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轮胎生产线如何通过非接触测量技术,实现高达千赫兹扫描速率的微米级几何变形与表面缺陷自动化检测?【轮胎质检】

2025/10/22

1. 轮胎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想象一下,轮胎就像车辆的“鞋子”,它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行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轮胎并非一个简单的橡胶圈,它内部结构复杂,由多个部分精密配合而成。主要包括:

  • 胎面 (Tread): 与地面接触的部分,提供抓地力、排水和耐磨性。其花纹设计、深度和磨损均匀性至关重要。

  • 胎侧 (Sidewall): 胎面与胎圈之间的部分,承受车辆载荷,吸收冲击,其平整度和强度影响舒适性和耐久性。

  • 胎圈 (Bead): 轮胎与轮辋结合的部分,确保轮胎稳固安装。

  • 帘布层 (Carcass/Ply): 轮胎的骨架,由多层高强度材料组成,提供轮胎的整体强度和形状。

  • 带束层 (Belt): 在胎面下方,进一步增强胎面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变形。

在轮胎生产过程中,精确把控其几何形状和尺寸偏差至关重要。任何细微的变形,无论是制造过程中的缺陷还是材料性能的波动,都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 降低安全性: 不均匀的变形可能导致轮胎高速行驶时跳动、摇摆,甚至爆胎。

  • 影响驾驶性能: 车辆操控性变差,方向跑偏,制动距离增加。

  • 缩短使用寿命: 局部应力集中,导致轮胎提前磨损或损坏。

  • 增加燃油消耗: 不规则的滚动阻力增加。

  • 乘坐舒适性下降: 引起车辆振动和噪音。

因此,对轮胎的“变形”进行非接触式、高精度的测量和控制,是提升轮胎整体质量和行车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2. 针对轮胎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为了确保轮胎的性能和安全,行业内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监测参数和评价方法。这些参数涵盖了轮胎的几何尺寸、动态特性和表面质量等多个方面。

  • 径向跳动 (Radial Run-out): 衡量轮胎旋转时,胎面与旋转中心距离的变化。就像一个不完美的圆盘在转动,如果“圆心”到边缘的距离忽远忽近,就会产生径向跳动。过大的径向跳动会导致车辆振动,影响乘坐舒适性和轮胎磨损均匀性。

  • 侧向跳动 (Lateral Run-out): 衡量轮胎旋转时,胎侧平面与旋转轴线垂直度的变化。想象一下,如果轮胎像一个微微倾斜的飞盘在旋转,就会产生侧向跳动。这会影响车辆的直线行驶稳定性,可能导致方向跑偏。

  • 圆度 (Roundness): 评价轮胎横截面轮廓与理想圆形的偏离程度。生产中要尽量让轮胎接近完美的圆形,任何椭圆或多边形趋势都会影响平衡性和滚动性能。

  • 同心度 (Concentricity): 衡量轮胎几何中心与旋转轴线的一致性。如果中心偏离,轮胎在旋转时会产生不平衡力。

  • 胎面花纹深度 (Tread Depth): 衡量胎面花纹的剩余深度。花纹深度是轮胎抓地力和排水性能的关键指标,尤其与湿滑路面的安全性密切相关。过浅的花纹会显著降低性能。

  • 胎侧缺陷: 包括凸起、凹陷、气泡、褶皱等表面不规则性。这些缺陷往往指示内部结构存在问题,可能是材料不均匀、层间剥离或制造过程中空气滞留,严重影响轮胎的结构完整性和承载能力。

  • 锥度 (Conicity) 和侧偏力 (Ply Steer): 这些参数描述了轮胎在滚动时产生的侧向力,即使轮胎是直线滚动,也可能由于内部结构的不均匀而产生轻微的横向推力。过大的锥度和侧偏力会导致车辆持续跑偏,需要驾驶员不断修正方向。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精确测量和评估,轮胎制造商能够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调整工艺,确保每一条出厂轮胎都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精准把控轮胎变形离不开先进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市面上存在多种成熟的技术方案,它们各有所长,适用于不同的检测需求。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3.1.1 激光三角测量(点式位移与线轮廓扫描)

激光三角测量是一种非常常用的非接触式距离测量技术。它的基本原理就像我们用眼睛看东西一样,通过角度来判断距离。

点式位移测量原理: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地方,手里拿着一支激光笔,正对着墙上的一个点。如果你向墙靠近或远离,光点在墙上的位置会变化。激光三角测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传感器内部有一个激光发射器,它会发射出一束非常细的激光束,打到被测物体的表面形成一个光点。同时,传感器内部还有一个接收器(比如一个CMOS或PSD传感器),它会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观察”这个光点。

