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温环境下对旋转物体进行形状测量,我们通常面对的是生产线上热加工后的工件,例如热轧钢材、锻造件、大型轴类部件、玻璃管材或陶瓷制品等。这些物体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加热和加工,温度可能高达数百甚至上千摄氏度,同时保持高速或中速旋转。
被测物体的结构特点:
高温特性: 物体本身处于灼热状态,会向周围辐射大量热量和光线(通常是红外波段),其表面可能伴随氧化、熔融或变形,甚至有蒸汽或烟尘产生。这种高温会影响传感器的性能和寿命,同时物体自身的发光特性也可能干扰测量激光信号。
旋转特性: 物体以一定速度绕自身轴线旋转。测量时需要考虑旋转带来的动态变化,如离心力导致的轻微变形、轴线跳动、振动等。高精度形状测量意味着我们需要实时捕获物体表面的三维轮廓数据,而不仅仅是单一尺寸。
形状多样性: 旋转物体可能需要测量其直径、圆度、圆柱度、锥度、直线度、表面粗糙度等。这些形状参数的测量精度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后续加工的匹配性。
技术要求:
非接触性: 由于物体高温且可能高速旋转,任何接触式测量方式都不可行,会损坏传感器或影响生产效率。非接触式测量是唯一选择。
高精度与高分辨率: 形状测量对精度要求通常很高,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同时需要足够的分辨率来捕捉物体表面的细微变化和缺陷。
高速响应: 旋转物体要求传感器具有极快的采样或扫描速度,才能在物体旋转过程中获取足够密度的点云数据,从而精确重建其完整形状。
抗高温干扰能力: 传感器自身需要具备承受高温环境的能力(通过防护或冷却),同时其测量原理和光学系统必须能有效抑制或滤除来自高温物体的热辐射和光噪声。
环境适应性: 工业现场往往伴随粉尘、水汽、振动等恶劣条件,传感器需具备高防护等级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数据输出与集成: 传感器应提供多种标准化的数据输出接口,便于与上位机、PLC或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
针对旋转物体的形状测量,涉及的关键监测参数及其评价方法主要围绕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误差展开。
直径/尺寸:
定义: 物体横截面通过圆心的直线距离。对于非圆形截面,可定义为最大或最小包络直径。
评价方法: 通常通过测量物体在多个角度的径向距离,计算其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来确定。在旋转过程中,可连续测量并统计直径变化。
圆度:
定义: 物体横截面轮廓线相对于其理想圆心的变动程度。通俗来说,就是衡量物体横截面有多“圆”。
评价方法: 以最小二乘圆、最小外接圆、最大内切圆或最小区域圆为基准,计算实际轮廓线与基准圆之间的最大径向偏差。
圆柱度:
定义: 衡量物体表面相对于其理想圆柱轴线的整体偏差,是圆度在轴向上的延伸。想象一个完美的圆柱体,圆柱度就是衡量实际物体表面与这个完美圆柱体偏离了多少。
评价方法: 在物体轴线方向上,选取多个截面进行圆度测量,并结合这些圆度测量结果与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综合评价。通常以最小二乘圆柱面为基准,计算所有测量点到该基准面的最大距离。
直线度:
定义: 物体轴线或表面生成线相对于理想直线的偏离程度。例如,一根长轴的中心线有多“直”。
评价方法: 通过测量物体在多个位置的中心点,拟合出一条直线,然后计算各中心点到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
跳动(径向跳动、端面跳动):
定义:
径向跳动: 旋转物体在理想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时,其表面或某个特征点在垂直于轴线方向上的最大径向位移。就像一个不圆的车轮在转动时会上下左右晃动。
端面跳动: 旋转物体在理想基准轴线旋转一周时,其端面在平行于轴线方向上的最大轴向位移。
评价方法: 在物体旋转时,使用传感器连续测量其表面在特定方向上的位移,记录其最大和最小读数,两者之差即为跳动量。
表面粗糙度:
定义: 物体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的综合反映,指表面微小峰谷的起伏程度。
