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机械的速度测量精度是其高效作业和精准管理的关键。传统的通过车轮转速来估算速度的方法,常常因为车轮在泥泞、松软的土地上打滑,或者轮胎因载重、胎压、磨损等因素导致周长变化,以及轮胎在不同土壤中下陷程度不同,产生显著的测量误差。这种误差就像农机在田里跑步时,鞋底打滑了,虽然脚动了很多,但实际前进的距离却没那么多,导致我们误判了它真正的速度。而精准农业对速度数据的要求非常高,比如在喷洒农药、播种、施肥时,如果速度不准,就会出现喷洒不均匀、播种密度不一致等问题,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投入成本。因此,如何获得农用机械的真实地面速度,而不是虚假的轮速,是提升农业作业精度的核心问题。
农用机械作为田间作业的主力,其运行环境相比公路车辆更为复杂和恶劣。它需要面对多变的地形(坡地、丘陵)、不平整的地面、各种土壤类型(沙土、黏土、湿土、干土),以及扬尘、泥泞、震动、大幅温度变化等挑战。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其速度测量的准确性。
从结构上看,农用机械通常由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走系统和工作部件组成。行走系统中的车轮或履带是与地面接触的部分。传统的速度测量大多依赖于安装在车轮轴上的编码器,通过计算车轮转速来间接估算机器的速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在上述复杂工况下,其准确性大打折扣。想象一下,一辆拖拉机在湿滑的泥地里耕作,车轮可能在原地空转,甚至转好几圈,但机器实际前进的距离却很小。这时候,如果只看轮速,就会误以为机器速度很快,从而错误地调节喷洒量或播种量。
因此,农用机械对速度测量的技术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高精度: 能够精确测量农机相对于地面的真实速度,而非仅仅车轮的转速。尤其对于精准播种、施肥等作业,毫米级的定位和厘米级的速度精度都是必需的。* 高鲁棒性: 能够在恶劣的田间环境下稳定工作,不受灰尘、泥土、水分、震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干扰。* 实时性: 能够提供高频率的速度更新,以便控制系统能够实时响应,进行闭环控制,例如根据速度实时调整播种机的下种量。* 非接触性: 避免与地面直接接触,以减少机械磨损,同时规避车轮打滑等传统接触式测量的固有缺陷。* 宽测量范围: 能够覆盖从极低速(如精准播种时的数米每小时)到中高速(如农机转场时的数十公里每小时)的广泛速度区间。
为了确保农用机械在速度测量方面的性能和互操作性,行业内通常会参照一些技术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定义了速度监测的各种参数,以及如何评估这些参数的性能。
速度定义: 标准明确区分了“车轮速度”和“真实地面速度”。车轮速度通常指通过车轮编码器测得的转速换算出的理论速度;而真实地面速度是指农用机械相对于地表的实际运动速度,它消除了车轮打滑、轮胎形变等因素的影响。精准农业中通常更关注真实地面速度。
测量精度: 标准会规定速度测量的允许误差范围,例如在特定速度区间内,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最大偏差。这通常用百分比或绝对值(如米/秒)来表示,并且会区分在不同地面条件(硬地、软地)和不同速度(低速、高速)下的精度要求。
刷新率/响应时间: 标准会定义速度数据更新的频率,这对于需要实时调整工作参数的闭环控制系统至关重要。例如,要求每秒更新多少次速度数据,以确保控制系统能够及时响应农机速度的变化。
输出接口和数据格式: 为了便于不同制造商的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和集成,标准会规范速度传感器的输出接口类型(如脉冲、CAN总线、RS232等)和数据传输协议,确保农机控制单元能够正确解读和利用速度数据。
环境适应性: 标准也会对传感器的环境耐受能力提出要求,如防护等级(IP等级)、工作温度范围、抗震动和冲击能力等,以确保设备在恶劣的农田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
校准和验证方法: 标准还会提供一套规范的程序,用于校准速度传感器和验证其测量性能,确保传感器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准确性。
