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地下采矿自动驾驶车辆,如何在-40℃至+70℃、IP67级恶劣环境下,实现0.8 km/h至高速的高精度非接触式对地测速?【传感器选型】

2025/08/26

1. 基于地下采矿车辆的速度监测要求

地下采矿车辆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对速度的监测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这不仅仅是为了让车能动起来,更关乎安全、效率和精确的作业。想象一下,一辆重型采矿卡车在光线昏暗、坑道狭窄、路面湿滑或凹凸不平的地下环境中行驶,如果它的“眼睛”——速度传感器不能准确地告诉它当前的速度,就像驾驶员在没有速度表的情况下盲开一样危险。

因此,对地下采矿车辆的速度监测,有几个核心技术要求:

  • 非接触性: 传统的轮速传感器会受到车轮打滑、轮胎磨损或下沉的影响,在地下湿滑或松软路面,这些因素会导致速度读数不准。非接触式监测能直接测量车辆相对于地面的真实速度,避免了这些误差。

  • 高精度与高动态范围: 车辆可能需要在极低的速度(例如0.8 km/h进行精细装载或卸载)下稳定行驶,也可能在运输路段达到相对较高的速度(例如200 km/h,尽管地下采矿实际速度通常不会这么高,但传感器需有此量程冗余)。传感器需要在这整个宽广的速度区间内提供高精度的测量,并且能快速响应速度变化(高动态性能),以便自动驾驶系统能及时调整车辆姿态和动力输出。

  • 环境适应性: 地下矿井环境恶劣,充满了灰尘、水汽、泥浆,温度可能波动大,还伴随着振动和冲击。传感器必须具备极高的防护等级和工业级可靠性,才能在这种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

  • 实时性: 自动驾驶系统需要实时、最新的速度数据来做决策,例如防撞、路径规划、速度控制等。因此,传感器的信号更新率必须足够快。

  • 抗干扰性: 矿井内可能存在各种电磁干扰源,传感器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确保数据准确。

2. 针对地下采矿车辆的速度监测参数简介

在地下采矿车辆的自动驾驶中,速度监测不仅仅是简单地知道“车跑多快”,它还涉及到一系列关键的监测参数及其评价方法。

  • 真实对地速度 (True Ground Speed): 这是最重要的参数,指车辆相对于地面的实际移动速度。评价方法通常是通过将传感器测得的实时速度与高精度参考系统(如高精度GNSS结合惯导,或基于视觉/激光的里程计)进行对比来验证其准确性。它要求传感器能够排除车轮打滑等因素造成的误差。

  • 速度精度 (Speed Accuracy): 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通常用最大绝对误差或均方根误差 (RMSE) 来表示。在不同速度段(低速、中速、高速)下都会进行测试和评价,以确保在整个工作范围内都能满足要求。

  • 速度分辨率 (Speed Resolution): 指传感器能够识别的最小速度变化量。例如,如果分辨率是0.1 km/h,那么速度从10.0 km/h到10.1 km/h的变化能够被传感器检测到。这对于需要精细控制的低速作业尤为重要。

  • 更新速率 (Update Rate): 指传感器输出新测量数据的频率,单位通常是赫兹 (Hz)。更新速率越高,自动驾驶系统获得的速度信息就越及时,车辆的控制响应也就越灵敏。例如,20 Hz的更新率意味着每秒可以提供20次速度数据。

  • 测量范围 (Measurement Range): 指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速度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地下采矿车辆的速度范围广,从0.8 km/h的慢速作业到可能超过100 km/h的运输速度都需要覆盖。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实现地下采矿车辆非接触式、精确速度监测的技术方案多种多样,各有其独特的原理、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几种主流的技术方案。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a. 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利用的是物理学中的“多普勒效应”。简单来说,就像警车呼啸而过时警笛声调会发生变化一样,当雷达传感器发射的电磁波遇到移动的物体并反射回来时,反射波的频率会发生改变。如果物体正在靠近,反射波频率会升高;如果物体正在远离,频率则会降低。这种频率的变化量,我们称之为“多普勒频移(f_d)”,它与物体的移动速度成正比。