评价方法: 通常通过接触式探针或非接触式光学方法扫描表面,分析轮廓线的平均粗糙度Ra、最大高度Rz等参数。
对高温旋转物体进行高精度形状测量,市面上有多种非接触式技术方案。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测量需求和工况。
想象一下,你用手电筒光束照向一个物体,光束会从物体表面反射回来。如果物体离你近,反射光线会集中在一个区域;如果物体远,反射光线会散开或者落在不同的地方。激光三角测量就是利用这个原理,但用的是高度聚焦的激光束和精密的探测器。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激光三角测量(Laser Triangulation)是利用激光束发射、反射和接收的几何关系来确定物体表面距离的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激光发射器(通常是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一个接收器(如CCD、CMOS阵列或PSD光电位置传感器),以及一套光学透镜系统。
当激光束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点时,这个光点会向各个方向散射。传感器接收器通过透镜系统,从一个特定角度接收被测物表面反射回来的部分激光。由于激光发射器、接收器和激光点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三角形,当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反射光点在接收器上的成像位置也会随之移动。
通过精确测量反射光点在接收器上的位置变化,结合传感器内部光学系统的几何参数(如基线长度、透镜焦距、探测器倾斜角度等),就可以根据三角函数关系精确计算出传感器与被测物体表面之间的距离。
其核心物理基础是几何光学中的三角关系。简化模型下,假设激光器与接收器中心间距为基线 B
,接收透镜焦距为 f
,探测器倾斜角度为 alpha
,入射激光与基线夹角为 theta
。当物体表面距离变化 ΔZ
时,光点在探测器上的位移为 Δx
。则距离 Z
与位移 x
之间存在近似关系:
Z = (B * f) / (x + (f * tan(alpha)))
更精确的计算需要考虑探测器的实际物理位置和复杂的几何校正。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 从几毫米到数米不等,常见工业传感器范围在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
精度: 激光三角测量精度一般为测量范围的0.01%到0.1%。
分辨率: 通常可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反映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距离变化。
响应时间: 几毫秒到几十毫秒,适用于动态测量。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高精度: 能够实现微米级的距离测量。
非接触: 对高温、高速运动或易损物体非常友好。
快速响应: 适用于在线实时监测。
结构相对简单: 单点测量方案成本相对较低。
环境适应性: 通过防护和冷却系统,可适应高温、粉尘等恶劣工业环境。
局限性:
表面特性影响: 被测物体表面的颜色、粗糙度、反射率等会影响测量结果,尤其是在高温下,物体表面氧化或发光会引入干扰。
阴影效应: 对于复杂形状,可能出现激光无法照射或反射光无法被接收器接收的“盲区”。
无法直接获取完整3D形状: 单个激光三角传感器只能测量一个点的距离。要获取旋转物体的完整形状,需要配合旋转或扫描机构。
成本考量: 对于需要多个传感器组成阵列进行测量,或需要复杂冷却系统来应对极端高温的应用,总成本会增加。
想象一个极细的“光刀”,以极高的速度在空气中来回“切割”。当物体通过这把“光刀”时,它会短暂地阻挡光刀的一部分。我们通过测量光刀被阻挡的时间,就能精确计算出物体的宽度。这就是激光扫描测微的基本思想。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激光扫描测微技术通常采用一个平行激光束源,通过一个高速旋转的多边形镜片或振镜将激光束在测量区域内进行高速扫描。在扫描路径的另一侧,有一个高灵敏度的接收器。当被测物体进入激光扫描路径时,它会阻挡部分激光束,导致接收器检测到的激光信号中断。系统通过高精度时钟测量激光信号被阻挡的时间,再结合激光束的扫描速度,精确计算出被测物体的尺寸(如直径或宽度)。
