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在高反光/透明复杂物料的自动化拣选中,实现120次/分钟的亚毫米级精准定位?【工业传感器 3D视觉】

2025/09/29

1. 物料定位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在自动化拣选场景中,我们面对的“物料”往往种类繁多,形状、尺寸、材质各异。想象一下,一个自动化仓库里,机械臂需要从一堆零件中精准地抓取某一个,就像人手从一篮子积木里挑出特定颜色和形状的那一块。为了实现“高速、精准”的拣选,达到每分钟120次以上的节拍,对物料进行精确的定位是核心环节。

这些物料可能包括:* 规则形状的箱体、托盘: 尺寸固定,表面平整,定位相对容易。* 不规则形状的零件、散料: 如螺丝、塑料件、食品等,形状复杂,堆叠无序,定位难度大。* 有特殊表面特性的物料: 如高反光(金属)、高吸收(黑色橡胶)、透明(玻璃、塑料薄膜)等,对传感器的测量能力提出挑战。

高速精准定位的关键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速度快: 传感器必须能快速获取物料位置信息,才能满足120次/分钟的节拍要求,这意味着每秒至少需要完成2次定位,留给传感器处理和系统响应的时间非常短。

  • 精度高: 哪怕是微小的定位误差,也可能导致机械臂抓取失败、损坏物料或设备,甚至影响后续工序。因此,需要亚毫米级甚至更高的定位精度。

  • 稳定性好: 面对工业现场常见的灰尘、振动、温度变化等环境因素,传感器必须能持续稳定地工作,输出可靠的数据。

  • 适应性强: 传感器需要能适应不同颜色、材质、形状的物料表面,减少因物料多样性带来的限制。

  • 易于集成: 传感器应方便与自动化系统(如PLC、机器人控制器)进行通信,并提供灵活的数据输出接口。

2. 物料监测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在评估和选择自动化拣选的物料定位方案时,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核心监测参数。这些参数是衡量传感器性能和系统能否满足应用要求的关键指标。

  • 定位精度: 它描述了传感器测量结果与物料实际位置之间的最大偏差。你可以把这理解为射击比赛中,子弹击中靶心的密集程度。精度越高,意味着传感器报告的物料位置越接近真实位置,确保机械臂能够“瞄准”目标。它的评价方法通常通过与高精度参考测量系统进行对比来确定。

  • 重复性: 想象一下,你用同一个传感器对同一个静止的物料在相同条件下反复测量,如果每次测量的结果都非常接近,那么这个传感器的重复性就很好。它反映了传感器在相同工况下,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重复性是保证自动化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如果重复性差,机械臂每次去抓取,物料虽然没动,但传感器给的位置可能“跑偏”了,导致抓取失败。

  • 响应时间/节拍: 这指的是传感器从接收到测量指令到输出最终测量结果所需的时间。在自动化拣选场景中,响应时间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手脚”能有多快。节拍就是单位时间内能完成的拣选次数。要达到120次/分钟的节拍,要求传感器具备毫秒级的快速响应能力,就像短跑运动员的起跑速度,越快越好。

  • 测量范围: 这是指传感器能够有效进行测量的最小和最大距离。如果物料的尺寸变化大,或者传感器需要安装在离物料较远的位置,就需要测量范围广的传感器。就像一个相机,既能拍近景也能拍远景。

  • 环境适应性: 这描述了传感器在不同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灰尘、振动、光照等)下保持其性能的能力。在工业现场,环境往往比较恶劣,传感器如果不能适应,就可能出现测量漂移甚至损坏。评价通常通过防护等级(如IP65)和工作温度范围来衡量。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要实现自动化拣选中的高速、精准物料定位,市面上涌现了多种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和适用场景。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3.1.1 激光三角测量原理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想象一下,你在玩一个光线追踪游戏。激光三角测量的工作原理就有点像这样:传感器内部有一个激光发射器,它会向被测物体的表面发射一束细小的激光点或激光线。当这束激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会发生漫反射。传感器内部的接收光学器件(通常是一个透镜)会收集这些反射光,并将其聚焦到一个位置敏感探测器(PSD,Position Sensitive Detector)或CMOS/CCD图像传感器上。

