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在耐力赛车中,如何选择具备几十KHz采样率及亚毫米级精度的悬挂位移传感器,有效提升底盘调校效率?【实时数据监测】

2025/09/23

1. 悬挂系统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在耐力赛车中,悬挂系统就像是赛车轮胎与车身之间的“减震器”和“弹簧”,它不仅仅是为了舒适,更是影响赛车性能、操控稳定性和轮胎抓地力的核心部件。我们可以把悬挂系统想象成人体关节,它连接着我们的躯干(车身)和脚掌(轮胎),在运动时,关节的灵活度和支撑力决定了我们奔跑的效率和稳定性。

典型的赛车悬挂系统主要由弹簧、减震器(避震器)、控制臂、防倾杆等组成。弹簧负责支撑车身重量和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减震器则负责控制弹簧的伸缩速度,防止车身过度晃动。控制臂是连接车轮与车身的结构件,决定了车轮的运动轨迹。

对悬挂系统进行位移测量,就如同给这些“关节”装上传感器,实时记录它们在赛车高速行驶、过弯、刹车、加速以及经过颠簸路面时的精确运动轨迹。这些数据对于工程师理解赛车动态特性、优化底盘调校、提升轮胎性能、改善空气动力学效率以及保障驾驶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对悬挂系统位移测量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 高动态响应能力:赛车悬挂系统的运动非常迅速,需要传感器能够以极高的采样率捕捉瞬息万变的数据。 * 高精度与分辨率:细微的位移变化都可能影响赛车性能,要求传感器提供厘米级乃至亚毫米级的精准测量。 * 卓越的抗振动能力:赛车环境振动剧烈,传感器必须能在这种严苛条件下稳定工作,输出可靠数据。 * 环境适应性:传感器需要抵抗温度变化、灰尘、泥水甚至阳光直射等多种外部环境干扰。 * 非接触式测量:避免对悬挂系统自身运动产生干涉,保证测量数据的真实性。

2. 悬挂系统位移监测参数简介

在耐力赛车中,为了全面了解悬挂系统的工作状态,我们需要监测一系列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悬挂系统性能分析的基础。

  • 悬挂行程 (Suspension Travel)

    • 定义:指车轮相对于车身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移量,通常是减震器活塞杆的伸缩距离。它反映了悬挂系统在应对路面不平或车身载荷变化时的压缩和回弹能力。

    • 评价方法: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在车身与车轮(或悬挂部件)之间,直接测量两者间的距离变化来获得。工程师会关注最大压缩行程、最大回弹行程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行程分布。

  • 悬挂压缩速度与回弹速度 (Compression/Rebound Velocity)

    • 定义:悬挂系统在压缩或回弹过程中,其行程随时间的变化率。压缩速度反映了悬挂吸收冲击的能力,回弹速度则反映了悬挂恢复原始位置的能力。

    • 评价方法:对悬挂行程数据进行时间微分运算即可得到。高速压缩和低速回弹是赛车减震器调校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轮胎抓地力。

  • 离地间隙 (Ride Height)

    • 定义:指车身底部特定点(通常是底盘边缘或空气动力学部件)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它直接影响赛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如下压力和阻力。

    • 评价方法:将传感器安装在车身底部,垂直向下测量车身与路面之间的距离。通过监测四个车轮甚至车身多个点的离地间隙,可以分析赛车在不同速度和姿态下的空气动力学表现。

  • 侧倾角与俯仰角 (Roll/Pitch Angle)

    • 定义:侧倾角是车身绕其纵轴(前后方向)的旋转角度,俯仰角是车身绕其横轴(左右方向)的旋转角度。这两个参数反映了赛车在过弯、刹车和加速时车身的动态姿态。

    • 评价方法:虽然不是直接的位移测量,但可以通过安装在车身不同位置的多个悬挂位移传感器,结合几何关系计算得出。例如,通过测量左右两侧悬挂行程的差异来计算侧倾角,或测量前后悬挂行程的差异来计算俯仰角。这些角度对于理解车辆的重心转移和操控特性至关重要。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耐力赛车中,为了获取精确的实时数据,有多种技术方案被广泛应用。这里我们聚焦几种与赛车性能优化和悬挂分析紧密相关的技术。

