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密装配领域,我们通常处理的是各种对尺寸、形状和位置有极高要求的机械、电子或光学组件。想象一下,就像在搭积木,但这些积木不是简单的方块,而是设计精巧、公差极小的零部件。如果这些“积木”本身不符合标准,或者它们之间的“搭接”不够精确,最终的产品性能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对精密装配中的组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尺寸精度:这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直径等基本尺寸。这些尺寸必须严格控制在设计公差范围内,就像生产一枚手表齿轮,哪怕是头发丝的宽度差异,都可能导致计时不准。
几何形状精度:这不仅仅是尺寸,更关乎零件的“形体”。比如一个轴需要有多圆(圆度),一个平面需要有多平(平面度),一个孔需要有多直(直线度)。如果轴不够圆,或者轴孔配合出现椭圆,就像一个本来应该顺畅滑动的活塞,在不圆的油缸里会卡顿、磨损,甚至造成泄漏。
位置精度:指的是零件上不同特征点或特征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两个孔的中心距是否准确,一个键槽是否与中心线对齐,这直接影响到多个零件组合时的对准和协同工作。
表面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波纹度等。一个光滑的表面可以减少摩擦,延长寿命,而一个粗糙的表面可能会在装配时产生间隙,或者在工作时引起额外的振动和噪音。
这些要求都需要在装配前、装配中以及装配后进行严格的测量和检验,以确保每个组件都能“各就各位”,并以最佳状态协同运行。
为了确保精密装配中的组件符合质量要求,行业内会依据一系列技术标准来定义和评价各种监测参数。这些标准为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和验收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和依据。
主要监测参数及其评价方法:
尺寸偏差:衡量实际尺寸与理论名义尺寸之间的差异。例如,一个设计为10毫米的轴,实际测量可能是9.998毫米或10.002毫米,这个0.002毫米就是尺寸偏差。评价时,会计算其与上下公差限的裕量。
形位公差:这是一组更复杂的参数,用来控制零件的几何形状和位置。
形状公差:描述单个零件的几何形状变动量,如圆度、平面度、直线度等。例如,圆度偏差是指零件截面偏离理想圆的程度,评价时常通过最小二乘圆或最小外接圆等方法计算最大径向偏差。
方向公差:描述两个或多个特征之间相对方向的变动量,如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例如,平行度公差是衡量两个平面或轴线彼此平行的程度。
位置公差:描述特征相对于另一个特征(或基准)的位置变动量,如同轴度、对称度、定位度等。同轴度偏差是指两个轴线偏离共用轴线的程度,对于旋转部件至关重要。
跳动公差:结合了形状和位置的综合性公差,如圆跳动、全跳动,用于旋转体的径向和轴向偏差。
表面粗糙度:衡量零件表面微观几何特征(如峰谷高度和间距)的指标。通常通过平均粗糙度(Ra)、最大高度(Rz)等参数来评价。Ra值越小,表面越光滑。评价方法包括触针法、光学法等。
装配间隙/过盈:在装配过程中,两个配合零件之间的剩余空间(间隙)或干涉量(过盈)。这个参数直接影响装配的松紧度、密封性和传动效果。例如,轴与孔的间隙过大可能导致松动和异响,过小则可能无法装配或产生过大的内应力。
焊接/胶合质量:对于连接工艺,需要检查焊缝宽度、深度、熔深、是否存在气孔、裂纹、未熔合等缺陷;对于胶合,则需检查胶层厚度、均匀性、有无气泡等。这些参数的评价通常依赖于无损检测技术。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精确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制造或装配过程中的偏差,从而采取纠正措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精密装配中,非接触式测量技术是提升精度和确保质量的关键。这些技术种类繁多,各有侧重,下面我们来深入了解几种主流的技术方案。
3.1.1 激光三角测量法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激光三角测量法,顾名思义,是利用激光和三角几何原理来测量物体距离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一个激光发射器向被测物体表面投射一道激光束(通常是一个点或一条线),这个光点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当物体距离传感器发生变化时,光斑反射回来的角度也会随之改变。传感器内部有一个接收光学系统(比如透镜)和一台线阵或面阵CMOS/CCD探测器,它会捕捉到反射光斑的位置。由于激光发射器、反射光斑和探测器上的光斑位置形成一个固定的三角几何关系,通过测量探测器上光斑位置的变化,就可以精确计算出被测物体的距离。
