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属加工生产线上,我们处理的“被测物”多种多样,它们可以是未经加工的金属毛坯,也可以是经过精密切削、冲压、焊接或铸造的成品或半成品。这些工件的形状从简单的板材、棒材、型材到复杂的机械零部件,如发动机壳体、齿轮、轴承座等。
对于这些金属工件,尤其是那些需要高精度配合或外观质量要求高的部件,尺寸控制至关重要。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比如游标卡尺、千分尺)虽然直观,但却可能在工件表面留下划痕或压痕,对于已完成表面处理(如抛光、电镀)或材质较软(如铝、铜)的精密件来说,这是无法接受的。因此,非接触式测量成了必然选择。同时,为了适应生产线的高节拍,测量必须是实时的、高频率的,能够快速反馈尺寸偏差,以便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实现所谓的“在线尺寸控制”。这就要求传感器不仅要精度高,还要响应快,并且能在嘈杂、多变(如灰尘、油污、振动)的工业环境中稳定可靠地工作。
针对金属加工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通常会关注以下几类监测参数及其评价方法:
尺寸参数:
长度/宽度/厚度: 指工件在特定方向上的物理尺寸。在线检测时,通常通过多个传感器点或扫描方式,测量工件边缘或表面点之间的距离来获取。例如,板材厚度通过上下两个传感器对测,或单传感器扫描轮廓获得。
直径: 针对圆柱形或圆形截面工件,指其横截面的最大距离。评价时可采用对向测量或多点扫描,计算平均直径或最大/最小直径。
形状公差参数:
平面度: 衡量工件表面偏离理想平面的程度。通常通过扫描整个表面,获取大量三维坐标点,然后拟合一个参考平面,计算所有点到该平面的最大偏差来评价。
直线度: 衡量工件某条边或轴线偏离理想直线的程度。通过沿该特征线进行多点测量,计算各点到拟合直线的最大偏差。
圆度: 衡量工件圆形截面偏离理想圆的程度。通过对圆形轮廓进行密集采样,计算其最大与最小半径的差值。
位置公差参数:
平行度: 衡量两个平面或轴线相互平行的程度。评价时需确定一个基准特征,再测量另一个特征相对于基准的平行偏差。
同轴度: 衡量两个同轴特征(如圆柱面)的轴线重合程度。通过测量两轴线之间的偏差来评价。
这些参数的监测,其核心都是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获取大量的几何数据,再通过特定的算法进行数据处理、拟合、计算,最终与预设的公差范围进行比较,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激光三角测量法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角度看一束光照在墙上,如果你向前或向后移动,光点在墙上的位置也会相应地移动。激光三角测量法就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个“视角”和“光点位移”的几何关系。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会发射一束非常细的激光束,斜着投射到被测物体的表面,形成一个明亮的光斑。这个光斑反射回来的光线,会通过一个专门的接收透镜,被聚焦到一个光敏器件上,比如位置敏感探测器(PSD)或CMOS图像传感器。当被测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光斑在物体表面的位置会移动,从而导致反射光线进入接收透镜的角度发生变化,最终使得光斑在光敏器件上的成像位置发生偏移。
传感器内部的处理器通过精确测量光斑在光敏器件上的位置移动量(Δx),结合传感器发射器、接收器与光敏器件之间固定的几何结构参数(例如基线长度L、发射角度θ1、接收角度θ2),就可以利用三角函数关系来计算出被测物体到传感器的实际距离D。
其基本几何关系可以简化为: D = (L * sin(θ2)) / (sin(θ1 + θ2 - φ)) 其中φ是光斑在接收器上偏转对应的角度。通过这种方法,传感器可以将光斑的微小位移精确转换成距离的变化。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精度: 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的精度通常在全量程的±0.05%至±0.2%之间,某些高端型号可以达到更高的精度。例如,100毫米量程的传感器,其精度可能达到±50微米。 * 分辨率: 分辨率通常在微米级别,一些高性能的产品甚至可以达到亚微米级别,例如10毫米量程的传感器分辨率可以达到1微米。 * 测量频率: 测量频率通常较高,从几百赫兹到几万赫兹不等,可以实现亚毫秒级的响应,非常适合高速运动工件的在线检测。 * 测量范围: 测量范围广泛,从几毫米到几百毫米不等,应用灵活。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非接触无损伤。对于绝大多数漫反射表面(如普通金属表面)表现稳定。传感器体积通常较小,易于集成到空间有限的生产线。可选的蓝光或UV激光能显著提升对高温、镜面或特殊材质(如有机材料)的测量适应性。 * 局限性: 对于高度镜面反射的表面,激光可能直接反射出接收器视野,导致测量困难。在测量范围边缘,精度可能略有下降。 * 成本考量: 中等偏高,但考虑到其高性能和广泛适用性,性价比高。
共焦色散测量法
想象一个“彩虹手电筒”,它发出的各种颜色的光,每种颜色都会在不同的深度聚焦。当一个物体刚好处于某种颜色的焦点上时,那束颜色的光反射回来就会最亮。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发射一道宽光谱的白光,这束白光经过特殊设计的色散物镜后,不同波长的光(即不同颜色)会聚焦在光轴上不同的深度。当被测物体表面位于某个特定波长光的焦点处时,该波长的光能最强烈地反射回来。反射光会通过一个共焦针孔光阑,只有与针孔“共焦”的特定波长的光才能穿过并被光谱仪接收。通过分析反射光中最强的波长,就能精确计算出物体到传感器的距离。 此方法基于光波的色散效应和共焦原理。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精度: 极高,纳米级,例如2毫米量程分辨率可达2纳米。 * 分辨率: 1纳米到几十纳米。 * 测量频率: 高,最高可达几十千赫兹到上百千赫兹。 * 测量范围: 相对较小,通常在几百微米到几十毫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极高的精度和分辨率,几乎不受表面材质和颜色(包括镜面、透明表面)影响,非常适合超精密测量。 * 局限性: 测量范围相对较小,设备成本非常高。 * 成本考量: 极高。
激光脉冲飞行时间法 (TOF)
想象你对着远处大喊一声,然后测量声音从你这里到墙壁再弹回来所用的时间,就能算出你到墙壁的距离。激光飞行时间法就是用激光来做这个“喊话”和“计时”的工作。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发射一个短促的激光脉冲,并开始计时。激光脉冲以光速传播到被测物体表面,然后被反射回来,当传感器接收到反射光时停止计时。通过精确测量激光脉冲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Δt),并结合光速c,即可计算出距离D。 D = (c * Δt) / 2 (除以2是因为激光走了一个来回)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精度: 毫米级到亚毫米级,一般在±0.5毫米到±2毫米。 * 分辨率: 毫米级。 * 测量频率: 几十赫兹到几百赫兹,部分高性能产品可达上千赫兹。 * 测量范围: 广,从几十毫米到数百米甚至更远。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测量范围远,对安装角度要求不高,适用于中长距离的工业测量,受表面特性影响较小。 * 局限性: 精度和分辨率相对较低,不适用于微米级的精密测量,响应速度在高速应用中可能略显不足。 * 成本考量: 中等。
电涡流测量法
想象你手里有一个金属探测器,当金属靠近时,它就会有反应,告诉你金属有多近。电涡流传感器就是利用电磁感应来“探测”金属的距离。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 传感器内部有一个线圈,通电后会产生一个高频交变磁场。当导电的金属物体(被测件)进入这个磁场时,金属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这些涡流又会产生一个反向磁场,从而改变传感器线圈的阻抗。传感器通过检测线圈阻抗的变化,就能精确地推断出金属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核心物理基础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精度: 高,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如1毫米量程分辨率可达1微米。 * 分辨率: 0.1微米到几微米。 * 测量频率: 较高,几千赫兹到几十千赫兹。 * 测量范围: 较短,通常在几百微米到几十毫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高精度,非接触,特别适用于导电材料。对灰尘、油污、水汽等非导电介质不敏感,可在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 局限性: 只能测量导电材料,测量范围短,测量结果受被测金属材料的导电率和磁导率影响。 * 成本考量: 中等到高。