为了克服传统轮速测量的局限,现代农用机械采用了多种先进的非接触式速度测量技术。这些技术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 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就像我们平时听到的救护车鸣笛声,当救护车朝我们驶来时,声音频率变高(音调变尖),离我们远去时,频率变低(音调变沉)。这种频率的变化就是“多普勒效应”。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种特性来测量速度的。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内部的天线会持续向地面发射频率已知的微波(通常是24 GHz频段)。当这些微波碰到移动的地面(比如拖拉机下方的土壤)后,会反射回传感器。如果拖拉机在运动,那么反射回来的微波频率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量就叫做“多普勒频移”。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这个频移,就能计算出农用机械相对于地面的真实速度。由于这个过程是完全非接触的,所以它不受车轮打滑、轮胎周长变化或轮胎下陷的影响,直接测量地面本身的运动速度。
与测量原理紧密相关的关键公式是多普勒频移公式:f_d = (2 * v * cos(theta)) / lambda其中:* f_d 是多普勒频移(即反射波频率与发射波频率的差值),单位是赫兹(Hz)。* v 是被测物体(农用机械)相对于传感器的速度,单位是米/秒(m/s)。* theta 是雷达波束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会以一个固定角度(通常是斜向下)安装,因此cos(theta)是一个常数。* lambda 是发射微波的波长,单位是米(m)。波长与发射频率f_t的关系是 lambda = c / f_t,其中 c 是光速(约3 x 10^8 m/s)。
通过这个公式,传感器测量到f_d后,结合已知的lambda和theta,就可以反推出v。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 通常在0.1 km/h到200 km/h之间,能够满足农用机械从低速作业到高速转场的全范围需求。* 精度: 典型精度优于1%,在特定速度区间甚至可达0.5%或更高。* 刷新率: 通常在10 Hz到50 Hz之间,可提供准实时速度数据。* 防护等级: 普遍达到IP67或更高,能够有效抵御灰尘、泥水侵蚀。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高精度真地面速度测量: 彻底消除了车轮打滑、轮胎形变、轮胎下陷等带来的误差,直接测量机器对地面的真实速度。 * 非接触性: 没有机械磨损,维护成本低。 * 环境适应性强: 微波穿透能力较强,不易受扬尘、薄雾、小雨等影响,即使地面有少量泥土覆盖也能正常工作。 * 安装灵活: 传感器通常体积小巧,易于安装在农机底部,与地面平行或以固定角度安装即可。 * 高动态性能: 能够快速响应速度变化,适用于闭环控制系统。* 局限性: * 可能受障碍物影响: 如果农机下方有高大的作物或地面有大量积水,可能会影响信号反射。 * 成本考量: 相比简单的轮速传感器,雷达多普勒传感器的初始投入成本较高。 * 安装角度敏感: 测量精度受安装角度影响,需要精确校准。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测速技术 GNS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PS、北斗、伽利略等卫星导航系统。它不仅仅能提供位置信息,也能高精度地测量运动速度。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GNSS接收机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导航卫星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卫星的精确位置和时间信息。当接收机移动时,它接收到的卫星信号频率也会发生微小的多普勒频移。接收机通过测量这些多普勒频移,并结合卫星伪距和载波相位测量,可以高精度地计算出自身的运动速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度,通常还会结合实时动态(RTK)或差分校正(DGNSS)技术,通过接收地面参考站的校正信号来消除大气误差和卫星钟差,将速度精度提升到厘米级甚至更高。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速度精度: 未经差分校正的GNSS通常精度在0.1-0.3米/秒(RMS);采用RTK技术后,速度精度可达到0.02-0.05米/秒(RMS)。* 更新率: 通常为5-20 Hz,高端设备可达50 Hz甚至更高。* 首次定位时间: 通常小于30秒。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绝对速度测量: 测量的是农机相对于地球的速度,与地面条件无关。 * 高精度: 结合RTK等技术可以达到非常高的速度精度,满足精准农业需求。 * 提供位置信息: 同时提供高精度的位置数据,便于精准作业规划和记录。* 局限性: * 信号遮蔽: 在树木繁茂、建筑物密集或地形复杂(如峡谷)的区域,卫星信号可能被遮挡,导致定位和测速中断或精度下降。 * 首次定位时间: 启动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获得高精度定位和测速。 * 成本考量: 高精度的RTK-GNSS系统成本相对较高。
