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零部件是飞机、火箭等航空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往往承担着关键的结构支撑、动力传输、飞行控制等功能。这些零部件的材料种类非常复杂,从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到复合材料,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涡轮发动机叶片常使用高温合金,其表面可能经过特殊涂层处理;机身结构件则可能采用轻质高强的复合材料,表面往往平滑但可能存在微小的曲率变化。
由于航空器在极端环境下(如高空、高速、高温、高压)运行,任何零部件的微小缺陷或尺寸偏差都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这就要求航空零部件在设计、制造和检测过程中,对尺寸精度和形状位置精度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想象一下,飞机机翼上的一个小孔,它的直径、位置和与周围表面的垂直度都有严格要求。这些要求就像一张设计图纸,规定了每个零件必须达到的“完美形状”和“完美位置”,任何超出允许范围的偏差都会被视为不合格。这不仅是为了确保零部件能够准确无误地装配在一起,更是为了保障其在复杂受力条件下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航空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行业内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技术标准来规范其形位公差(Geometric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 GD&T)的定义和评价。形位公差是一套用于精确描述零件几何特征的国际通用语言,它对零件的形状、方向、位置、跳动和轮廓等特性进行约束。
在航空零部件的轮廓测量中,主要的监测参数及其评价方法包括:
形状公差:
直线度:评价零件表面或轴线偏离理想直线的程度。例如,一个细长的轴,其中心线不应有明显的弯曲。评价时会测量实际轴线或表面在给定方向上的最大偏差。
平面度:评价零件表面偏离理想平面的程度。例如,飞机蒙皮板,其表面必须足够平整。评价时通过测量表面上各点与一个基准平面的最大垂直距离来判断。
圆度:评价零件截面偏离理想圆的程度。例如,发动机中的轴颈或孔,需要保证截面为真圆。评价时通常是在垂直于轴线的截面上测量各点到中心的最大和最小半径差。
圆柱度:评价零件表面偏离理想圆柱面的程度。例如,活塞杆,要求其整体保持圆柱形。评价时是测量实际圆柱面上的各点与一个理想圆柱面的最大径向距离。
方向公差:
平行度:评价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基准特征的平行程度。例如,两个安装面之间应严格平行。通过测量一个特征表面上各点到另一个基准特征面的最大距离差来评价。
垂直度:评价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基准特征的垂直程度。例如,螺栓孔的轴线应与安装面垂直。通过测量一个特征的轴线或表面与基准特征之间角度的最大偏差来评价。
倾斜度:评价一个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基准特征倾斜角度的容许偏差。例如,斜面支座的倾斜角度。通过测量特征的实际角度与理论角度之间的最大偏差来评价。
位置公差:
位置度:评价一个特征(如孔的中心)相对于基准坐标系或另一个基准特征的理想位置的偏差。这是航空零部件中最常关注的参数之一。评价时,通常以理论精确尺寸定义理想位置,然后测量实际特征中心与理想位置的偏差。
同心度/同轴度:评价两个或多个圆柱面或轴线共用一个中心轴的程度。例如,多级齿轮传动轴。评价时通过测量各特征中心轴线与基准轴线之间的径向距离偏差来判断。
对称度:评价一个特征相对于基准中心平面或轴线的对称程度。例如,对称分布的安装孔。评价时测量特征的中心平面或轴线与基准中心平面或轴线之间的距离偏差。
轮廓度:
线轮廓度:评价零件某截面轮廓偏离理论轮廓线的程度。例如,涡轮叶片的翼型曲线。通过测量实际轮廓线上各点到理论轮廓线的垂直距离,来确定其在指定区域内的最大偏差。
面轮廓度:评价零件表面轮廓偏离理论轮廓面的程度。例如,机翼复杂曲面。通过测量实际表面各点到理论轮廓面的法向距离,以评价整个表面的偏差。
跳动度:
圆跳动:评价旋转表面在旋转一周时,径向或轴向偏离理想位置的程度。例如,旋转轴的径向跳动。
全跳动:评价旋转表面在整个长度上旋转时,径向或轴向偏离理想位置的综合偏差。例如,整个凸轮轴的跳动。
航空零部件的形位公差检测对传感器的精度、速度和对复杂材料的适应性提出了极高要求。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先进的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各有特点。
