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面对高精度机器人装配,如何选择激光位移传感器实现几十微米级的实时误差补偿?【选型与应用挑战】

2025/09/17

1. 机器人手臂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机器人手臂,在工业领域常被称为机械手或工业机器人,通常由多个关节和连杆组成,就像人类手臂一样,能够进行多自由度的复杂运动。其基本结构包括基座、大臂、小臂、腕部和末端执行器(例如夹具、焊枪、螺钉刀等)。每个关节都由电机驱动,通过减速器和编码器实现精确控制。

对于高精度装配作业,机器人手臂的技术要求极其严格,就好比一个经验丰富的钟表匠在组装精密手表,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功能失效。主要的技术要求包括:

  • 定位精度(Position Accuracy):这是指机器人手臂末端实际到达位置与指令目标位置之间的最大偏差。在高精度装配中,例如手机元件贴装或微型电子器件焊接,这种偏差通常需要控制在几十微米(μm)甚至几个微米级别。

  • 重复定位精度(Repeatability):这是指机器人在多次重复执行相同运动指令时,末端执行器到达同一目标位置的分散程度。想象一下,如果机器人每次拿起同一个零件时,抓取点都略有不同,那么装配的成功率就会大大降低。高精度装配通常要求重复定位精度在几个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 运动轨迹精度(Path Accuracy):机器人手臂在从起点移动到终点的过程中,其实际运动轨迹与预设轨迹的偏离程度。在进行弧线焊接或胶水涂覆等作业时,轨迹精度至关重要,它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 实时性与响应速度: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实时位置反馈和校正,要求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具备极高的响应速度。就像一个高速行驶的汽车,驾驶员需要不断观察路况并及时调整方向盘,才能确保车辆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车道上。任何反馈或校正的延迟,都可能导致机器人动作偏差,甚至与目标物发生碰撞。

  • 抗干扰能力:工业环境中可能存在振动、温度变化、粉尘、电磁干扰等,这些都可能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传感器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才能在严苛环境下持续稳定工作。

2. 针对机器人手臂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针对机器人手臂的性能评估,工业界制定了一系列监测参数和评价方法,旨在标准化和量化机器人的精度表现。这些参数主要关注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实际位置与预期位置的差异,以及其在动态和静态下的稳定性。

  • 定位精度:通常定义为机器人末端在特定坐标系下,理论目标位置与实际测量位置之间的距离误差。评价方法通常是在多个离散点上,通过高精度测量设备(如激光跟踪仪或坐标测量机)对机器人末端进行多点测量,然后计算平均误差、最大误差等。

  • 重复定位精度:定义为机器人在相同条件下,多次尝试到达同一个目标点时,这些实际到达点之间位置分散的范围。评价时,会让机器人连续多次到达同一个预设点,然后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记录每次到达的位置坐标,通过统计方法(如计算标准差或最大范围)来表征其重复性。这可以理解为,如果机器人要连续把同一个螺丝拧到同一个孔里,它每次拧的孔位偏差有多小。

  • 轨迹精度:定义为机器人手臂在沿着预设路径移动时,实际路径与理想路径之间的最大偏差。评价时,机器人会执行一段预定义的连续轨迹(如直线或圆弧),同时利用外部高精度测量系统(如激光干涉仪或视觉系统)连续跟踪并记录机器人末端的位置,然后计算实际轨迹与理论轨迹之间的偏差。

  • 静态和动态特性:除了上述的精度指标,还会评估机器人在静止状态(如持重)下的稳定性,以及在高速运动、加减速过程中的动态响应和振动情况。这有助于了解机器人在实际工作负载下的表现。