设激光器到探测器的距离为L,激光器发射角为alpha,探测器接收角为beta,探测器上光斑相对于零位的偏移量为x,则被测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d可以表示为:d = L * sin(alpha) / (sin(beta) + sin(alpha + atan(x/f)))
其中f是接收透镜的焦距。简化后,通常可以理解为,距离d与光斑在探测器上的位置x之间存在一个非线性的对应关系。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从几毫米到数十米不等,具体取决于激光功率和光学设计。* 精度:通常可达测量范围的0.01%到0.1%之间,例如,对于100毫米的量程,精度可达10微米至100微米。* 分辨率:可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 响应时间:通常为毫秒级,非常适合动态测量和在线检测。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非接触:不会对被测物体造成任何损伤或变形,特别适合软性、易损或高温物体。 *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在特定测量范围内能提供出色的精度。 * 测量速度快:毫秒级的响应时间使其在自动化产线中表现突出。 * 结构相对紧凑:易于集成到现有设备中。 * 可适应恶劣环境:一些传感器具备高防护等级和耐高温特性。* 局限性: * 受表面特性影响:被测物体的颜色、光泽度、粗糙度会影响激光的反射效果,可能导致测量误差或不稳定。例如,黑色吸光表面或镜面反射表面是挑战。 * 测量盲区:在某些角度下,反射光可能无法被探测器接收到。 * 环境光干扰:强烈的环境光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加装滤光片或采用调制解调技术。 * 尺寸限制:对于极其微小的几何特征,其横向分辨率可能不够。* 成本考量:中等偏高,但随着技术成熟,成本逐渐下降。
3.1.2 影像尺寸测量技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影像尺寸测量技术是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字相机(通常是CMOS图像传感器)和精密光学镜头来捕获被测工件的二维图像。这些图像随后通过专门的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分析。系统通过识别图像中的边缘、轮廓和特征点,计算出工件的各种二维几何尺寸,如长度、宽度、直径、角度以及孔距等。其物理基础是几何光学和图像处理算法,将像素点转换为实际尺寸。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适用于中小型工件,例如200x200毫米的平面尺寸。* 测量精度:重复精度可达亚微米级别(如±0.5微米)。* 测量速度:极快,单个工件的数百个尺寸可在数秒内完成。* 相机分辨率:通常为数百万到数千万像素。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一键式测量: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编程,降低了操作门槛。 * 测量速度极快:特别适合在线批量检测,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 高重复精度和稳定性:确保测量结果可靠。 * 多尺寸同时测量:一次性获取工件的多个几何参数。* 局限性: * 主要进行二维测量:对于复杂的三维形貌或内部结构测量能力有限。 * 对表面清晰度有要求:脏污、模糊的表面可能影响边缘识别精度。 * 视场受限:对于超大型工件,需要多次拍照或配合移动平台。* 成本考量:较高,但考虑到其效率和功能,在批量生产中具有良好的投资回报率。