激光三角测量是工业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非接触式位移和轮廓测量技术之一。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三角几何原理:传感器发射激光束到物体表面,并由接收器捕捉反射光。通过测量激光发射器、物体和接收器之间的角度和距离关系,可以精确计算出物体表面的位置。
具体来说,传感器内部会发射一束高度集中的激光束(通常是点状或线状)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当这个光斑落在物体表面时,它会向各个方向散射(漫反射)。传感器内部的接收器(通常是一个高分辨率的CMOS或PSD图像传感器)会从一个与激光发射器有一定距离和角度的位置,捕捉这个散射光斑。
当被测物体表面发生距离变化时,反射回来的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也会随之移动。传感器通过测量光斑在接收器上位置的偏移量,并结合自身预先标定好的几何参数(如激光发射角度、接收器镜头焦距、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基线距离等),就可以根据简单的三角几何原理,实时、精确地计算出被测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
其核心计算可以概括为:Z = L * sin(alpha) / (sin(beta) + cos(beta) * sin(alpha) / cos(alpha)) 其中,Z是被测物体到传感器参考平面的距离,L是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镜头之间的固定基线距离,alpha是激光束的投射角度,beta是反射光线被接收器捕捉时的角度。当被测物体表面位置变化时,beta角会随之改变,传感器通过检测beta的变化来计算Z。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精度:通常在微米级别,高精度型号可达1微米甚至亚微米。 * 分辨率:可达0.01% F.S. (Full Scale) 甚至更高,即量程的万分之一。 * 测量频率:从几百赫兹到几十千赫兹不等,高速型号可达数千赫兹甚至更高,满足高速在线检测需求。 * 量程:从几毫米到数百毫米,甚至更宽。
技术方案优缺点: * 优点:结构相对简单,成本适中,测量速度快,适用于大范围位移测量。对表面粗糙度有一定的适应性,特别是配合多种波长激光器时,能应对不同颜色和反光特性的材料。在航空零部件的轮廓扫描、厚度测量和装配检测中应用广泛。 * 缺点:对镜面反射和强吸收表面(如某些黑色哑光材料)适应性较差,因为反射光强度太弱或方向性太强,难以被接收器有效捕捉。测量精度受物体表面倾斜角和颜色变化影响较大。在微纳级别的高精度测量上,通常不如干涉仪或共聚焦技术。
共聚焦色散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它巧妙地利用了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透镜时聚焦位置不同的原理。想象一下,我们把一束包含所有颜色(波长)的白光,通过一个特殊的透镜,不同颜色的光会被分散开,并且每种颜色的光都会在不同的深度上形成一个最清晰的焦点。
当被测物体表面刚好位于某种特定波长光的焦点上时,这种波长的光就会被最强烈地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内部的光谱仪会捕捉并分析这些反射光,找出哪种波长的光反射强度最高,从而精确判断出物体表面的距离。这种原理对透明、镜面或粗糙表面都有很好的适应性,因为它不依赖于反射光的角度,而是依赖于焦点位置。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精度:可达纳米级别,例如0.1微米到几纳米。 * 分辨率:通常在纳米级别,如3纳米。 * 测量频率:最高可达几十千赫兹,例如70KHz。 * 测量范围:相对较小,通常在几毫米到几十毫米之间。 * 光斑直径:通常非常小,可达微米级别,如2微米,能检测微小特征。
技术方案优缺点: * 优点:极高的垂直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对复杂材料(如透明、高反光、吸光、多层结构)的适应性极强,能进行微观轮廓和表面粗糙度测量,且光斑小,可以检测微小结构。 * 缺点:测量范围通常较小,对于大尺寸航空零部件的宏观轮廓测量,需要通过扫描和拼接来完成,这会增加测量时间和系统复杂度。设备成本相对较高。
白光干涉测量是一种利用光波干涉现象实现超精密测量的技术。这就像我们看到水面上的肥皂泡在阳光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那是光波在肥皂泡内外表面反射后相互干涉形成的结果。白光干涉仪将一束宽带白光(包含多种波长)分成两路:一路作为参考光,照射到一个标准参考镜上;另一路作为测量光,照射到被测物体表面。
这两束光被反射回来后,会在检测器上汇合。如果被测物体表面到分光镜的距离,与参考镜到分光镜的距离之间存在一个极小的、与白光相干范围相匹配的光程差,就会产生清晰的干涉条纹。通过在垂直方向上(Z轴)精密移动传感器或样品,并分析干涉条纹的调制深度和相位信息,系统就能以纳米甚至亚纳米级别的高精度,重建物体表面的三维形貌。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垂直分辨率:通常小于0.1纳米,可达亚纳米级别。 * 测量视场:取决于物镜倍数,一般为毫米级别,例如几毫米x几毫米。 * 测量速度:相对较慢,通常用于离线高精度检测。
