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高速金属带材生产线如何实现微米级±5μm的非接触式在线测厚,确保产品质量?【精密检测】

2025/10/13

1. 基于金属条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金属条,在工业生产中通常指通过轧制等工艺形成的带状金属材料,可以是卷材(coil)形式,也可以是板材(sheet)形式。它们的厚度是产品质量控制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加工性能和最终产品的使用寿命。

想象一下,金属条就像是制作精密零件的原材料。如果这块原材料的厚度不均匀,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那么在后续的冲压、弯折、焊接等加工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薄的地方容易开裂,厚的地方可能无法精确成形,甚至导致整个批次的产品报废。这就好比用厚薄不均的木板来制作家具,不仅影响美观,还会降低家具的牢固性。

因此,对金属条厚度的技术要求非常严苛。主要包括:

  • 标称厚度(Nominal Thickness):这是设计或生产规格中规定的目标厚度值。

  • 厚度公差(Thickness Tolerance):允许的实际厚度与标称厚度之间的最大偏差范围。这个范围越小,代表产品精度要求越高。例如,一些精密应用可能要求公差在微米级别。

  • 厚度均匀性(Thickness Uniformity):除了整体厚度要符合公差外,在金属条的宽度和长度方向上,厚度的波动也要尽可能小。

  • 表面质量(Surface Quality):光滑度、氧化层、油污、颜色变化等都会对某些测量方法产生影响。

  • 材料特性(Material Properties):不同材料(钢、铝、铜等)的密度、声速、X射线吸收系数等差异,会影响某些测量技术的选择和校准。

在高速生产线上,这些要求变得更具挑战性。测量系统不仅要精确,更要“快”,能够跟上生产线的节拍,实时反馈厚度数据,以便快速调整生产工艺,避免废品产生。

2. 针对金属条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在金属条生产和检测领域,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行业间的互通性,会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来规范各种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对于金属条的厚度测量,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监测参数:

  • 单点厚度(Spot Thickness):这是在金属条表面某个特定位置测得的厚度值。它的定义很简单,就是该点上下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 平均厚度(Average Thickness):通常指在某一区域或一段时间内,通过多次单点测量后计算出的厚度平均值。这能反映该区域的整体厚度趋势。

  • 厚度偏差(Thickness Deviation):指实际测量厚度与标称厚度之间的差值。计算方法通常是:厚度偏差 = 实际厚度 - 标称厚度。正值表示偏厚,负值表示偏薄。

  • 厚度波动(Thickness Fluctuation):在金属条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厚度值连续变化的程度。评估时,可以通过计算一系列相邻测量点之间的最大厚度差或均方根误差(RMS)来表征。这就像观察一条河流,平均水深可能符合要求,但如果水面波涛汹涌,那么“波动”就很大,这在金属条的厚度上也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

  • 厚度公差带(Tolerance Band):这是由标称厚度加上、减去允许的厚度公差上限和下限所形成的范围。所有合格的单点厚度都必须落在这个公差带内。

  • 厚度轮廓(Thickness Profile):特指金属条在宽度方向上的厚度分布曲线。通过沿宽度方向扫描测量,可以得到这条曲线,进而分析金属条是否存在“中厚边薄”或“中薄边厚”等问题,这对于后续的平整度控制至关重要。

这些参数的评价方法通常涉及在生产线上设置多个测量点,或者使用扫描式测量设备对金属条进行连续测量,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与预设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在高速金属条生产线上,实时、准确地获取厚度数据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市面上存在多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这里我们将详细介绍几种主流的非接触式厚度测量技术:

a. 激光三角法测厚技术

激光三角法是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厚度测量的常用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在金属条的上方和下方各放置一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测量到金属条上、下表面的距离,然后通过简单的几何计算得到金属条的厚度。

具体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想象一下,我们想知道一本书的厚度,但不能直接用卡尺测量。我们可以用两把相同的尺子,一把从上方垂直到书面,读取一个刻度;另一把从下方垂直到书面,读取另一个刻度。如果知道这两把尺子固定的总长度,那么书的厚度就是总长度减去两把尺子“空余”的部分。

