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轧制、挤压等工艺生产出来的各种截面形状(比如圆、方、扁、六角等)的金属长条。它们就像是工厂里用于后续加工的“骨架”或“面条”,需要被精准地剪切成特定长度,才能满足下游产品的尺寸和质量要求。
在现代制造业中,对棒材剪切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这不仅仅是“剪得准”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剪得快”、“剪得省”。想想看,如果一根长棒材,像一卷长长的面团在流水线上快速前进,剪切时稍微慢了一点点或者快了一点点,那么每一段剪出来的“面条”长度就会不一致。这会导致:
尺寸超差: 剪出来的棒材过长或过短,无法满足客户图纸要求,直接变成废品。
材料浪费: 每次剪切误差累积,就会造成大量的边角料,增加了生产成本。
后续加工困难: 尺寸不一致的棒材进入下一道工序,可能导致设备卡顿、模具损坏,甚至影响最终产品的装配和性能。
所以,想要提高棒材剪切的质量和效率,核心就在于精准地控制棒材在剪切瞬间的速度,确保剪刀“出手”的时机和力度恰到好处,每次都能在目标位置准确地切断。这要求我们对棒材的实时运动状态,特别是它的线速度,有一个极其精确、快速的感知能力。
为了确保棒材的质量和剪切精度,行业内有一系列监测参数和评价方法。这些参数帮助我们量化棒材的特性,并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长度测量: 这是最直接的指标,指剪切后棒材的实际长度。评价方法通常是与设定的目标长度进行比较,计算出偏差值。比如,要求剪切1000毫米,实际剪切出999毫米或1001毫米,我们就知道存在1毫米的偏差。
线速度: 指棒材在生产线上前进的速度。精确的速度测量是实现精准长度剪切的基础。评价方法通常是测量单位时间内棒材移动的距离,然后换算成每秒或每分钟的米数。速度波动会直接影响剪切点的准确性。
加速度: 棒材线速度变化的速度。在启动、停止或变速生产时,加速度的监测非常关键。如果加速度过大或不稳定,剪切系统可能无法及时响应,导致剪切点偏离。评价方法是监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直径/截面尺寸: 棒材的横截面大小。虽然这主要影响材料本身的规格,但其一致性也间接影响测量的稳定性,尤其是对于一些接触式测量方法。评价方法通常是使用卡尺、激光测量仪等进行多点测量,确保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
表面质量: 棒材表面是否有划痕、氧化皮、凹坑等缺陷。这些缺陷可能会影响某些光学传感器的测量效果,导致信号不稳定。评价通常通过肉眼检查或机器视觉系统进行。
直线度/弯曲度: 棒材的笔直程度。如果棒材弯曲,不仅会影响输送的稳定性,也可能导致剪切时产生应力,甚至影响剪切面的平整度。评价通常通过测量棒材在一定长度上的最大挠度来实现。
这些参数的精准监测,就像给棒材剪切过程装上了“眼睛”和“大脑”,让我们能够实时了解棒材的“健康状况”,并及时调整剪切动作,确保每一次剪切都能达到高标准。
提高棒材剪切速度控制精度,核心在于获取高精度、高实时性的棒材速度数据。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先进的传感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
这是一种非常先进且广泛应用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就像雷达测速的原理一样,利用激光的光波变化来测量物体的速度。具体来说,传感器会发射两束激光束,它们在棒材表面汇聚并形成一个微小的干涉条纹区域。当棒材穿过这个区域时,其表面的微小颗粒会散射激光。由于棒材在运动,散射光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个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就像救护车鸣笛,靠近时声音变尖,远离时声音变低)。
传感器内部会检测并分析这种频率变化(即多普勒频移),通过测量到的频移量来精确计算棒材的线速度。
其物理基础可以用以下公式来概括:
Δf = (2 * v * sin(α/2)) / λ
其中:* Δf 是多普勒频移,也就是我们测量的频率变化量。* v 是棒材的线速度,这是我们最终想要得到的值。* α 是两束入射激光束之间的夹角。* λ 是激光的波长。
