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可以类比为车辆的骨架和支撑系统,它承载着车身,连接着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在悬挂系统调校语境下,我们关注的核心是底盘与地面的相对高度。
底盘高度,也就是车辆车身下沿或特定测量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它不是一个固定值,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 载荷变化:满载和空载时,悬挂系统受到的压力不同,底盘高度会随之变化。* 路面条件:车辆行驶在颠簸路面、坡道或进行紧急制动、加速时,悬挂系统会压缩或拉伸,导致底盘高度动态变化。* 车速和空气动力学:高速行驶时,空气动力学效应可能导致车辆“下压”,进而影响实际底盘高度。
对底盘高度进行精确测量,其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 高精度:即使是毫米级的微小变化,也可能对车辆操控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在赛车调校中,零点几毫米的底盘高度差异就能改变车辆的重心和空气动力学特性。* 高分辨率:需要能够分辨出极小的距离变化,以捕捉悬挂系统最细微的动态。* 快速响应:车辆在行驶中,底盘高度是持续变化的,传感器必须能够实时、快速地捕捉这些变化,才能提供有价值的动态数据。* 环境适应性:汽车行驶环境复杂多变,传感器需要能够承受振动、灰尘、水溅和温度波动等恶劣条件。* 非接触性:为了不干扰车辆的动态特性,测量必须是非接触式的。
在汽车悬挂系统调校和性能评价中,有许多参数需要监测和评估,这些参数定义了车辆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
静态底盘高度:指车辆在静止、标准载荷下的底盘高度。这通常是调校的基准点,评价的是悬挂系统初始设置的合理性。测量时会关注车辆四个角(或更多点)的高度,以确保左右平衡和前后姿态正确。
动态底盘高度:指车辆在加速、制动、转弯或通过不平路面等动态工况下,底盘高度的瞬时变化。这反映了悬挂系统的阻尼和弹簧刚度是否匹配,以及其对车辆姿态控制的能力。例如,急加速时车头抬高、车尾下沉的程度,以及急刹车时车头下沉的程度,都是衡量悬挂性能的关键指标。
车身侧倾角 (Roll Angle):在车辆转弯时,由于离心力作用,车身会向弯道外侧倾斜。通过测量车辆左右两侧底盘高度的差异,可以计算出侧倾角。过大的侧倾角会影响驾驶员的信心和轮胎的抓地力,而过小的侧倾角可能会牺牲部分乘坐舒适性。
车身俯仰角 (Pitch Angle):在车辆加速或制动时,车身会发生前后方向的倾斜。通过测量车辆前后底盘高度的差异,可以计算出俯仰角。合理的俯仰控制能提升车辆加速时的循迹性和制动时的稳定性。
车轮行程:指车轮相对于车身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虽然不是直接的底盘高度,但与底盘高度紧密相关,反映了悬挂系统吸收路面冲击的能力。
这些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是为了帮助工程师客观地量化悬挂系统的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校,使车辆达到预期的行驶性能。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对汽车底盘高度进行精确测量时,市面上有多种非接触式激光测量技术可供选择,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
光学三角测量原理
想象一下,你拿着一个手电筒(激光发射器)从一个固定角度照向一堵墙(被测物体表面)。如果墙面离你近,光斑会在墙上的一个位置;如果墙面离你远,光斑会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光学三角测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激光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通常是位置敏感探测器PSD或CMOS图像传感器)。激光束以一个已知的角度发射出去,照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反射光线通过接收透镜聚焦到接收器上。当被测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也会发生移动。由于发射器、接收器和接收器上的光斑位置形成一个几何三角形,通过精确测量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移,并结合这个已知的几何关系(三角测量原理),就能计算出被测物体与传感器的距离。
其核心的几何关系可以简化表示为:设传感器基线长度为L(发射器与接收器光学中心的距离),接收透镜焦距为f,激光发射角度为 $theta_L$,接收器上光斑位置为x,当目标距离发生变化时,光斑位置X在接收器上移动,对应的距离D也会改变。虽然具体的推导涉及复杂的几何光学,但其基本思想是:$Delta D propto Delta x$即,被测距离的变化量 $Delta D$ 与接收器上光斑位置的移动量 $Delta x$ 成正比。通过传感器内部的微处理器,利用预先标定的参数和算法,就可以将光斑位置精确转换为距离值。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在几毫米到数米之间,例如5mm到2000mm。* 精度:分辨率可达0.001mm(1微米)到0.01mm,线性度通常在±0.03% FS到±0.1% FS。* 响应时间:更新频率可达1kHz到数10kHz,能实现实时测量。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高精度与高速度:在相对较短的测量范围内,能提供优秀的精度和快速响应,非常适合动态底盘高度测量。 * 非接触测量:对被测物体无任何物理影响,不会干扰悬挂系统的真实运动。 * 适用性广:对多种表面材质(如金属、漆面、轮胎等)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是汽车领域常用的技术。 * 成本适中:相较于一些超高精度或复杂的三维测量系统,光学三角测量传感器通常具有更好的性价比。* 局限性: * 受表面特性影响:如果被测物体表面过于光滑(如镜面反射)或过于粗糙、颜色过于深浅不一,可能会影响测量精度或导致光斑不稳定。 * 视角限制:测量角度和安装位置需要仔细选择,避免障碍物遮挡光路。 * 不适用于超长距离:随着测量距离的增加,光斑能量衰减和散射会显著影响精度。