GNSS/惯性测量单元(IMU)融合测速技术 这种技术结合了GNSS的长期精度和IMU的短期稳定性,就像给GNSS加了一个“内力”,即使外部信号受干扰,也能靠内力维持一段时间的精准度。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GNSS提供绝对位置和速度信息,但容易受信号遮蔽影响。IMU(惯性测量单元)则包含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能够实时测量农用机械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当GNSS信号良好时,两者数据通过卡尔曼滤波等高级算法进行融合,GNSS数据用于校正IMU的漂移;当GNSS信号短暂中断(例如农机穿过树林或高大建筑旁)时,系统可以依靠IMU的航位推算功能,根据之前的速度和姿态变化推算出当前的运动状态,从而保持连续、高精度的速度和姿态输出。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速度精度: GNSS辅助时可达0.03米/秒(RMS),GNSS中断10秒后仍能保持0.05米/秒(RMS)左右。* 更新率: 通常高达100 Hz或更高,提供极高的动态响应。* 姿态精度: 提供高精度的俯仰、横滚、航向等姿态信息,典型精度可达0.025度。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高鲁棒性和连续性: 解决了纯GNSS在信号中断时的痛点,在复杂环境下也能提供连续、高精度的速度和姿态信息。 * 高动态响应: IMU的高采样率确保了对农机姿态和速度变化的快速感知。 * 全面信息: 不仅提供速度,还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姿态信息,是高端自动驾驶和精准作业的理想选择。* 局限性: * 成本最高: 由于融合了两种复杂技术,成本通常高于单一GNSS或雷达系统。 * 系统复杂性: 集成和校准更为复杂,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 * 长期漂移: 即使有GNSS校正,IMU在长时间无GNSS辅助下仍会有累积漂移,但通常在农用机械应用中问题不大。
光学传感器测速技术 光学传感器测速技术,就像一个“高速相机”,它不断地给地面拍照,然后通过对比相邻两张照片地面纹理的微小移动,来判断机器到底跑了多快。这就像我们用手机滑动屏幕看图片,图片动得越快,说明我们滑动得越快。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向地面发射一束光(通常是红外光),并利用高分辨率摄像头捕获地面反射回来的光线,形成一系列连续的地面纹理图像。然后,传感器内部的图像处理算法会分析这些图像帧之间地面纹理的位移。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地面纹理移动的像素距离,并结合传感器的安装高度和光学系统的放大倍数,就能高精度地计算出农用机械相对于地面的真实速度。这种方法也是直接测量地面运动,完全不受车轮打滑影响。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 通常在0.01 km/h到80 km/h之间,尤其在低速测量方面表现出色。* 精度: 典型精度优于0.1%,分辨率可达0.001 km/h,非常适合需要极高精度的作业。* 测量频率: 高达1000 Hz,提供极细致的速度变化信息。* 防护等级: 普遍达到IP67。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极高精度和分辨率: 特别是在低速时能提供卓越的测量精度,对精准播种、精细施肥等作业非常有利。 * 非接触式无打滑误差: 直接测量地面纹理,完全避免了车轮打滑和轮胎形变带来的误差。 * 无磨损: 纯光学工作,无机械接触部件,长期使用无需维护。* 局限性: * 对环境敏感: 测量结果可能受到地面纹理、光照条件(强光、阴影)、地面泥土或水渍覆盖的影响。极端恶劣的泥泞、扬尘环境可能降低性能。 * 安装高度要求: 对安装高度有一定要求,需要确保传感器能清晰捕捉地面纹理。 * 成本考量: 高分辨率光学传感器和图像处理算法的成本相对较高。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美国天宝(采用GNSS测速技术) 美国天宝是全球精准农业GNSS解决方案的领导者。他们的NAV-900 GNSS接收机是一款高度集成的GNSS接收机,通过接收多星座卫星信号,并结合其先进的RTK差分校正技术,能够提供极高精度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其速度精度可达0.02米/秒(RMS),更新率高达20赫兹。美国天宝的产品在农用机械自动驾驶、精准施肥、播种等系统中有着广泛应用。