激光三角法的工作原理与此类似。每个激光位移传感器都包含一个激光发射器(通常是点激光或线激光)和一个CCD/CMOS图像接收元件。激光束被发射到金属条表面形成一个光斑。当金属条表面位置发生变化时(例如,厚度波动导致其上下移动),光斑在传感器接收元件上的位置也会发生偏移。通过精确测量光斑在接收元件上的位置偏移量,结合传感器的光学几何结构和三角测量原理,就可以计算出传感器到金属条表面的精确距离。

对于金属条的厚度测量,通常采用双传感器配置

  • 在金属条上方固定一个激光位移传感器A,测量其到金属条上表面的距离 d_A

  • 在金属条下方固定一个激光位移传感器B,测量其到金属条下表面的距离 d_B

  • 预先精确标定好传感器A和B之间的固定垂直距离 D_total(即当没有金属条时,A和B之间的总距离)。

金属条的实际厚度 H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 = D_total - d_A - d_B

这个公式的物理基础是简单的几何减法,通过测量金属条上下表面的绝对位置,间接推导出其厚度。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单个传感器量程通常从几毫米到数百毫米,组合测厚系统可适应不同厚度金属条。

  • 测量精度: 激光测量精度一般为±1微米至±10微米,高精度系统甚至能达到亚微米级别。

  • 分辨率: 0.01%至0.05%量程,例如0.1微米。

  • 采样速度: 高达几十kHz到数百kHz,部分高性能传感器可达392kHz。

  • 响应时间: 毫秒级甚至微秒级。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 能够检测到微小的厚度变化。

    • 超高速采样: 能够完全跟上高速生产线的节拍,提供密集的厚度数据,捕捉瞬间的波动。

    • 非接触式测量: 不会对金属条表面造成任何磨损或损伤。

    • 安装和维护相对简单: 系统集成度高,易于调试。

    • 对表面颜色变化有较强适应性: 现代激光传感器通常采用先进的算法和光源技术,可以有效抑制表面颜色、光泽变化带来的影响。

    • 抗环境光干扰能力: 特殊设计的传感器能有效过滤太阳光等环境杂散光的影响。

  • 缺点:

    • 对表面特性敏感: 虽然有改进,但对于极端反光、镜面效果、粗糙度极高的表面或带有水雾、油污的表面,测量结果可能受到影响。这就像用手电筒照镜子,光线反射太强会让人看不清。

    • 易受振动影响: 传感器或金属条的微小振动都会直接影响测量距离,进而影响厚度计算。

    • 温度漂移: 传感器本身或金属条的热膨胀可能会导致测量误差。

    • 成本考量: 高性能的双传感器系统购置成本相对较高。

b. X射线穿透测量技术

X射线测厚仪利用X射线穿透金属条的特性来测量厚度。

具体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X射线发生器向金属条发射一束X射线,当X射线穿过金属条时,其强度会因材料的吸收而减弱。探测器位于金属条下方,接收穿透后的X射线强度。金属条的厚度越大,吸收的X射线就越多,到达探测器的射线强度就越弱。

这个原理遵循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在X射线吸收中可简化为:I = I0 * exp(-mu * rho * H)其中:* I 是穿透金属条后的X射线强度。* I0 是初始X射线强度。* mu 是材料的质量衰减系数(取决于材料种类和X射线能量)。* rho 是材料的密度。* H 是金属条的厚度。

通过精确测量 II0,并已知 murho,系统就能实时计算出 H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通常适用于从几微米到几十毫米。

  • 测量精度: 典型可达±0.1%至±0.5%(基于标称厚度),甚至更高。

  • 响应时间: 毫秒级。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高精度和稳定性: 在金属行业特别是轧钢领域被广泛认可。

    • 非接触式: 不损伤工件。

    • 对表面条件不敏感: 油污、氧化、粗糙度等对X射线穿透影响甚微。

    • 适应恶劣工业环境: 系统设计通常非常坚固。

  • 缺点:

    • 需要辐射防护: X射线具有电离辐射,需要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 成本高昂: 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远高于激光位移传感器。

    • 对材料密度变化敏感: 如果金属条的成分或密度发生较大变化,需要重新校准。

    • 设备体积大,安装复杂。

c. 放射性同位素穿透测量技术

这种技术与X射线测厚类似,但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辐射源。

具体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系统利用低能量放射性同位素源(如镅-241发射γ射线或锶-90发射β射线)发射射线。这些射线穿透金属条后,其强度会被金属条吸收而减弱。位于另一侧的探测器(如电离室或闪烁计数器)接收穿透后的射线。金属条厚度的变化会改变射线的吸收量,进而影响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强度。

