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成型的塑料型材,就像我们日常见到的各种塑料管、门窗边框、电线槽等,它们是通过将熔融的塑料从模具中挤出,然后冷却定型而成的连续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塑料型材通常处于高温状态,刚从模具中出来时非常柔软,就像刚出炉的面条,这时候如果受到任何外力接触,都很容易发生变形,导致最终产品尺寸不合格。
因此,对这类高温、柔软的型材进行尺寸检测,就面临着几个关键的技术要求:
非接触性:这是最重要的。任何物理接触都可能导致型材变形,破坏其形状,让测量结果失去意义。想象一下,你不能用尺子去直接碰触一个还在滚烫的、软乎乎的面条来量它的宽度,否则它就扁了。
高精度:即使是非接触测量,也需要达到微米级别的精度。因为型材的尺寸公差往往很小,任何细微的尺寸偏差都可能影响其后续的组装和使用功能,例如门窗型材的尺寸稍有不准,就可能导致门窗安装不严密。
实时性与动态测量能力:挤压生产线是连续且高速运行的,型材在不断向前移动。传感器需要能快速响应,跟上生产线的速度,实时给出测量数据,以便操作人员能及时调整工艺参数,避免大量不合格品的产生。
高温适应性:传感器本身要能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并且能准确测量处于高温状态下的型材,不受型材自身热辐射的影响。
对于塑料型材的质量控制,尺寸是核心参数之一。在工业生产中,我们通常会关注以下几类监测参数及其评价方法:
尺寸精度:这指的是型材在特定截面上,其宽度、高度、壁厚或直径等关键尺寸与设计值之间的符合程度。评价方法通常是测量实际尺寸,然后计算其与标称尺寸的偏差,并判断是否落在预设的公差范围之内。如果超出了公差,就认为是不合格品。
几何形状:除了单一尺寸,型材的整体几何形状也至关重要。例如,长条型材的直线度(看它是不是笔直的,有没有弯曲),管材的圆度(看截面是不是一个完美的圆),以及异型材的截面轮廓(看它的复杂形状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评价方法通常是测量型材在不同位置的多个点,然后通过数据处理来评估其整体形状与理想模型的偏差。
表面质量:虽然不直接是尺寸,但表面缺陷(如划痕、气泡、凹坑等)有时会影响到型材的有效尺寸和结构完整性。这通常通过视觉检测或高精度光学扫描来发现和评估。
在高温环境下对挤压成型塑料型材进行非接触式尺寸检测,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技术方案有多种,它们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具体场景。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3.1.1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想象一下你用手电筒照墙壁,手电筒与墙壁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光斑在墙壁上的大小和位置。激光三角测量技术就是利用这个几何原理。它向被测物表面发射一束集中的激光,这束激光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当被测物表面发生位移时,反射回来的激光光斑位置也会相应地移动。传感器内部的接收器(通常是CCD或CMOS阵列)会捕捉到这个反射光斑的位置变化。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该技术基于光学三角测量原理。一个激光发射器向被测物体表面发射一束光。当光束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光斑。一个接收器(例如CMOS线阵传感器或PSD位置敏感探测器)位于与激光发射器成一定角度的位置,并配备有光学透镜,用于接收从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光斑。当物体表面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反射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也会随之移动。通过精确测量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结合传感器内部固定的几何参数(如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透镜焦距等),就可以根据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其基本几何关系可以简化为:
D = L * f / x
其中:* D 是传感器到被测物体表面的距离。* L 是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基线距离(固定值)。* f 是接收器透镜的焦距(固定值)。* x 是反射光斑在接收器(例如CCD/CMOS)上相对于某一参考点的偏移量。
通过实时测量x,即可计算出D。如果使用两个或多个这样的传感器,就可以通过差值计算出物体的宽度或厚度。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测量精度:通常可达微米级别,例如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具体取决于测量范围。高端的系统,精度可以达到0.08%甚至更高。
测量范围:从几毫米到数米不等。
响应时间:通常为毫秒级别,例如5毫秒甚至更快,能够满足高速生产线的实时测量需求。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非接触:完全避免对柔软型材造成物理损伤或变形。
快速响应:非常适合在线实时监测,能够快速捕捉尺寸变化。
适应高温:通过选用耐高温材料和配备冷却系统(如水冷、气冷),传感器自身可在高温环境下稳定工作,并能有效测量高温物体。