当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打在物体表面的光点位置虽然不变,但反射回来的光线进入接收器时,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会发生偏移。接收器能够精确地捕捉到这个光斑的位移。由于发射器、接收器和光点在物体表面的位置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几何三角关系,一旦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移已知,我们就可以利用简单的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精确距离。

物理基础与公式: 假设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有一段固定的基线距离 L,激光束以某一角度 α 发射,反射光以另一角度 β 被接收器捕获。当被测物体表面距离发生 ΔZ 的变化时,反射光斑在接收器上产生 ΔX 的位移。这个距离 Z 可以通过几何关系推导出来:

Z = (L * sin(α)) / (sin(β) + cos(β) * tan(α))

或者,更直观地,通过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移 ΔX,可以计算出距离的变化 ΔZ。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映射关系,将接收器上的二维位移转换为一维的距离变化。

核心性能参数: 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通常能达到微米级的测量精度,分辨率可以达到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测量频率高,通常在数千赫兹(Hz)甚至更高,确保了高速运动物体也能进行高精度测量。

线轮廓扫描原理: 在点式位移测量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将激光束不是发射成一个点,而是通过特殊的光学元件(如柱面透镜)形成一条激光线,投射到物体表面,那么接收器(通常是高分辨率相机)就能一次性捕获到这条激光线在物体表面形成的整个横截面轮廓图像。相机捕捉到的2D图像上的激光线,实际上包含了物体在该截面上的所有高度信息。通过相同的三角测量原理和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系统可以将2D图像数据转换成精确的3D高度信息,从而获取物体连续的横截面数据。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实时性好,响应速度快,适用于高速在线检测;非接触测量,不会损伤被测物体;设备结构相对紧凑,易于集成;成本相对其他三维扫描方案较低。 * 缺点: 对被测物体的表面颜色、材质(如镜面反射或透明材料)敏感,可能需要特定波长的激光或调整参数;点测量需要配合扫描机构才能获取完整轮廓或三维数据,线激光则一次获取一个截面;对于非常复杂的三维形状,可能需要多传感器协同或多次扫描。 * 适用场景: 轮胎的径向跳动、侧向跳动、胎面深度、胎侧轮廓、局部缺陷(如凸起或凹陷)的在线测量。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在固定位置,让旋转的轮胎经过,即可连续测量其各部分的变形。

3.1.2 蓝光结构光三维扫描

蓝光结构光扫描技术就像给物体拍“三维照片”。它不再是打一个点或一条线,而是投射出复杂的图案。

原理: 系统会向轮胎表面投射一系列精确设计的蓝光条纹图案(就像黑白相间的条纹码)。当这些图案落在有三维起伏的轮胎表面时,由于形状的缘故,这些条纹会发生明显的弯曲和畸变。传感器上的两台或多台高分辨率相机,会从不同的角度同时捕捉这些畸变后的图案图像。通过分析这些图案的畸变程度和相机之间的立体视觉几何关系(类似人眼看东西的立体感),计算机就能精确计算出轮胎表面上每一个点的三维坐标,最终生成一个高密度的三维点云数据,完整呈现轮胎的整体三维形状和所有细节。

核心性能参数: 相机分辨率通常高达数百万像素,能捕捉极其精细的表面细节;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别(0.01-0.03毫米);单次扫描速度快,可以快速获取整个表面的三维数据。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能够获取轮胎完整的、高分辨率的三维模型,适用于全局变形和复杂几何特征的分析;测量精度高,数据密度大;非接触、无损。 * 缺点: 通常对环境光线敏感,需要相对稳定的光照条件;测量速度相对激光扫描慢,不太适合高速在线检测;设备成本较高。 * 适用场景: 轮胎研发阶段的全面几何形状分析、全局均匀性检测、复杂变形的离线高精度分析、以及对胎侧和胎肩区域的复杂缺陷进行细致检查。

3.1.3 激光共焦位移测量

激光共焦测量是一种“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距离测量技术,它能“看”得更细致,尤其擅长测量微小的形变和表面粗糙度。