英国真尚有(采用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 英国真尚有的LP-DS200多普勒测速传感器是一款基于雷达多普勒技术的传感器,专为移动物体设计。它通过发射24 GHz的电磁波,并测量反射波的多普勒频移来计算真实地面速度。该传感器的突出优势在于能够精确测量不受车轮打滑、轮胎周长变化和轮胎下沉影响的真实地面速度,速度测量范围为 0.8 km/h 至 200 km/h,信号更新率为 20 Hz,适合实时监测和闭环控制。LP-DS200 具有 IP6KX、IPX7、IPX9K 的高防护等级,以及 -40°C 至 +70°C 的宽泛工作温度,展现了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农用机械等在恶劣条件下的应用。
德国赫拉(采用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 德国赫拉的FSS(地面速度传感器)也是一款采用雷达多普勒效应原理的传感器。它通过测量反射信号的频率漂移,计算出农用机械相对于地面的真实行驶速度。这款传感器专为农用机械等恶劣环境设计,具有出色的耐候性和抗污垢能力,防护等级达到IP6K9K。其测量范围为0.5至60公里/小时,精度优于1%(特定速度范围),提供CAN总线和脉冲信号输出,能够有效避免车轮打滑误差。
奥地利普利赛斯(采用光学传感器测速技术) 奥地利普利赛斯的OptiSpeed L系列产品采用高分辨率光学传感器和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通过分析连续图像帧之间的位移来高精度计算农用机械的地面速度。该传感器以其极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著称,测量范围从0.01至80公里/小时,精度优于0.1%(典型),分辨率可达0.001公里/小时,测量频率高达1000赫兹。其光学原理确保了无打滑误差和无磨损的优点,特别适合需要精细控制的农业作业。
加拿大诺瓦泰尔(采用GNSS/IMU融合测速技术) 加拿大诺瓦泰尔的SPAN-OEM7700是一款融合了高精度GNSS接收机和高性能IMU的惯性导航系统。它利用GNSS提供绝对位置和速度,而IMU测量角速度和加速度,并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数据。即使在GNSS信号短暂中断时,也能通过IMU的航位推算功能保持连续、高精度的速度和姿态输出。其速度精度在GNSS辅助时可达0.03米/秒,即使GNSS中断10秒后仍能保持0.05米/秒,更新率高达100赫兹。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农用机械选择速度测量设备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用途来决定。
测量精度: 这是最核心的指标,直接影响作业质量。
实际意义: 它决定了你测量的速度与真实速度之间的差距。比如,0.1米/秒的精度意味着测量值与实际值相差不会超过10厘米/秒。
选型建议: 对于需要极高精度的作业(如变量施肥、精准播种),应选择高精度GNSS RTK系统或光学传感器。对于一般耕作或喷洒,1%精度的雷达多普勒传感器通常已足够。
刷新率(信号更新率): 传感器提供速度数据更新的速度。
实际意义: 它决定了控制系统能多快地获取最新的速度信息。高刷新率(如20 Hz以上)意味着传感器能更及时地感知速度变化,这对于需要实时闭环控制的系统至关重要。
选型建议: 对于高速行驶或需要快速响应的闭环控制系统,建议选择刷新率20 Hz或更高的传感器(如雷达多普勒、GNSS/IMU融合系统)。一般性监测可选择较低刷新率的设备。
环境适应性(防护等级、工作温度): 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实际意义: 农田环境恶劣,灰尘、泥水、震动、极端温度都是常态。高防护等级(如IP67或更高)能有效防止水和灰尘进入,宽工作温度范围(如-40°C到+70°C)确保设备在任何季节都能正常工作。
选型建议: 农用机械务必选择防护等级至少达到IP67的设备,并确保其工作温度范围覆盖当地的极端气候条件。例如,英国真尚有的LP-DS200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具有IP6KX、IPX7、IPX9K的高防护等级,以及-40°C至+70°C的宽泛工作温度。
测量范围: 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低速度和最高速度。
实际意义: 农用机械的作业速度差异很大,从精准播种的每小时几百米,到转场运输的数十公里每小时。
选型建议: 根据农机的主要作业类型选择。对于需要极低速精度的应用(如播种),光学传感器(0.01 km/h起)或宽量程的雷达多普勒传感器是更好的选择。
输出接口和兼容性: 传感器与农机控制系统的连接方式。
实际意义: 传感器需要把测量到的速度数据传输给农机的控制系统。主流接口有CAN总线、RS232、脉冲输出等。选择与农机现有电控系统兼容的接口,可以简化集成难度,降低成本。
选型建议: 优先选择支持CAN总线输出的设备,因为CAN总线是农机电控系统中最常见的通信协议,标准化程度高,集成方便。
成本: 设备的采购和维护费用。