共聚焦色散原理
共聚焦色散技术有点像“彩虹尺子”。它利用白光中不同颜色(波长)的光会聚焦在不同距离的特性。当白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并反射回来时,传感器会“挑选”出哪个颜色的光线聚焦得最好,从而判断出物体的距离。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传感器发射出宽光谱的白光,这些白光通过一个特殊的光学系统后,不同波长的光线会因为色散现象而被聚焦在不同的距离上。换句话说,红色光可能在A点聚焦,蓝色光在B点聚焦,绿色光在C点聚焦,形成一个连续的聚焦“光谱带”。当被测物体表面处于某个聚焦位置时,只有该位置对应的特定波长的光线才能以最佳状态反射回传感器,并通过一个针孔光阑。这个特定的波长随后被光谱仪精确分析,通过预先建立的波长-距离关系,就能计算出物体的高度。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非常短,例如0.1mm到10mm。* 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级,例如0.0001mm(100纳米)甚至更小。* 线性度:极高,可达±0.01% FS。* 测量频率:可达数kHz到数十k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极高精度:提供纳米级分辨率,非常适合对超精细表面形貌、微小间隙或涂层厚度等高要求场景。 * 材料适应性强:对透明、半透明材料以及高反射或哑光表面都有出色的测量能力,这是传统光学三角测量难以做到的。 * 非接触、无损:对被测物表面无任何影响。* 局限性: * 测量范围短:由于原理限制,测量范围通常非常小,不适合大范围的底盘高度测量。 * 成本高昂:技术复杂性导致其价格较高。 * 对环境敏感:可能对灰尘、振动等有较高要求。
激光线扫描(光切法)原理
激光线扫描就像用一把“光刀”去切割物体。传感器投射一条激光线到物体表面,这条线会随着物体表面的起伏而变形。通过一个相机从侧面拍摄这条变形的激光线,就能重建出物体的三维轮廓。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传感器投射一道激光线(而非一个点)到目标物体表面。由于物体具有三维形状,这条激光线在物体表面会发生变形,形成一个具有轮廓特征的亮线。传感器内置的高性能相机从一个特定角度(与激光投射方向呈一定夹角)捕获这条变形后的激光线图像。与光学三角测量类似,通过三角测量原理,将激光线图像上每个点的像素位置转换为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点。最终,传感器会输出大量点云数据,描绘出被测物体的三维轮廓。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视野:宽度通常在几十到几百毫米,高度范围可达几十到上百毫米。* Z轴重复精度:低至几微米(0.001mm)。* 扫描速度:数百到数千个轮廓/秒。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三维轮廓测量:能一次性获取被测物体的完整三维轮廓数据,而不仅仅是一个点的高度。 * 适应性强:能够测量复杂几何形状、表面缺陷、装配间隙等,受对比度或照明变化影响较小。 * 集成度高:很多产品集成了3D采集、处理和分析功能,简化了系统集成。* 局限性: * 数据量大:需要处理大量的点云数据,对计算能力有一定要求。 * 不适用于单点高速测量:如果只需要测量一个点的位移,激光线扫描会显得有些“大材小用”,且其处理速度可能不如单点位移传感器快。 * 成本较高:相较于单点位移传感器,通常成本更高。
脉冲激光测距(Time-of-Flight, ToF)原理
ToF原理就像测量声波回声一样,但用的是光。传感器发射一个激光脉冲,然后等待它从物体表面反射回来。通过精确测量光脉冲发出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就能计算出距离。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ToF传感器发射一个短脉冲激光,当激光脉冲碰到目标物体表面时会反射回来。传感器内部的高速计时器精确测量激光从发射到接收之间所经历的时间间隔(飞行时间)。由于光速是一个已知常数(c ≈ 3 x 10^8 米/秒),因此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距离:Distance = (c * Time of Flight) / 2这里的除以2是因为激光走了去和回两次的路程。通过快速发射大量激光脉冲并测量其飞行时间,可以构建出被测物体的距离信息。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数十米到数百米,甚至公里级。* 测距精度:通常优于几毫米到厘米级。* 脉冲重复频率:可达MHz级别。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超长距离测量:非常适合大范围、远距离的测量,如无人驾驶车辆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地形测绘等。 * 不受环境光影响小:抗干扰能力较强。* 局限性: * 短距离精度相对较低:对于毫米甚至微米级的底盘高度测量,ToF传感器的精度通常不如光学三角测量或共聚焦传感器。 * 成本高昂:通常应用于专业级测绘或高阶自动驾驶系统。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将重点对比几家在非接触式位移测量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品牌,它们提供了不同技术原理的解决方案,适用于汽车底盘高度测量等场景。