3.1.1 激光三角测量法

想象一下,你用手电筒照到一面墙上,光斑的位置会随着你与墙壁距离的变化而移动。激光三角测量法就是利用这个基本原理,只不过它更加精密。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激光三角测量法的核心是“三角”几何关系。传感器内部的激光二极管会发射一道笔直的激光束,投射到被测物体(例如悬挂臂或车身底盘)的表面,形成一个细小的光斑。当这个光斑打到物体表面后,它会发生漫反射,反射回来的光线通过一个光学透镜被聚焦到一个高分辨率的CMOS图像传感器上。

这里的关键是,如果被测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发生变化,光斑在CMOS传感器上的位置也会随之移动。这个移动量与物体位移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几何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简化公式来理解这个几何关系:

d = L * sin(θ) / (cos(θ) + sin(θ)/tan(φ))

或者更常见的简化形式是,当接收器与发射器在同一平面上时,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

d = (f * B) / (x - x0)

其中: * d 是传感器到被测物体的距离。 * L 是激光发射器与接收透镜之间的基线距离。 * θ 是激光发射角度。 * φ 是反射光线进入接收器时的角度。 * f 是接收透镜的焦距。 * B 是发射器与接收器光轴的距离。 * x 是光斑在CMOS传感器上的位置。 * x0 是预设的参考位置。

通过精确测量光斑在CMOS传感器上的位置变化(x - x0),传感器内部的微处理器就能根据预先标定好的几何关系,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被测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这个过程是非接触式的,意味着传感器不会对被测物体的运动产生任何干扰。

核心性能参数: * 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的精度通常能达到满量程的0.01%至0.05%,一些高端系统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在几十毫米的量程内,可以测量到微米级别的位移变化。 * 分辨率:最高可达满量程的0.005%,能够捕捉到极其细微的位移细节。 * 采样率(响应时间):现代传感器可以达到几十KHz,这意味着每秒可以进行数万次测量,足以捕捉赛车悬挂的超高速动态变化。 * 量程:从几毫米到上千毫米,可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非接触式:避免对测量对象产生物理干预。 *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能够捕捉微小位移。 * 高速采样率:非常适合测量赛车悬挂这种高动态变化的系统。 * 对目标表面适应性强:先进的算法和光路设计使其能够应对不同颜色、纹理、甚至潮湿的路面,例如通过自动调整激光功率或曝光时间来优化信号。 * 缺点: * 受目标表面反光特性影响:如果目标表面过于光滑或镜面反射,可能会导致测量不稳定,但可以通过调整安装角度或使用漫反射涂层改善。 * 视场角限制: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需要保持无遮挡的直线路径。 * 环境光干扰:虽然现代传感器抗环境光能力强,但在极端强光下仍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适用场景: 激光三角测量法非常适合测量赛车悬挂系统的相对位移、车身离地间隙、轮胎变形等需要高精度、高速度的位移信息。

3.1.2 应变片原理

应变片原理是一种经典的接触式测量技术,它不像激光那样直接测量距离,而是通过测量物体受力后的微小形变来推断受力大小。可以想象成在一段橡皮筋上画一个标记,当你拉伸橡皮筋时,标记之间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就反映了橡皮筋受到的力。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应变片是基于电阻应变效应工作的。当一个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受到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应变片通常由一小段电阻丝或金属箔制成,紧密粘贴在被测物体(如赛车车轮的支撑结构)表面。当物体受力发生微小形变时,应变片也随之变形,其长度和截面积改变,从而导致电阻值发生变化。

电阻与材料的长度、截面积和电阻率的关系为: R = ρ * L / A 其中: * R 是电阻值。 * ρ 是材料的电阻率。 * L 是导体的长度。 * A 是导体的横截面积。

当应变片受力变形时,L 增加,A 减小,导致 R 增加(或反之)。这种微小的电阻变化通过惠斯通电桥电路被精确地转换为可测量的电压信号,从而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力。

核心性能参数: * 额定容量:可测量的最大力值,如20 kN。 * 非线性:传感器输出与输入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偏差,通常在±0.5% RO(额定输出)左右。 * 滞后:加载和卸载过程中输出值的差异,通常在±0.5% RO左右。 *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时结果的一致性,通常在±0.2% RO左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成熟可靠:技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 * 直接测量力:能够精确获取结构所受的多维力信息。 * 结构紧凑:可以集成到现有部件中。 * 缺点: * 接触式测量:需要将传感器粘贴或集成到被测部件上,可能对部件结构产生影响。 * 间接反映位移:不能直接测量位移,而是通过力来推断与悬挂相关的动态。 * 安装复杂:对粘贴工艺和电路连接要求较高。 * 信号易受温度漂移影响:需要进行温度补偿。