雷达传感器会持续发射固定频率(f_t)的电磁波,当这些电磁波被地面反射回来时,传感器会接收到频率发生变化的反射波(f_r)。通过测量这个频率差,也就是多普勒频移,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相对于传感器的径向速度。

其核心物理公式为:

f_d = 2 * v * cos(θ) / λ

其中: * f_d 是多普勒频移。 * v 是物体相对于传感器的速度。 * c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约3 x 10^8 米/秒)。 * f_t 是发射电磁波的频率。 * λ 是电磁波的波长,λ = c / f_t。 * θ 是雷达波束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对于对地测速,通常传感器会向下前方倾斜安装,因此需要考虑这个夹角。

当雷达传感器固定在车辆上,并以一定角度指向地面时,它测量的就是车辆相对于地面的真实速度。因为是直接测量电磁波频率的变化,所以它不会受到车轮打滑、轮胎尺寸变化或地面附着力不足的影响,能够提供非常可靠的“真对地速度”。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速度测量范围: 从极低速(例如0.05 km/h)到高速(可达200 km/h以上)。

  • 速度精度: 通常在 ±0.1% 到 ±0.5% 之间。

  • 更新速率: 常见为10 Hz到50 Hz,足以满足大多数实时控制需求。

  • 抗环境能力: 通常采用微波频段,对灰尘、水汽、泥浆、温度变化等恶劣环境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和鲁棒性。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高精度真对地速度: 不受车轮打滑、轮胎磨损或地形影响,直接测量车辆相对于地面的真实速度。

    • 环境适应性强: 雷达波穿透力强,在地下矿井常见的灰尘、雾气、潮湿、光线不足等恶劣环境中性能稳定,这是激光、视觉等传感器难以比拟的优势。

    • 非接触测量: 无磨损,维护成本低。

    • 安装灵活: 可相对容易地安装在车辆底盘上,对齐方向。

  • 缺点:

    • 成本较高: 相较于一些简单的轮速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的初始成本相对较高。

    • 可能受多径效应影响: 在狭窄的隧道或坑道中,雷达波可能会发生多次反射,产生“多径效应”,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但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有效抑制。

    • 仅提供径向速度: 单个雷达传感器只能测量径向速度分量,如果需要完整的三维速度矢量,可能需要多个传感器或配合其他惯导设备。

b. 激光雷达 (LiDAR) 基于ToF原理的感知技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激光雷达(LiDAR)系统基于“时间飞行”(Time-of-Flight, ToF)原理。它向目标物体发射激光脉冲,然后测量激光从发射出去到从物体表面反射回来并被接收器接收所需的时间。由于激光(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已知常数(近似光速c),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目标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距离 = (光速 * 时间 / 2)

这里的“/ 2”是因为激光往返一次经过两倍的距离。通过高速旋转或扫描,激光雷达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量激光脉冲,并测量不同方向上的距离,从而快速生成周围环境的精确三维点云数据。车辆的速度可以通过连续帧的点云数据,结合里程计(Odometry)算法或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进行间接估算。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检测范围: 从几米到数百米不等(例如60米到300米)。

  • 距离精度: 毫米到厘米级别。

  • 角度分辨率: 0.05°到0.4°。

  • 扫描频率: 10 Hz到100 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高分辨率三维环境感知: 能生成高精度的三维点云,为自动驾驶提供丰富的环境信息,例如障碍物的形状、高度和位置。

    • 定位精度高: 结合SLAM算法,可实现高精度的车辆定位和路径规划。

    • 速度间接估算: 通过连续点云数据匹配,可以计算车辆的运动姿态和速度。

  • 缺点:

    • 易受环境影响: 激光波长较短,在地下矿井常见的灰尘、水雾、雨雪天气中,激光信号会严重衰减,导致探测距离缩短或数据质量下降。

    • 速度测量间接且易受累积误差: 速度是通过点云匹配或惯导融合间接估算,精度不如直接测速传感器,且长时间运行可能产生累积误差。

    • 成本高昂: 高性能激光雷达通常价格不菲。

c. 4D成像雷达感知技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4D成像雷达是传统雷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不仅像普通雷达一样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利用ToF和多普勒效应),还能通过先进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阵列和信号处理算法,同时高精度地测量目标的方位角(水平方向)和仰角(垂直方向)。这意味着它能够为每个检测到的目标生成一个“4D”数据点(距离、速度、方位角、仰角),从而构建出周围环境的高分辨率“点云”,类似于激光雷达,但使用无线电波。

速度的测量依然依赖于多普勒效应,通过分析反射波的频率偏移来确定目标的径向速度。而通过MIMO天线阵列可以区分不同方向上反射波的相位差异,进而精确计算出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探测范围: 可达数百米(例如300米)。

  • 距离分辨率: 通常为厘米到分米级别。

  • 速度分辨率: 厘米/秒级别。

  • 角度分辨率: 0.1°到1°之间。

  • 视场角: 可提供宽视场覆盖。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环境鲁棒性强: 与传统雷达类似,4D成像雷达的无线电波对恶劣天气条件(如灰尘、雾、雨、雪)和光线不足(如地下矿井的黑暗环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性能远优于激光雷达和摄像头。

    • 同时测量多维信息: 能同时提供距离、速度、方位角和仰角,形成高分辨率的感知数据。

    • 直接测量速度: 可直接测量目标的速度分量,对于车辆自身的速度感知也很有帮助。

    • 目标区分能力强: 能够有效识别和区分多个目标。

  • 缺点:

    • 分辨率不如激光雷达: 尽管相较于传统雷达有显著提升,但通常其空间分辨率仍略低于高端激光雷达,在细致的物体形状识别上可能略逊一筹。

    • 数据处理复杂: 4D数据的处理和融合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复杂的算法。

    • 成本较高: 先进的4D成像雷达技术和产品通常价格较高。

d. GNSS与MEMS惯性测量单元 (IMU) 融合定位技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这种技术融合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 和微机电系统 (MEMS) 惯性测量单元 (IMU) 的优势。

  • GNSS: 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测量信号到达接收器的时间差,从而高精度地计算出车辆的绝对地理位置。GNSS系统可以直接提供载体的速度信息,是通过分析卫星信号频率的多普勒效应(与车辆运动相关)来获得的。

  • MEMS IMU: 包含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陀螺仪。加速度计测量载体在三个正交方向上的线性加速度,陀螺仪测量载体绕三个正交轴的角速度。通过对加速度进行积分,可以推算出速度变化;对角速度进行积分,可以推算出姿态变化。惯性导航的特点是短期精度高,但会随着时间累积误差(漂移)。

融合原理: GNSS和IMU的优势互补。在GNSS信号良好时,GNSS提供精确的绝对位置和速度信息,校正IMU的漂移误差。当GNSS信号受阻或不可用时(例如在地下矿井),IMU可以继续提供高精度的相对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维持导航的连续性,直到GNSS信号恢复并再次进行校准。车辆的速度就是通过这种紧密耦合的融合算法,结合GNSS的直接速度输出和IMU的加速度积分来获得的。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定位精度: 水平方向1-2厘米 (RTK模式下),垂直方向2-5厘米。

  • 姿态精度: 航向、俯仰、横滚角可达 0.05°到0.2° RMS。

  • 速度精度: 0.03 m/s RMS (GNSS良好时),在GNSS受阻时,精度会随时间下降。

  • 更新速率: 通常为50 Hz到200 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高精度定位与姿态: 在GNSS信号良好时,提供厘米级的定位和高精度的姿态信息。