这里的关键在于“三角”:激光发射器、被测物体上的激光点、以及接收探测器上的光斑,这三点构成了一个几何三角形。当被测物体移动时,其表面上的激光点位置不变,但由于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反射光线进入接收光学器件的角度就会改变,导致接收探测器上的光斑位置也随之移动。

通过精确测量探测器上光斑位置的变化量,再利用事先标定好的几何关系和三角函数公式,就可以高精度地计算出被测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

具体来说,假设传感器基线长度为B(发射器与接收器中心间距),激光发射角度为 $alpha$,接收透镜焦距为 f,探测器上光斑偏离中心的距离为 $Delta x$,那么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 D 可以大致表示为:

$D = (B times f) / (Delta x + f times tan(alpha))$

这个公式虽然简化,但核心思想是,探测器上光斑位置 $Delta x$ 的变化,与物体的距离 D 成反比关系,通过精确测量 $Delta x$ 就能反推出 D。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 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的测量范围通常在几毫米到几米之间。* 精度: 激光三角测量可以实现较高的测量精度,优质的系统分辨率可达0.01毫米,线性度可达±0.03毫米,重复精度通常在微米到几十微米级别。* 响应时间: 激光三角测量提供快速的响应,更新频率通常在1kHz到几十kHz,可以实现实时测量。

优点:* 高精度与高速度并存: 能够实现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快速的响应速度,满足高速拣选的节拍要求。* 非接触测量: 不会对物料造成任何物理损伤或影响。* 对多种表面适应性好: 对不同颜色、光泽度的物体表面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技术成熟,成本适中: 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非常成熟,产品种类丰富,是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非接触式距离测量方案之一。* 易于集成: 通常提供多种标准工业接口(如模拟量、RS232/422),方便与现有自动化系统集成。

缺点及适用场景:* 受阴影效应影响: 对于有陡峭边缘或深凹槽的物体,可能会出现测量死角,形成“阴影区”。* 对反光和吸光表面敏感: 极高反光(如镜面)或极度吸光(如纯黑绒布)的表面可能影响测量稳定性或精度。* 不适用于远距离大范围三维重建: 虽然可以测量距离,但单点或单线测量难以快速构建复杂物体的完整三维信息。* 适用场景: 非常适合于需要高精度、高速单点或线扫描距离测量的场景,例如:物料高度检测、平面度测量、送料机构的进料位置校准、机器人抓取前的物料姿态粗定位等。在自动化拣选中,它可以精确检测物料堆叠的高度,或者在传送带上物料经过时的精确位置。

3.1.2 结构光三维视觉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结构光技术就像给物体表面打上了一层“网格线”或“条形码”,通过观察这些图案在物体表面的变形来计算三维形状。它通常包含一个投影仪和一个或多个相机。投影仪会向被测物体表面投射已知的、预设好的激光图案(如条纹、点阵或编码光)。当这些光图案照射到具有三维形状的物体表面时,会因为物体表面的起伏而发生几何变形。

相机则会从不同的角度捕捉这些变形后的图案图像。通过分析这些图像中图案的畸变情况,系统利用三角测量原理(与激光三角测量类似,但这里是整个图案的变形)以及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可以计算出物体表面上每个点的三维坐标,从而生成高密度的三维点云数据。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3D图像采集速率: 常见于10赫兹到100赫兹。* Z轴重复精度: 典型可达5微米至几百微米(取决于视野和测量范围)。* 视野范围: 从几平方厘米到数平方米,覆盖范围灵活。

优点:* 获取完整三维信息: 能一次性获取物体的完整三维点云数据,不仅能知道物料的距离,还能知道其形状、姿态、尺寸等。这就像拿到了一张物料的“三维照片”。* 适应复杂形状: 能够有效处理复杂形状和姿态的工件,实现精确的定位、引导和检测。* 强大的处理能力: 系统集成度高,通常内置强大的视觉处理工具,可进行尺寸测量、缺陷检测、机器人引导等。

缺点及适用场景:* 对环境光敏感: 环境光线过强或不稳定可能干扰投射图案,影响测量精度。* 对表面特性有要求: 极度反光或吸光的表面同样会影响图案的清晰度。* 数据量大,处理复杂: 产生的三维点云数据量巨大,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专业的算法进行处理。* 成本较高: 相较于单点激光位移传感器,结构光三维视觉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成本通常更高。* 适用场景: 适用于需要对物料进行高精度三维建模、姿态识别、复杂形状零件的精确抓取引导、无序堆叠物料的识别与分拣等。例如,在“Bin Picking”(料箱拣选)应用中,它能识别料箱中任意摆放的零件。