多功能性:通过组合多个传感器,可以实现宽度、厚度、高度等多种尺寸的测量。
缺点:
表面敏感性:被测物体的表面颜色、光泽度、粗糙度等特性会影响激光的反射效果,可能导致测量精度波动。例如,深色吸光表面或镜面反射表面可能需要调整激光功率或入射角度。
环境光干扰:强烈的环境光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通常需要采取遮光措施或选用抗环境光能力强的传感器。
单点测量:单个激光三角传感器主要进行单点位移测量,要获得型材的完整截面轮廓需要多个传感器组合或扫描装置。
3.1.2 激光扫描测微技术
这种技术就像给型材拍X光片一样,它通过一束快速扫描的激光束穿过被测型材,然后检测光束被遮挡的时间。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激光扫描测微计内部有一个高速旋转的多边形反射镜,它将一束点激光扫描成平行光束。这束平行光束会穿过被测型材,被型材遮挡的部分会在接收端形成“阴影”。接收器会测量这个阴影区域持续的时间。由于激光扫描速度是已知且恒定的,通过简单地将扫描速度乘以被遮挡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型材的宽度或直径。
数学关系可以表示为:
型材尺寸 = 激光扫描速度 × 激光被遮挡的时间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重复精度:通常能达到亚微米级别,例如±0.05 μm。
测量范围:从几十微米到上百毫米。
采样速度:非常快,可达数千到上万次/秒。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超高精度:在单方向尺寸(如直径、宽度)测量方面表现卓越,精度极高。
抗干扰强:测量结果几乎不受被测物体的颜色、材质、表面反光或振动的影响,因为测量的是阴影而非反射光。
测量速度快:适用于高速生产线上的100%全检。
缺点:
主要用于一维测量:最适用于测量直径、宽度等单一尺寸,对于复杂型材的完整截面轮廓检测能力有限。
需要对中:被测物需要大致位于扫描区域的中心,否则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结果。
设备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其高精度和复杂的光学系统。
3.1.3 激光轮廓扫描技术
如果说激光三角测量是量一个点,那么激光轮廓扫描技术就是一下子量一条线,它能获取物体横截面的完整形状信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传感器向被测物表面投射一条激光线,而不是一个光点。这条激光线在物体表面会形成一个二维轮廓。接收器(通常是高分辨率的CMOS传感器)以一定的角度捕捉这条激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图像。当物体表面轮廓发生变化时,激光线在CMOS传感器上的投影位置也会相应改变。系统通过分析CMOS传感器上每个像素的光点位置数据,利用类似于激光三角测量的几何原理,实时重建出被测物体横截面的二维轮廓数据。
可以看作是无数个并列的激光三角测量点组成的系统,每个点都有其独立的(x,z)坐标,最终描绘出一条线。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Z轴测量范围(距离):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
X轴测量宽度(轮廓线长度):几十毫米到几百毫米。
Z轴分辨率:可达微米级别,例如1 μm。
轮廓点数:每条轮廓线包含上千个测量点,例如2048点。
扫描频率:可达数千次/秒。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获取完整轮廓:能够一次性捕获被测物体的完整二维截面轮廓数据,不仅能测量宽度、高度,还能检测如圆角、角度、平面度等复杂形状特征。
高分辨率和高精度:非常适合在线质量控制和复杂型材的检测。
抗环境光干扰:通常具有较好的抗环境光能力。
缺点:
数据量大,处理复杂: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来实时分析和重建轮廓。
对表面特性仍有一定敏感性:与激光三角测量类似,某些极端表面(如高反光、强吸光)可能影响测量效果。
成本较高:相较于单点激光传感器,其复杂性导致成本增加。
3.1.4 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技术
这种技术就像给生产线装上了一双“会思考的眼睛”。它不仅能“看”清型材,还能“理解”它的尺寸和缺陷。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智能视觉系统通过高速高分辨率相机捕获被测型材的图像。与传统机器视觉不同的是,它结合了深度学习(一种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在大量合格和不合格图像数据上进行训练,学习如何识别型材的各种特征,包括边缘、角点、纹理和潜在缺陷。训练完成后,系统能够自动分析实时图像,精确识别出型材的尺寸(如长度、宽度、直径、角度等),甚至识别出传统规则算法难以发现的复杂缺陷。
物理基础是光学成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深度学习则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图像分辨率:可从几十万像素到上千万像素不等。
处理速度:极快,能够满足高速生产线的要求。
检测精度:取决于相机分辨率、镜头质量和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化,通常可达亚像素级别。
深度学习能力:能够处理高度复杂的尺寸变异和缺陷类型。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特别适合检测形状复杂、表面纹理多变或存在多样化缺陷的型材。
强大缺陷检测能力:能够解决传统机器视觉难以应对的复杂或难以定义的缺陷问题。
