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选择合适的非接触式测振技术,才能对复杂结构实现亚微米级的振动位移精度和数十kHz/MHz级的高频动态响应?【模态分析,结构健康监测,高精度测量】

2025/09/17

1. 复杂结构振动测量的挑战

在振动试验中,复杂结构往往指那些由多种材料、不同厚度、不规则几何形状和连接方式构成的部件或整体系统。比如,一架无人机的复合材料机翼、一台精密机床的铸造床身、或是一个正在进行模态分析的汽车车身。这些结构的特点是振动模式多样,响应频率范围宽泛,而且某些关键部位可能非常薄弱或难以触及。

传统的接触式传感器,例如加速度计,虽然可靠,但在测量复杂结构表面位移时,会带来一些固有的挑战。想象一下,你试图用一个微小的砝码去测量一张纸的振动,这个砝码自身的质量就会改变纸的振动特性。同样,接触式传感器会给被测结构增加额外的质量和刚度,特别是对于轻量化或高频响应的结构,这种“负载效应”会显著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导致测量结果失真。此外,传感器本身的安装方式、引线连接也可能引入干扰,并且很难在复杂曲面或微小区域进行精确布设。要实现高密度、高频率的位移测量,非接触式传感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复杂结构振动监测的关键参数

对复杂结构进行振动监测时,我们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参数及其评价方法:

  • 位移 (Displacement):描述物体相对于其静止位置的距离变化。它是振动最直观的物理量,通常用于评估结构变形、稳定性以及是否存在过大的运动范围。位移可以通过峰峰值、均方根值 (RMS) 来评价,也可以通过时域波形直接分析。

  • 速度 (Velocity):描述物体振动时的瞬时运动快慢和方向。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在很多振动能量传输和损伤机制分析中,速度比位移更有意义。评价方法与位移类似,常用峰值速度、RMS速度。

  • 加速度 (Acceleration):描述物体振动时瞬时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二阶导数,与物体所受的惯性力直接相关。在冲击、高频振动以及结构疲劳分析中,加速度是主要的关注参数。它同样可以通过峰值或RMS值来评价。

这些参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但在测量时,直接获取的物理量往往取决于传感器的类型和原理。例如,某些传感器直接测量位移,而另一些则直接测量速度或加速度,再通过积分或微分来获得其他参数。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非接触式振动位移测量领域,市面上主流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它们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3.1.1 激光三角测量法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想象一下,你拿着一个手电筒照向一个物体,然后从旁边不同的角度去看反射回来的光斑位置,当物体远近变化时,你看到的光斑位置也会跟着移动。激光三角测量法就是利用这个原理,但用的是更精确的激光。

传感器内部会发射一束高度聚焦的激光束到待测物体表面。这束激光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微小的光斑。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会通过一个接收透镜,聚焦到传感器内部一个名为位置敏感探测器(PSD,或者更先进的CMOS/CCD)的元件上。当被测物体表面发生位移,即它离传感器更近或更远时,反射光斑在接收透镜上的入射角度就会改变,从而导致光斑在位置敏感探测器上的位置也随之移动。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光斑在探测器上的位置变化,结合内部几何结构和光学参数,就能高精度地计算出物体表面的位移量。

这个原理的物理基础是几何三角关系。假设传感器内部的激光发射器、接收透镜中心和位置敏感探测器形成一个固定的参考三角形。当物体表面在测量轴线上移动时,激光入射角 α 和反射角 β 会随之变化。通过测量探测器上光斑位置 ΔY 的变化,可以推算出物体相对于传感器的距离 X 的变化。一个简化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X = (L * f) / (Y - Y0) (此为一维PSD的简化模型,其中L是发射器到接收透镜的距离,f是透镜焦距,Y是光斑在PSD上的位置,Y0是参考位置)。

或者,更直观地,位移 ΔX 与探测器上的光斑位移 ΔY 成正比:ΔX ≈ k * ΔY,其中 k 是一个与传感器几何参数相关的比例系数。

核心性能参数

这类传感器的采样速度通常很高,可达几十千赫兹(kHz)。测量范围从几毫米到数百毫米不等,重复精度可以达到亚微米级别,线性度一般在±0.05% F.S.(满量程)左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适合对动态位移进行实时监测。传感器体积可以做得非常小巧,方便集成到空间受限的设备中。对于不同颜色的表面也有较好的适应性,部分产品还提供蓝光或UV激光选项,能有效应对高温物体和有机材料的反光问题。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了对被测物体的干扰。

  • 缺点: 测量范围相对有限,通常在几毫米到几百毫米之间。对被测物体表面的粗糙度、镜面反射、透明度等特性有一定要求。如果物体表面非常光滑或透明,可能需要做特殊处理(如喷涂哑光漆)。此外,测量角度也需要严格控制,以避免遮挡或反射光丢失。

