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工况下进行机器定位,其“被测物”通常是机器的某个关键部件或待加工的工件。这些被测物可能千差万化,但它们在定位测量中普遍具有一些共性结构和技术要求。
想象一下,一个机械臂需要精确抓取一个尺寸不规则、表面颜色多变的产品。这里,被测物就是那个产品。它的“基本结构”可能是不规则的,表面可能有亮光、暗色、甚至反光区域。对于定位来说,我们不光要知道它在哪里(X, Y, Z坐标),可能还需要知道它的姿态(倾斜度、旋转角度)。
从技术要求上看,对被测物的定位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点:
高精度:这是最核心的要求,通常以微米(µm)甚至纳米(nm)级别来衡量。精度不足,机器就可能抓不住,或者装配出现偏差。
高重复性:即使多次测量,在相同条件下,测量结果也应该高度一致。这就像你用尺子量东西,每次都应该得到同样的结果,否则这个尺子就不可靠。
快速响应:尤其是在生产线上,被测物可能处于运动状态,传感器必须能迅速捕捉其位置变化,否则就会错过最佳操作时机。
鲁棒性:机器定位的工况往往很复杂,比如有灰尘、油污、振动、温度变化、环境光线干扰,甚至被测物本身的颜色、材质、反光特性也会影响测量。传感器需要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侦探”,能在这些干扰中准确找出目标。
非接触性:为了不损伤被测物,尤其是精密零件或软质材料,非接触测量是首选。同时,它也避免了测量工具磨损带来的精度下降。
针对机器部件定位的监测,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准确、可靠地确定部件的空间位置和姿态。这涉及到一系列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能够被理解和比较。
测量范围(Measurement Range):指的是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距离的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的区间。例如,如果传感器能测0到100毫米,那么它的测量范围就是100毫米。这决定了传感器能“看”多远或多近。
分辨率(Resolution):描述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距离变化量。就好比一个刻度尺,最小刻度是1毫米,那么它的分辨率就是1毫米。在机器定位中,我们常常需要微米甚至纳米级的“最小刻度”。
精度(Accuracy):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它是一个综合指标,包含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如果传感器总是把50毫米测成50.1毫米,这就是有偏差,需要校准。
重复精度(Repeatability)/重复性(Repeatability):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这个参数非常重要,它决定了机器每次回到同一个目标位置时,能否精确落在原点。重复精度高,机器动作就越稳定可靠。
线性度(Linearity):衡量传感器输出信号与实际位移之间线性关系的好坏。理想情况下,位移增加一倍,输出信号也增加一倍。如果不是完全的直线关系,就会产生测量误差。
采样频率/响应时间(Sampling Rate/Response Time):采样频率是指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响应时间则是指传感器从检测到变化到输出信号所需的时间。对于高速运动的机器部件,这两个指标决定了传感器能否“跟得上”运动节奏。
抗干扰能力(Interference Immunity):评估传感器在复杂环境(如反光、颜色变化、环境光、灰尘、振动、温度波动等)下保持测量稳定性和准确性的能力。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机器定位的复杂工况下,市面上涌现出多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方案,它们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精度、速度和环境要求。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角落,用手电筒照向墙上的一个点,然后从另一个角度观察这个点。如果墙离你近了,那个点看起来就会在你的视线中“移动”;如果墙远了,点也会“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工作的。