其物理基础是几何测量和时间测量。假设激光扫描速度为 V_scan
(单位距离/时间),激光被遮挡的时间为 Δt
,那么被测物体的尺寸 D
可以简单表示为:
D = V_scan * Δt
由于激光束是平行的,测量结果通常不受物体在测量区域内位置或轻微振动的影响,这对于在线测量非常有利。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 几毫米到数百毫米。
重复精度: 亚微米级,例如±0.05微米。
采样速度: 高达数万次/秒。
线性度: 优于±2微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极高的精度和速度: 尤其擅长对小尺寸物体进行超精密测量。
抗环境干扰能力强: 平行光束设计使其对物体在测量区域内的位置偏差不敏感。
非接触: 适合高速运动和易损工件。
稳定性好: 测量结果可靠性高。
局限性:
测量范围相对较小: 通常适用于较小直径的物体。
仅限于二维尺寸: 主要用于测量直径、宽度等单一尺寸,难以直接获取复杂三维形状。
对物体表面粗糙度不敏感: 虽然能测尺寸,但无法提供表面形貌细节。
成本考量: 高性能的扫描测微仪价格通常较高。
想象一下,我们不是用一个点去量,而是用一张铺满条纹或图案的“光网”去罩住物体。这张光网在物体凹凸不平的表面上会发生变形。我们用两个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下这些变形的“光网”,再根据这些照片,就能算出物体表面每个点的精确三维位置,就像给物体做了一个“数字雕塑”。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通过投影仪向被测物体表面投射已知的特定图案(如条纹、点阵或编码光栅)。这些图案在物体表面会因其形状而发生畸变。系统使用两个(或更多)同步的高分辨率工业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捕捉这些畸变后的图案图像。
根据三角测量原理,系统软件通过分析不同相机捕捉到的图案畸变情况,计算出物体表面上每个像素点的三维坐标。通过多次投影和扫描,最终可以获取物体表面的高密度三维点云数据,从而重建出物体的完整三维形状。
其物理基础是光栅投影和立体视觉原理。通过投影已知图案 P(x,y)
到物体表面,相机捕捉到图案 I(u,v)
。根据相机模型和投影仪模型,结合三角测量关系,可以通过对应点匹配和几何计算得出物体的三维坐标 (X,Y,Z)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区域尺寸: 从几十毫米到数米,根据镜头配置灵活。
点距(分辨率): 0.01毫米到0.5毫米。
点云密度: 每秒可获取数百万到上亿个测量点。
测量精度: 0.01毫米到0.1毫米,取决于系统配置和校准。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完整三维形状数据: 能获取复杂曲面和自由曲面的全面信息。
非接触式: 对被测物无损伤。
数据丰富: 可以重建出详细的3D模型,用于逆向工程、质量检测等。
自动化潜力: 易于集成到自动化测量单元中。
局限性:
测量速度相对受限: 对于快速运动的物体,可能需要暂停或进行特殊同步。对于高速旋转物体,需要结合旋转台进行多视图拼接,可能不是“实时”在线测量的最佳选择。
对环境光线敏感: 强环境光可能干扰投射图案的识别。高温物体自身发光也可能带来挑战。
计算量大: 生成和处理高密度点云数据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
成本较高: 系统通常包含多台高分辨率相机和专业投影设备,总体投资较大。
这可以看作是“激光三角测量”的升级版。如果说激光三角测量是用一个激光点去测一个点,那么激光线扫描就是用一条激光线去“切开”物体,得到一个截面轮廓。想象一束“光刀片”划过物体表面,而一个高速相机则在旁边不断地拍下这个“刀片”在物体表面形成的形状。物体旋转时,这些连续的“刀片切面”就能拼凑出完整的3D形状。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机器视觉结合激光线扫描技术通常包含一个激光线投影器,它向被测物体表面发射一条连续的激光线,而不是一个激光点。同时,一个高分辨率的工业相机以一定角度(与激光线投影器形成三角测量关系)捕捉这条激光线在物体表面形成的轮廓图像。