适用场景: 主要用于测量赛车车轮的垂直载荷、侧向力、纵向力等,对于轮胎性能评估、悬挂系统载荷分析、空气动力学载荷分析非常重要,但并非直接用于悬挂系统位移测量。

3.1.3 GNSS/IMU融合技术

GNSS/IMU融合技术就像给赛车装上了一套“超精准导航系统”和“内耳平衡器官”的组合。它不是直接测量悬挂的相对位移,而是提供赛车作为一个整体在空间中的精确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该技术结合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如GPS、GLONASS等)和惯性测量单元(IMU)。 * GNSS:通过接收来自多颗卫星的信号,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赛车的绝对位置(经纬度、高度)和速度。GNSS精度受卫星信号质量和接收器性能影响。 * IMU:包含三轴加速度计和三轴陀螺仪。加速度计测量车辆在三个方向上的线性加速度,陀螺仪测量车辆绕三个轴(偏航、俯仰、滚转)的角速度。IMU可以独立提供短时间内的车辆运动数据,但长时间积分会导致误差累积(漂移)。

融合:GNSS和IMU的数据通过高级算法(如卡尔曼滤波)进行融合。GNSS提供长期的绝对精度,修正IMU的漂移;IMU则提供高频率、短时间内的精确动态信息,弥补GNSS在信号受遮挡或更新率不足时的劣势。这种融合能够提供更稳定、更精确的实时车辆动态参数,包括瞬时速度、加速度、位置、偏航角、俯仰角和滚转角。

核心性能参数: * GNSS精度:在RTK(实时动态定位)模式下可达0.1米,SAAS(星基增强系统)模式下可达2米。 * 速度精度:可达0.1 km/h。 * 加速度精度:可达0.05 g。 * 数据更新率:通常为100 Hz,部分系统可配置更高。 * 惯性传感器范围:陀螺仪±450 deg/s,加速度计±6 g。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提供车辆整体运动数据:能够获取赛车在赛道上的精确位置、速度、加速度和姿态(俯仰、滚转)。 * 非接触式测量:无需安装在悬挂部件上。 * 数据融合:结合两种技术优势,提供鲁棒性更高的数据。 * 缺点: * 不能直接测量悬挂相对位移:它测量的是车身的整体运动,而非车轮与车身之间的相对位移。 * GNSS信号可能受限:在隧道、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下,GNSS信号可能中断或精度下降。 * 成本较高:高精度GNSS/IMU系统通常价格不菲。

适用场景: 主要用于赛车轨迹分析、圈速优化、驾驶员行为分析、车辆姿态监控。虽然不能直接测量悬挂位移,但其提供的车身姿态数据(如俯仰角和滚转角)对于间接分析悬挂负荷和动态行为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在激光位移传感器领域,有几家国际知名品牌以其卓越的技术和产品性能脱颖而出。我们将聚焦于直接提供激光位移测量解决方案的品牌,以及对赛车悬挂系统分析具有辅助意义的品牌进行对比。

德国米铱 德国米铱是全球领先的精密测量技术供应商之一,其激光位移传感器以高精度和高稳定性著称。在耐力赛车应用中,他们提供的激光位移传感器采用激光三角测量原理。该系列产品具备高达100毫米的测量范围(具体取决于型号),分辨率最高可达满量程的0.005%,线性度达到±0.03% FS,并且拥有最高2.5 kHz的采样速率。德国米铱的产品以其卓越的精度和在严苛赛车环境中的可靠数据输出而闻名,特别适用于赛车底盘离地间隙的实时监控以及悬挂行程的精确测量,从而助力底盘调校和空气动力学优化。

英国真尚有 英国真尚有ZLDS100Rd系列激光位移传感器也是基于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开发。这款传感器采用紧凑的铝制外壳,具备多种光斑大小以适应不同应用,量程高达1000mm。部分型号的采样速度可达70KHz,分辨率为0.01%,线性度最高为0.03%。该系列传感器可在高速行驶状态下进行检测,不易受到动态变化的路面颜色影响,且抗太阳强光辐射能力强,即使在潮湿路面或山区公路路面也可稳定测量,非常适合在复杂环境下进行路面检测。