从公式可以看出,只要我们知道激光的波长和两束光束的夹角(这些都是传感器内部固定的光学参数),通过测量Δf,就能精确地计算出v。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速度测量范围非常广,可从静止到高速,最高可达300米/秒(约18000米/分钟);速度测量精度通常优于±0.05%;响应时间快,可达毫秒级。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极高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非接触式测量避免了对棒材表面的磨损和划伤,也没有传统接触式编码器常见的打滑误差。适用于各种表面条件,某些高端型号甚至能适应高温环境。无活动部件,维护成本低。* 局限性: 传感器安装位置和角度对测量精度有一定影响,需要专业校准。对棒材表面反射率有一定要求,极端黑色或镜面材料可能需要特殊处理。成本相对较高。* 适用场景: 钢铁、有色金属轧制,线缆生产,薄膜、纸张等连续材料生产线,以及需要高精度速度和长度控制的定尺剪切应用。
光学表面纹理相关法
这种方法就像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外拍照,然后通过对比连续两张照片中地面纹理移动了多少,来计算列车速度。传感器发射光束照亮棒材表面,然后用高分辨率摄像头连续捕捉棒材表面的微观纹理图像。通过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系统实时分析这些连续图像帧之间的纹理特征位移。它会找到图像A中的某个纹理块在图像B中“匹配”的位置,计算这个“匹配块”的像素位移,再结合图像采集的时间间隔和光学系统的放大倍数,从而精确计算出棒材的线速度。
其核心思想是:速度 = 距离 / 时间。这里的距离是通过图像处理得到的纹理位移,时间是图像采集帧率的倒数。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速度测量范围可达5000米/分钟;长度测量精度典型值±0.05%;响应速度快。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非接触式测量,无磨损、无滑移误差。对棒材表面光洁度要求不高,能适应不同表面条件。对环境光线变化有较好的鲁棒性。* 局限性: 对于表面纹理过于均匀或缺乏特征的棒材,可能难以有效跟踪。计算量大,对处理器性能要求高。* 适用场景: 线材、棒材、管材等连续生产线,特别是在轧钢、线缆挤压等领域。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与特征跟踪
这种技术相当于给生产线上的棒材安装了一双“慧眼”。日本基恩士的In-Sight D900这类视觉系统,它能像人眼一样看清物体,但比人眼更厉害的是,它能以极高的速度连续拍摄棒材的图像。然后,系统内部强大的处理器会运用复杂的算法(例如PatMax或深度学习算法),识别并记住棒材表面上独一无二的纹理、小标记或几何形状。就像在看电影时,追踪一个移动的人,从这一帧画面到下一帧画面,它走了多少距离。系统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在连续图像帧之间的精确位置变化和对应的时间间隔,就能实时计算出棒材的线速度。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图像传感器分辨率通常在200万像素及以上;帧率可达数十至数百帧每秒;测量精度取决于光学配置、像素分辨率和算法优化,可达较高精度。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极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仅可以测速,还能同时进行表面缺陷检测、尺寸测量等多种质量控制任务。深度学习技术使其对表面变化和环境干扰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局限性: 系统复杂,调试和配置相对专业。对图像质量和照明条件要求较高。成本通常较高。* 适用场景: 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多功能质量检测,尤其适用于需要同时进行速度控制和视觉检测的棒材、板材等加工。
激光三角测量原理
这种方法就像用激光尺测量距离一样。传感器向棒材表面发射一束激光点或激光线,当这束激光照射到棒材表面后,反射回来的光线会被传感器内部的接收镜头捕捉,并聚焦到一个高精度的CMOS图像传感器上。如果棒材表面离传感器近一点或远一点,反射光斑在CMOS传感器上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传感器通过分析这个光斑位置的变化,就能精确计算出棒材表面相对于传感器的距离。
为了测速,传感器会以超高的频率(比如每秒几十万次)连续测量距离。当棒材移动时,虽然棒材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可能保持不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在不同时间点测量棒材表面特定点的横向位置变化来推导速度。更常见的是,这种技术用于高精度定位,而速度则可以通过对连续的位移数据进行高速差分运算来间接推导:
v = dL / dt
其中:* v 是棒材的线速度。* dL 是在极短时间间隔 dt 内棒材位置的变化量。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采样速度最高可达392 kHz;重复精度可达10纳米(对于高精度型号);测量范围10至1000毫米。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极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超高速采样率确保对快速运动物体的精确跟踪。非接触式测量,避免对棒材的损伤。响应速度快。* 局限性: 测量距离相对较短,对棒材表面的反射率和光泽度敏感,可能受环境光干扰。主要用于高精度位移测量,推导速度时对数据处理和稳定性有较高要求。* 适用场景: 需要极高精度位移或厚度测量的应用,以及通过微小位移变化来推导速度的高精度控制场景。
机械接触式光电编码器
这是传统且坚固可靠的测量方式,就像一个带有里程表的车轮。编码器有一个精确加工的测量轮,这个轮子会紧密地压在棒材表面上。当棒材沿着生产线移动时,测量轮会跟着棒材一起转动。编码器内部有一个光栅盘,它上面有密集的刻度线,当光栅盘转动时,光电探测器会感应到这些刻度线,并将其转换成一系列的电脉冲信号。
通过计算单位时间内产生了多少个脉冲,并结合测量轮的精确周长(就像自行车轮子转一圈走了多少距离一样),系统就能高精度地计算出棒材的线速度。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化为:
v = (N_pulses / PPR) * Circumference / Δt
其中:* v 是棒材的线速度。* N_pulses 是在时间间隔 Δt 内检测到的脉冲数。* PPR (Pulses Per Revolution) 是编码器每转一圈产生的脉冲数。* Circumference 是测量轮的周长。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脉冲数/转可达10,000 Ppr或更高;最高机械转速通常超过2000 RPM;防护等级可达IP67。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结构坚固耐用,价格相对经济,在许多恶劣工业环境(如高温、振动、粉尘、潮湿)下都能稳定工作。安装和维护相对简单。* 局限性: 接触式测量会带来磨损,长期使用可能需要更换测量轮。存在打滑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棒材表面湿滑、油污或加速/减速时,这会引入测量误差。响应速度相对较慢。* 适用场景: 重工业领域,如钢铁、矿山、港口机械等,对精度要求不是极高但需要极端可靠性的速度和长度测量。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以下是一些主流品牌的测速测长产品及其特点:
德国普瑞泰克
采用技术: 激光多普勒测速(LDV)。
核心参数: 速度测量范围高达300米/秒,速度测量精度优于±0.05%,长度测量精度优于±0.05%,工作距离200至3000毫米。
应用特点与优势: 作为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先行者,德国普瑞泰克的产品以其极高的精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而闻名。它们专为高速运动的棒材、板材等设计,能在钢铁、有色金属等高温、高粉尘的恶劣工业环境中稳定运行,并且由于非接触式测量,完全避免了磨损和打滑误差,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
英国真尚有
采用技术: 激光多普勒测量原理。
核心参数: 英国真尚有AJS10X系列激光测速测长传感器,工厂校准精度优于0.05%,重复性达0.02%。内部测量速率高达200kHz,最高外部测量速率达25,000次/秒。速度测量范围从静止到10,000米/分钟(约166米/秒)。最远安装距离可达2000毫米,景深最大250毫米。
应用特点与优势: 英国真尚有AJS10X系列同样采用激光多普勒原理,继承了非接触、高精度、无磨损的优点。它强调其极高的内部测量速率和外部数据更新率,这对于捕捉高速运动和快速变化的棒材速度至关重要。其R系列产品还支持0速度测量和方向识别,对于生产线启停过程的精确控制非常有帮助。此外,其丰富的通信接口和无线连接能力,使其在工业集成方面非常灵活便捷,其IP67防护等级和全固态设计也保证了在恶劣工业环境下的可靠性。
瑞士卓能
采用技术: 光学表面纹理相关法。