3.1.3 共聚焦激光测量原理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共聚焦激光测量是一种更高精度的激光位移测量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光学聚焦原理,只让处于焦点位置的光线高效地通过检测器。它就像一个精密的“显微镜”,只看清焦点上的东西。

传感器发射一束宽光谱(包含多种颜色/波长)的激光。这束激光通过特殊的光学系统,例如色散透镜,使得不同波长的光线在空间中拥有不同的焦点。当这些不同波长的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只有恰好聚焦在物体表面上的特定波长的光线才能高效地反射回传感器,并穿过一个狭缝(或针孔)到达接收器。其他波长的反射光因为不在焦点上,会被狭缝阻挡。

通过分析反射回来并被接收到的光线的波长信息,系统就能精确地判断出物体表面与传感器的距离。这是因为不同的距离对应着不同的最佳聚焦波长。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精度: 通常可达0.01微米甚至纳米级。* 采样频率: 极高,可达几十kHz甚至几百kHz。* 测量范围: 相对较短,通常在毫米级,精度越高量程越小。

优点:* 超高精度: 达到微米甚至纳米级的测量精度,远超三角测量。* 对多种表面适应性好: 对镜面、透明、粗糙等各种材质和表面特性的工件都能实现稳定且可靠的测量,抗环境干扰能力强。* 抗斜率能力强: 对倾斜表面的测量性能优异。

缺点及适用场景:* 测量范围较小: 通常只能进行短距离的精密测量。* 成本极高: 技术复杂,光学部件精密,导致其价格远高于其他激光传感器。* 集成复杂: 对安装、环境要求更高。* 适用场景: 主要用于半导体制造、精密机械加工、医疗器械、实验室研究等领域中需要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精密定位和尺寸测量的应用。例如,微型芯片的厚度检测、精密部件的表面形貌分析等。在自动化拣选中,如果物料是极小且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微电子元件,可能会考虑使用。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将对比几款市场上主流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品牌及其产品特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不同技术方案的实际表现。

  • 德国西克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 德国西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享有盛誉,其激光位移传感器DT系列应用广泛。例如,DT50系列位移传感器,基于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具有快速测量和高精度的特点。其核心性能参数包括:测量范围50毫米至200毫米,线性度±150微米,重复精度75微米,采样率1千赫兹。德国西克传感器的优势在于其坚固耐用,对颜色和光泽度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适合恶劣工业环境,是通用型非接触距离测量的可靠选择。

  • 英国真尚有 (ZLDS115,采用激光三角测量) 英国真尚有的ZLDS115激光位移传感器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技术,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和较高的精度。ZLDS115的最大测量范围可达2000mm(可选2000-4000mm),最高分辨率为0.01mm,最优线性度为±0.03mm,更新频率为1kHz。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温度偏差仅为±0.03% FS/°C),提供模拟输出(4-20mA或1-9V)和数字输出(RS232或RS422),以及IP65防护等级和0°C至+45°C的工作温度范围。该传感器内置多种滤波器,并支持通过两个传感器自动配对进行厚度测量,无需额外的控制盒或特殊校准,从而简化了应用。

  • 日本基恩士 (采用共聚焦激光测量) 日本基恩士以其超高速、超高精度的传感器著称,其LK-G系列激光位移传感器采用共聚焦激光测量原理。例如,LK-G5002系列,测量精度可达0.01微米,采样频率高达392千赫兹,但在搭配探头时测量范围通常较小,如0.5毫米。日本基恩士的优势在于其极致的测量精度和速度,能够应对对镜面、透明、粗糙等不同材质表面的超精密测量需求,适用于对精度有极高要求的微米级定位应用。

  • 美国康耐视 (采用结构光三维视觉) 美国康耐视在机器视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In-Sight 3D-L4000系列3D视觉系统采用结构光技术,提供全面的三维信息。该系统能够以100赫兹的速率采集3D图像,Z轴重复精度可达5微米(取决于配置),并提供多种视野范围选择。美国康耐视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三维点云数据获取能力,能够处理复杂形状和姿态的工件,实现精确的定位、引导和检测,尤其适用于机器人引导和料箱拣选等需要完整三维信息的复杂场景。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就像为你的自动化拣选系统挑选“眼睛”。你需要根据物料的特点和拣选的节拍要求,综合考虑传感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 测量精度与分辨率:

    • 实际意义: 分辨率是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位移变化,精度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分辨率高,精度才有可能高。这就像你用尺子量东西,分辨率决定了你最小能读到毫米还是微米,而精度决定了你读出的数有多“准”。

    • 影响: 直接决定了物料定位的精确度。如果精度不足,机械臂可能会抓不准,导致效率下降甚至物料损坏。

    • 选型建议: 对于高速拣选,通常要求亚毫米级甚至几十微米级的精度。具体取决于物料的公差和抓取点的大小。微小、精密物料需要更高精度(例如0.01毫米),而大尺寸、公差范围宽的物料可以适当放宽。

  • 响应频率与节拍:

    • 实际意义: 响应频率指传感器每秒能输出多少个测量数据。节拍是自动化系统每分钟能完成多少次操作。传感器的响应频率必须高于或等于系统所需的定位节拍。如果你需要每分钟拣选120次,那么每秒需要2次定位,传感器至少要提供2Hz的数据更新,但通常为了留有裕量和满足控制系统响应时间,会选择更高的频率,如1kHz (1000Hz) 或更高。

    • 影响: 直接决定了自动化拣选系统的速度上限。响应慢的传感器会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

    • 选型建议: 确保传感器更新频率满足拣选节拍要求,并预留一定的裕量。例如,120次/分钟的节拍(2Hz),选择1kHz或更高频率的传感器能提供充足的数据点,便于控制系统进行实时调整。

  • 测量范围:

    • 实际意义: 传感器能够有效工作的距离区间。就像一个人的臂长,决定了它能测量多远和多近的物体。

    • 影响: 决定了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灵活性和对不同尺寸物料的适应性。

    • 选型建议: 根据物料的高度变化范围和传感器安装空间来选择。例如,如果物料堆叠高度波动大,或传感器需要安装在远离物料的位置,就需要选择测量范围更广的传感器。

  • 线性度与重复性:

    • 实际意义: 线性度描述了传感器输出信号与实际位移变化的对应关系是否呈线性。重复性则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位置的一致性。它们是传感器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指标。

    • 影响: 线性度差会导致在测量范围内不同位置的误差不一致;重复性差则意味着即使物料不动,传感器每次给出的位置也可能不同,这对高速精准定位是致命的。

    • 选型建议: 重复性往往比绝对精度更重要,因为它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确保传感器具有优异的重复性,通常在几十微米甚至更低。线性度也应尽可能优异,以保证整个测量范围内的精度一致。

  • 环境适应性与防护等级: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抵抗恶劣工业环境(灰尘、水汽、温度变化、振动、电磁干扰)的能力。防护等级如IP65表示防尘和防喷水。

    • 影响: 恶劣环境可能导致传感器性能下降、寿命缩短甚至损坏,影响系统稳定运行。

    • 选型建议: 根据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护等级和工作温度范围。对于多尘或潮湿的工业现场,IP65或更高等级的传感器是必需的。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自动化拣选中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实现高速精准定位,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

  • 环境光干扰:

    • 问题: 传感器工作时,外部的强光(如阳光直射、车间照明灯)可能与激光混淆,导致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质量下降,产生测量误差甚至无法测量。

    • 原因: 激光传感器依赖于检测反射回来的特定波长的激光,环境光中的杂散光会增加背景噪声。

    • 解决建议:

      • 遮光处理: 在传感器周围加装遮光罩,或调整传感器安装位置,避免直接暴露在强光源下。

      • 使用滤光片: 某些传感器内置或可外加窄带滤光片,只允许与激光波长相同的光通过,有效滤除环境光。

      • 调整传感器参数: 部分传感器允许调整激光强度或接收器灵敏度,以适应不同的光照条件。

  • 物料表面特性影响:

    • 问题: 不同物料表面(如高反光金属、吸光黑色橡胶、透明玻璃)对激光的反射特性差异巨大,可能导致测量不稳定或精度下降。高反光表面可能产生镜面反射或饱和,吸光表面可能反射信号过弱,透明材料则可能部分穿透。