原理: 激光共焦测量系统发射一束激光,并通过一个特殊的共焦光学系统将其精确聚焦到被测物体表面上。这个系统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它的“共焦”设计:只有当物体表面恰好处于激光束的焦平面上时,反射回来的光线才能穿过一个极小的针孔(或称共焦孔径),并被探测器接收到。如果物体表面偏离了焦平面,反射光就会被针孔阻挡,无法到达探测器,从而信号强度急剧下降。

通过精确地垂直移动光学系统(或调整焦平面),并同时监测反射光强度,当探测器接收到最强的反射光信号时,就意味着物体表面正处于这个焦平面上。此时光学系统所处的高度,就是物体表面的精确距离。

核心性能参数: 激光共焦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精度和测量速度,采样速度可达数十kHz甚至更高,重复精度也能达到纳米级别。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极高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能够检测到物体表面极其细微的变化;能够稳定测量各种材质和颜色(包括黑色橡胶、镜面、透明材料)的表面,不受表面粗糙度或倾斜度的影响;对表面微观缺陷和粗糙度测量效果卓越。 * 缺点: 测量范围相对较小;设备成本通常较高;与点式激光三角测量类似,如果需要测量整个轮廓或区域,需要配合扫描机构。 * 适用场景: 轮胎表面微观缺陷(如微裂纹、气泡)、局部细微变形、胎面花纹微观结构、磨损深度以及粗糙度等需要极高精度检测的场景,尤其是在研发和高品质控制中。

3.1.4 焦点变化显微镜

焦点变化显微镜(也称白光干涉或光学轮廓仪)是一种专注于微观细节的三维形貌测量技术,精度极高,能分析表面粗糙度和微米级变形。

原理: 这项技术通过高精度地垂直移动(Z轴扫描)显微镜的物镜,同时连续捕捉被测物体表面不同焦点位置的图像。在每个Z轴位置,系统会记录下图像的清晰度信息。对于物体表面上的每一个点,只有当它处于物镜的焦平面上时,其对应的像素区域才会呈现出最高的清晰度。通过识别图像中每个像素达到最大清晰度时的Z轴高度,系统就能构建出物体表面的三维形貌数据。你可以想象,它像是在不断调整焦距,然后把每个清晰图像“拼”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微观地图。

核心性能参数: 垂直分辨率可达10纳米甚至更高;能够精确测量粗糙度参数、形状偏差和微观轮廓;但视野范围相对较小,通常从几百微米到几十毫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极高的垂直和横向分辨率,能够对轮胎表面微观结构、粗糙度、磨损以及局部细微变形进行详细、精确的分析;提供可溯源的计量数据;对表面颜色和反射率适应性较好。 * 缺点: 测量速度慢,主要用于离线实验室分析或研发,不适合生产线上的高速在线检测;测量视野有限,无法一次性覆盖大面积;设备成本非常高。 * 适用场景: 轮胎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磨损机制研究、微观裂纹或缺陷的深度和形状测量、新材料或新工艺的研发质量评估等,属于精细化、高分辨率的科研和质量验证工具。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将对比几家在非接触式测量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品牌及其产品特点。

  • 加拿大劳易测(LMI Technologies)在三维智能传感器领域表现出色,其Gocator系列产品以高速和一体化智能处理能力著称。例如,Gocator 2512型号采用激光三角测量轮廓扫描技术,能够发射一束激光线扫描物体表面,通过高分辨率相机捕捉轮廓图像,并转换为精确的3D高度信息。它具备高达10 kHz的扫描速度,X分辨率低至6 µm,Z分辨率低至0.6 µm,测量范围X轴12 mm,Z轴8 mm,防护等级IP67。该品牌优势在于其超高速扫描能力,非常适合生产线上的高吞吐量在线检测;同时,一体化设计内置处理和测量工具,易于集成和部署,广泛应用于轮胎胎面细节、胎侧缺陷和几何尺寸的在线测量。

  • 英国真尚有的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是一款紧凑而高性能的测量设备。它采用激光三角测量原理,通过发射激光点进行高精度位移测量。其尺寸仅45*30.5*17mm,适合安装在空间受限的场所。该传感器线性度可达±0.05%,分辨率高达0.01%(数字输出),测量频率最高可达9400Hz,确保高速测量下的精度。它提供10mm至500mm的多种量程选择,并可选配蓝光或UV激光器,以适应高温或有机材料的测量需求。该传感器的优势在于其高精度、高频率测量能力,极小的体积和IP67防护等级,可用于工业材料测厚、激光定位以及轮廓、变形和振动检测。