集成度高:通常集成了图像采集、处理和结果输出功能,简化了系统集成。
缺点:
需要大量数据训练:深度学习模型需要大量的图像数据进行训练,且数据质量直接影响检测效果。
对光照要求高:为了捕获清晰图像,需要稳定且专业的照明系统。
系统成本和部署复杂度较高:初期投入和调试周期可能较长。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挤压成型塑料型材的非接触式尺寸检测,市面上不乏优秀的国际品牌提供解决方案。
日本基恩士的LS-9000D系列激光扫描测微计在激光扫描测微技术领域表现突出。其核心优势在于超高速采样和亚微米级的超高重复精度,例如±0.05 μm,采样速度高达16,000次/秒。这使得它在检测直径或宽度等一维尺寸时,即使在严苛的在线生产环境中也能提供极其稳定和可靠的结果,并且不受被测物颜色、材质或振动的影响。对于需要极致精度来确保型材关键尺寸的场合,日本基恩士的产品是理想选择。
英国真尚有的ZLDS116激光位移传感器则采用了激光三角测量原理。这款传感器具有最大10m的测量距离,测量范围可达8m,并提供优于0.08%的精度(具体取决于测量范围)。它根据型号不同,能测量最高1300°C的高温物体,响应时间仅为5毫秒,非常适合动态测量。ZLDS116采用自主传感器设计,无需校准,随时可用。同时,它采用IP66级铸铝外壳,配备空气净化系统,使其能在恶劣工业环境中使用,且具备0-10V、4-20mA、RS485和Profibus DP等多种输出方式,方便集成到现有控制系统。它特别适用于对高度、厚度、直径等单点或通过组合实现多点尺寸的高速、高精度非接触测量。
德国米铱的scanCONTROL 3000系列激光轮廓扫描仪是激光轮廓扫描技术的代表。这款设备能够投射一条激光线来捕获被测型材的完整二维轮廓数据,而不是单一尺寸。其Z轴分辨率可达1 μm,扫描频率最高10 kHz,能够提供丰富的截面信息,对各种表面材质和颜色具有良好适应性。这使得它在需要检测型材复杂形状、轮廓偏差和多维尺寸(如宽度、高度、角度、圆度)时,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对于全面质量控制非常有效。
美国康耐视的In-Sight D900系列智能视觉系统则代表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技术的前沿。它集成了高速相机和强大的深度学习软件,能够捕获高分辨率图像,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图像,识别物体的边缘、特征点,并精确计算尺寸,同时还能进行复杂缺陷的检测。其高达5 MPixel的图像分辨率和亚像素级的检测精度,使其在处理传统机器视觉难以解决的、复杂且多变的尺寸和缺陷检测任务时,具有极高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对于要求苛刻、需要高度智能化的复合型检测场景,美国康耐视提供了强大的解决方案。
意大利思拓力的OptoFlash XR系列光学测微计,采用了高精度CCD阵列和平行冷光源的阴影测量技术(与激光扫描测微计的原理有相似之处,都是基于光影)。这款产品专为高精度在线或离线检测设计,特别适合细长杆件、线材和管材的直径、长度测量。其重复精度最高可达 0.1 μm,线性度最高±1 μm,并且利用远心光学原理确保测量精度不受物体位置变化的影响,在测量细微尺寸和保证测量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非接触式尺寸检测设备,就像为一项特殊任务挑选最适合的工具。以下几个关键指标需要重点考量:
测量精度/分辨率:
实际意义: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与真实尺寸的接近程度,分辨率则是设备能识别的最小尺寸变化。如果型材的公差是±0.1毫米,那么你需要一个精度远高于此的设备,比如±0.01毫米或更高。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精度不足会导致大量误判(合格品判为不合格,或不合格品判为合格),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
选型建议:根据你型材的尺寸公差要求来确定。公差越小,所需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就越高。对于高端精密型材,可能需要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的设备。
测量范围:
实际意义:指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距离或尺寸范围。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如果测量范围不够,传感器就无法覆盖你所有型材的尺寸,或者无法安装在合适的工作距离。
选型建议:确保选定的传感器测量范围能完全覆盖你生产的型材尺寸变化范围,并留有一定余量。同时要考虑传感器能否在安全且方便维护的距离上进行安装。
响应速度:
实际意义:指传感器从接收到信号到输出测量结果所需的时间。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生产线速度越快,对传感器的响应速度要求越高。响应慢的传感器可能无法及时捕捉快速移动型材的尺寸变化,导致漏检或滞后检测,让操作员无法及时调整。
选型建议:根据生产线的实际运行速度来选择。对于高速挤压生产线,建议选择响应时间在毫秒级别甚至更快的传感器。
工作距离:
实际意义: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最佳或允许距离。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更长的工作距离有助于将传感器本体远离热源,减少高温对传感器寿命和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为机械安装和维护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选型建议: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工作距离较长的传感器,特别是对于大型或高温型材的检测。