日本基恩士 (采用光学三角测量原理) 日本基恩士在工业传感器领域享有盛誉,其激光位移传感器LK-G5000系列便是基于光学三角测量原理。该系列结合高速CMOS技术和高精度算法,能够在动态环境中稳定测量。它的测量范围例如LK-G507为±7.5 mm,重复精度高达0.02 µm,线性度最优可达±0.03% FS.,采样速度最高可达 392 kHz。其优势在于提供高精度与高速度的在线测量能力,对目标物体的颜色和材质变化有出色的适应性,且易于集成到自动化生产线。
英国真尚有 (ZLDS115,采用光学三角测量原理) 英国真尚有ZLDS115激光位移传感器采用光学三角测量技术,在汽车底盘高度测量领域表现出色。该传感器的最大测量范围可达2000mm,分辨率最高可达0.01mm,线性度最优可达±0.03mm,确保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其1kHz的更新频率能够实现实时测量,±0.03% FS/°C的温度偏差保证了良好的温度稳定性。为满足不同系统集成的需求,ZLDS115还提供了模拟和数字输出选项,并且其IP65的防护等级使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中稳定工作。传感器内置的多种滤波器也为用户提供了灵活的数据处理能力。
德国米铱 (采用共聚焦色散原理) 德国米铱是超高精度测量领域的领导者,其共聚焦位移传感器IFS240x系列采用共聚焦色散原理。该技术使其能够达到极高的测量精度,例如IFS2405-2的分辨率可达0.003 µm(3 nm),线性度为±0.3 µm,测量频率最高可达70 kHz。米铱的优势在于其纳米级的分辨率,适用于对汽车零部件的超精细表面形貌、微小间隙或涂层厚度等高要求测量,并且能有效测量高反射金属、哑光表面、透明玻璃等多种材料。
美国科里布朗 (采用激光线扫描(光切法)原理) 美国科里布朗的三维轮廓传感器In-Sight 3D-L4000系列采用激光线扫描(光切法)原理。这款产品能投射一道激光线到目标表面,并通过内置相机捕获变形的激光线图像,进而重建出物体表面的三维点云数据。其Z轴重复精度低至几微米,扫描速度可达数百到数千个轮廓/秒。科里布朗的优势在于其提供完整的3D解决方案,集成了3D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够测量复杂几何形状和表面缺陷,特别适用于汽车车身焊缝检测、零部件装配质量控制等在线批量检测。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汽车底盘高度测量,就像为不同的运动项目挑选合适的工具一样,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定。
测量范围 (Measurement Range)
实际意义:指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小到最大距离。
对测量效果影响:如果测量范围过小,可能无法覆盖底盘在不同工况下的所有高度变化;如果过大,可能导致精度下降(因为传感器通常在较小的范围内精度更高)。
选型建议:
静态底盘高度测量:通常要求范围在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以适应不同车型和调校需求。
动态底盘高度测量:需要考虑悬挂最大行程,可能需要数百毫米的测量范围。例如,在车辆跳跃或通过较大颠簸时,底盘高度变化可能很大。
分辨率 (Resolution)
实际意义:传感器能够分辨出的最小距离变化量,比如0.01mm意味着传感器能检测到10微米的距离变化。
对测量效果影响:分辨率越高,传感器捕捉底盘微小变化的细节能力越强,对于精细调校至关重要。如果分辨率不足,一些细微的悬挂变化可能被“忽略”。
选型建议:对于汽车悬挂系统调校,通常需要至少0.1mm,一些高端的系统能达到0.01mm甚至更高的分辨率,以便捕捉更细微的底盘高度变化。
精度 (Accuracy) 和线性度 (Linearity)
实际意义:
精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线性度: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传感器输出值与实际位移之间线性关系的符合程度。
对测量效果影响:精度和线性度直接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低精度或差的线性度会导致测量数据失真,误导工程师对悬挂性能的判断。
选型建议:建议选择线性度最优可达±0.03mm或±0.05% FS的传感器,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响应速度/更新频率 (Response Speed/Update Frequency)
实际意义: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
对测量效果影响:对于动态底盘高度测量,快速响应至关重要。如果响应速度慢,传感器可能无法及时捕捉车辆在高速行驶或剧烈运动时的瞬时底盘高度变化,导致数据“滞后”或丢失关键信息。
选型建议:至少需要1kHz(每秒1000次)的更新频率,以满足车辆动态测试的需求。