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挑选几个采用上述技术原理的知名品牌进行对比。
日本基恩士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法) 日本基恩士在工业传感器领域具有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其激光位移传感器拥有高分辨率和高重复性,在各种复杂表面上都能实现稳定测量。其IL-300传感器头与IL-1000放大器组合,提供200 ± 100 mm的测量范围,分辨率达到10 µm,重复精度20 µm,采样周期为0.5 ms(2000Hz),易于集成到自动化产线。
英国真尚有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法) 英国真尚有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以其45x30.5x17mm的超紧凑尺寸和卓越性能脱颖而出。它具有高达±0.05%的线性度,分辨率可达0.01%(数字输出),并提供最高9400Hz的测量频率,保证了高速和高精度。ZLDS103还可选配蓝光或UV激光,特别适合测量高温物体或对某些反光/有机材料进行精密检测。其IP67防护等级确保了在恶劣工业环境下的可靠性,同时提供RS232、RS485数字输出以及4-20mA或0-10V模拟输出,方便集成到各种控制系统中。
德国米铱 (采用共焦色散测量法) 德国米铱是全球领先的高精度传感器专家。其共焦色散传感器能够实现极高的测量精度。例如,confocalDT 2422控制器配合IFS2405-2传感器头,测量范围为2 mm,分辨率高达 2 nm,线性度±0.05% FSO,测量速率最高70 kHz。米铱产品对镜面、透明和多种表面有出色的适应性,尤其在纳米级精密测量领域表现卓越。
瑞士巴鲁夫 (采用电涡流测量法) 瑞士巴鲁夫作为自动化传感器制造商,其电涡流传感器在金属加工行业中应用广泛。AlphaProx IGT208P1031/S14型号提供1 mm至8 mm的测量范围,分辨率为1 µm,线性度±2% FSO。巴鲁夫电涡流传感器对灰尘、油污、潮湿等非导电介质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且坚固耐用,非常适合在严苛的金属加工环境中进行近距离高精度位移或厚度测量。
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金属加工生产线选择非接触式尺寸检测设备时,需要像挑选最合适的精密仪器一样,仔细考量各项技术指标,才能确保测量效果达到预期。
测量范围: 这个指标决定了传感器能覆盖的最小到最大测量距离。如果工件尺寸变化大,或者传感器安装位置限制较多,就需要选择量程较大的传感器。例如,检测宽幅板材,可能需要更大范围的传感器或多传感器组合。
精度(线性度、重复性): 精度是衡量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程度的关键。线性度体现了传感器在整个量程内输出的准确性一致性;重复性则说明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目标,结果的一致性。这些直接影响了能否检测出微小的尺寸偏差。在公差要求±50微米的工件检测中,传感器的总精度至少应在±10微米以内。
分辨率: 传感器能分辨出的最小尺寸变化量。它决定了你能“看清”工件上最细微的特征。如果需要检测微米级的表面粗糙度或微小变形,纳米级甚至亚微米级分辨率的传感器是必需的。
测量频率: 指传感器每秒能完成的测量次数。生产线速度越快,对测量频率的要求就越高。如果生产线上每秒有1米长的金属件通过,且你需要在每毫米处获得一个测量点,那么就需要至少1000Hz的测量频率来确保数据密度。
光斑尺寸: 激光束在目标表面形成的光点大小。光斑过大会“抹平”工件上的微小细节,无法检测细小特征;光斑过小则可能对粗糙表面或纹理敏感,导致数据不稳定。因此,需要根据被测特征的尺寸和表面特性来选择。