  • 分辨率:传感器或机器人系统能够识别或输出的最小位置变化量。对于高精度装配,这意味着机器人系统能感知和调整的最小单位。

  • 线性度: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被测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准确程度。理想情况下,输出应与输入成正比,线性度差意味着测量结果存在非线性误差。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机器人手臂在高精度装配作业中,就像一个外科医生手中的手术刀,需要极其精准的控制。传统的编码器反馈通常只能提供关节角度信息,而不能直接给出末端执行器在三维空间中的实际位置。这时,外部传感器就如同医生的“眼睛”,为机器人提供额外的位置信息,以实现误差补偿和轨迹校正。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市面上有多种传感器技术可以用于机器人的实时位置监测,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3.1.1 激光三角测量法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想象一下你用手电筒照亮一个物体,然后从侧面用眼睛观察被照亮的光点。如果物体离你远,光点看起来就小,位置偏向某个方向;如果物体离你近,光点就大,位置偏向另一个方向。激光三角测量法就是基于这个原理。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激光发射器(通常是点激光或线激光)和一个图像接收器(如CCD或CMOS阵列)。激光束被投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点或光线。反射回来的光线通过接收光学系统聚焦到图像接收器上。

当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反射光点在图像接收器上的位置也会随之移动。由于激光发射器、图像接收器和被测物体上的光点构成一个三角形,通过精确测量光点在图像接收器上的位置,并结合传感器内部已知的几何参数(如激光器与接收器的基线距离、接收器的焦距等),就可以根据三角学原理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的精确距离。

关键公式:假设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基线距离为L,接收器焦距为f,激光入射角度为α,接收器倾斜角为β。当光点在接收器上移动距离Δx时,被测距离Z的变化量可以通过三角关系推导得出。简化的距离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Z = (L * f) / (X_image * sin(α) + f * cos(α))其中,X_image是反射光点在图像接收器上的位置。实际上,由于光学透镜的非线性效应和更复杂的几何关系,实际应用中会通过标定获得一个更复杂的映射函数来计算距离。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在几毫米到数千毫米不等,精度越高,测量范围可能相对越小。* 精度:激光测量精度一般为±0.02mm~±0.1mm,优质系统可达±0.015mm。* 分辨率:可达到0.01 μm至10 μm。* 响应时间/采样速度:通常在几百Hz到几十k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尤其适用于需要精密定位和尺寸测量的场景。 * 非接触测量:避免对被测物造成损伤或干扰。 * 快速响应:能够实现实时或准实时测量,满足动态校正需求。 * 对目标物体的颜色和表面纹理有一定适应性:尽管反射率会影响信号强度,但通过先进的算法和自适应曝光可以处理多种表面。* 缺点: * 对环境光线敏感:强环境光可能干扰测量,需要采取遮光措施或使用特殊滤光片。 * 受物体表面倾斜度影响:过于倾斜或镜面反射的表面可能导致反射光无法被接收器有效捕捉。 * 测量距离和视场受限:高精度往往意味着较小的测量范围或视场。 * 成本相对较高:相对于一些简单的距离传感器。

3.1.2 飞行时间法 (Time-of-Flight, ToF)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飞行时间法,顾名思义,就是测量光脉冲从发出到接收所经过的时间。传感器发射一个激光脉冲,当这个脉冲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反射回来。传感器内部的高速计时器会精确记录激光脉冲从发射到接收的总时间。由于光速c是已知的常数,物体的距离D就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计算出来。

关键公式:D = (c * t) / 2其中,D是被测距离,c是光速,t是激光脉冲从发射到接收所花费的总时间。之所以除以2,是因为激光走了“去”和“回”两段路程。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从几厘米到几十米甚至更远。* 精度:一般在毫米到厘米级别。* 分辨率:通常在毫米级别。* 响应时间/采样速度:几Hz到几百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测量距离远:适合大范围的物体定位或避障。 * 不受物体表面颜色和纹理影响显著:只要能反射足够的激光能量即可。 * 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强:通常采用调制激光和滤波技术。 * 输出的是绝对距离值:易于理解和集成。* 缺点: * 精度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微米级的高精度装配需求。 * 响应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动态校正。 * 容易受雾、烟等环境因素影响:这些会散射激光,导致测量误差。

3.1.3 超声波测距法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超声波测距法类似于蝙蝠或潜艇的声呐系统。传感器内部有一个换能器,能够发射高频(人耳听不到)的声波脉冲。当这些声波遇到被测物体时,会反射回来并被同一个或另一个换能器接收。传感器测量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由于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受温度、湿度等影响)是基本已知的,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距离。