它的核心思想是:传感器内部有一个激光发射器,发出一束细小的激光束打到被测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在一个已知角度的位置,有一个接收器(通常是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来“观察”这个光斑。当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打在物体表面的光斑位置会随之改变,反射回来的光线进入接收器的角度也会变化,导致光斑在接收器上的成像位置发生偏移。
这个过程可以用简单的几何三角关系来描述。假设激光器、接收透镜中心和光斑在物体表面的点形成一个三角形。接收器上的光斑位置偏移量 (Δx) 与被测物距离变化量 (ΔZ) 之间存在一个近似的比例关系。当光斑在接收器上移动时,通过测量这个移动量,并结合传感器内部精确的几何结构参数(如基线距离b,透镜焦距f,发射角θ等),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物体表面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最基本的距离计算公式可以简化为:
Z = f * b / (x * cosθ + f * sinθ)
其中,Z是被测距离,f是接收透镜焦距,b是基线距离(发射器到接收透镜的距离),x是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θ是激光发射角度。实际的传感器内部会通过更复杂的算法进行补偿和校正,以确保高精度。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在几毫米到数米之间,常见的工业传感器多在50毫米到1000毫米。* 分辨率:可以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例如0.01%满量程)。* 精度:一般优于0.1%满量程,高端产品可达0.0X%满量程。* 采样速度:从几百赫兹到上百千赫兹,能适应高速运动。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高精度与高分辨率: 能够实现微米级的位移测量,对于机器部件的精确定位非常适用。 * 非接触测量: 不会对被测物造成任何损伤或干扰。 * 快速响应: 采样速度高,能实时捕捉运动物体的变化。 * 抗复杂表面能力强: 先进的传感器,例如内置HDR功能,可以有效应对反光、颜色变化大、黑色吸光等复杂表面,动态调整激光功率或曝光时间,使得在一些复杂工况下也能稳定测量。这得益于其智能化的光斑信号处理和优化算法。 * 应用场景广泛: 从微小物体的尺寸检测到大型机械部件的定位。* 局限性: * 对物体倾斜角敏感: 如果被测物表面倾斜角度过大,反射光可能无法有效返回接收器,导致测量失败或精度下降。 * 测量距离限制: 相较于激光测距仪,三角测量通常适用于中短距离。 * 受环境烟雾、灰尘影响: 激光束路径上的颗粒物可能造成散射,影响测量精度。* 成本考量: 中等到偏高,高性能的传感器价格相对更高,但综合其性能和应用广度,性价比通常较高。
机器视觉技术
机器视觉系统就像给机器装上了一双“眼睛”和一颗“大脑”。它通过相机拍摄目标图像,然后利用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和深度学习模型,从图像中提取信息,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缺陷等。
工作原理: 相机捕捉二维或三维图像数据。对于定位,系统会识别图像中的关键特征点(如边缘、角点、特定图案),然后通过与预先学习或设定的模型进行匹配和比较,计算出被测物体相对于相机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深度学习技术的引入,让系统能够从大量数据中学习并适应复杂、不规则或模糊的特征,从而在传统视觉难以应对的场景下也能实现精确识别和定位。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图像分辨率:从几十万像素到千万像素级别。* 处理速度:从每秒几帧到数百帧,高性能处理器可实现实时处理。* 定位精度:通常在微米到亚毫米级别,取决于相机分辨率、标定精度和算法。* 集成工具:包括边缘检测、模式匹配、光学字符识别(OCR)、以及深度学习分类和分割等。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处理复杂性强: 尤其在深度学习加持下,能识别不规则、模糊、有纹理的物体,克服部分反光和颜色干扰。 * 多维度信息获取: 不仅能获取位置,还能识别形状、缺陷、颜色等更多信息。 * 灵活性高: 通过软件配置和训练,能适应多种不同产品和任务。* 局限性: * 对光照环境要求高: 图像质量严重依赖稳定、均匀的光照,不当的光照可能导致阴影、反光或对比度不足。 * 计算资源消耗大: 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系统成本较高。 * 初始部署和训练复杂: 对于深度学习系统,需要大量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 成本考量: 较高,尤其包含高性能相机、处理器和专业软件。
涡流位移测量技术