  • 成本考量: 这类传感器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性能越好、功能越多的产品价格越高。

3.1.2 激光多普勒测振法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就像一个“雷达”,它发射一束激光到运动的物体表面。当物体振动时,反射回来的激光光束会因为“多普勒效应”而发生频率上的微小变化。这种现象类似于救护车靠近你时警笛声变尖,远离时变沉。激光的频率变化量与物体表面的振动速度成正比。测振仪接收反射光,通过解调其频率变化,就能高精度地测量物体表面的振动速度,进而通过积分计算出位移和加速度。

其物理基础是多普勒效应,具体到激光测振,是光的多普勒频移。当波源和接收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对于激光束照射到运动物体并反射的情况,反射光的频率变化量 fd(多普勒频移)与物体相对于激光束的径向速度 v 成正比,与激光波长 λ 成反比:

fd = 2 * v / λ

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 fd,就能计算出 v。再通过对 v 进行积分运算,就可以得到振动位移 d

d = ∫ v dt

核心性能参数

这类测振仪具有极高的精度和带宽,振动速度量程可从纳米级每秒到数十米每秒,位移分辨率可达皮米(pm)量级,带宽最高可达数十兆赫兹(MHz)。工作距离灵活,可远距离测量,并可实现扫描式全场振动测量。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极高的测量精度和频率响应,能捕捉到微小的、高速的振动。非接触、非侵入式测量,对被测物体无任何影响。可实现单点或扫描式全场测量,提供丰富的动态数据。工作距离大,适用于大型结构或危险环境。

  • 缺点: 设备通常比较昂贵且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对被测物体表面反射特性有一定要求,如果表面吸光或镜面反射严重,可能需要加反光膜。

  • 成本考量: 通常价格高昂,一套系统可能从数十万到上百万元人民币。

3.1.3 激光干涉测量法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激光干涉测量法利用光的波动性。它像用两束极其精确的光尺去比较长度。系统发射一束稳定的激光,这束激光被分光镜分为两束:一束作为参考光,沿固定路径传播;另一束作为测量光,照射到被测物体上的一个反射镜。当被测物体移动时,测量光走过的路径长度发生改变。这两束光重新汇合时,由于路径差的变化,会产生干涉条纹(明暗相间的光斑)。系统通过精确计数这些干涉条纹的变化,就能以极高的精度测量出目标的位移。

其物理基础是光的干涉原理。当两束相干光波叠加时,会形成干涉图样。光路差 ΔL 与波长 λ 的整数倍关系决定了干涉条纹的明暗。每当光路差改变一个波长 λ 时,干涉条纹会移动一个周期。对于被测物体移动 Δd,测量光往返路径改变 2Δd,引起的光路差 ΔL = 2Δd。因此,位移与干涉条纹数 N 和激光波长 λ 之间存在关系:

Δd = N * λ / 2

核心性能参数

线位移测量精度可达±0.5 ppm(百万分之几),分辨率可达纳米(nm)甚至亚纳米级别,最大线速度可达数米每秒,测量范围非常大,长达数十米,数据采集频率最高可达50 k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极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是所有位移测量技术中精度最高的之一。测量范围广,可用于大型结构的精密测量。原理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

  • 缺点: 需要在被测物体上安装反射镜(目标通常是平面反射镜或角锥反射镜),这可能对被测物造成轻微的质量负载。对环境温度、湿度和气压变化敏感,需要进行环境补偿。设备复杂,成本高昂,主要用于计量、校准和高端科研领域。

3.1.4 光纤位移传感器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光纤位移传感器通常基于光学干涉原理,如法布里-珀罗干涉。想象一根非常细的光纤,它的末端有一个微小的“光学腔体”。当光通过这根光纤到达腔体,一部分光会被腔体内部反射,另一部分则会继续前进,被待测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两部分反射光会在光纤中发生干涉。当待测物体表面发生位移时,会改变这个光学腔体的长度(或者腔体内的光路),从而导致反射回来的光的干涉谱发生变化。传感器通过分析这些光谱的变化,就能高精度地计算出物体表面的位移。

核心性能参数

这类传感器的量程一般较小,典型值在0.5 mm至10 mm之间。分辨率通常小于1 µm,部分产品可达0.1 µm。频率响应可达 1kHz。探头部分的工作温度范围较宽,例如-40 °C至+125 °C。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探头尺寸小巧,可集成到狭小空间。光纤本身是非导电、非磁性的,因此具有本质安全、完全不受电磁干扰或核辐射影响的独特优势,非常适用于高压、高温、强电磁场或危险环境。

  • 缺点: 测量量程通常较小,不适合大范围位移测量。频率响应相对较低,可能不适用于超高频振动监测。对探头与被测表面的距离和角度有一定要求。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于一些主流国际品牌,它们在非接触式振动位移测量领域有着各自的优势技术。