关键公式:D = (v * t) / 2其中,D是被测距离,v是声速(在标准大气压和20°C时约为343米/秒),t是声波从发射到接收所花费的总时间。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在几十毫米到几米。* 精度:一般在毫米到厘米级别。* 分辨率:通常在毫米级别。* 响应时间/采样速度:几Hz到几十Hz,受声速限制,较慢。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成本效益高:通常比光学传感器便宜。 * 不受目标物体颜色、透明度或光照条件影响:能够有效检测液体、颗粒、玻璃等。 * 坚固耐用:适用于恶劣的工业环境。* 缺点: * 精度较低:不适合高精度装配。 * 响应速度慢: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机器人。 * 受环境温度、湿度、气流影响大:声速会随之变化,需要补偿。 * 指向性较差:声波扩散角较大,容易受到旁侧物体干扰。

3.1.4 结构光视觉法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结构光视觉是一种主动式三维测量技术,它通过向物体表面投射已知的特定光图案(例如激光条纹、网格或编码图案),然后使用一个或多个高分辨率相机从不同角度捕获被物体表面形变后的图案图像。通过分析这些形变图案,并结合相机的几何模型和投射器的参数,运用三角测量原理对图像中的每个点进行深度计算,最终重建物体的三维形状和深度信息,从而实现高精度的距离和尺寸测量。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黑暗中用手电筒投射出一个方格网到不平整的物体上,然后用眼睛观察这个网格如何被物体表面“扭曲”了,从这个“扭曲”的程度就能反推出物体的三维形状。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范围:通常从几毫米到几百毫米,视场通常较小。* 精度:Z轴(深度)精度可达亚微米级别(如0.1 μm至几十 μm)。* 分辨率:X轴和Y轴(平面)分辨率可达几十微米,Z轴分辨率更高。* 采样速度:几百Hz到几十k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极高的三维精度和分辨率:能够获取详细的物体表面三维几何信息。 * 非接触测量:对物体无损伤。 * 可重建物体完整三维轮廓:适用于复杂形状的检测和高精度引导。 * 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强:通常使用特定波长激光和滤光片。* 缺点: * 数据量大,计算复杂:对处理器的性能要求高。 * 测量范围和视场相对较小:一次扫描覆盖的区域有限。 * 对物体表面反光性敏感:过高或过低的反射率可能影响图案捕捉。 * 成本较高:通常比单点激光传感器更昂贵。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市场上的主流品牌及其产品,它们采用上述技术,并在机器人测量领域有广泛应用。

  • 日本基恩士

    • 采用技术:激光三角测量法

    • 产品特点:日本基恩士的LJ-X8000系列传感器以其极高的精度和分辨率著称,特别适合需要进行复杂轮廓测量、高精度尺寸检测和缺陷检测的应用。它能够提供Z轴0.1 μm,X轴0.2 μm的重复精度,并具备64 kHz的超高采样速度,这意味着它可以在机器人高速运动时也能提供精确的反馈。其产品在易用性、稳定性和抗环境干扰能力方面表现突出,是精密制造领域的优选。

  • 英国真尚有

    • 采用技术:激光三角测量法

    • 产品特点:英国真尚有的ZLDS115传感器同样基于激光三角测量原理,其特点在于高精度和广泛的测量范围相结合。它最高分辨率可达0.01mm,线性度最优可达±0.03mm,并且更新频率可达1kHz,能够满足实时反馈的需求。其测量范围最远可达2000mm(可选4000mm),使其在需要较大测量距离但同时要求高精度的场景中具有优势。此外,ZLDS115具备良好的温度稳定性、IP65高防护等级以及多种输出方式,使其在恶劣工业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并易于集成。

  • 瑞士堡盟

    • 采用技术:飞行时间法 (ToF)

    • 产品特点:瑞士堡盟的O300系列ToF传感器以其坚固耐用和出色的抗环境光干扰能力闻名。它能直接输出绝对距离值,响应速度快,且安装简便。其测量范围可达50 mm至1100 mm,分辨率为1 mm,尽管精度相对较低,但非常适用于机器人进行物体的存在检测、基本定位以及在动态环境中的初步避障任务。