3.1.3 工业X射线断层扫描(CT)技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工业X射线断层扫描(CT)技术利用X射线穿透待测工件,并由探测器接收衰减后的X射线图像。当X射线穿过物体时,不同密度的材料会对X射线产生不同的吸收和散射,导致X射线束的强度发生衰减。在工件进行360度旋转的过程中,系统会从多个角度获取一系列二维投影图像。随后,利用复杂的重建算法(如反投影算法),将这些二维图像合成为工件的三维点云或体素数据。这些三维数据可以清晰地展现工件的内外几何尺寸、材料缺陷(如气孔、裂纹)、装配间隙、以及内部组件的配合情况等。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最大工件尺寸/重量:从小型精密件到大型铸件不等,例如直径160毫米,高170毫米,重量10公斤。* 射线管电压:20-450 kV或更高,决定了穿透能力。* 探测器:高清平板探测器,分辨率通常在几十到几百微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无损检测内部结构:这是其最独特的优势,能够检测传统接触式或光学测量无法触及的内部缺陷、间隙和装配质量。 * 一次扫描获取完整三维数据:包括复杂曲面和内部特征,提供了全面的信息。 * 可进行材料分析:根据X射线衰减情况,可对材料密度不均进行分析。* 局限性: * 成本高昂:设备购置、维护和操作成本都较高。 * 测量速度相对较慢:一次完整扫描和三维重建需要一定时间,不适合高速在线检测。 * 辐射安全:需要专门的防护措施和操作人员资质。 * 穿透能力限制:对于超厚或超高密度材料,X射线的穿透能力可能受限。* 成本考量:非常高,主要应用于研发、失效分析和高价值、高可靠性产品的质量控制。
3.1.4 结构光三维扫描与激光扫描技术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结构光三维扫描和激光扫描是两种密切相关但略有不同的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技术,它们都利用三角测量原理来获取物体表面的三维坐标。* 结构光扫描:通过投影仪向物体表面投射特定图案的编码光(如条纹、格点等),然后由一台或多台相机从不同角度捕捉这些图案在物体表面因形变而产生的图像。由于光图案的编码和相机与投影仪之间的几何关系是已知的,通过分析光图案的变形,系统可以计算出物体表面每个点的三维坐标。* 激光扫描:通常是投射一条激光线束(或点),然后通过相机捕捉这条激光线(或点)在物体表面反射的图像。随着激光线在物体表面移动,相机持续捕捉其位置变化,并根据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表面各点的三维坐标,最终形成密集的点云数据。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扫描速度:非常快,每秒可采集数十万到数百万个点。* 精度:激光扫描的精度范围较广,从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具体取决于扫描仪型号和测量范围。* 点距:可达到亚毫米级别,提供高密度的表面细节。* 光源:通常使用蓝色激光或白光。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快速获取复杂三维数据:能迅速扫描复杂曲面和自由曲面,生成完整的点云模型。 * 高度灵活和便携:许多手持或臂式扫描仪可以直接在生产线上进行测量。 * 适用性广:可用于逆向工程、尺寸检测、形变分析等多种应用。* 局限性: * 对表面特性敏感:高反光或透明表面需要喷涂显像剂才能测量。 * 环境光干扰:部分系统对环境光敏感。 * 精度不如接触式CMM:在某些高精度点测量上可能略逊一筹。* 成本考量:中等偏高,但其灵活性和效率使其在许多工业应用中成为有吸引力的选择。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将对比几家在非接触式测量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品牌,它们分别采用了上述不同的技术方案,以满足精密装配中不同的测量需求。
日本基恩士: 日本基恩士的IM-8000系列影像尺寸测量仪采用的是影像尺寸测量技术。它是一款高效的二维几何尺寸测量设备,核心优势在于其极致的操作简便性和测量速度。用户只需将工件放在测量台上,系统便能自动识别并进行测量,一键即可在数秒内完成数百个尺寸的检测。其重复测量精度高达±0.5微米,测量范围如IM-8020型号为200 x 200 x 75毫米。这种高效率和高精度使其非常适合在线批量检测小型精密零件的尺寸和形状,显著提升生产线的检测效率。
英国真尚有: 英国真尚有ZLDS116激光位移传感器采用激光三角测量原理。这款传感器以其广泛的测量范围和高精度而著称。例如,其最大测量距离可达10米,测量范围8米,精度最高可优于0.08%,这意味着在远距离测量时也能保持较高的准确性。5毫秒的快速响应时间使其非常适合对动态物体进行实时测量和监控。同时,它还具备测量高温物体(最高1300°C)的能力,并提供多种激光功率选项和IP66级的防护等级,使其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也能稳定工作。ZLDS116可应用于直径、长度、高度测量以及卷径控制等多种场景。