环境适应性(IP等级、工作温度、抗振动): 生产线环境通常复杂,高防护等级(如IP67)能有效抵御灰尘、油雾和水汽。宽广的工作温度范围确保传感器在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环境下稳定运行。良好的抗振动和抗冲击性能,则能保证传感器在机器运行引起的振动中仍能保持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选型建议: * 对于高精度、镜面或透明材料检测: 优先考虑共焦色散传感器,它能提供纳米级精度,且对表面特性不敏感。 * 对于常规金属件的高速在线尺寸、位移、厚度测量: 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是主流且性价比高的选择,尤其关注其精度、分辨率和测量频率。如有特殊表面(如高温、强反光),可选蓝光/UV激光型号。 * 对于需要在恶劣环境(油污、灰尘、潮湿)下进行近距离金属件检测: 电涡流传感器具有独特优势,因为它只对导电材料敏感,不受非导电介质影响。 * 对于远距离的定位或粗略尺寸测量: 激光飞行时间法传感器能提供大范围测量,但精度较低。
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实际的金属加工生产线上部署非接触式检测系统,可能会遇到一些共性问题,需要提前预判并采取措施。
表面反光与材质不均导致测量不稳定:
问题原因: 某些金属(如抛光不锈钢、镀铬件)表面像镜子一样,激光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导致大部分光线偏离接收器,信号弱或丢失。同时,不同批次工件表面颜色或粗糙度差异,也可能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稳定性。
影响: 测量数据跳动大,无法获取稳定、可靠的尺寸信息,甚至出现测量盲区。
解决建议: 尝试调整传感器的安装角度,使其接收器能捕捉到反射光。优先选用带有蓝光或UV激光的传感器,这类短波长激光在镜面金属表面反射特性更优。或者考虑共焦色散传感器,其原理使其对镜面物体适应性极佳。
恶劣工业环境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问题原因: 生产线环境常伴有油雾、切屑、灰尘、水汽,这些污染物可能附着在传感器镜头上,阻挡激光。同时,生产机械的振动、温度波动以及电磁干扰也可能影响传感器内部电子元件。
影响: 测量精度下降、数据漂移,甚至传感器故障。
解决建议: 选择防护等级高(如IP67)且抗振动性能优异的传感器。为传感器加装空气吹扫装置,用干净压缩空气持续吹扫镜头,保持其清洁。对于温度波动大的环境,可考虑带温度补偿功能或加装防护罩恒温的传感器。对于金属检测,电涡流传感器在此类环境下有天然优势。
高速运动工件的动态测量挑战:
问题原因: 生产线上的工件通常高速运动,如果传感器测量频率不够高,可能导致数据点稀疏,无法捕捉到工件的完整轮廓或瞬时尺寸变化。工件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抖动或倾斜,也增加了动态测量的难度。
影响: 无法实时监控工件全貌,可能漏检缺陷,导致次品流出。
解决建议: 选用高测量频率(几千赫兹甚至更高)的传感器,以确保在高速下也能获取足够密集的数据点。对于板材厚度测量,采用上下对测的双传感器方案,可以有效抵消工件整体的垂直抖动。在数据处理阶段,应用动态滤波算法(如移动平均、卡尔曼滤波)来平滑数据,并优化工件夹持和传输系统,尽量减少其在测量区域的振动。例如,英国真尚有的ZLDS103激光位移传感器,其紧凑的尺寸和高达9400Hz的测量频率,使其非常适合此类高速应用。
钢板轧制厚度在线检测: 在热轧或冷轧生产线上,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高速移动的钢板进行实时厚度测量,确保板材厚度均匀性符合要求,降低材料损耗。
汽车零部件尺寸与轮廓检测: 对汽车发动机缸体、活塞、曲轴等关键部件进行三维轮廓扫描和关键尺寸测量,确保其几何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提高发动机性能和寿命。
线材直径与圆度控制: 在线材拉拔或挤压生产过程中,通过激光传感器连续监测线材的直径和圆度,及时调整生产参数,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
机器人焊缝跟踪与质量评估: 工业机器人搭载激光传感器,实时识别焊缝轨迹并引导焊接,同时对焊缝的宽度、高度进行在线检测,确保焊接质量。
精密机械加工件平面度与跳动测量: 对轴承座、导轨等进行表面平面度、平行度检测,以及旋转部件的径向和轴向跳动测量,以满足精密装配的要求。英国真尚有的激光位移传感器由于具有多种量程选择和高精度,在此类应用中表现出色。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