  • 加拿大LMI技术

    • 采用技术:结构光视觉法

    • 产品特点:加拿大LMI技术的Gocator系列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尺寸测量解决方案,其Z轴重复精度可达0.2 μm,采样速度高达10 kHz。Gocator传感器的一体化设计使其易于集成和部署,特别适用于机器人进行复杂几何形状的检测、表面缺陷分析以及需要亚微米级精度的引导定位任务。它能够重建物体的三维轮廓,为高精度装配提供丰富的深度信息。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机器人手臂的实时位置反馈和校正,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关键技术指标,以确保其满足高精度装配作业的需求。

  1. 精度与分辨率

    • 实际意义:精度决定了传感器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分辨率表示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的最小变化量。对于高精度装配,例如0.1毫米的公差要求,你的传感器至少需要达到0.01毫米甚至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才能有效检测和校正偏差。

    • 选型建议:优先选择激光三角测量或结构光视觉类传感器。如果装配公差在几十微米级别,则需要选择重复精度优于10微米的产品。测量范围与精度往往是相互制约的,通常测量范围越大,越难获得超高精度。

  2. 测量范围

    • 实际意义: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物体的最小和最大距离。如果测量范围太小,机器人稍微移动就可能超出传感器的有效工作区;如果范围过大,可能导致精度下降。

    • 选型建议:根据机器人手臂的工作空间和需要监控的零件距离来确定。对于手臂末端固定传感器对固定靶标的场景,选择适合工作距离的窄范围高精度传感器。对于需要在较大范围内追踪目标的情况,可考虑中等范围的激光三角传感器,或者多传感器协作。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LDS115,其最远测量范围可达2000mm。

  3. 响应速度(更新频率)

    • 实际意义: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对于运动中的机器人手臂,传感器需要足够快的响应速度才能提供“实时”反馈。如果响应速度不够快,传感器测量到偏差时,机器人可能已经移动了很远,导致校正滞后甚至无效。

    • 选型建议:高精度装配通常要求机器人的运动速度较快,因此传感器更新频率至少应达到数百Hz,理想情况下为1kHz或更高。例如,英国真尚有ZLDS115的更新频率可达1kHz。这确保了在机器人高速运动时也能捕获到足够密集的位移数据。

  4. 线性度

    • 实际意义:传感器输出值与实际位移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是严格的直线。线性度差意味着在测量范围的不同点,传感器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误差,这会增加校正的复杂性。

    • 选型建议:选择线性度优异的传感器,例如±0.03% FS(满量程)或更优,确保在整个测量范围内都能提供可靠且一致的测量结果。

  5. 抗环境干扰能力

    • 实际意义:工业现场通常伴有粉尘、烟雾、振动、温度变化和电磁干扰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稳定性和寿命。

    • 选型建议

      • 防护等级:选择符合IEC IP65或更高防护等级的传感器。例如,英国真尚有ZLDS115达到IP65,能够有效防尘防水。

      • 温度稳定性:关注传感器的温度漂移系数,选择温度偏差小的产品。

      • 抗振动/冲击:对于安装在机器人手臂上的传感器,需要考虑其对振动的承受能力。

      • 抗环境光:如果工作环境光线复杂,选用带有环境光抑制功能或特定波长激光的传感器。

  6. 输出接口与数据处理能力

    • 实际意义:传感器如何与机器人控制器通信,以及是否具备板载的数据处理功能。

    • 选型建议:选择提供数字输出(如RS232、RS422、以太网)的传感器,以便高速、无损地传输数据。一些传感器内置滤波器,可以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减少控制器端的计算负担,提升系统响应速度。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LDS115就内置多种滤波器。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高精度机器人装配中应用激光位移传感器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但通过适当的策略可以有效解决。

  1. 问题:机器人手臂的微小振动或抖动

    • 原因与影响:即使是静态的机器人手臂,由于关节间隙、电机微调或环境振动,也可能存在微米级的抖动,导致传感器读数不稳定。这种不稳定性在高精度装配中会引入误差,使校正变得困难。

