的距离剧烈波动,直接影响厚度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翘曲则可能导致测量光斑偏离薄膜,甚至无法聚焦。

    • 解决建议:

      • 机械稳定: 在测量区域前后安装高精度的导辊和张力控制系统,尽量稳定薄膜的运行轨迹。

      • 多点测量/线激光: 采用线激光传感器或多点激光传感器阵列,可以捕捉薄膜的整体轮廓变化,通过算法补偿抖动影响。

      • 加大测量范围: 选择具有更大测量范围的传感器,使其能容忍一定程度的薄膜位置波动。

  2. 透明/半透明薄膜测量挑战:

    • 问题原因: 对于玻璃、光学膜等透明或半透明材料,传统红光激光容易穿透薄膜,在前后表面产生多次反射,导致光斑不清晰或传感器误判为内部反射点。

    • 影响: 测量结果跳动大,不稳定,无法准确识别薄膜的真实表面。

    • 解决建议:

      • 选用特定波长光源: 优先选择蓝光或UV激光位移传感器。这些短波长激光在透明材料表面的反射效果更好,穿透力相对较弱,更容易获得清晰的光斑。

      • 共聚焦色谱法: 这种方法天生对透明材料友好,能够精确识别不同光学界面。

      • 特殊算法补偿: 对于一些半透明材料,可以通过传感器内部算法补偿折射率影响,从而精确计算厚度。

  3. 表面反光特性差异:

    • 问题原因: 薄膜表面可能是镜面反光(如高光膜)、漫反射(如磨砂膜)或有不同颜色,这些特性会影响激光的反射强度和方向。镜面反光可能导致反射光偏离接收器,漫反射可能使信号微弱。

    • 影响: 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质量不佳,导致测量不稳定、误差增大甚至无法测量。

    • 解决建议:

      • 调整传感器角度: 对于镜面材料,微调传感器安装角度,使反射光恰好进入接收器。

      • 选择高动态范围传感器: 某些传感器具备更宽的信号处理能力,能处理强弱差异大的反射光。

      • 使用偏振滤光片: 减少部分杂散光和镜面反射的干扰。

      • 更换传感器波长: 有时不同波长的光在特定材料上的反射特性会更好。

  4. 环境中的灰尘、水汽或油污:

    • 问题原因: 工业生产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灰尘、水汽、油雾等污染物,它们可能附着在传感器的光学镜头上,或在激光路径上形成干扰。

    • 影响: 污染物会阻碍激光的发射和接收,导致信号衰减,测量精度下降或完全失效。

    • 解决建议:

      • 定期清洁: 定期使用专业的光学清洁剂和擦拭布清洁传感器镜头。

      • 防护装置: 为传感器安装防护罩或气帘,通过持续的气流在镜头前形成保护屏障,阻止污染物附着。

      • 选择高防护等级传感器: IP67甚至更高等级的传感器能更好地抵抗恶劣环境。

  5. 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问题原因: 材料本身的热膨胀冷缩效应会导致薄膜厚度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微小改变;同时,传感器内部的光学元件和电子元件也可能受温度影响而产生漂移。

    • 影响: 即使是相同的薄膜,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厚度可能不同,影响一致性。

    • 解决建议:

      • 温度补偿: 选用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传感器,或在系统中引入温度传感器,通过算法对测量结果进行校正。

      • 控制环境温度: 在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场合,尽可能保持测量区域环境温度稳定。

4. 应用案例分享

非接触式厚度测量方案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以确保薄膜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例如,英国真尚有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凭借其紧凑的设计和出色的测量性能,常被集成到各种在线测量系统中,实现对薄膜材料厚度的精确监控。

  • 包装薄膜生产: 在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的包装薄膜生产线上,实时监测薄膜厚度,确保其阻隔性、拉伸强度等关键性能符合标准,同时降低材料消耗。

  • 光学薄膜制造: 用于显示器、手机等产品中各类增亮膜、反射膜、偏光膜等的厚度检测,确保光学性能的均匀一致性,避免色差或显示不均。

  • 电池隔膜生产: 锂电池隔膜是电池安全和性能的关键组分,微米级的厚度及其均匀性对电池的内阻、能量密度和寿命至关重要,非接触测量确保其生产质量。

  • 医疗薄膜及敷料: 在医用创可贴、透皮贴剂、手术手套等医疗薄膜的生产中,对厚度的精确控制有助于保证产品的柔韧性、透气性和药剂释放速率。

  • 电子电路基材: 柔性电路板(FPC)基材、绝缘膜等电子材料的厚度测量,保障电路的集成度和性能稳定性。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