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端工业环境中,确保激光测速测长传感器稳定工作并满足生产线对可靠性的要求,是一个多维度的技术挑战。这不仅需要传感器自身具备卓越的性能和耐用性,也需要系统集成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被测物的特性。
在工业生产线上,被测物种类繁多,其物理特性和运动状态直接影响到测量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例如,我们可能需要测量高速运行的钢板、柔软易变形的纺织物、潮湿的纸张、或者表面粗糙且温度极高的铸件。
这些被测物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表面特性: 这是影响激光传感器能否有效工作的关键。有些材料表面光滑如镜,反射率极高,可能导致激光束散射不足或形成镜面反射,使传感器难以接收有效信号;而另一些材料表面粗糙、颜色不均,会产生大量漫反射,但可能导致信号强度不稳定。还有一些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如薄膜、玻璃)则对传统光学测量构成挑战。
尺寸与形状: 被测物可以是宽大的平板(如纸卷、钢卷),也可以是细小的线缆、管道或不规则形状的部件。这决定了传感器所需的光束尺寸、测量距离和景深,以及是否需要特定的光学配置(如广角镜头)。
运动特性: 包括被测物的速度范围(从静止到高速)、加速度、以及是否存在振动或抖动。传感器需要有足够快的响应速度和宽广的测量范围,才能准确捕捉这些动态变化。
温度与环境: 被测物可能处于高温(如热轧钢材)、低温、潮湿、多尘、多油污或含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传感器必须能承受这些极端条件,且测量结果不受环境因素的显著干扰。
针对工业生产线上移动物体的速度和长度测量,业界通常关注以下几个关键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以确保测量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速度测量范围与精度:
定义: 速度测量范围指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的最小到最大速度值。速度精度则是在指定速度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最大允许偏差,通常表示为满量程的百分比或绝对值。
评价方法: 通常通过在已知速度的参考系统(如精密编码器驱动的皮带)上进行对比测试来评估。在多个速度点进行反复测量,计算其平均偏差和标准差。
长度测量重复性与准确性:
定义: 长度测量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长度进行多次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长度准确性是指测量值与真实长度之间的最大偏差。
评价方法: 同样在已知长度的测试平台上进行。通过累积速度数据计算长度,并与物理标尺或高精度编码器进行比较。重复性通过多次测量同一长度的离散程度来衡量。
响应时间:
定义: 指传感器从接收到测量信号到输出稳定测量结果所需的时间。对于高速运动的物体,更快的响应时间意味着能更实时、更精细地捕捉速度变化。
评价方法: 通常通过步进速度变化或脉冲信号输入,测量传感器输出信号达到稳定值所需的时间。
环境适应性与防护等级:
定义: 环境适应性是指传感器在特定温度、湿度、振动、粉尘和液体等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其性能指标的能力。防护等级(如IP代码)则明确了设备对固体颗粒和液体侵入的防护能力。
评价方法: 按照相关国际或行业标准,在模拟的极端环境条件下对传感器进行测试,检查其电气性能、机械稳定性及测量准确性是否符合要求。
测量稳定性与抗干扰能力:
定义: 测量稳定性是指传感器在长时间运行或面对环境变化(如光照、温度微变)时,其测量结果保持一致性的能力。抗干扰能力是指在存在电磁干扰、振动、环境杂光等噪声源时,传感器仍能正常工作的能力。
评价方法: 长时间连续运行测试,并引入模拟干扰源(如电磁干扰发生器、震动台)进行测试,观察其输出数据的波动情况。
确保在极端工业环境中激光测速测长传感器稳定工作,离不开先进的测量技术和针对性的设计。市面上存在多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几种主流的非接触式速度和长度测量技术。
3.1.1 激光多普勒测量技术
激光多普勒测量技术就像是交通警察用测速枪测量汽车速度的升级版。它利用的是“多普勒效应”——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在激光测速中,激光束就是“波源”,被测物体表面上微小的粗糙点或颗粒就是“散射体”,传感器是“观察者”。
