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在高速层压管生产线中,实现±10微米级壁厚、外径及圆度的在线精准检测,确保产品高品质?【激光测量】

2025/09/25

第1部分:基于层压管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层压管,顾名思义,就像是一个“千层饼”或者“三明治”,由多层不同材料复合而成。通常,它包含内层、中间阻隔层和外层保护层。每一层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内层可能负责与内容物接触,要求化学稳定性好;中间层往往是核心,提供阻隔氧气、水汽等气体的功能;而外层则主要提供机械强度、印刷表面或抗外部环境侵蚀。

因此,在层压管的生产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技术要求需要严格控制:

  • 壁厚均匀性: 这是最核心的指标之一。想象一下,如果制作一个高压容器,其壁厚不均,薄弱的地方就容易发生破裂。在层压管中,壁厚不均不仅会导致局部强度下降,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还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生产成本。

  • 外径/内径尺寸: 这直接关系到管材与配套连接件的匹配度、产品的整体尺寸和流体通过时的流量。例如,在医疗器械或精密机械中,细微的尺寸偏差都可能导致装配困难或功能失效。

  • 圆度/椭圆度: 理想的管材截面应该是完美的圆形。如果出现椭圆度,不仅影响外观,更可能导致密封不良、安装困难,尤其是在需要精准配合的应用中。

  • 表面质量: 划痕、气泡、杂质、凹坑或凸起等表面缺陷,不仅影响产品的美观度,还可能成为应力集中点,降低管材的物理性能,甚至影响阻隔层的完整性,导致内容物变质。

第2部分:针对层压管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为了确保层压管的质量和性能,行业内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来规范各项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

  • 壁厚: 定义为管材在垂直于表面方向上材料的实际厚度。评价方法通常是在管材的不同横截面、不同角度和位置选取多个点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出这些点的平均壁厚、最大壁厚、最小壁厚,并分析其偏差和均匀性,确保壁厚波动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

  • 外径: 定义为管材外部横截面的最大距离。评价方法是在管材的多个轴向位置和径向角度进行测量,以确保管材的整体外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通常会给出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

  • 内径: 定义为管材内部横截面的最大距离。评价方法与外径类似,通过多点测量来评估其尺寸一致性。

  • 圆度/椭圆度: 描述的是管材横截面与理想圆形的偏离程度。通常的评价方法是通过高精度传感器获取管材横截面上的多点径向数据,然后计算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或采用更复杂的算法(如最小二乘圆法)来量化其圆度或椭圆度,从而评估管材的几何形状精度。

  • 表面缺陷: 指的是管材表面出现的各种不规则现象,如划痕(表面线性损伤)、凹坑(局部压痕)、凸起(局部材料堆积)、气泡(材料内部或层间气体)、污点(表面异物或污染)等。评价方法通常是通过高分辨率光学检测系统,对管材整个表面进行扫描,识别、定位并分类这些缺陷,并根据缺陷的尺寸、数量和严重程度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第3部分: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层压管高速生产线上实现稳定可靠的管壁厚度在线检测,需要依赖非接触、高速度、高精度的测量技术。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这种技术是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核心工作原理之一,特别适合进行高精度的距离测量。

    原理与物理基础: 想象一下,你拿着一个手电筒(激光发射器)对着墙面(层压管表面)照去,墙上会出现一个光斑。如果你移动手电筒的位置,或者墙面与手电筒的距离发生变化,那么墙上的光斑位置也会相对你观察的位置发生改变。激光三角测量技术就是利用这个简单的几何原理。

    具体来说,传感器内部的激光发射器会发出一束点状激光,精准地投射到被测层压管的表面,形成一个细小的光斑。当这束激光照射到管材表面时,部分激光会散射回来。一个位于特定角度的高分辨率接收器(通常是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会捕捉到这个散射光斑。当管材表面到传感器的距离发生变化时,由于三角测量几何关系,光斑在接收器上的成像位置也会随之偏移。传感器内置的处理器会根据光斑在接收器上的偏移量,通过预设的三角函数关系精确计算出被测点到传感器的距离。

    其基本几何关系可以简化为:当激光发射器、接收器和被测点形成一个三角形时,假设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基线长度为L,激光束与基线的夹角为θ,接收器光轴与基线的夹角为φ。当被测点移动导致光斑在接收器上偏移Δx时,我们可以通过三角函数关系推导出被测点距离d的变化。虽然精确的公式会根据传感器具体设计而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是:d = f(L, θ, φ, Δx)。在实际应用中,传感器内部已经固化了这些复杂的数学模型,直接输出距离值。