英国拉普 英国拉普是赛车运动数据记录和性能分析领域的领导者。其VBOX 3i SL GNSS和惯性测量单元结合了GNSS/IMU融合技术。该系统能够提供0.1米的GNSS精度(RTK模式)和0.1 km/h的速度精度,数据更新率可达100 Hz。虽然英国拉普的产品不直接测量悬挂系统的相对位移,但它为赛车提供极其精确和实时的车辆整体动态数据,包括精确的瞬时速度、加速度、位置、偏航角、俯仰角和滚转角。这些数据对于赛道圈速分析、驾驶员行为分析以及辅助悬挂和底盘性能评估具有不可或缺的输入作用,是赛车性能工程师进行数据分析的核心工具。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耐力赛车选择激光位移传感器时,以下几个关键技术指标将直接影响测量效果和数据质量,务必仔细考量:

  1. 采样率(或频率响应)

    • 实际意义:采样率决定了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赛车悬挂系统在高速行驶和颠簸路面上会以非常快的频率进行压缩和回弹,其动态变化可能在几百赫兹甚至更高。如果采样率过低,就会错过许多重要的瞬态细节,就像拍快照时快门速度不够快,导致运动模糊一样。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采样率越高,传感器捕捉悬挂系统高频振动和快速动态变化的能力就越强,数据也就越能真实反映悬挂的实时工况。

    • 选型建议:对于耐力赛车,建议选择采样率至少在几KHz以上,最好能达到几十KHz的传感器,以确保能完整捕捉悬挂系统的所有动态细节。

  2. 分辨率与精度

    • 实际意义

      • 分辨率:传感器能识别的最小位移量。比如,0.01%分辨率意味着在100mm量程内,能识别10微米的位移变化。

      • 精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通常以满量程的百分比表示,包含线性度、重复性等多种误差。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分辨率高能看到更细微的位移变化,精度高则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在悬挂调校中,微小的调整可能带来显著的性能差异,因此高分辨率和高精度至关重要。

    • 选型建议:根据需要监测的最小位移变化来选择。对于赛车悬挂,通常要求分辨率达到微米级,精度在0.05% FS以下。

  3. 线性度

    • 实际意义:指传感器在整个测量量程范围内,输出信号与实际位移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理想情况下,输出应与位移成正比,线性度差意味着在某些测量点会有更大的误差。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线性度好的传感器,其测量结果在整个工作范围内都更加可靠和一致。

    • 选型建议:选择线性度越小越好,通常要求在±0.05% FS以内。

  4. 量程

    • 实际意义: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大位移范围。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量程必须覆盖悬挂系统在极端工况下的最大压缩和回弹行程。量程过小会超出测量范围,导致数据丢失;量程过大则可能牺牲分辨率和精度。

    • 选型建议:实车测试或根据设计数据确定悬挂的最大行程,选择略大于此行程的量程。

  5. 抗振动能力

    • 实际意义:传感器承受赛车剧烈振动而不影响其内部光学、电子元件稳定工作的能力。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抗振能力差的传感器容易出现数据跳变、损坏甚至脱落,影响测量连续性和可靠性。

    • 选型建议:选择工业级或汽车级设计,具有坚固外壳和良好减振封装的传感器。

  6. 环境适应性

    • 实际意义:传感器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灰尘、潮湿等环境下稳定工作的能力。赛车比赛环境多变,从炎热干燥到潮湿多雨,甚至强烈的阳光直射都会对传感器产生影响。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环境适应性差会导致测量信号衰减、不稳定,甚至出现误报或无法测量。

    • 选型建议:选择IP等级高(如IP67或更高)、宽工作温度范围,并明确声明抗太阳强光、无惧路面颜色变化的传感器。

  7. 光斑大小

    • 实际意义:激光束投射到目标表面形成的光斑直径。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

      • 小光斑:适合测量精细特征、狭小空间或需要高分辨率的场景,但对目标表面平整度要求更高。

      • 大光斑:对目标表面的粗糙度或轻微污垢有更好的容忍度,能提供更稳定的平均测量值。

    • 选型建议:根据悬挂部件的表面特性和测量精度需求选择。如果目标表面比较粗糙或有轻微油污,选择光斑稍大的传感器可能更稳定。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耐力赛车中部署和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悬挂系统位移,尽管技术先进,但仍可能遇到一些实际挑战。