防护等级 (Protection Class)
实际意义:表示传感器抵抗灰尘、水侵入的能力,通常用IPXX表示(X越高防护能力越强)。
对测量效果影响:汽车测试环境往往包含灰尘、水溅甚至泥泞。防护等级不足的传感器容易损坏,影响寿命和可靠性。
选型建议:至少需要IP65或更高等级,以确保传感器在户外或恶劣测试环境下的长期稳定运行。
温度稳定性 (Temperature Stability)
实际意义:传感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测量结果的漂移程度。
对测量效果影响:温度波动可能导致传感器内部元件膨胀收缩,进而影响测量结果。温度稳定性差的传感器会引入额外的测量误差。
选型建议:选择温度偏差小的传感器,以保证在不同季节或地域进行测试时,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输出类型 (Output Type)
实际意义:传感器如何将测量数据传输给外部系统(如模拟信号4-20mA、数字信号RS232/RS422)。
对测量效果影响:选择与现有数据采集系统兼容的输出类型,可以简化集成过程。数字输出通常更抗干扰,精度更高。
选型建议:根据数据采集系统选择合适的输出类型。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是高性能的激光位移传感器,也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表面特性问题
原因及影响:被测底盘表面可能存在反射率不均匀(如深色漆面、亮面金属)、脏污、油渍或水迹等。这些会影响激光束的反射强度和方向,导致测量值不稳定或漂移,甚至无法测量。
解决建议:
预处理:在测量点粘贴反光材料(如漫反射胶带),确保稳定的反射信号。这就像在夜间给自行车贴上反光条,让光线能更有效地反射回来。
选择适应性强的传感器:有些传感器对表面颜色和材质变化有更好的适应性,选择这类传感器可以减少问题。
清洁维护:定期清洁被测区域,确保表面干净。
环境光干扰
原因及影响:强烈的阳光或周围照明灯光,可能与传感器发射的激光波长接近,干扰接收器,导致测量噪声增大或读数错误。
解决建议:
遮光处理:在传感器周围安装遮光罩,减少环境光的影响。这就像给相机戴上遮光罩,防止杂散光进入。
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有些传感器采用特定波长激光或更先进的滤波算法,对环境光有更强的抑制能力。
振动和冲击
原因及影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剧烈振动和冲击,可能导致传感器固定松动、内部元器件损坏,或者测量结果出现瞬间的错误峰值。
解决建议:
稳固安装:采用坚固的支架和螺栓,确保传感器牢固安装在车架上,减少振动传递。
减震措施:在传感器和安装支架之间增加减震垫(如橡胶垫),缓冲冲击。
数据滤波:可以利用传感器内置的滤波器或在数据采集系统中使用软件滤波算法,去除测量数据中的毛刺和瞬时噪声。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LDS115传感器就内置了中值滤波和滑动平均等多种滤波器,可有效提升数据质量。
温度漂移
原因及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可能导致传感器内部光学元件和电子元件的性能发生微小变化,进而引起测量结果的漂移。
解决建议:
选择温度稳定性好的传感器:选择温度稳定性好的传感器,能有效降低此问题的影响。
温度补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额外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软件补偿。
校准:定期在不同温度环境下进行校准,获取温度修正曲线。
数据采集与同步问题
原因及影响:多个传感器同时测量时,数据可能不同步,或与车辆其他数据(如车速、转向角)无法精确对齐,影响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解决建议:
统一时钟源:确保所有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使用同一个高精度时钟源进行同步触发。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选择能够处理多通道高速数据的采集系统,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同步性。
集成解决方案:有些传感器提供集成的数据处理单元,能更好地管理多传感器数据。
赛车悬挂调校:在赛车场上,工程师会使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实时监测赛车在高速过弯、制动和加速时的底盘高度变化,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弹簧刚度、减震器阻尼和防倾杆设置,以获得更快的圈速和更好的操控平衡。
乘用车舒适性评估:在乘用车开发阶段,传感器被用于测量车辆通过不同路面(如减速带、坑洼路段)时底盘的动态响应,评估悬挂系统在吸收震动、提升乘坐舒适性方面的表现,并进行针对性改进。
自动驾驶车辆环境感知:部分自动驾驶车辆会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感知前方路况的起伏,辅助车辆进行预判性悬挂调整,或用于判断路面障碍物的高度,提升行驶安全性和舒适性。
卡车/重型车辆载荷识别:在物流行业,激光位移传感器可用于测量卡车装载前后的底盘高度变化,从而估算货物重量,辅助车辆载重管理,防止超载,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LDS115激光位移传感器,凭借其高精度和稳定的性能,在该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