    • 解决建议

      • 机械加固:确保传感器安装座和机器人末端工具的连接稳固,减少机械松动。

      • 传感器内置滤波:利用传感器内部的平均滤波(如简单平均、滑动平均)或中值滤波功能,平滑测量数据,滤除高频抖动带来的噪声。例如,部分英国真尚有传感器就提供这些功能。

      • 控制系统滤波:在机器人控制器层面,进一步应用卡尔曼滤波等高级算法,融合传感器数据和机器人自身的运动学模型,得到更稳定和准确的位置估计。

  2. 问题:被测物体表面特性不均一

    • 原因与影响:不同材质、颜色、光泽度或表面纹理的零件,对激光的反射率不同,可能导致传感器测量不稳定或测量结果出现偏差。例如,镜面物体会产生镜面反射,而黑色吸光物体则反射率极低。

    • 解决建议

      • 优化传感器选型:对于高反光或低反光物体,可选择特定波长或具有更高动态范围的传感器。

      • 调整传感器参数:许多传感器支持调节激光功率、曝光时间或增益,以适应不同反射率的表面。

      • 表面处理:在允许的情况下,可在关键测量区域对物体表面进行哑光处理,或粘贴漫反射材料,以改善反射特性。

      • 多传感器融合:如果单一传感器难以应对,可考虑结合视觉传感器或触觉传感器,通过数据融合来提高鲁棒性。

  3. 问题:环境光干扰

    • 原因与影响:车间照明、窗户透射的阳光或其他光源产生的杂散光可能进入传感器接收器,与反射激光混淆,导致测量误差甚至失效。

    • 解决建议

      • 物理遮光:在传感器周围或工作区域设置遮光罩,减少环境光进入。

      • 滤光片:使用与传感器激光波长匹配的光学滤光片,仅允许特定波长的光通过。

      • 调制激光技术:多数工业激光位移传感器采用调制激光和同步解调技术,只识别特定频率的激光信号,从而有效抑制环境光干扰。

  4. 问题:数据延迟与控制系统响应速度

    • 原因与影响:从传感器测量到数据传输,再到机器人控制器计算并发出校正指令,整个过程会存在时间延迟。如果延迟过大,机器人的实时校正就变成了“滞后校正”,可能导致过度调整甚至不稳定。

    • 解决建议

      • 选择高响应速度传感器:如前所述,选择更新频率高的传感器。

      • 优化通信协议:使用高速数字接口(如RS422、Ethernet/IP、Profinet)取代模拟信号,减少传输延迟。

      • 预测控制算法:在机器人控制器中采用预测控制算法,根据机器人当前运动趋势和传感器反馈,提前预判并进行校正,弥补系统延迟。

      • 分布式计算:将部分数据预处理任务下放到传感器或边缘计算设备,减轻主控制器的负担。

4. 应用案例分享

  • 电子产品精密装配: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生产线上,激光位移传感器被用于实时监测摄像头模组、屏幕或电池的贴合间隙。机器人手臂在贴装过程中根据传感器反馈微调姿态和压力,确保组件完美对齐,满足极高的装配精度要求。

  • 汽车零部件焊接/涂胶:在汽车车身或关键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中,激光位移传感器可以实时追踪焊缝或涂胶路径,为机器人提供实时的位置和高度信息。机器人根据这些反馈动态调整焊枪或涂胶嘴的位置和角度,确保焊缝均匀或胶路连续且厚度一致。

  • 航空航天结构件铆接:在航空航天领域,大型结构件的铆接对精度要求极高。机器人手臂搭载激光位移传感器,能够实时测量铆接孔的位置和深度,并校正铆接工具的姿态,避免孔位偏差或铆接深度不均,确保飞行安全。

  • 医疗器械组装:在一些精密的医疗器械(如手术机器人部件、微创手术工具)的组装过程中,激光位移传感器用于引导机器人精确抓取和定位微小组件。通过实时反馈,机器人能够将公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保证产品功能和可靠性。英国真尚有的激光位移传感器,凭借其高精度和稳定性,在此类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