    • 连续性: 即使在GNSS信号短暂丢失时,IMU也能提供连续的导航信息,弥补了GNSS的弱点。

    • 速度获取: GNSS直接提供高精度速度,IMU也可通过积分获得速度变化量,两者融合提供鲁棒的速度信息。

    • 全方位感知: 除速度外,还提供位置、姿态等全面运动信息。

  • 缺点:

    • 地下环境GNSS受限: 在地下矿井,GNSS信号完全不可用,此时系统完全依赖IMU,误差会快速累积。需要结合其他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视觉里程计、UWB等)进行融合,以实现精确的地下定位和速度感知。

    • 成本较高: 高精度GNSS接收机和工业级IMU的成本较高。

    • 启动时间: 需要一定的初始化时间。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挑选了几家在地下采矿自动驾驶相关感知领域表现突出的国际品牌进行对比,重点关注它们在速度监测或提供速度辅助感知方面的能力。

  1. 以色列阿贝机器人 (4D成像雷达)

    • 技术类型: 4D成像雷达

    • 核心性能参数:

      • 探测范围:最远300米(车辆检测)

      • 方位角分辨率:通常小于1度

      • 目标数量:可同时跟踪数百个目标

    • 应用特点: 其Phoenix感知雷达通过发射高频无线电波并分析回波的距离、速度、方位角、仰角,创建高分辨率的4D图像。

    • 独特优势: 在地下矿井等恶劣环境(灰尘、雾霾、黑暗)中表现卓越,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感知数据,弥补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在这些条件下的不足,对确保车辆在复杂低能见度条件下安全运行和精准定位至关重要。直接提供目标速度信息。

  2. 英国真尚有 (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

    • 技术类型: 雷达多普勒测速

    • 核心性能参数:

      • 速度测量范围:0.8 km/h 至 200 km/h

      • 信号更新率:20 Hz

      • 工作温度:-40°C 至 +70°C

      • 防护等级:IP6KX、IPX7、IPX9K

    • 应用特点: 英国真尚有LP-DS200是一款基于雷达多普勒技术的真测速传感器,通过持续发射24 GHz电磁波并分析背散射波的频率多普勒偏移来测量速度。它能精确测量车辆的真实地面速度,不受车轮打滑、轮胎周长变化或轮胎下沉影响。

    • 独特优势: 专为要求苛刻的工业和车辆应用设计,具有高度动态性能、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和坚固的完全密封外壳。其直接测量对地速度的特性,对于地下采矿车辆需要精确闭环控制和导航至关重要。

  3. 德国思百吉 (激光雷达)

    • 技术类型: 基于时间飞行 (ToF) 的多层扫描激光雷达

    • 核心性能参数:

      • 扫描层数:4层

      • 检测范围:最远64米

      • 角度分辨率:0.0625°

      • 扫描频率:50 Hz

      • 防护等级:IP67

    • 应用特点: 德国思百吉MRS1000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脉冲并测量反射时间来计算距离,生成周围环境的二维和三维数据。其多层扫描能力有助于捕捉丰富的环境信息,例如障碍物的高度和形状。

    • 独特优势: 在工业传感器领域经验丰富,产品坚固耐用,在地下矿井的灰尘和振动环境下性能可靠。提供高精度的环境感知数据,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避障和辅助定位有重要作用,但其速度测量是间接推导的。

  4. 加拿大诺瓦泰 (GNSS与MEMS惯性测量单元融合)

    • 技术类型: GNSS与MEMS惯性测量单元融合定位定向系统

    • 核心性能参数:

      • 定位精度:水平1厘米 + 1 ppm RMS (RTK)

      • 姿态精度:0.05度 RMS (基线长2米)

      • 更新速率:高达100 Hz

    • 应用特点: 加拿大诺瓦泰PwrPak7D-E1集成了多频GNSS接收器和MEMS IMU,利用GNSS进行高精度定位,并在GNSS信号受阻时(如地下环境)通过IMU维持定位和姿态推算。