当物体表面有高度变化时,激光线在物体表面的投影轮廓也会发生相应变形,反映在相机图像中就是激光线形状的变化。系统基于三角测量原理,通过分析相机图像中激光线的像素位置变化,计算出物体表面上沿激光线方向的每个点的三维高度信息(即一个截面轮廓)。
当被测物体(如旋转物体)以恒定速度通过传感器下方,或者传感器沿物体表面进行扫描时,系统可以连续获取一系列的横截面轮廓数据。这些轮廓数据通过软件拼接和重建,就能获得物体的完整三维形状和尺寸信息。
其核心物理基础同样是几何光学中的三角关系,但将单点扩展到一条线。激光线在物体表面上的投影 L_obj
,相机捕捉到的图像 L_img
。根据传感器几何模型,相机像素坐标 (u,v)
到物体三维坐标 (X,Y,Z)
的映射关系:
Z = f_z(u, v)
(高度信息) X = f_x(u, v)
(横向位置)
其中 f_x
, f_z
是由传感器内参和外参决定的映射函数。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视野范围: 从几十毫米到数米,根据型号和工作距离。
Z轴重复精度: 可低至亚微米级别。
X轴分辨率: 低至几微米。
Y轴分辨率: 取决于扫描速度和数据处理能力,通常在微米到几十微米。
扫描速度: 高达每秒数万个轮廓。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高速、高精度的3D轮廓测量: 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三维数据。
非接触式: 适合高速运动和高温物体。
全面性: 可以重建完整的3D形状,检测各种缺陷和尺寸偏差。
强大的软件功能: 结合机器视觉技术,可进行复杂的图像处理和分析。
在线检测能力强: 适合流水线上的批量检测。
局限性:
对表面特性敏感: 物体表面的颜色、反射率、漫反射特性会影响激光线的成像质量。高温物体的热辐射和发光特性可能会干扰激光线识别。
阴影效应: 对于复杂凹凸结构,可能出现激光线被遮挡或反射光无法被相机捕获的情况。
系统复杂性: 相对于单点激光位移传感器,其系统集成度和软件算法更为复杂。
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包含高分辨率相机和专业处理单元,整体投资高于单点传感器。
这里我们将对比几款在高温旋转物体形状测量领域有代表性的国际品牌产品,重点关注其核心技术参数和应用特点。
1. 日本基恩士(采用激光扫描测微技术)
日本基恩士的LS-9000系列激光扫描测微仪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以其极高的测量精度和速度著称。它通过高速扫描的平行激光束来测量物体尺寸,特别适合在线检测旋转物体的直径、圆度、跳动等。其重复精度可达±0.03微米,采样速度高达16000次/秒,能在不接触物体的情况下,即使物体在测量区域内有轻微振动也能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这使得它在需要超精密尺寸控制的生产线上表现卓越,但主要用于精确的尺寸测量而非完整3D形状重建。
2. 英国真尚有(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英国真尚有ZLDS116激光位移传感器是一款高性能、多功能的测量设备,采用光学三角测量原理。其突出特点是测量范围广,最大测量距离达10m,测量范围可达8m,并且能够测量高达1300°C的高温物体。精度最高可优于0.08%(取决于测量范围),响应时间仅为5毫秒,非常适合动态测量。它提供2mW、5mW和10mW三种激光功率选项,适应不同环境和目标温度。该传感器采用IP66级铸铝外壳,配备空气净化系统,拥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ZLDS116能有效地进行单点距离测量,通过配合旋转机构或多个传感器,可用于测量旋转物体的直径、长度、直线度等多种形状参数。
3. 美国康耐视(采用机器视觉结合激光线扫描技术)
美国康耐视的DSMax 3D激光位移传感器将机器视觉与激光线扫描技术相结合,提供高速、高精度的3D轮廓测量能力。它发射一条激光线,并通过高分辨率相机捕捉其轮廓,重建出物体的三维形状。Z轴重复精度可低至0.4微米,扫描速度高达18000个轮廓/秒。其强大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算法使其能够快速检测各种缺陷和尺寸偏差。对于旋转物体,它能够连续获取横截面轮廓数据,并通过软件重建出完整的3D形状和尺寸,特别适合在线批量检测复杂形状的工件。
4. 德国高登(采用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