  • 德国蔡司GOM Metrology在三维计量领域享有盛誉,其ATOS Q 12M型号采用蓝光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该系统通过投影蓝光条纹图案并使用两个1200万像素的高分辨率相机捕捉图案变形,进而计算出物体表面的完整三维坐标点云数据。其测量精度通常可达微米级别(0.01-0.03 mm),并能快速获取高密度点云数据。该品牌的优势在于极高的数据质量和测量精度,能够实现轮胎整体三维模型的高分辨率捕获,非常适用于研发、质量控制和复杂的变形分析;同时,测量过程非接触、无损,模块化设计也提供了灵活配置测量体积的能力,并与GOM Inspect软件无缝集成,提供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功能。

  • 日本基恩士的LK-G5000系列激光共焦位移传感器以其高精度和稳定性而闻名。它利用先进的共焦光学系统,通过精确分析不同焦平面的反射光强度,实现对物体表面距离的高精度测量。其核心性能包括高达130 kHz的采样速度,以及纳米级别的重复精度。该品牌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超高精度和测量能力,特别适用于轮胎表面微观缺陷、微小变形、轮廓粗糙度等精密检测;能够稳定测量各种材质和颜色(包括黑色橡胶)的表面,且不易受表面粗糙度或镜面反射的影响,易于集成到在线自动化应用中。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非接触式测量设备,就像为特定的任务挑选最合适的工具。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核心指标:

  • 精度 (Accuracy) 和分辨率 (Resolution):

    • 实际意义: 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识别的最小测量变化量。打个比方,精度是你的尺子是否准,分辨率是你的尺子刻度够不够细。

    • 影响: 如果精度和分辨率不够高,细微的轮胎变形可能无法被检测到,导致误判或漏检。

    • 选型建议: 对于轮胎胎面花纹深度、侧壁微小缺陷等需要精确测量的参数,应选择精度和分辨率高的设备(如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对于整体尺寸或较大变形的粗略检测,精度要求可适当放宽。生产线在线检测通常要求高分辨率以捕获细节,同时需兼顾速度。

  • 测量频率 (Measurement Frequency) 或扫描速度 (Scanning Speed):

    • 实际意义: 测量频率指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扫描速度指传感器每秒能获取多少条轮廓线或多少幅三维图像。这决定了设备捕获动态变化的能力。

    • 影响: 如果频率或速度过低,在高速生产线上,可能无法完整或及时地捕获轮胎的变形数据,导致测量盲区或数据滞后。

    • 选型建议: 对于高速运转的生产线,应优先选择测量频率高(如数千赫兹)或扫描速度快(如数千赫兹轮廓扫描)的激光传感器。离线检测或研发阶段,对速度要求可适当降低,以换取更高的精度或数据密度。

  • 测量范围 (Measurement Range) 或量程 (Measuring Distance):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的最大和最小距离之间的范围。

    • 影响: 如果量程过小,可能无法覆盖轮胎的完整尺寸或变形范围;如果量程过大,通常会牺牲部分精度。

    • 选型建议: 根据被测轮胎的尺寸和可能的变形幅度来选择。例如,测量整个轮胎直径需要较大量程,而测量胎面花纹深度可能只需要几十毫米的小量程。在确保能覆盖测量对象的前提下,选择量程尽可能接近实际测量需求的传感器,这样通常能获得更好的相对精度。

  • 线性度 (Linearity):

    • 实际意义: 衡量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输出信号与实际物理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好坏。就像一把直尺,如果刻度线本身就是弯曲的,那测量结果在不同位置就会有偏差。

    • 影响: 线性度差会导致测量结果在不同距离或位置时出现系统性误差。

    • 选型建议: 线性度高的传感器能提供更可靠、更一致的测量结果,减少校准的复杂性。对于追求高测量准确性的场景,线性度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

  • 环境适应性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 实际意义: 包括防护等级(如IP67表示防尘防水能力)、工作温度范围、抗振动和抗冲击能力。

    • 影响: 轮胎生产车间通常环境复杂,有灰尘、水汽、振动等。环境适应性差的传感器容易损坏或测量不稳定。

    • 选型建议: 考虑到轮胎生产线上的环境,选择具有高防护等级(如IP67或更高)、宽工作温度范围、抗振动和抗冲击性能强的传感器至关重要,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和测量可靠性。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实际的轮胎变形非接触式测量中,虽然技术先进,但仍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 问题1:表面特性对测量的影响