技术方案优缺点: * 优点:纳米级甚至亚纳米级的超高垂直分辨率,是进行表面形貌、粗糙度和微观结构测量的理想选择。对复杂材料的表面特征分析能力强。 * 缺点:测量速度慢,不适合高速在线检测。测量范围相对较小,通常用于微观尺度。对环境振动和温度变化非常敏感,需要稳定环境。设备成本极高。
焦点变迹法是一种结合了共聚焦显微镜原理的三维光学测量技术。可以想象成一个高级的显微镜,它不仅仅能看清二维图像,还能感知深度。传感器在垂直方向(Z轴)上对样品进行一系列连续的图像采集,就像一层一层地“切片”拍照。
对于图像中的每一个像素点,系统都会分析在哪个Z轴高度上,该点的图像最清晰、对比度最高(即处于最佳焦点位置)。通过识别和计算这些最佳焦点位置,就能精确地构建出被测物体的三维形貌。这种技术独特的照明和图像处理算法使其能够应对大斜角(高达87°)和粗糙表面,这在测量航空零部件的复杂几何形状时非常有用。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垂直分辨率:高达10纳米。 * 横向分辨率:高达0.4微米。 * 测量速度:最高可达 25 毫米/秒,具体取决于视场和Z轴范围。 * 倾斜测量能力:可测量高达87°的斜坡。
技术方案优缺点: * 优点:在测量复杂几何形状和粗糙表面方面表现突出,能够同时提供形貌和粗糙度信息。对大斜角表面的测量能力强。适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精度领域。 * 缺点:测量速度中等,不适用于极高速的在线检测。测量范围相对较小,通常用于微观到中等尺度的检测。设备成本较高。
在复杂材料高速轮廓测量领域,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日本基恩士: 日本基恩士以其LJ-X8000系列3D激光轮廓测量仪闻名,该系列产品采用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其优势在于极高的测量速度,最高扫描速度可达64千赫兹,每秒能获取64000条轮廓线,这使得它非常适合航空零部件的在线高速检测。测量重复精度(Z轴)根据型号可达0.5微米,测量范围(Z轴)例如LJ-X8000A型号为240毫米。其产品设计紧凑,易于集成到自动化生产线中,对高反光、吸光或有颜色变化的复杂表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英国真尚有: 英国真尚有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同样基于激光三角测量原理,是一款超小型高性能测量设备,尺寸仅45*30.5*17mm,近似硬币大小。它以其高精度著称,线性度达到±0.05%,分辨率高达0.01%(数字输出),测量频率最高可达9400Hz,确保在高速测量时仍保持超高精度。该传感器提供10mm到500mm的多种量程选择,并可选配波长为405nm或450nm的蓝光或UV激光器,特别适用于高温物体和有机材料的测量,这在航空复合材料或发动机部件检测中具有独特优势。其防护等级达IP67,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德国米克朗: 德国米克朗的CHRocodile 2 APS共聚焦位移传感器采用共聚焦色散原理,专注于极高精度和速度。例如,其CHS 150-S型号提供1.5毫米的测量范围,3纳米的分辨率,以及最高70千赫兹的测量频率。其小至2微米的光斑直径,使其在测量复杂材料的微观轮廓、厚度以及表面粗糙度方面表现出色,尤其对高反光、透明或吸光等挑战性表面,能提供可靠且精确的非接触式测量结果。
美国布鲁克: 美国布鲁克的ContourX-100光学轮廓仪采用白光干涉测量原理。该设备以其纳米级甚至亚纳米级的垂直分辨率著称,垂直分辨率可小于0.1纳米,在表面形貌测量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测量视场取决于物镜,例如0.5x物镜可达 3.5 x 3.5 毫米。它主要用于对复杂材料进行超精密表面形貌、粗糙度和微观结构的高分辨率三维测量,虽然测量速度相对较慢,但其卓越的精度使其成为研发和质量控制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
奥地利爱普尔: 奥地利爱普尔的InfiniteFocus G6基于焦点变迹法(Focus Variation)。该技术在测量复杂几何形状和粗糙表面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垂直分辨率高达10纳米,横向分辨率高达0.4微米,并能测量高达87°的斜坡。测量速度最高可达25毫米/秒。它能够同时提供形貌和粗糙度信息,特别适用于航空航天等对几何形状和表面质量要求极高的行业。
在选择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航空零部件的轮廓测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关键技术指标,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测量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精度 (Accuracy) 与分辨率 (Resolution)