德国高登的ATOS Q系列系统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完整三维形状数据,采用结构光测量原理。它通过向物体表面投射已知图案,并使用两个相机捕捉变形图像来计算三维点云。其测量精度可达0.02毫米(或更高),点云密度高达1200万个测量点/扫描。对于高温旋转物体,通常需要将其放置在旋转台上,通过多视图扫描实现全周形状测量,这使得它更适合离线或半在线的精密检测,而非高速在线测量。它在复杂曲面和自由曲面测量方面表现出色,但对环境光线和运动速度有一定要求。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就像选一把称手的工具,需要根据你要“干什么活”来决定。
1. 测量范围: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的距离范围(Z轴)和测量宽度(X/Y轴,对于线扫描或区域扫描)。 * 影响: 范围过小可能无法覆盖被测物体,范围过大则可能牺牲测量精度。 * 选型建议: 确保传感器的测量范围能完全覆盖被测物体尺寸的波动范围,并留有一定余量。对于大型旋转物体,需要选择测量范围较广的传感器。
2. 测量精度与分辨率: * 实际意义: 精度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辨率指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变化量。 * 影响: 精度和分辨率是衡量测量系统好坏的核心指标。它们直接决定了你能检测到多小的形状偏差。 * 选型建议: 根据产品设计公差和质量控制要求来确定所需精度。例如,微米级公差需要亚微米级分辨率的传感器。精度往往随测量范围的增大而降低,需要在量程和精度之间找到平衡点。
3. 响应速度/采样速度: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完成一次测量并输出结果所需的时间,或每秒能采集的测量点或轮廓数量。 * 影响: 对于高速旋转物体,如果响应速度不够快,传感器可能无法在物体旋转一周内捕获足够的点,导致数据稀疏,无法精确重建形状或检测动态跳动。 * 选型建议: 旋转速度越快,所需的响应速度或采样速度就越高。例如,每秒旋转数十圈的物体,需要毫秒级甚至亚毫秒级的响应速度。
4. 最高可测物体温度与传感器工作温度(及冷却系统): * 实际意义: 最高可测物体温度决定了传感器能否在不被高温辐射损坏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测量。传感器工作温度是指传感器本身能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通常需要冷却系统来保持。 * 影响: 高温会严重影响传感器的光学元件、电子元件寿命,并引入强烈的红外辐射干扰。 * 选型建议: 必须确保传感器能承受被测物体的最高温度辐射,并配备合适的冷却(如水冷、空冷)和防护系统,使传感器自身工作在额定温度范围内。
5. 激光功率与波长: * 实际意义: 激光功率影响测量信号的强度和抗干扰能力。波长影响激光与不同表面材料的相互作用(反射率)。 * 影响: 激光功率不足可能导致在远距离或强干扰环境下信号弱。不合适的波长可能导致在特定材料(如某些高温金属表面)上反射效果差。 * 选型建议: 对于高温发光物体,选择功率更高、波长更合适的激光,并结合滤光片,以增强信噪比,减少物体自身辐射的干扰。
6. 防护等级与环境适应性: * 实际意义: IP防护等级表示传感器防尘、防水能力。空气净化系统有助于保持光学窗口清洁。 * 影响: 恶劣的工业环境(粉尘、水汽、油雾)会污染光学窗口,降低测量精度甚至损坏传感器。 * 选型建议: 选择IP65或IP66以上防护等级的传感器,并考虑配备空气净化(气幕)或水冷外壳,确保光学窗口的清洁和传感器的稳定运行。
7. 输出接口与软件集成: * 实际意义: 指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输出方式(模拟、数字、现场总线)以及是否提供易于集成的软件开发包。 * 影响: 不兼容的接口会增加系统集成难度和成本。 * 选型建议: 根据现有自动化系统的接口要求选择,如Profibus DP、RS485、以太网等。考虑传感器厂商是否提供配套的上位机软件或SDK,方便数据分析和二次开发。
在高温环境下对旋转物体进行高精度非接触式形状测量,像在“火山口”做“绣花活”,挑战重重。