    在层压管壁厚检测中,通常需要巧妙地布置多台激光位移传感器。例如,两台传感器对向安装,分别测量管材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到各自传感器的距离,然后通过两者之差并结合安装距离,就可以计算出管壁的厚度。或者,可以通过一台传感器测量管材外表面某一点的距离,再结合管材的直径信息(可能由另一套系统提供),或者通过多台传感器在不同位置测量,来推导出壁厚。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精度:微米级到几十微米(例如±10 µm)。* 分辨率:可达满量程的0.01%甚至更高。* 采样速度:可高达几十KHz,能够捕捉高速运动物体的细微变化。* 量程:从几毫米到上千毫米不等,适应不同尺寸管材的测量。

    优缺点:* 优点: 具有较高精度和速度,能够实现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了对管材表面的损伤。对不同颜色和材质的表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尤其是一些先进的传感器通过智能算法和多光路设计,即使面对动态变化的表面颜色或强光环境也能稳定工作。单个传感器体积紧凑,易于集成到现有生产线。* 缺点: 单个激光位移传感器通常只能测量一个点,如果需要获取整个管材的轮廓或不同位置的壁厚,通常需要多个传感器协同工作,或者结合旋转、扫描机构。对于复杂的几何形状或内部缺陷的全面检测,其能力相对有限。* 成本考量: 单个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的价格相对适中,但如果需要构建多传感器系统来测量复杂参数(如内外径、壁厚分布),则总成本会相应增加。

  • 激光扫描测微技术

    原理与物理基础: 这种技术就像一个“光栅卡尺”。传感器内部会发射一束非常细的平行激光束,并以极高的速度在某个固定区域内进行扫描。当层压管材通过这个扫描区域时,它会遮挡一部分激光束,形成一个“阴影”。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这个阴影区域的宽度,就可以计算出管材的外径、宽度等尺寸。这种方法实现了非接触式、高精度和高速的尺寸测量,特别是对管材的外径有着出色的表现。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在0.05毫米到120毫米之间。* 重复精度:可以达到亚微米级。* 测量速度:最高可达16000次/秒,非常适合高速生产线。

    优缺点:* 优点: 测量精度极高,速度快,特别适用于精密管材的外径测量。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了磨损和划伤。* 缺点: 主要用于测量管材的外形尺寸(如外径、宽度),不能直接测量管壁厚度,也无法提供内径或表面缺陷的详细信息。* 成本考量: 这种系统通常成本较高。

  • 蓝色激光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

    原理与物理基础: 这种技术更像是给物体拍一张“三维照片”。传感器向层压管表面投射一个预先设计的蓝色激光图案(比如多条平行线或者点阵)。当这些激光图案投射到具有三维形状的管材表面时,它们会发生形变。传感器内置的高分辨率立体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捕捉这些形变后的激光图案。通过复杂的几何计算和强大的处理算法,传感器能够实时重建出被测管材表面的完整三维点云数据,从而获得管材的精确三维尺寸、形状以及表面缺陷信息。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Z轴):几十毫米到上百毫米。* Z轴分辨率:可达到亚微米级。* 扫描速度:最高可达4000 Hz(在加速模式下)。

    优缺点:* 优点: 能够获取全面的三维几何信息,不仅可以测量外径、圆度,如果能同时扫描内外表面或通过高级算法,还可以精确计算壁厚。还能检测表面微小的凹陷、凸起等缺陷。一次扫描即可获得大量信息,实现全面的质量控制。* 缺点: 相对于点测量或线扫描,数据量巨大,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高。虽然速度快,但通常不及点式激光位移传感器或扫描测微仪的单点测量速度。* 成本考量: 这是目前市场上成本较高的测量方案之一。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在层压管的在线检测领域,以下品牌提供了解决方案:

  • 日本基恩士

    • 日本基恩士在精密测量领域以其测量精度和测量速度著称。其LS-9000系列超高速高精度测量仪,主要通过激光扫描测微原理,实现对管材外径、宽度等尺寸的非接触式测量。该系列产品测量范围典型值在0.05 mm至120 mm,重复精度高达±0.03 µm,测量速度可达16000次/秒。这使得它特别适用于在线、高速生产线上对层压管进行严格的外径尺寸和形状偏差控制,即使在工厂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可靠的性能,并且操作界面友好,易于集成。

  • 英国真尚有

    • 英国真尚有的ZLDS100RD系列激光位移传感器,是一款紧凑型传感器。凭借其高达70KHz(部分版本)的采样速度、0.01%的分辨率和最高0.03%的线性度,它能够在高速运行状态下进行精确的位移测量。其量程高达1000 mm,并提供多种光斑大小选择(既有小于0.06mm的精细光斑,也有大于1mm的适应性光斑),适应不同应用需求。在层压管壁厚检测中,ZLDS100Rd可通过多传感器配置,实现高频、高精度的单点或多点距离测量,进而计算管壁厚度。该系列传感器抗太阳强光辐射能力强,潮湿路面无干扰,对动态变化的表面颜色具有适应性,确保了在工业环境下的稳定性能。该产品具有三种输出功率选项(小于1mW、小于80mW和小于20mW),并采用数字输出接口,支持RS422或RS485。