涡流位移传感器就像一个可以“感应”导电金属的“魔术棒”。它不发射光线,而是利用电磁原理。
工作原理: 传感器内部有一个线圈,通电后会产生一个高频交变磁场。当任何导电材料(如金属)靠近这个磁场时,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在导电材料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些电流呈涡旋状,因此被称为“涡流”。这些涡流会产生一个反向磁场,这个反向磁场会反作用于传感器的线圈,改变线圈的阻抗(电阻和电感)。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线圈阻抗的这种微小变化,就能计算出传感器探头与导电目标物体之间的距离。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从几百微米到几十毫米,通常在0.5毫米到60毫米。* 分辨率:可达亚微米级别(例如0.075微米)。* 线性度:通常优于0.5%满量程。* 采样率:最高可达几十千赫兹(如5 k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抗恶劣环境能力强: 对灰尘、油污、潮湿、非导电性污染等不敏感,因为它测量的是电磁场的效应,而不是光线。 * 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在其测量范围内,能提供非常高的精度和长期稳定性。 * 响应速度快: 适用于快速运动的物体测量。 * 非接触测量: 不会磨损被测物或传感器本身。* 局限性: * 只能测量导电材料: 无法测量塑料、玻璃、陶瓷等非导电材料。 * 受被测物材料电导率影响: 不同金属材料的电导率不同,需要进行校准。 * 测量距离较短: 通常适用于短距离、高精度的位移测量。* 成本考量: 中等到偏高,但考虑到其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在特定工业领域有很高的价值。
光学增量式编码器技术
光学增量式编码器,可以理解为一把刻有极其细密刻线的“精密尺子”和一把能“读数”的“放大镜”。
工作原理: 它由一个刻有精密光栅的尺子(或圆盘)和一个读数头组成。读数头内部有一个光源,将光线投射到光栅尺上,光栅尺上有周期性的透明和不透明区域。当光栅尺相对读数头移动时,光线穿过光栅后会形成明暗交替的莫尔条纹。读数头内部的光电探测器会捕捉这些条纹的明暗变化,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分析这些周期性的电信号(通常是正弦波或方波),并进行插补细分,编码器能够非常精确地计算出相对位移量和方向。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分辨率:极高,线性编码器可低至1纳米,旋转编码器可达毫角秒级别。* 精度:线性精度可达±1 µm/m,旋转精度可达±1角秒。* 最高速度:可达10米/秒。* 信号输出:数字方波或模拟正弦波。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极高精度和重复性: 在精密运动控制领域是首选,尤其适用于机床、机器人关节等需要极精确位置反馈的场景。 * 尺寸紧凑: 易于集成到空间受限的机械结构中。 * 响应速度快: 能够实时提供运动反馈。* 局限性: * 增量式测量: 只能测量相对位移,开机后需要进行“归零”或找到参考点,无法直接给出绝对位置。 * 对污染敏感: 光学部件容易受到灰尘、油污、潮湿等影响,导致信号失真。 * 安装要求高: 光栅尺和读数头需要精确对齐,且安装环境要求较高。* 成本考量: 较高,尤其高精度和高速版本。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在机器定位领域,以下是几家国际知名厂商及其代表性技术方案的对比:
日本基恩士* 采用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激光轮廓测量)* 核心性能: LJ-V7000系列激光轮廓测量仪,Z轴重复精度可达0.1微米,采样速度64,000次/秒,X轴测量范围24毫米,Z轴测量范围9毫米。* 应用特点: 日本基恩士的激光轮廓测量仪以其高速、高精度和高分辨率著称,特别适用于在线批量检测,能够快速获取物体三维形状数据。它在检测多种表面材质时表现出色。* 独特优势: 在工业自动化传感器领域市场占有率高,产品易于集成和使用,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英国真尚有* 采用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 核心性能: ZLDS100Rd系列激光位移传感器,采样速度高达70KHz,分辨率0.01%,线性度最高0.03%,量程高达1000毫米。提供多种光斑大小选择(<0.06mm到>1mm)。* 应用特点: 该系列传感器尤其强调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的测量能力,比如其路面检测应用,它能无惧动态变化的颜色、抗太阳强光辐射,并能在潮湿路面和山区公路稳定测量。这表明其在信号处理和环境适应性方面有独到之处。* 独特优势: 紧凑型设计,提供三种输出功率选项(小于1mW、小于80mW和小于20mW)和多个量程中点,适应性强,特别擅长应对苛刻的户外或工业复杂环境,有效克服反光和颜色干扰。支持RS422或RS485数字输出接口。