具体来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会发射两束激光,这两束激光在被测物表面会形成一个微小的干涉条纹区域。想象这些条纹就像一条条平行的“光栅线”,当物体带着表面的微小颗粒(或纹理)穿过这些“光栅线”时,散射回来的光会因为颗粒与光栅线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一个周期性的强度变化,这个变化频率就是多普勒频率。通过测量这个频率,就能计算出物体的速度。
其核心物理基础是:当激光束照射到运动物体表面时,散射光相对于入射光会发生频率偏移,这个偏移量正比于物体的速度。
基本公式:对于双光束激光多普勒测速,速度V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 = fd * lambda / (2 * sin(theta/2))
其中:* fd
是多普勒频率(散射光相对于入射光的频率偏移)。* lambda
是激光波长。* theta
是两束入射激光之间的夹角。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速度范围: 普遍可达 -10,000 m/min 至 +10,000 m/min,甚至更高。* 速度精度: 通常优于 ±0.05%,高端产品可达 ±0.02%或更高。* 长度精度: 通常优于 ±0.02%。* 响应时间: 微秒级到毫秒级,例如20微秒一次测量。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极高精度: 不依赖于被测物体的滑动或磨损,可实现高度精确的速度和长度测量。其原理决定了它对速度变化的响应非常灵敏。 * 非接触式: 无需接触被测物,避免了对物体的损伤、磨损和污染,特别适合柔软、敏感、高温或高速运动的材料。 * 方向识别: 通过特殊的信号处理,可以实现零速度测量和运动方向的识别,这在生产线启停或往复运动时非常关键。 * 稳定可靠: 全固态设计,通常无活动部件,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特别适合严苛工业环境。* 局限性: * 表面要求: 测量效果受物体表面散射特性影响较大。对于透明、镜面或表面过于光滑的物体,可能需要表面处理(如涂层)或调整传感器角度。 * 环境光干扰: 强烈的环境光(特别是与激光波长相近的光)可能干扰信号,需要良好的光路设计和滤波。 * 成本: 通常比其他非光学原理的传感器成本更高。* 适用场景: 钢材、铝箔、纸张、薄膜、线缆、橡胶、轮胎等高速、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速测长应用,以及卷材生产线的长度控制和定长切割。
3.1.2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技术
机器视觉测速就像是通过高速摄像机拍摄一系列照片,然后分析照片中物体的移动轨迹来计算速度。想象一下,我们给跑道上的运动员拍了一组连拍照片,然后通过照片中运动员的位置变化和拍摄时间间隔,就能算出他的瞬时速度。
该技术通过高分辨率工业相机连续捕获生产线上零件的图像序列。然后,内置的智能算法(如深度学习或传统视觉算法)会识别并跟踪图像中零件的特征点或区域。通过计算这些特征点在连续帧图像中的精确位置变化和相应的时间间隔,系统能够实时推算出零件的运输速度和运动方向。
核心物理基础: 图像序列中物体像素位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基本公式:V = (ΔX_pixel * L_real) / (ΔT * W_pixel)
其中:* V
是物体速度。* ΔX_pixel
是物体在图像中像素的位移量。* L_real
是实际物理世界中的长度单位。* ΔT
是两帧图像之间的时间间隔。* W_pixel
是图像中像素对应的实际物理尺寸(取决于相机分辨率和工作距离)。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分辨率: 从几十万到上千万像素不等。* 帧率: 几十帧到数百帧/秒。* 处理速度: 毫秒到几十毫秒级。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多功能性: 除了测速,还能同时进行缺陷检测、尺寸测量、位置识别、质量控制和追溯,实现多功能一体化。 * 适应性强: 适用于复杂形状、不规则运动的物体,对物体的颜色、纹理有一定适应性。 * 智能自动化: 结合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处理更复杂的视觉任务。* 局限性: * 计算量大: 图像处理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实时性可能受限。 * 光照敏感: 测量精度和稳定性高度依赖于稳定的光照条件,环境光变化可能影响识别效果。 * 视野限制: 测量范围受限于相机的视野和分辨率。 * 成本: 系统通常较复杂,投入成本较高。* 适用场景: 精密零件的组装、检测、包装,以及需要同时进行质量检测和速度测量的生产线。