  1. 振动干扰

    • 原因与影响:赛车高速行驶时,发动机、传动系统、轮胎以及路面冲击都会产生剧烈且高频的振动。这些振动会直接传递到传感器上,导致传感器内部光学元件的微小移位,或者引起传感器与被测目标之间的相对抖动,从而在测量数据中引入大量噪声,使得真实的悬挂位移信号被淹没,难以准确分析。

    • 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

      • 安装减振支架:在传感器与车身连接处使用专业的减振安装座,如橡胶减振器或特殊阻尼材料,有效吸收大部分机械振动。

      • 传感器内部滤波:选择本身就具有良好硬件或软件滤波功能的传感器,它们能够在信号采集阶段就降低噪声。

      • 数据后处理滤波:在数据分析阶段,采用数字滤波器(如低通滤波、卡尔曼滤波)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去除高频噪声,还原真实的位移曲线。但要注意不要过度滤波,以免损失有效信息。

  2. 目标表面变化

    • 原因与影响:在漫长的耐力赛中,悬挂部件表面可能会被泥沙、油污、轮胎碎屑覆盖,或者在高速气流、摩擦下发生磨损、颜色变化。这些都会影响激光束的反射特性,可能导致反射信号衰减,甚至无法有效接收。

    • 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

      • 选择抗表面变化能力强的传感器:有些先进的激光传感器具备智能曝光控制和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能自动适应不同颜色和粗糙度的表面,甚至在潮湿路面也能稳定工作。

      • 优化安装位置:尽量选择不容易被直接污染或磨损的悬挂部件表面作为测量目标,并避免激光束直射可能被污染的区域。

      • 定期清洁与检查:在维修站或比赛间歇期,对传感器镜头和目标表面进行清洁,确保光路通畅。

  3. 高速动态响应不足

    • 原因与影响:赛车悬挂系统的固有频率可能很高,如果传感器的采样率或内部数据处理速度不够快,它就无法及时捕捉悬挂快速的压缩和回弹过程,导致数据失真或“掉帧”,无法反映真实的动态细节。

    • 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

      • 选择超高采样率传感器:这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确保传感器采样率远高于悬挂系统的最高响应频率。例如,如果悬挂系统可能响应到数百赫兹,那么选择采样率较高的传感器将提供充足的裕量。

      • 理解传感器响应特性:不仅仅是采样率,传感器的内部处理延迟(响应时间)也很重要。在选型时要综合考虑。

  4. 阳光或强光干扰

    • 原因与影响:户外比赛时,太阳光中包含的宽光谱能量,尤其是红外和可见光部分,可能会进入传感器接收光路,干扰到激光信号的接收,导致测量结果漂移、不稳定甚至完全失效。

    • 解决方案与预防措施

      • 选择抗环境光能力强的传感器:这类传感器通常采用窄带滤光片,只允许与激光波长一致的光线进入,并结合先进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有效滤除环境杂散光。

      • 优化安装角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调整传感器的安装角度,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到接收镜头。

      • 使用遮光罩:为传感器加装物理遮光罩,减少环境光直接进入。

4. 应用案例分享

  • 悬挂调校优化:通过实时监测不同车轮的悬挂行程和速度,工程师可以精确了解赛车在过弯、加速和刹车时的载荷转移和车身姿态变化,从而精细调整弹簧刚度、减震器阻尼设置和防倾杆硬度,以最大化轮胎抓地力并提升操控极限。

  • 空气动力学研究:实时获取车身多个点的离地间隙数据,结合车速和攻角,可以精确评估赛车底部气流管理和扩散器的性能,进而优化空气动力学套件的设计,以在不同速度下获得最佳的下压力与阻力平衡。

  • 轮胎磨损与温度管理:通过分析悬挂系统位移数据,可以间接了解轮胎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和压力分布,帮助车队预测轮胎磨损情况,并结合红外测温数据,优化轮胎工作温度范围,延长轮胎寿命并维持性能。

  • 驾驶员风格分析:将悬挂位移数据与驾驶员操作(如转向、油门、刹车)数据同步分析,可以评估驾驶员在不同赛道条件下对车辆动态行为的影响,帮助驾驶员优化驾驶技巧,实现更平稳、更快的圈速。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