其物理基础与X射线类似,也遵循衰减定律:I = I0 * exp(-mu_linear * H)其中 mu_linear 是材料的线性衰减系数,它与材料密度 rho 和质量衰减系数 mu 有关 (mu_linear = mu * rho)。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可配置,通常从数微米到数毫米。

  • 测量精度: 典型为±0.25%至±1%(基于标称厚度)。

  • 扫描速度: 可达数百米/分钟。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可靠性和稳定性高: 同位素源能量稳定,长期运行表现良好。

    • 非接触式: 不损伤工件。

    • 对表面条件不敏感。

    • 对宽厚度范围和复杂材料有良好适应性。

  • 缺点:

    • 需要辐射防护: 与X射线类似,存在辐射安全问题。

    • 响应速度相对X射线稍慢: 通常不适合极高频的微小波动检测。

    • 同位素源的衰减问题: 随着时间推移,同位素源的活性会降低,需要定期校准甚至更换。

    • 许可和管理复杂: 涉及放射性物质,需要特定的监管许可。

d. 电磁超声(EMAT)测厚技术

EMAT技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无需接触金属表面和使用耦合剂的情况下,在金属条内部产生和接收超声波。

具体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EMAT传感器包含一个线圈和一个偏置磁场。当高频电流通过传感器线圈时,它在金属条表面产生涡流。这些涡流与偏置磁场相互作用,根据洛伦兹力原理产生一个机械力,从而激发超声波(通常是剪切波或兰姆波)在金属内部传播。超声波在金属条底面反射后返回,再次通过电磁感应被传感器接收。

通过测量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 TOF),并结合该金属材料中超声波的声速 v,即可精确计算出金属条的厚度 HH = (v * TOF) / 2这里的除以2是因为超声波走的是往返路程。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 典型为1.5毫米至100毫米。

  • 测量精度: 可达±0.005毫米 (5微米)。

  • 最高材料温度: 650°C或更高。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完全非接触,无需耦合剂: 这是其最大优势,尤其适用于高温、粗糙、有涂层或腐蚀性表面的金属条。

    • 无需表面准备: 无需清除油污、氧化皮等。

    • 可用于高温材料测量: 传统超声波需要冷却,EMAT则可以直接在高温下工作。

    • 可同时检测内部缺陷。

  • 缺点:

    • 对材料类型敏感: 不同材料的声速不同,需要精确的声速参数。

    • 测量薄板时精度受限: 对于非常薄的金属条(例如小于1毫米),超声波信号可能难以有效激发和接收。

    • 设备成本较高。

    • 传感器结构复杂,可能对电磁干扰敏感。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选取行业内知名的几个品牌进行对比,它们代表了上述不同的测量技术:

  • 德国赫尔默斯(采用X射线穿透测量技术) 德国赫尔默斯是金属工业测厚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其X射线测厚仪以极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著称。在轧钢和有色金属生产线上,它能适应恶劣的工业环境,提供可靠的厚度测量。其测量范围通常适用于从几微米到几十毫米,典型测量精度可达±0.1%至±0.5%(基于标称厚度),响应时间为毫秒级。赫尔默斯的产品在处理厚度较厚的金属材料,以及对精度和稳定性有极高要求的场合表现出色。

  • 英国真尚有(采用激光三角法测厚技术) 英国真尚有ZLDS100RD系列激光位移传感器在用于厚度测量时,通常通过双传感器配置实现。这款传感器具有多种光斑大小选项(既有<0.06mm,也有>1mm),以适应不同表面。凭借高达70KHz(部分版本)的采样速度、0.01%分辨率和最高0.03%的线性度,即使在高速行驶状态下,也能实现无惧动态变化的路面颜色、抗太阳强光辐射和潮湿环境下的稳定测量。ZLDS100Rd采用数字输出接口,支持RS422或RS485,并提供多个量程中点(45mm、310mm、355mm、440mm、375mm和745mm),满足不同测量需求。