3.1.3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
激光三角测量技术就像我们用尺子量东西一样,只不过是用激光来“量”。传感器发射一束激光到被测物表面,反射回来的光斑会被一个CMOS图像传感器(类似于手机摄像头里面的感光元件)接收。当被测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反射光斑在CMOS传感器上的位置也会随之移动。传感器就是通过高精度计算这个光斑位置的变化,来实时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连续、高速地采集这些距离数据,并对其进行数学上的“微分运算”(简单理解就是计算距离变化率),就能精确地得出物体的运输速度。
核心物理基础: 基于几何三角关系,通过光斑在接收器上的位置变化来推导距离变化。速度是距离对时间的导数。
基本公式:假设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距离为L,光斑在CMOS传感器上的位置为X,传感器内部几何参数为f(焦距)和α(发射角),则:L = f * D / (X * cos(α) + f * sin(α))
(这是一个简化的模型,实际更复杂)通过连续测量L得到L(t),速度V可由V = dL/dt
推导。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检测距离: 几十毫米到数百毫米。* 重复精度: 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响应速度: 毫秒级。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高精度: 在特定检测距离内,提供极高的距离重复精度。 * 抗环境光干扰: 通常内置环境光滤波器和多重采样技术,能有效应对环境光变化。 * 易用性: 紧凑的结构和便捷的安装,易于集成到工业自动化系统中。* 局限性: * 测量距离短: 通常适用于近距离、小范围的测量。 * 表面敏感: 对于高反射率或透明材料可能效果不佳。 * 速度推导: 速度是基于距离变化率推导的,对距离测量精度和响应速度要求高。* 适用场景: 高精度定位、厚度测量、轮廓检测,以及在近距离内对快速移动零件进行速度测量。
3.1.4 FMCW雷达测量技术
FMCW(频率调制连续波)雷达测速,就像是播放一首音调不断变化的歌曲,然后通过回声的音调变化来判断目标的速度和距离。传感器发射一个频率随时间线性变化的连续微波信号。当微波信号遇到移动的零件并反射回来时,反射信号相对于发射信号会产生一个时间和频率上的延迟。通过比较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即差拍频率),传感器能够高精度地计算出零件与传感器之间的瞬时距离。同时,通过分析差拍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结合多普勒效应,系统能直接或间接推导出零件的运输速度。
核心物理基础: 基于FMCW信号的频率差与时间延迟的关系,以及多普勒效应。
基本公式:对于FMCW雷达,距离R可以通过差拍频率fb
计算:R = c * T_sweep * fb / (2 * Δf)
其中:* c
是光速。* T_sweep
是频率扫描周期。* Δf
是频率扫描范围。* fb
是差拍频率(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频率差)。速度V可通过多普勒效应导致的频率偏移计算,或通过连续距离测量dR/dt
得到。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检测范围: 几十厘米到几十米。* 距离精度: 毫米级。* 更新频率: 几十赫兹。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环境适应性强: 微波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受灰尘、雾气、潮湿、雨雪和极端温度等恶劣环境影响小。 * 对表面不敏感: 对被测物的颜色、光泽和透明度不敏感。 * 远距离测量: 适用于较远距离的非接触式测量。 * 低维护: 无活动部件,维护需求低。* 局限性: * 精度相对较低: 相对于光学方法,距离和速度精度通常略低。 * 角度分辨率: 对小目标或密集目标的区分能力可能有限。 * 成本: 中等偏高。* 适用场景: 港口起重机、料位检测、车辆防撞、以及在极端恶劣工业环境下对大型物体或远距离物体进行速度和距离测量。
3.1.5 超声波测量技术