  • 德国米铱

    • 德国米铱作为高精度传感器领域的专家,其scanCONTROL 3002系列激光轮廓传感器采用激光三角测量原理,但其投射的是一条激光线而不是一个点。通过高分辨率CMOS相机捕获散射的激光线图像,它能够计算出被测管材表面的二维轮廓数据。该系列传感器测量范围(Z轴)典型值达145 mm,可提供1280点/轮廓的细节,轮廓频率最高可达2000 Hz,重复精度(Z轴)低至 0.6 µm。这使其非常适用于检测层压管的椭圆度、圆度、表面平整度及其他形状偏差,在各种材料和表面条件下表现出色,并具有环境光抑制能力。

  • 加拿大激光测量公司

    • 加拿大激光测量公司的Gocator 2500系列3D智能传感器是业界领先的智能三维传感器。它采用蓝色激光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向层压管表面投射蓝色激光图案,并由高分辨率立体相机捕捉形变,实时重建被测管材的完整三维点云数据。该系列产品测量范围(Z轴)典型值达100 mm,Z轴分辨率低至0.6 µm,扫描速度最高可达4000 Hz(带加速模式)。Gocator系列能够提供全面的三维几何信息,不仅可测量精确三维尺寸和形状,还能检测细微的表面缺陷,并且集成了扫描、测量和控制功能,无需外部控制器即可实现高性能三维检测,非常适合需要全面质量控制的层压管生产线。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层压管高速生产线选择激光检测设备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技术指标,它们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系统的适用性。

  • 精度与分辨率:

    • 实际意义: 精度代表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是衡量传感器可靠性的核心指标。分辨率则指传感器能够区分的最小位移量。在壁厚检测中,高精度确保测量结果真实可信,能够准确反映管壁的实际厚度;高分辨率则能捕捉到管壁最细微的厚度波动。

    • 影响: 如果精度不足,即使壁厚已经超出公差,传感器也可能显示合格,导致不良品流入市场。分辨率低则会错过微小的壁厚变化,影响对生产过程的精细控制。

    • 选型建议: 对于高精密或壁厚公差要求严苛的层压管,应选择精度和分辨率均达到微米级的传感器。而对于一般工业应用,可以根据实际公差要求适当放宽。

  • 测量速度/采样频率: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每秒能够完成多少次测量。在高速生产线上,管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传感器必须具备足够的测量速度,才能在短时间内对管材的每个位置进行足够密集的采样。

    • 影响: 测量速度过慢会导致检测覆盖率不足,在管材上形成“盲区”,可能遗漏重要的壁厚异常或缺陷。

    • 选型建议: 生产线速度越快,所需的传感器采样频率越高。例如,如果管材以10米/秒的速度通过,且要求每1毫米都要有测量数据点,那么传感器至少需要10KHz的采样频率。

  • 量程与量程中点:

    • 实际意义: 量程是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大距离范围。量程中点则是传感器设计上性能最佳的工作距离。在检测层压管壁厚时,需要确保传感器到管材内外表面的距离始终处于传感器的有效量程内,并尽可能靠近量程中点以获得最佳性能。

    • 影响: 量程不匹配会导致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在距离边缘时精度急剧下降。

    • 选型建议: 根据待测管材的直径范围、生产线上的安装空间以及管材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径向波动范围来选择合适的量程。确保管材在所有正常工作条件下,都能位于传感器的最佳测量区域。

  • 线性度:

    • 实际意义: 描述传感器输出信号与实际位移之间关系的直线程度。理想情况下,这种关系应该是严格线性的。

    • 影响: 线性度差意味着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会随着被测物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在不同距离点上测量的准确性不一致,从而影响壁厚计算的整体精度。

    • 选型建议: 高线性度是确保整个量程范围内测量准确性的关键。对于精密测量,应选择线性度较高的传感器。

  • 光斑大小:

    • 实际意义: 激光束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所形成的光点尺寸。

    • 影响: 光斑过大会降低测量的空间分辨率,使得传感器无法精确地识别管壁上的微小细节或尖锐边缘;光斑过小则可能对管材表面的细微粗糙度或轻微振动过于敏感,导致数据波动。

    • 选型建议: 根据被测管材的壁厚特点和对表面细节的检测要求来选择。例如,如果管壁厚度很薄,或者需要检测管壁上微小的凹凸点,则需要选择光斑更小的传感器以提高空间分辨率。