    • 原因: 激光三角测量主要依赖漫反射光。镜面反射光可能无法按预期返回接收器,而吸光材料反射光太少,透明材料则可能没有清晰的表面反射。

    • 解决建议:

      • 选择适应性强的传感器: 优先选择对多种表面材质(特别是你实际场景中会遇到的)有良好适应性的传感器。

      • 调整激光角度: 对于高反光或镜面物体,调整传感器的安装角度,使其避免直接镜面反射,而是捕捉漫反射成分。

      • 使用特殊传感器: 对于透明材料,可以考虑使用共聚焦激光传感器,或配备特殊光学器件的传感器。

      • 表面处理: 在物料允许的情况下,可在特定测量点进行表面处理(如喷涂哑光涂层),但这通常不适用于高速拣选。

  • 传感器安装与标定:

    • 问题: 传感器安装不当(如不牢固、角度偏差大)或标定不准确,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 原因: 传感器性能再好,如果“没摆正”,测量结果也会失真。标定是为了建立传感器读数与真实物理尺寸之间的准确对应关系。

    • 解决建议:

      • 牢固安装: 确保传感器安装基座稳固,避免振动。按照厂家推荐的安装距离和角度进行安装。

      • 精确标定: 严格按照传感器说明书进行标定。使用高精度的标准件进行多点标定,建立准确的测量曲线。在系统集成初期进行充分测试和校准。

      •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传感器安装状态,并进行必要的重新标定,以应对可能的机械形变或磨损。

  • 系统集成与数据处理:

    • 问题: 传感器数据输出格式与控制系统不匹配、数据传输延迟、控制器处理速度不足,都可能影响整体拣选效率。

    • 原因: 传感器只是“眼睛”,需要“大脑”(控制器)来解读和决策。如果两者沟通不畅或大脑反应慢,就会出问题。

    • 解决建议:

      • 选择兼容性强的接口: 优先选择支持工业标准通信协议(如RS422)的传感器,确保与PLC或机器人控制器无缝连接。

      • 优化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 采用高速、稳定的通信方式,减少数据传输延迟。

      • 控制器选型: 确保控制器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能够快速接收并处理传感器数据,并及时发出控制指令。

      • 内置滤波器: 利用传感器内置的滤波器(如中值滤波、滑动平均)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平滑数据,减少噪声,减轻控制器负担。

  • 多传感器协同工作:

    • 问题: 在某些复杂场景下,可能需要多个传感器协同工作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这可能导致数据同步、坐标系统一等问题。

    • 原因: 多个“眼睛”看同一个物体,需要它们看到的画面能“拼”到一起,而且要同步。

    • 解决建议:

      • 同步触发: 使用外部同步信号触发所有传感器同时进行测量,确保数据的时间一致性。

      • 统一坐标系: 对所有传感器进行统一的坐标系标定,将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转换到同一个世界坐标系下,便于后续数据融合和处理。

      • 数据融合算法: 开发或使用成熟的数据融合算法,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有效结合,形成更完整、更可靠的物料定位信息。例如,某些激光位移传感器支持自动配对进行厚度测量,简化了多传感器协同的复杂度。

4. 应用案例分享

激光位移传感器在自动化拣选场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 电子元器件分拣: 在PCB板或托盘上,激光传感器可以高速精确检测微小电子元器件(如芯片、电阻、电容)的高度和位置偏差,引导贴片机或分拣机械臂精准抓取和放置,确保生产节拍。

  • 汽车零部件装配引导: 汽车生产线上,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动机、车身部件等在传输带上的精确位置和姿态,引导机器人手臂进行精确的抓取、铆接或涂胶操作,大幅提高装配精度和效率。

  • 医药包装自动化: 在药片、胶囊或小瓶的包装生产线中,激光传感器能实时监测产品的高度、填充量,甚至药瓶盖是否拧紧,确保产品质量和高速包装流程的顺畅。

  • 物流仓储机器人拣选: 智能仓储机器人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或3D视觉系统,快速识别货架上或料箱中各种形状和尺寸的包裹、商品位置,引导机械臂进行高效拣选和码垛,提升物流效率。

  • 食品加工分拣: 在食品加工行业,传感器可以检测食品(如水果、肉制品)的尺寸、形状和位置,实现自动化分拣、切割或包装,减少人工干预,保证食品卫生和生产效率。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