超声波测速,就像蝙蝠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回声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和速度一样。传感器发射高频超声波脉冲,这些“声波”会遇到移动的零件表面并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传感器接收到回声后,通过精确测量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的往返时间(TOF,Time-Of-Flight),就能计算出零件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通过连续监测和分析零件与传感器之间距离随时间的变化,同样可以准确计算出零件的运输速度。
核心物理基础: 基于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时间差。速度是距离对时间的导数。
基本公式:距离D可以通过超声波往返时间TOF和声速c计算:D = (TOF * c) / 2
速度V可由V = dD/dt
推导。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检测范围: 几十厘米到数米。* 重复精度: 毫米级到百分之几的量程。* 响应时间: 几十毫秒到数百毫秒。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材质适应性广: 适用于检测各种材质的零件,包括透明、多孔、液体或粉末状物体。 * 环境耐受: 不受颜色、光泽或环境光照变化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抗脏污能力。 * 成本效益高: 通常是经济实惠的非接触式测量解决方案。 * 易于安装和维护: 技术成熟,部署简单。* 局限性: * 精度和响应速度较低: 相对于光学方法,精度和响应速度通常较差。 * 受介质影响: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 * 盲区: 存在一个近距离盲区,无法测量非常靠近的物体。* 适用场景: 料位检测、液位测量、物体定位、以及在有大量粉尘、水雾、油污等环境下对物体进行中低速的速度测量。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将对比几款在工业测速测长领域表现突出的国际品牌产品,它们各自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以满足多样化的工业需求。
1. 德国普勒泰克* 采用技术: 激光多普勒测量技术。* 核心参数: 测量范围宽广,可达 -3000 至 +3000 米/分钟。速度精度高达 ±0.05%,长度精度 ±0.02%。工作距离为 500 ± 40 毫米,最小测量周期 1 毫秒。* 应用特点与独特优势: 德国普勒泰克在激光测速领域具有领导地位,其产品提供极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特别适用于对各种材料(包括敏感、柔软或粗糙表面)进行无损检测。非接触式设计消除了磨损和误差源,是高速、连续生产线上批量零件速度测量的理想选择。
2. 英国真尚有* 采用技术: 激光多普勒测量技术。* 核心参数: 速度测量范围从静止到 10,000 m/min。工厂校准精度优于 0.05%,重复性达 0.02%。内部测量速率高达 200kHz,每 20 微秒一次测量输出。最远安装距离可达 2000mm,景深最大可达 250mm。具备 IP67 高级防护等级,全固态设计。* 应用特点与独特优势: 英国真尚有AJS10X系列专为严苛工业环境设计,其宽广的速度测量范围和良好的精度使其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从检测直径小至0.1mm的精细线缆,到应用于高温钢铁等极端环境。全固态无活动部件设计以及IP67防护等级,提高了其在恶劣工业环境下的可靠性。此外,其标配以太网、RS-232和CANbus通信接口,并可选PROFIBUS、PROFINET、DeviceNet、EtherNet/IP等工业总线,内置2.4G WiFi,支持通过iOS和Android移动应用进行配置和诊断,使其集成更为便捷。
3. 日本基恩士* 采用技术: CMOS 激光三角测量原理。* 核心参数: 检测距离通常在 30 至 100 毫米。重复精度在检测距离 50 毫米时可达 10 微米。响应速度快,高速模式下可达 0.5 毫秒。* 应用特点与独特优势: 日本基恩士以其高精度、高稳定性和易用性著称。LR-X系列激光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抗环境光干扰能力,即使面对颜色、材质或光泽变化较大的零件也能提供稳定的检测。其高速响应能力使其非常适合在线快速移动零件的速度测量,并能轻松集成到各种工业自动化系统中。
4. 瑞士堡盟* 采用技术: FMCW(频率调制连续波)雷达原理。* 核心参数: 检测范围广,例如 0.2 至 20 米。距离精度为 ±2 毫米。更新频率可达 50 赫兹。* 应用特点与独特优势: 瑞士堡盟OWR系列雷达传感器具有出色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下(如灰尘、雾气、潮湿或极端温度)稳定工作。它对零件的颜色、光泽和透明度不敏感,穿透性好,非常适合远距离、非接触的零件速度测量,且维护需求低。