    • 原因与影响: 轮胎是黑色橡胶制品,表面可能存在镜面反射(如新胎表面光滑)或漫反射不均匀(如表面有灰尘、油污)。某些激光传感器可能对这些表面特性敏感,导致反射光信号弱、不稳定,从而影响测量精度甚至无法测量。

    • 解决建议:

      • 选择合适的激光波长: 针对黑色橡胶,可以考虑选用蓝光或UV激光器。这些波长的激光在黑色材料上的吸收特性不同,能获得更稳定的反射信号。

      • 优化安装角度: 调整传感器的安装角度,尽量避免镜面反射,使其更多地接收漫反射光。

      • 使用共焦传感器: 如果对精度要求极高且面对复杂表面,激光共焦传感器在这方面表现优异,因为它对表面颜色、粗糙度及倾斜度不敏感。

      • 清洁被测表面: 定期清理轮胎表面,去除灰尘、油污等可能干扰测量的物质。

  • 问题2:高速生产线上的数据捕获挑战

    • 原因与影响: 轮胎在生产线上通常高速移动,如果传感器的测量频率或扫描速度不足,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捕获到足够多的数据点来完整描绘轮胎的形状和变形,导致数据量不足或出现测量盲区。

    • 解决建议:

      • 选择高频率/高扫描速度传感器: 优先选用测量频率高的激光传感器。

      • 多传感器协同工作: 在必要时,部署多个传感器,从不同角度或在不同位置同时进行测量,以提高数据覆盖率和捕获效率。

      • 优化触发机制: 使用高精度的触发器,确保在轮胎经过特定位置时传感器能准确、及时地开始和停止测量。

  • 问题3:环境光线干扰

    • 原因与影响: 生产车间可能存在其他光源(如照明灯、焊接火花等),这些外部光线可能干扰传感器的接收器,降低信噪比,影响测量稳定性。结构光扫描系统对此尤其敏感。

    • 解决建议:

      • 加装遮光罩: 在传感器周围安装遮光罩或使用暗室环境,减少外部杂散光的干扰。

      • 选择抗环境光能力强的传感器: 一些高端传感器会采用窄带滤光片或高动态范围(HDR)图像处理技术,能有效抑制环境光干扰。

      • 脉冲激光和同步检测: 采用脉冲激光配合同步检测技术,只在激光发射瞬间接收信号,有效过滤环境光。

  • 问题4: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复杂性

    • 原因与影响: 非接触式测量系统会产生大量原始数据(点云、轮廓数据),如何高效处理、分析这些数据,并从中提取出有用的质量控制参数,对软件和算法提出了较高要求。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或效率低下。

    • 解决建议:

      • 选择集成度高的智能传感器: 许多现代智能传感器内置了强大的处理单元和预设的测量工具,可以直接输出加工后的尺寸或缺陷信息,减少后端处理负担。

      • 使用专业分析软件: 配合功能强大的三维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特征提取、与CAD模型对比、生成检测报告等。

      • 开发定制化算法: 对于特定的检测需求,可能需要开发定制化的算法或机器学习模型,以实现更精准、更自动化的缺陷识别和分类。

4. 应用案例分享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轮胎生产质量控制和研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轮胎胎面花纹深度检测: 在轮胎压延成型后,利用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对胎面花纹进行非接触式扫描,实时检测花纹深度是否符合设计标准,确保抓地力和排水性能。例如,选用英国真尚有的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其紧凑的尺寸和高达9400Hz的测量频率,使其非常适合在高速生产线上进行精确测量。

  • 轮胎整体几何尺寸和均匀性检测: 将轮胎在检测台上高速旋转,通过多个激光轮廓扫描仪或结构光扫描系统,快速获取轮胎的径向跳动、侧向跳动、圆度、同心度等关键几何参数,识别不均匀变形。

  • 胎侧缺陷和气泡检测: 针对轮胎胎侧区域,使用高分辨率的激光轮廓传感器或结构光扫描仪,对胎侧表面进行精细扫描,检测是否存在凸起、凹陷、气泡、褶皱等影响安全和外观的缺陷。

  • 半成品轮胎结构层定位与对齐: 在轮胎成型过程中,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各层材料(如帘布层、带束层)进行精确测厚和定位,确保各层材料的对齐精度,防止因错位导致的内部应力不均和性能下降。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