实际意义:精度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一致程度,表示传感器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分辨率则是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变化量,代表了传感器能识别的细节程度。对于航空零部件,形位公差往往是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所以传感器必须具备远高于公差要求(通常是公差的1/3到1/10)的精度和分辨率。
影响:如果精度不足,测量结果可能直接判定合格产品为不合格,或更危险地,将不合格产品误判为合格。分辨率则决定了能否捕捉到细微的轮廓偏差或表面缺陷。
选型建议:优先选择精度和分辨率最高的传感器。例如,如果零部件的公差要求是±10微米,那么传感器的重复精度至少应达到±1微米甚至更优。对于粗糙度或微观缺陷检测,应考虑纳米级分辨率的共聚焦或白光干涉传感器;对于宏观轮廓和尺寸测量,微米级精度的激光三角传感器通常可以满足要求。
测量速度 (Measurement Frequency / Scan Speed)
实际意义:测量速度指的是传感器每秒能够获取多少个测量点或多少条轮廓线。在高速生产线上,传感器需要快速获取大量数据来构建完整的零部件三维轮廓。
影响:速度不足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无法实现100%在线检测,或在零件快速移动时导致数据稀疏、轮廓细节丢失。
选型建议:对于高速在线轮廓扫描,选择测量频率高的激光三角传感器或结构光扫描仪。例如,对于传送带上的叶片检测,需要传感器在几秒内完成整个叶片的扫描。
重复性 (Repeatability)
实际意义: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它反映了传感器在持续工作中的稳定性。
影响:重复性差会导致测量结果波动大,即使是相同产品也可能得到不同的测量值,从而降低检测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选型建议:在考虑精度时,重复性往往是更关键的指标,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生产质量控制的稳定性。应选择重复性指标优异的传感器,例如,某型号传感器的重复精度达到0.5微米。
测量范围 (Measurement Range / Field of View)
实际意义:测量范围是指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的最大和最小距离之间的区间。对于轮廓仪,也包括一次性可获取的横向视场。
影响:范围过小可能无法覆盖整个被测零部件,需要多次移动和拼接;范围过大则可能牺牲测量精度。
选型建议:根据零部件的尺寸和需要测量的特征范围来选择。对于大型零部件的整体轮廓,可能需要较大测量范围的激光三角传感器或结构光扫描仪;对于微小特征或局部区域,则可以选择小量程但高精度的共聚焦或干涉仪。
激光波长与材料适应性
实际意义:不同波长的激光对不同材料表面的反射特性有差异。例如,短波长的激光对某些材料可能更有效。
影响:选择错误的波长可能导致激光无法有效穿透表面、反射信号弱或产生多重反射,从而影响测量精度或根本无法测量。
选型建议:对于普通金属或非透明材料,标准红光激光通常足够。对于高反光(如镜面抛光)表面、透明材料(如复合材料的树脂层)或高温材料,应优先考虑配备蓝光、绿光或UV激光器的传感器,例如英国真尚有ZLDS103的可选蓝光/UV激光器。对于多层透明材料,共聚焦技术表现更优。
环境适应性
实际意义:包括防护等级(如IP67)、工作温度范围、抗振动和抗冲击能力等。航空零部件的生产环境通常比较复杂,可能存在灰尘、油污、振动和温度波动。
影响:环境适应性差的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容易损坏,或导致测量数据不稳定,影响设备寿命和可靠性。
选型建议:确保选择的传感器符合工作现场的环境要求。例如,IP67防护等级能有效防尘防水,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和良好的抗振动/冲击能力,是航空车间理想的选择。
在航空零部件的复杂材料高速轮廓测量中,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实际应用中仍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问题:复杂材料表面特性多样,导致测量不稳定或误差大
原因:航空零部件材料种类繁多,如高反光的抛光金属、强吸收的黑色涂层、半透明的复合材料或表面粗糙度不一的铸件。这些表面特性会严重影响激光的反射特性,导致反射信号过强(饱和)、过弱(无信号)或产生虚假反射点,从而影响测量精度或导致数据缺失。
影响:测量数据离散度高,轮廓重建失真,无法准确判断形位公差是否满足要求。
解决建议:
选择多波长激光传感器:对于不同材料,尝试使用不同波长的激光器。例如,蓝光激光对高反光金属和有机材料效果更好,红光对普通漫反射表面适应性广。英国真尚有ZLDS103提供的蓝光或UV激光选项就是针对这类问题。