实际意义: 高性能通常意味着高成本。需要在预算和实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
选型建议: 对于大规模、高价值的精准农业作业,高精度GNSS/IMU融合或RTK-GNSS系统虽然成本高,但长期效益显著。对于一般性农机作业,性价比高的雷达多普勒传感器可能更为合适。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先进的速度测量设备,在实际农用机械的应用中也可能遇到一些问题。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能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问题:GNSS信号丢失或精度下降
原因分析: 农用机械在田间作业时,可能会经过树林边缘、高大建筑物附近,或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导致卫星信号被遮挡或接收到多径信号。
影响程度: 轻则导致速度数据瞬时中断或跳变,影响实时控制;重则使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迷失方向,造成作业中断或重复作业。
解决建议:
GNSS/IMU融合: 优先选用GNSS/IMU融合系统,IMU可以在GNSS信号短暂中断时提供航位推算,保持速度数据的连续性。
多星座GNSS接收机: 选择支持多星座(GPS、北斗、GLONASS、Galileo)的接收机,增加可见卫星数量,提高信号可用性。
优化天线安装位置: 将GNSS天线安装在农机顶部无遮挡的最高点,确保最大视野。
RTK/差分增强: 使用基站或网络RTK服务,提供差分校正信号,提高定位和测速的鲁棒性。
问题:雷达或光学传感器受地面条件影响
原因分析:
雷达: 当农机下方有高大、茂密的作物,或者地面有深厚的积水,雷达波可能被吸收或发生镜面反射,导致信号微弱或无法有效反射。
光学: 强烈的阳光直射、地面积水反光、传感器被泥土或灰尘覆盖、地面纹理过于单一,都可能影响光学传感器对地面纹理的识别。
影响程度: 可能导致雷达或光学传感器输出数据不稳定、跳变,甚至完全无输出。
解决建议:
安装高度和角度优化: 参照传感器厂商的建议,调整传感器的安装高度和俯仰角度,确保探测区域能够避开高大作物,同时获得良好的地面反射。
定期清洁: 定期检查传感器镜头或发射接收窗,及时清除泥土、灰尘、水渍等附着物。可考虑加装防尘罩或自清洁装置。
环境适应性强的产品: 选择具备高防护等级和优异抗干扰能力的产品,例如一些雷达传感器具备更强的穿透力和抗积水能力。
多传感器融合: 对于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可以考虑雷达与GNSS或其他技术进行融合,互为补充,提高整体系统的鲁棒性。
问题:电气干扰(EMI/RFI)
原因分析: 农用机械上往往集成了大量电机、泵、液压系统、高压点火等设备,这些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干扰(EMI)或射频干扰(RFI),影响传感器的信号传输或内部电路。
影响程度: 传感器输出数据不稳定,甚至出现错误或无输出。
解决建议:
线缆屏蔽和接地: 传感器和电源线应采用高质量的屏蔽线,并确保良好接地,减少外部干扰。
电源滤波: 为传感器提供稳定的电源,并在电源线上加装滤波器,滤除电源噪声。
安装位置: 尽量将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远离强干扰源的位置。
检查接线: 确保所有连接牢固可靠,避免虚接或短路。
精确的速度测量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精准农业和智能农机的基石。
精准喷洒: 在农药或液体肥料喷洒作业中,准确的行驶速度能够让控制系统实时调整喷洒量,确保每亩地施用药液量均匀一致,避免药害或漏喷,提高药效并节约成本。
变量播种/施肥: 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地图,农机可以实时调整播种或施肥的密度和用量。精确的速度数据保证了播种机下种量与前进速度的完美匹配,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落在预定位置,优化作物株距和群体结构。
农机自动驾驶与路径跟踪: 无论是直线行驶辅助还是全自动驾驶,高精度的实时地面速度是农机控制系统规划路径、执行转向、保持稳定行驶的关键输入,它保障了农机能按照既定路线精准作业,减少重复和遗漏。例如,英国真尚有的LP-DS200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可以为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速度数据。
产量监测与地图绘制: 在收割作业中,结合准确的行驶速度和作物流量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实时计算并绘制出农田的产量地图,为后续的精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