高温适应性:
实际意义:传感器本身能在多高的环境温度下稳定工作,以及它能否准确测量处于高温状态的物体。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如果传感器不能耐受高温,会导致设备损坏、测量漂移或根本无法工作。如果不能有效抑制高温型材的热辐射,则可能影响测量精度。
选型建议:务必选择明确标明可测量高温物体,并自身具备高工作温度范围或可加装冷却系统(如水冷、气冷)的传感器。
抗环境干扰能力:
实际意义:传感器在灰尘、蒸汽、烟雾、振动、强环境光等恶劣工业环境下的稳定工作能力。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环境干扰会导致测量数据不稳定、误报,甚至传感器故障。
选型建议:考虑生产现场的实际环境。对于粉尘或蒸汽大的环境,选择防护等级高(如IP66以上),并具备空气净化系统(如气幕)的传感器。对于有强环境光的场景,选择抗环境光能力强的传感器或加装遮光罩。
输出方式:
实际意义:传感器如何与你的控制系统(如PLC、DCS)进行数据交换。常见的有模拟输出(0-10V, 4-20mA)和数字输出(RS485, Profibus DP, Ethernet等)。
对最终测量效果的影响:不兼容的输出方式会导致系统集成困难。
选型建议:选择与现有控制系统兼容的输出方式,方便数据集成和自动化控制。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合适的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遇到各种挑战。
问题1:高温对测量精度和传感器寿命的影响
原因及影响:高温环境可能导致传感器内部电子元件过热,影响测量稳定性甚至造成永久性损坏。同时,高温型材自身会发出强烈的热辐射,可能干扰传感器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导致测量数据不准确。塑料型材在高温下也会有热膨胀,导致其理论尺寸与常温尺寸存在差异。
解决建议:
冷却系统:为传感器配备水冷或气冷系统,确保传感器本体在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
隔热防护:在传感器与高温型材之间设置隔热屏障,减少热辐射对传感器的影响。
高温补偿算法:在后端控制系统中,根据塑料型材的热膨胀系数,对测量数据进行温度补偿,获得更接近常温状态下的尺寸。
长工作距离:选择工作距离较长的传感器,使其能远离热源工作。
问题2:塑料型材表面特性(颜色、光泽度)不均一
原因及影响:不同颜色和光泽度的塑料表面对激光的吸收和反射特性不同。例如,深色表面吸光强,反射弱;高光泽表面可能产生镜面反射,使激光束偏离接收器。这会导致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不稳定,甚至无法接收到有效信号,从而影响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解决建议:
多样化激光功率:选用提供多种激光功率选项的传感器,可以根据表面特性调整功率,优化信号接收。
智能增益控制:传感器内部具备自动调整接收信号增益功能,以适应不同反射率的表面。
调整激光入射角:对于高光泽表面,微调传感器的安装角度,避免强镜面反射。
采用对表面不敏感的技术: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采用激光扫描测微技术(阴影法),该方法主要测量光束遮挡,对表面特性不敏感。
问题3:型材在生产线上的振动或位置波动
原因及影响:在挤压过程中,由于机械传动、冷却过程或型材自身重力等因素,型材可能会发生轻微的振动、晃动或横向位置漂移。这会导致传感器测量的点位发生变化,影响尺寸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解决建议:
快速响应传感器:选择响应时间极快的传感器,能够在型材瞬时位置下快速完成测量,减少因运动模糊带来的误差。
多点测量与平均:部署多个传感器在不同位置同时测量,然后对数据进行平均处理或利用算法进行位置补偿。
机械稳定装置:在检测区域前后加装导向辊或夹具,尽可能稳定型材的运行轨迹和姿态。
问题4:环境灰尘、蒸汽或油污对光学窗口的污染
原因及影响:挤压生产现场往往环境恶劣,空气中可能含有塑料颗粒、灰尘、水蒸气或油雾。这些污染物沉积在传感器光学窗口上,会阻挡或散射激光束,削弱反射信号,严重影响测量精度,甚至导致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
解决建议:
高防护等级传感器:选择防护等级达到IP66或更高的传感器,其密封性能可以有效阻挡外部污染物。
空气净化系统:为传感器配备气幕或吹扫系统,通过持续送入洁净压缩空气,在光学窗口处形成一道“气墙”,防止灰尘和水汽附着。
定期清洁维护:制定并执行严格的传感器光学窗口清洁计划,使用专业的清洁工具和方法,确保光学部件的清洁。
塑料管材/棒材直径检测:在塑料管材或棒材的挤出生产线上,非接触式尺寸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其外径,例如使用响应速度快的激光位移传感器,确保产品在高温下保持一致的尺寸,避免后续安装或使用出现公差问题。
塑料板材/片材厚度/宽度检测:对于挤出的塑料板材或片材,通过在生产线上方和侧面安装非接触式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其厚度和宽度,有效控制产品的平面度和尺寸均匀性,确保达到质量标准。
异型材截面轮廓检测:对于结构复杂的塑料异型材(如门窗型材、汽车内饰件等),激光轮廓扫描仪可以捕捉其横截面的完整形状,与标准模型进行比对,验证挤出过程的精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变形或缺陷。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