5. 德国巴鲁夫* 采用技术: 超声波脉冲回波原理。* 核心参数: 检测范围在 200 至 3000 毫米之间。重复精度为 ±0.15%(全量程)。响应时间约 75 毫秒。防护等级 IP67。* 应用特点与独特优势: 德国巴鲁夫的超声波传感器适用于检测各种材质的零件,包括透明、多孔、液体或粉末状物体。它不受颜色、光泽或环境光照变化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抗脏污能力。超声波技术成本效益高,易于安装和维护,是许多工业应用中经济可靠的非接触式速度测量解决方案。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选择激光测速测长传感器时,我们需要像挑选工具箱里的专用扳手一样,根据具体任务来选择最合适的工具。关注以下几个技术指标至关重要:
测量精度与重复性:
实际意义: 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有多接近;重复性则衡量了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想象一下,如果生产线上测量钢材长度的传感器精度不够,一块需要1000毫米的钢板可能被切成999毫米或1001毫米,累积下来就会造成大量材料浪费或产品不合格。
选型建议: 对于产品质量要求极高、公差非常小的应用(如精密定长切割、薄膜拉伸控制),应优先选择精度高的激光多普勒传感器。如果只是粗略监测物料流动或大范围定位,精度要求可适当放宽,成本较低的超声波或雷达传感器可能更经济。
测量速度范围与响应时间:
实际意义: 速度范围决定了传感器能处理的最小和最大物料速度。响应时间(例如,20微秒一次测量输出)则决定了传感器捕捉速度变化的灵敏度。如果生产线上的物体以1000米/分钟的速度运行,而传感器的响应时间过慢,它可能无法及时反馈速度变化,导致控制系统滞后,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选型建议: 对于高速运行的生产线(如造纸、钢铁轧制、线缆拉伸),必须选择具有宽广速度范围和极快响应时间的激光多普勒传感器或高速机器视觉系统。对于低速或间歇性运动的应用,毫秒级的响应时间就足够了。
安装距离与景深:
实际意义: 安装距离是传感器与被测物之间的最佳工作距离。景深则是在此距离前后,传感器仍能保持测量精度的范围。如果传感器安装距离过近,可能被高温或移动物体损坏;如果过远,测量信号会衰减,精度下降。景深小意味着对被测物体的垂直位置波动很敏感。
选型建议: 生产线空间受限或需要远距离测量时,应选择具有较大安装距离和景深的传感器,例如某些激光多普勒或FMCW雷达传感器。对于安装空间宽裕或物体位置精确固定的场景,则可选择安装距离和景深较小的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
环境适应性与防护等级(IP等级):
实际意义: 这直接关系到传感器在极端工业环境中的“生存能力”。IP67防护等级意味着设备可以防尘、防短时间浸水。如果传感器要在潮湿、多尘、甚至有腐蚀性气体的高温环境中工作,而防护等级不够,它就像一个没有穿雨衣的人在暴雨中行走,很快就会损坏。
选型建议: 在极端工业环境中(高温、多尘、潮湿、油污、振动),必须优先选择具有高防护等级、宽广工作温度范围(可选配冷却外壳应对高温)和全固态设计的传感器,例如激光多普勒或FMCW雷达传感器。同时,要考虑传感器对特定环境污染物的耐受能力。
通信接口与集成能力:
实际意义: 传感器输出数据如何与工厂的PLC、DCS或其他控制系统通信。丰富的通信接口和支持工业总线协议,可以大大简化系统集成。如果传感器只能提供简单的模拟量或脉冲信号,而控制系统需要数字量或以太网通信,那么集成起来就会很麻烦。
选型建议: 优先选择提供多种通信接口(如以太网、RS-232、CANbus)、支持主流工业总线协议(如PROFIBUS、PROFINET)的传感器,甚至带有无线连接能力的设备,以确保与现有生产线控制系统无缝集成。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最合适的传感器,在极端工业环境中实际应用时仍可能遇到一些问题。
问题:被测物表面特性变化(如颜色、光泽、粗糙度、水汽、灰尘)导致测量不稳定或失败。
原因分析: 激光传感器依赖于被测物表面对激光的散射或反射特性。如果表面发生变化,如由干燥变为潮湿、由清洁变为沾染油污或粉尘、或颜色深度发生变化,会影响激光信号的强度和质量,进而影响测量精度甚至导致无法测量。
解决建议:
清洁维护: 定期对传感器光学窗口和被测物表面进行清洁,确保光路通畅。
气刀/风幕保护: 在传感器工作区域安装气刀或风幕,持续吹散灰尘、水汽、油雾,保持光学窗口清洁。
选择抗干扰能力强的传感器: 选用具有内置环境光滤波器、多重采样技术或微波/超声波原理的传感器,它们对表面变化不敏感。
调整安装角度: 对于高反射率表面,可微调传感器安装角度,避免镜面反射,增加漫反射信号接收。
表面处理: 在允许的情况下,对被测物表面进行处理,如喷涂哑光涂层,以改善散射特性。