核心参数: 速度测量范围高达5000米/分钟,长度测量精度典型值±0.05%,响应速度极快。测量距离约100至300毫米。
应用特点与优势: 瑞士卓能的VELO-METRE系统专为线材、棒材、管材等连续生产线设计,其独特的光学表面纹理相关法使其对棒材表面光洁度要求不高,能适应不同表面条件。产品以高精度、强稳定性著称,在轧钢、线缆、挤压等行业拥有广泛应用,且系统集成度高,易于安装和维护。
日本基恩士
采用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原理结合超高速采样。
核心参数: 采样速度最高392 kHz,重复精度10纳米,线性度±0.02% F.S.,测量范围10至1000毫米。
应用特点与优势: 日本基恩士LK-G5000系列以其超高的采样速度和极高的测量精度及分辨率而闻名。虽然其主要功能是位移测量,但通过对连续位移数据的高速差分运算,可以极其精确地推导出棒材的线速度。它适用于需要对棒材表面进行微米级甚至纳米级高精度监测的在线应用,尤其是在对产品尺寸和形状变化极为敏感的场合。
瑞典伦福德
采用技术: 机械接触式光电编码器。
核心参数: 脉冲数/转高达10,000 Ppr或更高,最高机械转速超过2000 RPM,防护等级IP67,工作温度范围宽泛。
应用特点与优势: 瑞典伦福德的重载型编码器以其极端坚固耐用而著称,专为重工业的恶劣环境设计,如高温、振动、粉尘和潮湿。虽然是接触式测量,但其可靠的机械结构和高防护等级,使其在许多传统工业领域仍是可靠且经济的选择。在那些可以接受一定测量磨损或非极端高精度要求的应用中,它提供了优秀的长期稳定运行能力。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选择合适的测速测长传感器,就像选择一款适合赛车的高性能导航系统,关键在于其各项指标能否满足你的“赛道”需求。
测量精度和重复性: 这是衡量传感器好坏的“硬指标”。
实际意义: 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重复性则决定了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高精度和高重复性意味着你得到的速度和长度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且每次测量都可靠。
影响: 如果精度不足,剪切出来的棒材尺寸就会有偏差,导致废品或返工。如果重复性差,即使传感器偶尔能测准,也无法稳定地控制剪切,就像导航系统时准时不准一样。
选型建议: 对于高要求的产品,如精密零部件或高端钢材,应选择精度优于±0.05%甚至更高的激光多普勒传感器。对于普通棒材或对精度要求相对不高的应用,±0.1%到±0.2%的精度也可能满足。
响应时间/测量速率: 传感器“反应”的速度。
实际意义: 响应时间指传感器从捕捉到运动到输出测量结果所需的时间。测量速率指传感器每秒能进行多少次测量。它们决定了传感器能否实时捕捉棒材速度的快速变化。
影响: 棒材在剪切前后通常会经历加速或减速过程。如果响应时间过长,传感器的数据就会滞后,剪切系统无法及时调整,导致剪切点偏离。想象一下,如果导航系统总是慢半拍,你可能已经错过路口了。
选型建议: 对于高速生产线或频繁变速的工况,应选择响应时间在毫秒级、测量速率在数百赫兹到数千赫兹甚至更高的传感器,如激光多普勒或高速视觉系统。
测量范围: 传感器能测量的速度和距离的范围。
实际意义: 速度测量范围决定了传感器能适应多快的生产线速度,而工作距离则决定了传感器可以离棒材多远进行测量。
影响: 如果棒材速度超出传感器的测量上限,就无法得到有效数据。如果工作距离不符合安装条件,传感器就无法正常工作。
选型建议: 根据生产线设计的最高线速度和实际的安装空间来选择。例如,对于钢铁轧制这类超高速应用,需要选择最大速度可达几百米/秒的传感器。对于狭小空间或高温环境,则可能需要选择工作距离较远的传感器。
环境适应性(防护等级、温度范围): 传感器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实际意义: 如IP防护等级(防尘防水能力)、工作温度范围等,决定了传感器能否在高温、多尘、潮湿、油污等工业现场稳定可靠地工作。
影响: 如果传感器防护等级不足,粉尘、水汽或油污可能侵蚀内部元件,导致故障。高温可能使电子元件性能下降甚至损坏。这就像把普通手机带到沙漠或南极,很快就会罢工。
选型建议: 务必根据实际工况选择。例如,钢铁厂高温区域需要选择带有冷却外壳或宽温工作范围的传感器,防护等级至少要达到IP65或更高。
通信接口和集成能力: 传感器与控制系统“交流”的方式。
实际意义: 传感器需要将测量数据传输给PLC或上位机进行控制。丰富的通信接口(如以太网、PROFIBUS、PROFINET、RS-232等)和良好的集成能力,可以方便地与现有控制系统连接。
影响: 接口不兼容或集成复杂会增加系统开发和调试的难度和成本。