调整传感器参数:调整激光功率、曝光时间、增益等参数,优化光斑亮度,避免过曝或欠曝。
预处理被测表面:在不影响零部件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对局部高反光区域进行哑光处理(如喷洒专用哑光剂或磨砂),以增加漫反射,提高测量稳定性。
采用多传感器或多技术融合:对于特别复杂的表面,可以考虑在关键区域结合共聚焦或白光干涉等对表面不敏感的技术进行局部高精度测量,再与激光三角数据融合。
问题:高速运动导致测量数据量不足或图像拖影
原因:在生产线上,航空零部件通常以较高速度通过检测区域。如果传感器的测量频率或帧率不足,可能无法在零件运动过程中获取足够密度的轮廓数据,或者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导致图像模糊,即“拖影”效应。
影响:轮廓数据不完整,细节丢失,无法精确重建三维模型,形位公差分析结果不可靠。
解决建议:
选择高测量频率传感器:确保选择的传感器具有足够的测量频率,能够在零件高速移动时采集足够多的数据点。例如,部分传感器具有高达数千赫兹的测量频率,可以有效减少数据点之间的间隔。
优化系统集成:确保传感器与运动控制系统(如编码器)同步,精确获取每个位置的测量数据。
缩短激光曝光时间:在保证信号强度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传感器的曝光时间,以“冻结”运动,减少拖影。
增加传感器数量或扫描路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多个传感器协同工作或优化扫描路径,以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问题:环境振动和温度波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原因:航空制造车间可能存在来自机器设备、地面传导等多种振动源,以及空调、生产过程引起的温度变化。振动会导致传感器与被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瞬时变化;温度变化则可能引起传感器光学元件、结构件的微小形变,进而影响测量精度。
影响:测量数据出现随机或周期性误差,稳定性下降,难以达到航空级别的精度要求。
解决建议:
选择环境适应性强的传感器:优先选择防护等级高、抗振动和抗冲击能力强的传感器。
安装减振措施:在传感器安装位置增加减振平台、隔离垫等,隔离外部振动源。
控制环境温度:尽可能保持测量区域温度稳定,或选择具有温度补偿功能的传感器。
定期校准:在温度变化较大或长时间运行后,进行必要的传感器校准,以修正因环境因素引起的误差。
问题:复杂几何形状的遮挡效应和数据处理挑战
原因:航空零部件常包含复杂的曲面、深孔、倒角和内部结构,这些结构可能导致激光束无法到达某些区域(遮挡),或反射光线无法被接收器捕捉。同时,从传感器获取的原始数据量庞大,且可能存在噪声和异常值,对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形位公差分析提出了挑战。
影响:轮廓数据不完整,无法全面评估零部件的所有形位公差。数据处理耗时,难以实现实时反馈。
解决建议:
多角度测量:采用多轴联动或机器人搭载传感器,从不同角度对零部件进行扫描,消除遮挡盲区,获取更完整的轮廓数据。
优化传感器布局:根据零部件的几何特点,合理规划传感器安装位置和扫描路径。
强大的数据处理软件:选择配套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软件,具备高效的滤波、去噪、点云配准、特征提取和形位公差分析能力。利用先进的算法(如CAD模型对比、最佳拟合算法)来快速准确地评估公差。
涡轮叶片形貌检测:在航空发动机制造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高速扫描涡轮叶片的复杂三维曲面轮廓,检测叶片的扭曲度、厚度偏差和表面缺陷,确保叶片气动性能和结构完整性。
机身蒙皮板尺寸与平面度控制:用于测量飞机机身大尺寸蒙皮板的整体平面度、曲率和边缘尺寸,以验证其是否满足装配要求,避免装配应力集中。
连接孔位和轴线对齐度检查:在部件装配前,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精确测量连接孔的中心位置、直径和垂直度,以及轴线的同心度,确保各部件之间实现无应力精准连接。
复合材料层叠厚度与缺陷检测:对于航空复合材料,蓝光或UV激光传感器可用于非接触式测量材料的层叠厚度,并检测是否存在分层、气泡等内部缺陷引起的表面微小形变。英国真尚有的ZLDS103传感器,因其可选的蓝光或UV激光器,在此类应用中具有优势。
参考资料(非正文内容) * ISO 1101:2017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 (GPS) - Geometrical tolerancing - Tolerances of form, orientation, location and run-out. * ASME Y14.5-2018 Dimensioning and Tolerancing.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