  • 德国聚光科技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振法) 德国聚光科技是激光多普勒测振仪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其产品以极高的精度和带宽著称。例如PSV-500系列,能够提供最高25 MHz的带宽和小于1皮米的位移分辨率。它们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声学等高端研发领域,能够进行高空间分辨率的全场振动测量,提供全面的振动速度、位移和加速度数据。其独特优势在于能够进行全场扫描测量和极高的灵敏度。

  • 英国真尚有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法) 英国真尚有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是一款超小型设备,尺寸仅45*30.5*17mm。它以高精度和高频率为特点,线性度达±0.05%,分辨率高达0.01%(数字输出),测量频率最高可达9400Hz。提供10mm至500mm的多样化测量范围,并可选配蓝光/UV激光器,使其能适应多种材料和高温环境。凭借IP67防护等级和优异的抗振动、抗冲击性能,ZLDS103在紧凑设计下提供了强大的环境适应性,是需要高速、高精度位移测量的工业应用的理想选择。

  • 日本基恩士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法) 日本基恩士的LJ-V系列超高速激光位移传感器同样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法,以其极高的采样速度和重复精度闻名。例如LJ-V7080提供最大80mm测量范围,LJ-V7001P的重复精度低至0.005 μm,采样速度最高可达64 kHz。日本基恩士的产品在在线、高速、批量检测领域表现突出,易于集成到自动化生产线,对各种表面材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精密尺寸和位移监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 英国雷尼绍 (采用激光干涉测量法) 英国雷尼绍的XL-80激光校准系统代表了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的顶尖水平。它提供±0.5 ppm的线位移测量精度和1 nm的分辨率,测量范围长达80米,数据采集频率最高50 kHz。英国雷尼绍以其卓越的测量和校准技术闻名,XL-80系统适用于对精度要求极致的科研、计量以及高端制造领域,特别在大型结构或精密机床的动态性能分析中具有独特优势。

  • 瑞士米科诺 (采用光纤位移传感器) 瑞士米科诺的MR332系列光纤位移传感器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原理,具有本质安全和不受电磁干扰的突出特点。其探头小巧,典型量程0.5mm至10mm,分辨率通常小于1 µm,部分产品可达0.1 µm,频率响应可达 1kHz,探头工作温度可达125°C。这使其非常适用于高压、高温、危险或强电磁场等恶劣环境,为特殊工况下的高分辨率位移测量提供了可靠方案。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振动试验中的复杂结构选择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时,需要综合考量多项技术指标,因为它们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1. 精度 (Accuracy):

    • 实际意义: 衡量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它通常包含线性度、分辨率和重复精度。

      • 线性度: 传感器输出与实际位移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直”。如果线性度不好,测量结果在量程两端可能会出现偏差。

      • 分辨率: 传感器能识别的最小位移变化量。分辨率越高,就能捕捉到越微小的振动。

      • 重复精度: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位置,结果的一致性。重复精度高意味着测量结果稳定可靠。

    • 影响: 高精度传感器能提供更真实、更细致的振动细节,对于结构模态分析、疲劳损伤评估等至关重要。

    • 选型建议: 对于精密部件或需要精确定位微小形变的场景,如航空发动机叶片振动、微电子器件形变,应优先选择高分辨率和高线性度的激光干涉或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对于一般工业振动监测,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通常能满足要求。

  2. 测量频率/带宽 (Measurement Frequency/Bandwidth):

    • 实际意义: 传感器能准确响应的振动频率范围。测量频率越高,传感器就能捕捉到越快的振动变化。

    • 影响: 如果被测结构的振动频率超出了传感器的测量频率,那么高速振动的细节将无法被记录,导致数据失真或关键信息丢失。

    • 选型建议: 对于高频振动试验,如超声波振动、高转速机械部件振动,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是最佳选择。对于中低频振动,高速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或激光干涉系统也能胜任。

  3. 测量范围 (Measurement Range) 与工作距离 (Stand-off Distance):

    • 实际意义: 测量范围是指传感器能够有效测量的最大和最小位移量之间的跨度。工作距离是指传感器与被测物体表面之间的推荐操作距离。

    • 影响: 测量范围决定了传感器能覆盖的振动幅度。工作距离影响传感器的安装灵活性和是否能在狭小或危险空间进行测量。

    • 选型建议: 对于大型结构或需要远距离测量的场景,激光干涉或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因其长工作距离而更有优势。对于近距离、紧凑安装的场景,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或光纤传感器因其小巧尺寸和合适的量程更具优势。

  4. 光斑尺寸 (Spot Size):