瑞典海克斯康: 瑞典海克斯康的Absolute Arm with AS1激光扫描仪结合了结构光三维扫描与激光扫描技术。该系统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快速三维数据采集能力而闻名。AS1扫描仪采用蓝色激光线技术,每秒可扫描高达1,200,000个点,快速获取复杂曲面和自由曲面的完整三维数据。结合柔性关节臂,其精度可达±7微米(依据扫描范围和臂长不同),能够在生产线上直接进行接触和非接触式测量。海克斯康的优势在于其全面的计量解决方案和强大的软件支持,适用于工件的三维尺寸检测和逆向工程。
德国蔡司: 德国蔡司的METROTOM 800采用了工业X射线断层扫描(CT)技术。这款设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无损检测工件内部结构和隐藏缺陷的能力。它通过X射线穿透工件,重建出其完整的三维体素数据,从而可以对内部组件的配合、焊接质量、内部缺陷(如气孔、裂纹)等进行精确分析。最大可检测直径160毫米、高170毫米的工件。蔡司凭借其在光学和计量领域的深厚积累,提供了强大的CT数据分析能力,特别适用于高价值、高可靠性产品的内部质量控制和失效分析。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非接触式测量设备并非易事,需要综合考量多个技术指标和实际应用场景。
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其意义:
测量精度和分辨率:
实际意义: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分辨率则表示设备能识别的最小尺寸变化。在精密装配中,如果精度不够,即使测量了也无法有效指导装配,就像用卷尺去测量头发丝一样不现实。
影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是否能符合标准。精度不足可能导致误判,把不合格品当作合格品放行,或者把合格品误判为不合格,造成浪费。
选型建议:根据产品设计图纸上的公差要求来选择。通常,设备的精度应至少是公差带的1/5到1/10。例如,如果产品公差是±10微米,那么传感器的精度至少应优于±2微米。
测量范围:
实际意义:设备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距离或尺寸范围。
影响:测量范围过小无法覆盖被测工件的尺寸;过大则可能牺牲精度。
选型建议:根据被测工件的实际尺寸和装配过程中的位移范围来确定。例如,对于需要监测大范围位移的场景(如大型结构件装配),选择测量范围大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对于小尺寸精密件的二维检测,影像测量仪更合适。
响应时间/测量速度:
实际意义:从发出测量指令到获取结果所需的时间。
影响: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如果测量速度太慢,会成为生产瓶颈,降低整体效率。
选型建议:对于在线实时监控和快速批量检测,选择响应时间快的设备,如激光位移传感器或影像测量仪。对于离线检测或小批量高精度测量,CT等速度较慢但信息量大的设备也是可接受的。
环境适应性:
实际意义:设备在不同温度、湿度、粉尘、振动、强光等恶劣工业环境下的稳定工作能力。
影响:环境条件不符合设备要求会导致测量结果不稳定、设备寿命缩短甚至损坏。
选型建议:评估现场环境,选择防护等级高(如IP66)、工作温度范围广、具备防尘/散热/抗振功能的传感器。例如,英国真尚有ZLDS116采用IP66级铸铝外壳和空气净化系统,使其在恶劣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
被测物表面特性兼容性:
实际意义:设备对不同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粗糙度等表面特性的适应能力。
影响:某些非接触式传感器对高反光、吸光或透明表面测量效果不佳,容易产生误读或无法测量。
选型建议:了解被测工件的表面特性。对于镜面或高反光表面,可能需要选择具有特殊算法或光源(如蓝色激光)的传感器,或考虑预处理(如喷涂显像剂)。对于粗糙或哑光表面,大部分光学传感器都能较好应对。
数据输出和集成能力:
实际意义:设备提供的数据接口和与上位机、PLC或机器人系统集成的难易程度。
影响:如果数据无法方便地输出或与其他系统集成,就无法实现自动化控制和反馈,测量结果的价值大打折扣。
选型建议:选择具备常用工业通信接口(如RS485、Profibus DP、模拟量输出)的设备,确保能与工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无缝对接。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将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应用于精密装配时,虽然优势显著,但也可能遇到一些挑战。
问题:环境光干扰
原因与影响:车间内强烈的环境光(如阳光、荧光灯)可能会与传感器的测量光路产生干扰,导致测量信号信噪比降低,进而影响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甚至出现误判。