美国科恩斯* 采用技术: 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智能相机)* 核心性能: In-Sight D900智能相机,图像分辨率最高可达500万像素,具备高性能处理器和集成深度学习工具。* 应用特点: 擅长处理复杂、多变的定位任务,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克服传统视觉在识别不规则、模糊特征时的局限。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机器引导、质量检测。* 独特优势: 作为机器视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其产品集成度高,部署相对简便,深度学习能力使其在复杂识别和定位任务中表现突出。
德国微盟* 采用技术: 涡流位移测量* 核心性能: eddyNCDT 3001系列涡流位移传感器,测量范围0.5毫米,分辨率0.075微米,线性度优于0.5%满量程,采样率最高5 kHz。* 应用特点: 专精于导电材料的精密位移和位置监控,尤其在恶劣工业环境(如多尘、潮湿、油污)中表现稳定可靠,其非接触式测量方式避免了机械磨损。* 独特优势: 在高精度传感器领域拥有专业技术,其涡流传感器对环境污染不敏感,是需要测量导电金属且环境条件差的理想选择。
英国雷尼绍* 采用技术: 光学增量式编码器* 核心性能: TONiC系列编码器系统,分辨率低至1纳米(线性)或0.0036角秒(旋转),精度高达±1 µm/m,最高速度10米/秒。* 应用特点: 提供极高精度和重复性的运动反馈,尺寸超紧凑,是精密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广泛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和精密测量设备,实现关键部件的精确运动和定位。* 独特优势: 在精密测量和运动控制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其编码器以高可靠性、高精度和易于集成著称,对于需要极致定位精度和重复性的应用至关重要。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就像为特定任务挑选一把最趁手的工具。我们需要仔细考量其“锋利度”(精度)、“耐用度”(鲁棒性)以及“反应速度”(采样频率)等关键指标。
测量范围与量程中点:
实际意义: 决定了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距离。量程中点则指示了传感器在整个量程内的最佳工作距离,在此点附近通常能获得最佳性能。
对测量效果影响: 范围过小可能无法覆盖被测物的运动空间;范围过大则可能牺牲分辨率和精度。选择合适的量程能确保被测物始终处于传感器的有效工作区。
选型建议: 首先明确被测物的最大和最小运动范围,留有余量。如果需要测量一个摆动范围较小的精密部件,选择短量程高精度的传感器;如果需要测量较大尺寸部件的整体位置,可选择较大量程的传感器。英国真尚有ZLDS100Rd提供多个量程中点选择,能更好地匹配不同应用场景。
分辨率与精度:
实际意义: 分辨率是传感器能识别的最小变化量,就好比你手机屏幕的像素密度,越高越细腻。精度是测量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它考虑了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对测量效果影响: 分辨率决定了你能“看清”多小的位移,而精度则决定了你“看”得有多准。两者相辅相成,高分辨率但低精度的传感器是不可靠的。
选型建议: 根据机器定位所需的最终精度要求来选择。例如,如果你的机械臂需要定位到10微米,那么传感器的重复精度至少要达到这个级别,甚至更高(通常建议是需求精度的1/3到1/5)。
采样频率/响应速度:
实际意义: 采样频率是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响应速度是传感器从检测到变化到输出结果的时间。
对测量效果影响: 对于高速运动的机器部件,如果采样频率不够快,传感器可能无法捕捉到所有的位置变化,导致数据缺失或滞后,影响实时控制的准确性。
选型建议: 如果被测物是静止或慢速移动的,较低的采样频率即可;如果像高速生产线上的工件,则需要选择高采样频率的传感器,以确保能够实时追踪。
抗环境干扰能力(反光/颜色/环境光等):
实际意义: 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如反光表面、多变颜色、强环境光、灰尘、油污、潮湿)保持稳定和准确测量的能力。