    • 实际意义: 激光束在被测物体表面形成的光斑大小。

    • 影响: 光斑越小,测量点的空间分辨率越高,越适合测量微小部件或复杂曲面上的局部振动。

    • 选型建议: 测量微型结构或需要精细扫描表面轮廓的场景,应选择光斑尺寸小的传感器。

  5. 目标表面特性兼容性: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对不同颜色、材质(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光泽度(哑光、镜面)以及温度的物体表面的适应能力。

    • 影响: 如果传感器对特定表面不兼容,可能无法获得稳定的信号,导致测量失败或误差大。

    • 选型建议: 对于常规表面,大部分激光传感器都能工作。但对于高温物体、透明或有机材料,可选配蓝光或UV激光的传感器通常能提供更稳定的测量。对于镜面或吸光表面,可能需要表面处理(如喷涂哑光漆)或选择对表面特性不敏感的技术。

  6. 环境适应性:

    • 实际意义: 传感器在恶劣工作环境(温度、湿度、粉尘、水、振动、冲击、电磁干扰)下的稳定工作能力。

    • 影响: 恶劣环境可能导致传感器性能下降、故障甚至损坏。

    • 选型建议: 在潮湿、多尘或有水溅的工业环境,需选择IP防护等级高的传感器。对于高低温环境,需要关注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光纤传感器因其抗电磁干扰的特性而独具优势。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合适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在实际振动试验中仍可能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预先了解并采取措施。

  1. 问题:被测表面反射特性不佳

    • 原因及影响: 有些复杂结构的表面可能过于光滑(镜面反射)、过于粗糙、颜色太深(吸光)或透明,导致激光信号反射不稳定或强度不足。这会造成测量数据跳动大、精度下降,甚至无法获得有效信号。

    • 解决建议:

      • 表面处理: 对于镜面或吸光表面,可以在测量点喷涂一层薄薄的哑光白漆或使用专用的反射膜,以增加漫反射,使传感器更好地接收信号。但需要注意,这可能微弱地改变结构的局部质量或刚度。

      • 选择合适波长: 如果是高温物体或有机材料,可选择提供蓝光或UV激光选项的传感器,这些波长在这些材料上的吸收和散射特性更好。

      • 调整入射角: 微调传感器的安装角度,找到最佳的反射信号接收角度。

  2. 问题:环境光干扰

    • 原因及影响: 强烈的环境光(如太阳光、白炽灯、荧光灯)可能会与传感器发射的激光混淆,尤其是在户外或明亮的试验环境中。这会导致传感器误判,引入额外的噪声,降低测量精度。

    • 解决建议:

      • 遮光: 在传感器和被测点周围搭建遮光罩,减少环境光的影响。

      • 滤光片: 部分传感器(或附件)会提供专门的滤光片,只允许特定波长的激光通过,滤除大部分环境光。

      • 高频调制: 多数先进的激光传感器会采用高频调制和解调技术,只识别特定频率的激光信号,从而有效抑制环境光干扰。

  3. 问题:传感器安装不稳或振动

    • 原因及影响: 如果传感器本身的安装基座不稳定,或者安装位置受到试验台架或其他部件的振动影响,传感器自身就会产生相对位移,这会叠加到被测物体的真实振动上,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 解决建议:

      • 稳固安装: 将传感器安装在坚固、稳定的基座上,确保其与被测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尽可能固定。

      • 隔振: 必要时对传感器支架进行隔振处理,使用隔振垫或独立的支架系统,防止试验环境的振动传递到传感器。

  4. 问题:数据处理与分析复杂性

    • 原因及影响: 复杂结构通常有复杂的振动模式(如弯曲、扭转、膜态振动),单一测点的位移数据可能不足以全面反映结构行为。高频、高精度的数据量巨大,处理和分析不当可能导致错误结论。

    • 解决建议:

      • 多点测量: 在关键部位设置多个测量点,以捕捉不同区域的振动响应,从而更全面地理解整体振型。对于扫描式测振仪(如德国聚光科技产品)可以直接解决此问题。

      • 信号处理: 利用傅里叶变换(FFT)进行频域分析,识别主要的振动频率和模态。使用滤波技术去除噪声或不相关的频率分量。

      • 模态分析软件: 结合专业的模态分析软件,将多个测点的数据进行整合,构建结构的动态模型,识别固有频率、阻尼比和振型。

4. 应用案例分享

非接触式振动位移测量技术在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 航空航天:用于检测飞机机翼、发动机叶片、卫星天线等结构的振动模态和疲劳特性,确保飞行安全和性能。

  • 汽车工业:评估车身、发动机、制动盘等部件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能,提升驾驶舒适性和车辆可靠性。

  • 精密机械制造:监测数控机床主轴、刀具的微小振动,优化加工工艺,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 结构健康监测:远程监测大型桥梁、高层建筑等基础设施的微小变形和振动,及时发现结构损伤,保障公共安全。

  • 电子与微机电系统(MEMS):用于微型器件的动态特性分析和性能测试,推动微电子技术发展。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