    • 独特优势: 在高精度GNSS和惯性导航领域领先,即使在GNSS信号受限的地下环境,通过与其他传感器数据融合,也能提供连续、精确的定位和姿态信息,是实现精确路径规划和控制的关键辅助组件。可提供高精度速度信息。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地下采矿车辆自动驾驶的速度监测传感器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关键技术指标,以确保传感器能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

  • 速度测量范围: 实际意义是传感器能测量的最低速度和最高速度。如果车辆在装载或卸载时需要慢速精确移动,而运输时又可能加速,那么就需要一个覆盖0.8 km/h到200 km/h这样宽广范围的传感器。选型时,需要确保传感器的测量范围能够完全覆盖车辆的最小操作速度和最大设计速度,并预留一定的裕量。

  • 测量精度: 实际意义是传感器读数与真实速度的接近程度。高精度能确保自动驾驶系统做出更准确的决策,避免过冲或不足。对于需要精确停靠、避障和队列行驶的地下车辆,精度至关重要。通常选择精度在±0.1%到±0.5%范围内的传感器。

  • 信号更新率 (Update Rate): 实际意义是传感器每秒提供多少次速度数据。更新率越高,自动驾驶系统获得的速度信息越实时,车辆的控制响应就越及时和流畅。例如,在紧急制动或快速变向时,20 Hz甚至更高(例如50 Hz)的更新率能显著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环境适应性 (防护等级与工作温度): 实际意义是传感器在恶劣工作条件下的耐受能力。地下矿井环境复杂,有水、灰尘、泥浆、振动、冲击和宽泛的温度变化。高防护等级(如IP67、IP69K)意味着传感器能有效防尘防水,而宽广的工作温度范围(如-40°C至+70°C)则保证了其在极寒或高温条件下的可靠性。选型时,务必选择防护等级和温度范围符合矿井实际工况的传感器。英国真尚有的LP-DS200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其防护等级达到了IP6KX、IPX7、IPX9K,工作温度范围为-40°C 至 +70°C。

  • 输出接口类型: 实际意义是传感器如何将测量数据传输给车辆的自动驾驶控制器。常见的接口有脉冲输出、RS232串行接口和CAN总线。CAN总线在车载系统中应用广泛,因为它具有高可靠性、抗干扰性强且易于集成。选型时应考虑与现有车辆控制系统兼容的接口类型。

  • 安装便捷性与位置: 实际意义是传感器安装是否方便,以及安装位置是否会影响其性能。非接触式传感器通常安装在车辆底部,对着地面。需要考虑安装距离(例如100mm至700mm可调)和传感器尺寸,确保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易受损,且测量路径清晰。英国真尚有LP-DS200多普勒测速传感器易于与被测物体平行安装,安装距离也可调。

选型建议:

  • 对于极致的“真对地速度”和恶劣环境鲁棒性: 优先选择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它能有效规避车轮打滑等误差,且在灰尘、水汽、黑暗环境下性能稳定,是地下矿井速度监测的理想选择。英国真尚有的LP-DS200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就是一款能够提供精确真对地速度的优秀产品。

  • 对于环境感知与速度辅助: 激光雷达和4D成像雷达虽然主要用于环境感知和避障,但其通过SLAM或直接探测目标运动也可辅助提供车辆速度信息。在能见度较好的矿井区域,激光雷达能提供高分辨率的障碍物信息;在恶劣能见度下,4D成像雷达则表现更佳。

  • 对于整体定位与速度融合: GNSS/IMU融合系统在地下GNSS受限时,虽然单独无法提供长期的精准定位,但其提供的惯性数据(加速度、角速度)对于短期内的速度推算和与其他传感器的融合(例如与激光雷达或轮式里程计融合)至关重要。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地下采矿车辆部署非接触式速度监测传感器时,即使选择了最合适的设备,也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 问题1:传感器表面污染