问题: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传感器性能下降甚至损坏。
原因分析: 大多数电子元件都有其适用的温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传感器的内部电路可能失效、光学元件变形,导致测量漂移、精度下降或直接损坏。
解决建议:
选择宽温型传感器: 优先选用设计用于更宽温度范围(如-20°C至+60°C)的工业级传感器。
加装冷却/加热装置: 对于高温环境,可为传感器配置冷却外壳、水冷板或涡流冷却器。对于低温环境,则需配置加热装置或保温罩。
优化安装位置: 尽可能将传感器安装在远离热源或冷源的位置,或增加隔热/保温措施。
问题:生产线振动或被测物抖动,影响测量稳定性。
原因分析: 振动会导致传感器与被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和角度发生瞬时变化,产生测量误差。特别是在高速应用中,微小的振动都会被放大。
解决建议:
减震安装: 传感器安装支架应坚固稳定,并加装减震垫或减震弹簧,吸收生产线振动。
提高采样速率: 选用内部测量速率极高(如200kHz)的传感器,能够更频繁地捕捉数据,通过算法平均或滤波来抑制随机抖动带来的误差。
增加景深: 选择景深较大的传感器,可容忍被测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小范围抖动。
问题:电磁干扰(EMI)或射频干扰(RFI)导致数据异常。
原因分析: 工业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电机、变频器、高压设备等,它们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干扰,通过电源线或空间辐射影响传感器内部的信号处理电路。
解决建议:
良好接地: 确保传感器外壳和控制系统都有良好的接地。
屏蔽电缆: 使用带有屏蔽层的信号线和电源线,并正确连接屏蔽层。
远离干扰源: 尽可能将传感器和信号线远离强电磁干扰源。
电源滤波: 在传感器电源输入端加装工业级电源滤波器,抑制电网噪声。
选择抗干扰设计: 选用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EMI/RFI防护的传感器产品。
卷对卷生产线速度与长度控制: 在薄膜、纸张或纺织品的卷对卷生产中,激光测速测长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材料的准确速度和已累计的长度,确保定长切割精度和收卷张力平衡,避免材料拉伸变形或浪费。例如,英国真尚有的AJS100系列就是专为平面材料设计的激光测速测长传感器。
线缆和管材生产精确长度测量: 对于电线电缆、软管或管道的挤出生产线,传感器可以非接触地测量产品在高速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长度,实现精准的切割控制,提升产品合格率并优化库存管理。英国真尚有AJS101系列配备广角镜头,专为圆柱形表面设计。
钢铁/橡胶行业材料加工监测: 在高温钢铁轧制或橡胶压延过程中,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材料的速度和位置,帮助控制轧制速度、同步不同阶段的加工设备,确保产品厚度均匀性和生产线的协同效率。
高精度编码器校准与速度平衡: 传感器可以作为高精度参考工具,用于在线校准生产线上接触式编码器的精度,或监测多个传动单元之间的速度匹配度,确保生产设备的协调一致运行。
内径测量仪精密轮廓检测系统微观型面测量系统静态形变测量系统精密在线测厚系统振动测量系统无人警卫船光伏清洁机器人智能垃圾压实机智能机器人自稳定无人机起落平台空气质量检测仪桥梁结构健康检测系统其他检测系统
焊缝分析软件3D数据处理软件工业物联网平台电涡流软件预测分析软件AI软件计算机视觉平台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服务免代码软件集成平台定制软件
测速测长_测距传感器 | 测距仪皮米级电容位移传感器线激光轮廓扫描仪 | 线扫激光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线性位置传感器光谱共焦传感器Kaman传感器系统干涉仪测径仪 | 测微计 | 激光幕帘千分尺传感器纳米平台光栅传感器地下探测仪光纤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液位测量传感器倾角 | 加速度测量传感器3D扫描传感器视觉相机 | 3D相机水下测量仪磁耦合线性执行器磁场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石墨烯霍尔效应传感器卷材位置传感器振动测量传感器结构检测传感器监控电涡流传感器水听器校准器无线光学通讯传感器网关纳米级电涡流传感器其它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