选型建议: 优先选择支持工厂现有工业总线协议的传感器,或者提供多种标准接口方便集成的产品。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也可能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问题一:棒材表面状况变化导致测量不稳定。
原因: 棒材表面可能存在氧化皮、油污、水汽、划痕,或者表面粗糙度不均,这些都会影响激光或光学传感器的信号反射和采集。对于接触式编码器,这些也可能导致打滑。
影响: 测量数据出现跳变、不稳定,导致剪切控制系统接收到错误信息,从而影响剪切精度。
解决建议:
对于光学传感器:尽量选择对表面纹理不敏感或具备表面自适应能力的传感器(如光学纹理相关法)。安装时注意避开棒材表面最脏或最有缺陷的区域。定期清洁传感器窗口。
对于激光传感器:调整传感器的安装角度或位置,寻找最佳反射点。某些传感器提供增益调节功能,可以尝试调整。
对于接触式编码器:定期检查测量轮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确保测量轮与棒材表面有足够且稳定的压力。
问题二:环境干扰影响测量精度。
原因: 生产现场可能存在环境光变化(如阳光直射、照明灯闪烁)、电磁干扰、振动、气流、高温等。
影响: 强环境光可能干扰光学信号。电磁干扰可能影响传感器内部电子元件或信号传输。振动可能导致传感器与棒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稳定。
解决建议:
环境光:为传感器加装遮光罩,避免阳光直射。选择对环境光有较强抑制能力的传感器。
电磁干扰:确保传感器和连接线缆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避免将传感器线缆与大功率电源线并行布放。
振动:将传感器安装在坚固、稳定的支架上,并采取减振措施(如使用减振垫)。
高温:如果传感器不具备高温防护,务必加装冷却外壳或风冷/水冷装置。
问题三:剪切控制系统响应延迟。
原因: 即使传感器数据准确且实时,如果PLC、驱动器或执行机构(如剪切油缸)的响应速度不够快,或者控制算法不够优化,也会导致剪切精度下降。
影响: 传感器测量到的速度变化无法及时转化为剪切动作,导致“剪刀”慢了一步或快了一步。
解决建议:
优化控制算法:采用先进的PID控制或其他预测控制算法,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
提高硬件性能:选用高性能的PLC和响应速度更快的伺服驱动器或液压系统。
缩短传输链:尽量减少传感器到控制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环节和距离,提高通信速率。
问题四:安装与校准不当。
原因: 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准确,与棒材之间的距离或角度不符合要求;或者传感器未经过严格校准。
影响: 即使传感器本身性能再好,不正确的安装和校准也会引入系统误差,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解决建议: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确保工作距离、安装角度等参数符合要求。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可以使用标准的测长/测速设备进行比对校准。对于激光多普勒传感器,确保两束激光束在测量区域良好会聚。
钢铁行业轧钢线材剪切: 在高速轧制线上,热态钢筋或线材需要被精确剪切成定尺。激光测速测长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钢材速度,并提供高精度长度数据,指导飞剪机进行精确切割,确保产品长度合格。例如,英国真尚有的AJS102系列,凭借其较大的测量距离和可选配的冷却外壳,便能适应钢铁行业的高温环境。
电线电缆生产: 在电线电缆的挤出、收卷和切割过程中,需要精确控制其长度。传感器可以非接触地测量线缆的速度和总长度,确保每卷电缆的长度达到预设标准,减少材料浪费。
铝型材及管材加工: 铝型材和管材在挤压或拉拔后,需要根据订单要求进行定长切割。高速传感器提供精准的速度信息,使切割设备能在指定位置准确下刀,保证产品尺寸一致性。
造纸和印刷行业: 在纸张、薄膜等卷材的生产和加工中,需要精确控制材料的网速和进给长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材料速度,帮助控制系统实现精确同步和定位,确保印刷对齐和定长裁切的质量。
高精度编码器校准: 激光测速传感器的高精度特性使其可以作为标准,用于校准或验证生产线上传统接触式编码器的精度,确保整个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