    • 原因与影响: 地下矿井环境充满灰尘、泥浆和水渍,这些污染物容易覆盖传感器表面(特别是激光或光学传感器),阻挡或散射信号,导致测量中断或精度急剧下降。

    • 解决建议:

      • 物理防护: 为传感器设计防尘罩或挡板,减少直接污染。

      • 清洁系统: 定期进行清洁,或考虑集成自动清洁系统,如喷水、喷气或刮刷装置,尤其适用于关键传感器。

      • 传感器选择: 优先选择对表面污染不敏感的传感器技术,如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其无线电波的穿透力使其受表面污染的影响相对较小。

  • 问题2:振动和冲击

    • 原因与影响: 矿井车辆在崎岖路面行驶时会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冲击,可能导致传感器松动、内部组件损坏,或影响测量稳定性,缩短使用寿命。

    • 解决建议:

      • 加固安装: 使用高强度支架和抗震垫片,确保传感器安装牢固可靠。

      • 选择坚固产品: 选用外壳坚固、内部灌封的工业级传感器,这些产品通常经过严格的抗震测试。

      • 减震设计: 在车辆结构层面进行减震设计,减少传感器承受的直接冲击。

  • 问题3:多径效应和信号干扰

    • 原因与影响: 在狭窄的地下坑道中,雷达或超声波信号可能多次反射,产生虚假目标或影响测速精度(多径效应)。同时,矿井内的其他电气设备可能产生电磁干扰。

    • 解决建议:

      • 算法优化: 自动驾驶系统应集成高级滤波和信号处理算法,识别并抑制多径信号。

      • 安装位置优化: 调整传感器安装角度和位置,尽量减少来自侧壁或顶部的反射干扰。

      • 频率管理: 如果使用多个雷达传感器,确保它们工作在不同的频率或采用时分复用,避免相互干扰。

      • 抗干扰设计: 选择具有良好电磁兼容性(EMC)的传感器,并对电源线、信号线进行屏蔽处理。

  • 问题4:低速测量挑战

    • 原因与影响: 在极低速度下(例如0.8 km/h),多普勒频移非常小,可能会被噪声淹没,导致传感器难以提供稳定和精确的读数,影响车辆的精细控制。

    • 解决建议:

      • 选择高灵敏度传感器: 优先选择标称最低可测速度低、且在低速区仍能保持高精度的传感器。

      • 信号处理增强: 在自动驾驶系统层面,可以对低速信号进行更精细的滤波和平滑处理,以提高稳定性。

      • 多传感器融合: 结合多种传感器(如视觉里程计、高精度IMU)的数据进行融合,弥补单一传感器在特定条件下的弱点。

4. 应用案例分享

  • 地下矿山重型卡车自动运输: 在矿井深处,自动驾驶卡车利用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精确控制车速,进行矿石的自动装载、运输和卸载,有效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和疲劳驾驶风险,提高运输效率。例如,英国真尚有的LP-DS200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可以为自动驾驶卡车提供精确的地面速度信息,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

  • 隧道掘进机械精准定位与控制: 大型隧道掘进机在复杂地质条件下推进时,需要极其精准的速度信息来控制掘进速度和方向,确保隧道施工的精度和安全,避免超挖或欠挖。

  • 港口/物流中心室内叉车自动导航: 在室内或仓库环境中,自动驾驶叉车利用非接触式速度传感器实现精确的货架间穿梭、货物抓取和放置,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和作业安全性,减少碰撞事故。

  • 履带式移动机械作业控制: 挖掘机、推土机等履带式工程机械在复杂地形下作业时,通过精确的速度监测,可以实现更平稳、高效的作业姿态控制和物料处理,提高施工质量。

  • 智能农业机械精细化作业: 农用机械如播种机、喷洒车等,在进行精细化农业作业时,需要稳定的对地速度来保证播种密度和药剂喷洒均匀性,非接触测速能有效规避车轮打滑在湿软农田中的影响。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