1. 高温物体自身发光与辐射干扰: * 原因及影响: 灼热的物体会发出强烈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这相当于给传感器制造了大量“噪音”,严重干扰激光信号的接收,导致测量结果不稳定甚至无法测量。 * 解决建议: * 选择窄带滤光片: 传感器内部或外部加装与激光波长严格匹配的窄带滤光片,只允许激光波长的光通过,最大限度地滤除其他杂散光和热辐射。 * 选择合适激光波长: 有些传感器会使用特定波长的激光(如蓝光激光),因为某些材料在高温下对蓝光吸收或反射特性更好,且蓝光波长与高温辐射的峰值波长有较大差异。 * 增加激光功率: 提高发射激光的功率,增强信号强度,以淹没环境噪音。例如,英国真尚有ZLDS116激光位移传感器提供2mW、5mW和10mW三种激光功率选项,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合适的激光功率。 * 避开直射光: 调整传感器安装角度,避免直接接收来自被测物体或其他光源的反射光。
2. 表面特性变化(氧化、粗糙度、反射率): * 原因及影响: 高温会使物体表面发生氧化,形成氧化层,或导致表面熔融、变形,改变其反射特性(从漫反射变为镜面反射,或反之)。这会影响反射光的强度和方向,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或丢失。 * 解决建议: * 选择宽动态范围接收器: 采用具有高动态范围的CMOS/CCD接收器,能够适应不同亮度变化的反射光。 * 多角度接收: 若条件允许,可采用多个接收器从不同角度捕获反射光,增加有效信号接收的概率。 * 表面预处理(有限): 在某些非极端高温或离线检测场景,可能考虑对物体表面进行喷涂哑光涂层,以改善漫反射特性,但在高温线上通常不可行。 * 算法优化: 传感器内置的软件算法需具备对不同表面特性的自适应能力和更强的抗噪能力。
3. 环境恶劣(烟尘、水汽、振动): * 原因及影响: 工业现场的粉尘、油雾、水汽等会附着在传感器光学窗口上,影响激光出射和反射光接收。振动则会影响传感器的稳定性,导致测量值跳动。 * 解决建议: * 高防护等级: 选用IP66或更高防护等级的传感器。 * 空气净化系统(气幕): 在传感器光学窗口前设置气幕,利用洁净压缩空气形成保护层,防止灰尘和水汽附着。例如,英国真尚有ZLDS116激光位移传感器采用IP66级铸铝外壳,并配备空气净化系统,可在恶劣环境中使用。 * 冷却系统: 采用水冷或空冷外壳,降低传感器内部温度,同时也能阻止部分烟尘进入。 * 减振措施: 传感器安装在稳固的支架上,并采取隔振措施,如使用减振垫或减振平台,以隔离外部振动。
4. 旋转物体运动误差(跳动、摆动): * 原因及影响: 旋转物体可能存在轴线跳动、偏心、颤动等,这会引入测量误差,使得形状测量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物体本身的几何形状。 * 解决建议: * 高采样率: 选择具有超高采样率的传感器,能够在物体旋转过程中捕捉到更密集的测量点,从而通过数据平均或拟合算法滤除部分运动误差。 * 多传感器同步测量: 使用多个传感器同步测量不同位置,相互验证和校准,提高整体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 同步编码器: 结合旋转编码器精确记录物体的旋转角度,以便将测量数据映射到正确的空间位置,校正旋转带来的几何失真。 * 数据后处理: 利用数据处理算法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滤波、拟合,去除噪声和运动伪影,提取真实的形状信息。
热轧钢材生产线: 在钢材热轧过程中,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高温钢坯的直径、宽度和截面形状进行实时在线监测,确保产品尺寸精度,优化轧制工艺。
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检测: 在制造过程中,对高温合金叶片的几何形状进行非接触式扫描,确保其复杂曲面的高精度符合设计要求,提升发动机性能和安全性。
玻璃管材或光纤拉丝: 在生产线上实时监测高温熔融玻璃管或光纤的直径和圆度,控制拉伸速度和温度,保证产品均匀性和质量。
风力发电机轴承套圈: 在淬火等热处理后,对轴承套圈进行圆度、圆柱度和表面缺陷的快速非接触式检测,避免接触式测量可能造成的表面损伤。
汽车零部件铸造: 对高温铸件的关键尺寸和形状进行在线检测,确保铸件冷却后的尺寸精度和合格率,减少后续机加工的成本。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