对测量效果影响: 如果传感器不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在复杂工况下,测量结果会跳动、不准确,甚至完全失效。反光和颜色变化是激光位移传感器常见的问题。
选型建议: 这是复杂工况下选择激光位移传感器的核心。对于高反光或颜色多变的表面,选择具有HDR(高动态范围)、多曝光模式或先进信号处理算法的传感器。
光斑大小:
实际意义: 激光打到物体表面的光点大小。
对测量效果影响: 小光斑能获得更高的边缘检测精度和识别更小的细节;大光斑则能平均表面粗糙度,减少因表面纹理导致的测量波动,但也可能牺牲细节。
选型建议: 根据被测物的表面特征和细节要求来选。如果需要测量细小特征或尖锐边缘,选择小光斑。如果被测物表面粗糙不平,或者需要获得一个平均值,大光斑可能更合适。
输出接口:
实际意义: 传感器与外部控制系统(如PLC、工控机)通信的方式。
对测量效果影响: 错误的接口选择可能导致无法通信或通信不稳定。
选型建议: 确保传感器的输出接口(如RS422、RS485、模拟量等)与现有控制系统兼容。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仍可能遇到各种挑战,就像再好的厨师也可能遇到“难搞的食材”。
问题一:被测物表面反光过强或颜色变化大* 原因及影响: 激光打到镜面、抛光金属或特定颜色的表面时,光线可能被反射到接收器以外的方向,导致信号弱甚至丢失;或者反射光强度变化剧烈,超出传感器处理范围,造成测量不稳定或误差增大。* 解决建议: 1. 选择具有高动态范围(HDR)或多曝光模式的传感器: 这类传感器能自动调整激光功率或接收曝光时间,以适应不同亮度和颜色的表面。 2. 调整传感器安装角度: 避免激光束垂直入射到高反光表面,通过倾斜角度将反射光引向接收器或避开镜面反射。 3. 对被测物表面进行处理(如果允许): 在测量区域喷涂一层薄薄的漫反射涂层(如白色哑光漆或爽身粉),将其转变为漫反射表面,但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工况。
问题二:环境光干扰* 原因及影响: 强烈的环境光(如太阳光、厂房照明灯)进入传感器接收器,会与激光信号混淆,降低信噪比,导致测量不稳定或误差。* 解决建议: 1. 选择抗环境光能力强的传感器: 许多高性能激光传感器会采用窄带滤光片,只允许激光波长的光通过,同时采用脉冲激光调制技术,只在激光发射时才接收信号。 2. 设置遮光罩或调整光源: 在传感器周围加装物理遮挡,减少环境光进入;或调整环境光源位置,避免直射传感器。
问题三:测量范围或精度不匹配* 原因及影响: 量程选择不当导致被测物超出测量范围;或传感器精度无法满足工况要求。* 解决建议: 1. 精确评估测量需求: 在选型前,务必准确了解被测物运动范围和所需的测量精度,并留有一定裕量。 2. 多传感器协同工作: 对于大范围或复杂形状的物体,可以考虑部署多个传感器,利用数据融合技术来获得整体精确位置。
问题四:传感器与被测物之间存在障碍物或灰尘、水雾* 原因及影响: 激光束路径被阻挡或空气中悬浮物过多会导致激光衰减、散射,影响测量结果。潮湿和水雾对部分光学传感器有干扰。* 解决建议: 1. 优化安装位置: 确保传感器与被测物之间没有固定障碍物,并尽量减少运动部件可能造成的瞬时遮挡。 2. 空气吹扫或防护罩: 对于多尘或有水雾的环境,可以在传感器前端安装空气吹扫装置,保持光学镜头清洁。 3. 考虑不同原理的传感器: 如果环境污染特别严重且无法改善,可以考虑涡流传感器(测量导电物)或其他非光学原理的传感器。
问题五:传感器校准问题* 原因及影响: 传感器出厂后可能因运输或长时间使用产生误差,未经校准或校准不当会影响测量准确性。* 解决建议: 1. 定期校准: 遵循制造商的建议,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 2. 使用标准块进行现场验证: 在实际应用环境中,使用已知尺寸的标准块对传感器进行验证,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汽车制造中的车身定位: 在汽车总装线上,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精确测量车身部件(如车门、引擎盖)的间隙和齐平度,确保装配质量和外观一致性。
机器人引导与抓取: 机器人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感知工件的三维位置和姿态,从而精确地进行抓取、放置或加工操作,尤其在无序供料场景下不可或缺。
电子产品精密装配: 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的生产中,激光传感器用于微小部件(如屏幕、摄像头模块)的亚微米级定位,保障组装精度和产品功能。
数控机床刀具磨损检测与补偿: 激光位移传感器可非接触式测量刀具尖端的位置变化,实时监测刀具磨损情况,并通过数控系统进行补偿,维持加工精度。
轨道交通轮对状态监测: 在铁路检修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列车轮对的踏面磨损、轮缘厚度等关键几何参数,保障行车安全。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