  • 环境适应性: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在复杂的工业生产环境(如高温、低温、潮湿、粉尘、油雾、振动、强光干扰)下,能否长时间稳定可靠地工作。

    • 影响: 环境适应性差的传感器在恶劣条件下容易出现测量漂移、数据不稳定、甚至损坏,导致生产停机和维护成本增加。

    • 选型建议: 选择具有高工业防护等级、宽工作温度范围、抗振动设计,并具备环境光抑制能力的传感器,以适应生产现场的挑战。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层压管高速生产线上部署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壁厚检测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提前识别并采取措施。

  • 问题1: 管材表面特性变化(如颜色、光泽度、透明度)导致测量不稳定。

    • 原因与影响: 不同颜色和光泽的层压管表面对激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特性是不同的,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 解决建议:

      • 选择高性能传感器: 优先选用具备“无惧动态变化的路面颜色”、“抗太阳强光辐射能力强”等特性的传感器,这类传感器通常内置了高级算法,能自动调整激光功率和接收器增益,来适应不同表面。

      • 优化安装角度: 对于高光泽表面,避免激光与表面形成镜面反射,调整传感器入射角和接收角,使其捕捉漫反射光。

      • 辅助手段: 对于完全透明的管材,可以考虑在生产线上对特定区域进行临时喷涂标记,或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光。

  • 问题2: 生产线振动或管材自身晃动影响测量精度。

    • 原因与影响: 高速运行的生产线常常伴随着机械振动,或管材在输送过程中可能发生轻微的径向或横向晃动,给高精度测量引入额外误差,导致壁厚数据波动大。

    • 解决建议:

      • 加固减振: 对传感器的安装支架进行结构加固,并增加减振垫或减振装置,确保传感器本体在生产过程中保持稳定。

      • 高速采样与滤波: 选用采样频率高的传感器,然后通过软件中的数据滤波算法来平滑测量数据,有效去除噪声。

      • 导向定位: 在测量区域前后设置导向装置,限制管材的径向和横向晃动,确保其通过测量区域时的位置稳定性。

  • 问题3: 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水汽或油雾污染光学窗口。

    • 原因与影响: 在层压管的生产车间,粉尘、水汽或切割过程中产生的油雾是常见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附着在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光学窗口上,会阻碍激光的传输路径,导致信号衰减,光斑模糊,从而降低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甚至使传感器失效。

    • 解决建议:

      • 防护罩与气帘: 为传感器安装防护罩,并配备清洁气帘系统,有效阻止污染物附着。

      • 定期清洁: 建立严格的传感器定期清洁维护制度,使用专业的光学清洁剂和无尘布仔细擦拭光学窗口。

      • 高防护等级: 选择防护等级高的传感器,能够有效抵御灰尘和水的侵入,提高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 问题4: 多传感器系统的数据同步与融合问题。

    • 原因与影响: 在使用多台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内外径或轮廓以计算壁厚时,如果各传感器之间的数据采集时间不同步,或者它们各自的测量坐标系没有精确统一,就可能导致最终的壁厚计算结果出现偏差,无法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 解决建议:

      • 同步触发: 选用具备外部同步触发输入/输出功能的传感器,并使用统一的控制器或时钟信号对所有传感器进行同步触发,确保它们在同一时刻采集数据。

      • 精确标定: 在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高精度的机械和软件标定,确定各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坐标系转换关系。

      • 软件融合: 开发或使用具备高级数据融合算法的软件,能够对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时间戳校准、坐标转换和误差补偿,从而得到准确可靠的壁厚计算结果。

第4部分:应用案例分享

  • 高压复合管道生产线壁厚与圆度检测: 在高压气体输送或石油化工领域的复合管道缠绕生产线上,可利用多台激光位移传感器组成环形阵列,实时监测管道的外径、圆度以及各缠绕层叠加后的厚度,确保产品在压力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医疗输液管材挤出壁厚在线控制: 在医疗级别输液管材的挤出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测量管材的外径,并通过与内径模具尺寸的联动,间接或直接计算壁厚,及时调整挤出工艺参数,确保管材壁厚均匀,符合医疗器械的标准。

  • 汽车制动油管内径/外径及同心度检测: 汽车制动油管对尺寸精度和同心度要求极高。采用两台对向安装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或激光扫描测微仪,配合管材旋转或扫描,实现在线测量油管的外径和同心度,有效提升产品性能和安全性。

在选择合适的激光检测设备时,需要根据层压管的具体应用场景、所需的测量精度、生产线的速度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也要充分了解不同品牌和产品的特点,以便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的解决方案。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