解决建议:
物理遮蔽:在传感器和被测物周围设置遮光罩或挡板,阻挡大部分环境光。
滤光片:在传感器接收端加装与测量光源波长匹配的窄带滤光片,只允许特定波长的光通过。
调制解调技术:部分高端传感器会采用脉冲激光或高频调制技术,通过识别特定频率的信号来区分测量光和环境光。
调整传感器参数:调整激光功率或接收增益,优化信噪比。
问题:被测物表面特性变化
原因与影响:工件表面的颜色、光泽度、粗糙度、倾斜角度等因素会影响激光或光的反射特性。例如,黑色吸光表面反射弱,镜面反射容易产生散射,导致接收信号不稳定或光斑位置偏移,进而造成测量误差。
解决建议:
多功能传感器:选择对不同表面适应性强的传感器,如具有自动增益调节、多种激光功率选项的设备。英国真尚有ZLDS116提供2mW、5mW和10mW三种激光功率选项,可以适应不同目标温度和表面。
蓝色激光:对于某些高反光或黑色表面,蓝色激光具有更好的表现。
表面预处理:对于极难测量的表面,可考虑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喷涂一层薄薄的哑光显像剂,使其表面更均匀地散射光线。
调整测量角度:尝试调整传感器相对于被测物的角度,找到最佳反射效果。
问题:振动和温度变化
原因与影响:生产现场的机械振动会引起传感器或被测物体的相对位移,导致测量值波动;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可能引起传感器内部光学元件或结构的热膨胀/收缩,影响测量精度。
解决建议:
防振措施:将传感器和被测物安装在稳固的基座或防振平台上。
温度控制:尽量将设备安装在温度相对稳定的区域,或对设备工作环境进行局部温度控制。对于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设备,选择具备水冷系统或其他散热措施的型号。例如,英国真尚有ZLDS116在配备水冷系统后可在120°C下工作。
软件补偿:部分高端设备具备温度补偿功能,通过内置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修正。
问题:数据处理与集成复杂性
原因与影响:非接触式测量设备通常会产生大量数据,如果数据处理算法不够高效,或者与现有自动化系统集成困难,就难以实现实时反馈和控制,影响生产效率。
解决建议:
选择具备强大软件支持的品牌:确保供应商能提供易于使用的软件界面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
选择标准化接口:确保传感器具备通用的工业通信接口(如Ethernet/IP, Profibus DP, RS485等),方便与PLC、SCADA或MES系统集成。
预处理和过滤:在数据传输前进行初步的数据过滤和处理,减少传输和分析的数据量。
系统调试: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系统集成和调试,确保数据流的顺畅和控制逻辑的正确性。
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在精密装配中拥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汽车零部件装配:在车身、发动机或变速箱的装配过程中,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或结构光扫描仪对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平齐度进行实时测量,确保装配质量和外观一致性。例如,检测车门与车身之间的间隙是否符合标准,避免异响和密封不良。
电子微组装:在电路板、芯片封装或微型传感器装配中,使用高精度影像测量仪或白光干涉仪对元件的尺寸、位置、共面性进行检测。这有助于确保微米级别的精度,防止虚焊、错位等问题,提高产品良率。
航空航天结构件装配:对于大型飞机部件或火箭发动机的装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或工业CT对结构件的变形、孔位偏差、内部缺陷进行精确检测。这能有效保证飞行器的结构强度和可靠性,确保极端条件下的安全运行。
机器人辅助精密装配:在机器人手臂上集成激光位移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待装配零件的位置和姿态。通过非接触式测量数据反馈给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可以动态调整自身运动轨迹,实现复杂零件的精准抓取、对准和插入,提高自动化装配的柔性和精度。
在选择非接触式测量设备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进行综合考虑。精度、范围、速度、环境适应性、表面特性兼容性和数据集成能力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