  • 日本基恩士(采用激光三角法测厚技术) 日本基恩士是传感器领域的领导者,其激光测厚解决方案以极高的精度、超高速采样和强大的抗环境干扰能力著称。例如,LK-G5000系列中的传感器头部量程可达100±25毫米,单个传感器重复精度可达0.025微米至0.1微米,采样速度高达 392千赫兹,光斑直径约20微米至数百微米。日本基恩士的激光测厚系统易于安装和维护,在精密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上具有广泛应用,特别适合对测量速度和微小尺寸变化有严苛要求的场合。

  • 加拿大艾迪菲(采用电磁超声EMAT测厚技术) 加拿大艾迪菲在高级无损检测(NDT)领域拥有深厚技术实力。其Tempo系列EMAT测厚仪提供独特的非接触式解决方案,尤其适用于高温(最高材料温度可达650°C)、粗糙或有涂层表面的金属材料,无需表面准备和耦合剂。其测量范围典型为1.5毫米至100毫米,测量精度可达±0.005毫米 (5微米)。加拿大艾迪菲的EMAT测厚仪在那些传统接触式或射线式测厚仪难以应用的极端工况下,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可靠性。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高速生产线上的金属条选择合适的厚度测量设备时,以下几个技术指标至关重要:

  • 采样速度(Sampling Speed) 实际意义: 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采样速度越高,单位时间内获取的厚度数据点越多,就能更精细地捕捉到金属条在高速移动时厚度的微小、瞬时变化。如果采样速度跟不上生产线速度,就会导致数据稀疏,可能漏掉关键的厚度异常点,这就像是高速行驶的汽车拍照,快门不够快就可能拍到模糊的图像。 选型建议: 对于高速生产线,应选择至少几十kHz到数百kHz的传感器,确保数据密度足以支持实时质量控制和闭环反馈。

  • 分辨率(Resolution) 实际意义: 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厚度变化量。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分辨率越高,传感器对厚度微小波动的感知能力越强。例如,0.01%的分辨率意味着在1毫米的量程内,可以检测到0.1微米的变化。如果精度要求高,但分辨率不足,再高的采样速度也无法捕捉到细微的厚度差异。 选型建议: 根据产品对厚度公差的要求来选择,例如,如果公差是±5微米,那么传感器的分辨率至少应达到1微米甚至更小。

  • 线性度(Linearity) 实际意义: 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其输出信号与实际物理量之间的直线程度。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线性度差的传感器,其测量结果会随着被测厚度的变化而产生非线性的系统误差,即在某些厚度段准,在另一些厚度段就不准了。这就像一把尺子,刻度在某些地方疏,在另一些地方密,用它测量就会出现系统性偏差。 选型建议: 追求高精度的应用(如精密箔材、电子材料),应选择线性度在0.03%甚至更低的传感器,以确保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准确性。

  • 测量精度(Accuracy)与重复精度(Repeatability) 实际意义:

    • 精度: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符合程度,包含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重复精度: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位置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精度直接决定了测量结果的“正确性”,是衡量设备性能的核心指标。重复精度则决定了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尤其是在线测量中,设备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一个精度高但重复性差的设备是不可靠的。选型建议: 结合生产工艺的公差要求来选择。对于严格的公差要求,需要选择精度和重复精度都非常高的设备,如±几微米甚至亚微米级。

  • 抗环境干扰能力 实际意义: 传感器对温度、湿度、振动、环境光、表面油污、颜色变化等因素的抵抗能力。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高速生产线环境复杂多变,环境干扰是导致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如果传感器抗干扰能力弱,会导致测量数据跳动大,不稳定,无法真实反映厚度。 选型建议: 综合考虑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

    • 高温、高粉尘、有油污:优先考虑X射线、同位素或EMAT技术。

    • 有环境光变化、表面颜色变化:选择具有强抗光干扰能力和自动增益调整功能的激光传感器。

    • 有振动:选择响应速度快、带有滤波算法的传感器,并结合安装方式考虑。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金属条在线厚度测量的实际应用中,尽管设备性能优异,但仍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 问题1:生产线速度过快,导致数据点稀疏或测量不稳定。

    • 原因及影响: 传感器的采样速度不足以跟上金属条的移动速度,导致在长度方向上监测到的数据点不足,可能漏掉局部的厚度异常。高速振动也可能使测量信号不稳定。

    • 解决建议:

      • 提升传感器采样速度: 优先选择采样频率更高的传感器,例如70KHz甚至更高(如日本基恩士的392KHz),确保在高速移动下也能获取足够的数据点。

      • 多点并行测量: 在关键位置部署多个传感器,或采用线激光扫描,增加测量覆盖范围。

      • 优化数据处理算法: 采用更先进的数字滤波和信号处理算法,提高数据稳定性。

      • 刚性安装与减振: 确保传感器支架足够坚固,减少机械振动对测量系统的影响。

  • 问题2:环境温度变化,影响测量精度。

    • 原因及影响: 温度变化可能导致传感器本身的尺寸发生微小形变(热膨胀),从而产生测量漂移。同时,金属条本身在生产过程中温度也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其热膨胀或收缩,如果测量系统没有进行温度补偿,就会产生误差。

    • 解决建议:

      • 引入温度补偿机制: 在测量系统中集成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度和金属条温度,通过软件算法对测量结果进行补偿。

      • 传感器恒温控制: 对传感器进行水冷或风冷,使其工作在恒定温度下。

      • 定期校准: 在生产开始前或班次交接时,使用标准厚度块进行校准。

      • 选择温度稳定性好的设备: 某些X射线或EMAT系统对环境温度变化有更好的抵抗力。

  • 问题3:金属条表面状态不均一(如氧化、油污、反光度变化),影响激光测量的准确性。

    • 原因及影响: 激光三角法对目标表面的光学特性(如反射率、散射特性)较为敏感。表面氧化层、拉丝纹理、油污或颜色变化都会影响激光光斑的成像质量和位置检测,导致测量误差。

    • 解决建议:

      • 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激光传感器: 例如,英国真尚有ZLDS100RD系列具有多种光斑大小选项,允许根据表面特性选择更合适的测量光斑。

      • 优化光斑形状和尺寸: 采用线激光或特定形状的光斑,能够更好地平均表面微观不平整带来的影响。

      • 智能算法补偿: 利用图像处理和信号处理技术,对不同表面状态下的激光信号进行自适应调整和误差补偿。

      • 表面清洁: 在测量区域设置气刀或清洁装置,尽可能去除油污和粉尘。

      • 考虑替代技术: 如果表面问题极端复杂且无法解决,可能需要考虑X射线或EMAT等对表面不敏感的技术。

  • 问题4:生产线振动大,导致测量数据波动。

    • 原因及影响: 来自轧机、卷取机或其他设备的机械振动,会传递到传感器和金属条上,导致传感器与被测表面之间的相对距离发生瞬时变化,从而引入测量误差,使得厚度数据不稳定。

    • 解决建议:

      • 加固安装支架: 确保传感器安装在尽可能坚固、稳定的支架上,减少自身振动。

      • 采用减振措施: 在传感器与安装结构之间添加减振垫或减振器,隔离来自生产线的振动。

      • 高频采样与滤波: 采用超高采样频率的传感器,并结合数字滤波技术(如移动平均、卡尔曼滤波等),在软件层面平滑测量数据,滤除高频振动带来的瞬时波动。

      • 双传感器同步测量: 对于激光三角法,确保上下传感器严格同步测量,这样即使金属条整体振动,只要传感器与表面相对位置关系稳定,也能较好地抵消共同的振动影响。

4. 应用案例分享

金属条在线厚度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工业领域,为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

  • 钢铁及有色金属轧制生产线: 在热轧或冷轧过程中,实时监测钢板、铝板或铜带的厚度,以便及时调整轧机辊缝,确保产品厚度符合标准,例如德国赫尔默斯的X射线测厚仪在此类应用中表现突出。

  • 电池电极材料生产: 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如铜箔、铝箔)的涂布和压延过程中,对极薄的金属箔材进行高精度厚度测量,控制涂层均匀性,这对电池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 精密带材制造: 生产用于电子元件、医疗器械等领域的精密合金带材,需要微米级的厚度控制,激光三角法测厚系统因其高精度和高采样速度而常被选用。

  • 薄膜、涂层厚度监控: 在金属基材上进行功能性薄膜(如光学膜、防腐层)的沉积或涂布时,在线监测总厚度,确保产品性能达标,避免浪费。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