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在车辆NVH测试中,选择满足0-250km/h速度范围、±0.5%精度的非接触式实时测速方案,确保声学数据精确同步?【汽车研发测试】

2025/09/10

1. 基于车辆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在车辆声音分析测试中,我们关注的核心“被测物”就是车辆本身。一辆汽车,从宏观上看,由动力系统(比如发动机或电机)、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以及车身等几大模块构成。每一个部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都可能成为噪声和振动的源头。

在进行车辆声音分析时,对车辆的运动状态,特别是速度,有着非常严格的技术要求:

  • NVH性能评估: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和声振粗糙度(Harshness,简称NVH)是衡量车辆舒适性和品质的关键指标。车辆在不同速度下,发动机转速、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空气动力学噪声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NVH表现。为了准确捕捉这些变化,我们需要精确的速度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在分析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风噪,但却不知道它当时到底跑了多快,那么分析结果就如同“无源之水”,缺乏可信度。

  • 动力学性能分析:车辆的加速、减速、匀速行驶等动力学性能测试,本身就离不开精准的速度测量。同时,这些工况下的噪声和振动特性也是重要的分析点。

  • 法规符合性测试: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车辆的外部噪声(例如通行噪声)有严格的法规要求。这类测试通常要求车辆以特定的速度通过测量区域,并精确记录噪声水平。这种测试对速度的控制和测量精度要求极高,哪怕是微小的速度偏差都可能导致测试结果无效。

  • 故障诊断与优化:在车辆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响或异常振动,往往需要通过将其与车辆的瞬时速度、转速等参数进行关联分析,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比如,某个嗡嗡声可能只在特定的车速区间出现,那么精准的速度测量就能帮助工程师快速锁定问题。

简而言之,精确、实时且可靠的速度测量,是车辆声音分析测试中不可或缺的“黄金数据”,它为声学数据的解读提供了关键的上下文信息。

2. 针对车辆声音分析测试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在车辆声音分析测试中,速度是贯穿始终的核心监测参数。虽然我们不列举具体的标准编号,但其监测参数的定义和评价方法,无一不与速度测量紧密相关。

  • 外部噪声监测参数:主要是指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向周围环境辐射的噪声。

    • 定义与评价方法:这类测试通常被称为“通行噪声”测试。它的核心是在一个经过严格定义的试验场地上,让车辆按照预设的加速或匀速工况通过一段测量区域。测量点通常设置在车辆行驶路径两侧一定距离处。系统会精确捕捉车辆通过测量区域时的瞬时速度、加速情况,并同步测量传声器接收到的最大A计权声压级。通过标准化处理,得到车辆的外部噪声水平。因此,车辆驶入、驶出测量区域的速度,以及在测量区域内的速度变化,都需要被精准地监测和记录。

  • 内部噪声监测参数:主要指车辆驾驶室或乘坐舱内的噪声水平。

    • 定义与评价方法:这关乎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测试通常在各种典型行驶工况下进行,包括怠速、低速巡航、高速巡航、急加速、急减速等。在这些不同的速度工况下,将高精度传声器放置在驾驶员耳旁、乘客位置等处,同步采集车内声压信号。这些声学数据会结合车辆的瞬时速度,进行频谱分析、倍频程分析,甚至响度、尖锐度等声品质指标的评价。例如,分析在特定速度下发动机噪声的频谱特征,或者轮胎噪声如何随车速增加而变化,都依赖于准确的速度数据。

  • 振动监测参数:车辆的某些噪声往往是由于零部件的振动引起的,因此振动也是声音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定义与评价方法:通过在关键部件(如发动机本体、悬挂系统、排气管等)上安装加速度计或使用激光测振仪,测量这些部件的振动速度、位移或加速度。这些振动数据同样需要与车辆的整体速度和发动机转速进行同步关联。比如,某一个部件可能在特定的车速或发动机转速下发生共振,导致振动加剧,进而产生明显的噪声。精准的速度数据能帮助工程师找到振动-噪声耦合的临界点。

可以说,在车辆声音分析测试中,速度数据扮演着“坐标轴”的角色,它让所有复杂的声学和振动事件变得有迹可循,可以准确地回溯、定位和分析。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1)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在车辆声音分析测试的背景下,速度测量传感器的选择至关重要。除了直接测量车辆平移速度的技术,还有一些相关的测量技术,它们虽然不直接测量整车速度,但在声音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可能间接提供或辅助速度相关的信息。

  • 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

    •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这种技术就像是一位“声波侦探”,通过发射电磁波来探测目标的速度。它基于我们熟知的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雷达测速传感器会发射一束已知频率(记作 $f_t$)的微波信号。当这束微波碰到移动的车辆并被反射回来时,反射波的频率(记作 $f_r$)会与发射波有所不同。这种频率的偏移量,我们称之为多普勒频移($f_d = |f_r - f_t|$),它与车辆的移动速度成正比。打个比方,就像火车鸣笛,当火车向你驶来时,你听到的汽笛声会更高亢;当它远离时,声音则变得低沉。雷达就是用这种频率的高低变化来判断目标的速度。

    • 关键公式:多普勒频移 $f_d = (2 cdot v cdot cos(theta)) / lambda$,其中:

      • $v$ 是目标物体的速度。

      • $lambda$ 是发射微波的波长。

      • $theta$ 是雷达波束方向与目标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当传感器垂直于目标运动方向安装(或夹角很小,$cos(theta) approx 1$)时,公式可以简化为 $f_d = 2 cdot v / lambda$。通过测量多普勒频移 $f_d$,传感器便能计算出目标的速度 $v$。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测量范围:非常宽泛,从每小时不足1公里到数百公里每小时(例如0.5 km/h - 500 km/h),能覆盖车辆的各种行驶工况。

      • 精度:在低速时通常能达到±0.1%到±0.5%的水平,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 响应时间:通常在毫秒到数十毫秒级别,能够实时捕捉车辆瞬时的速度变化。

      • 检测距离:从几米到数百米不等,具有良好的远距离检测能力。

    • 优点

      • 非接触式测量:无需物理接触,不会对车辆的行驶状态产生任何干扰。

      • 宽测量范围:能适应从静止到高速的各种测试场景。

      • 快速响应:能够精确捕捉车辆加速、减速过程中的瞬态速度变化。

      • 环境适应性好:对路面状况依赖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抵抗恶劣天气(如小雨、灰尘)的影响。

      • 安装灵活:既可以固定在路边测量过往车辆,也可以安装在车辆上测量自身速度。

    • 局限性

      • 角度敏感性:测量结果会受到雷达波束与车辆运动方向夹角的影响,如果夹角过大,会引入测量误差。

      • 多目标干扰:在交通繁忙的场景下,雷达可能同时探测到多个目标,需要高级算法进行目标识别和跟踪。

      • 对目标反射特性有要求:某些隐身材料或非金属目标可能难以有效反射雷达波。

    • 成本考量:专业级的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通常属于中等偏高成本,但其在精度、响应速度和非接触性方面的优势使其在专业测试领域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 激光多普勒测振技术

    •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这项技术同样利用了多普勒效应,但它使用的是激光。测振仪发射一束高相干性的激光束照射到被测物体表面。当物体表面发生微小振动时,反射回来的激光频率会因为多普勒效应而产生微小偏移。测振仪通过高精度干涉仪检测并分析这个频率偏移,就能精确计算出物体表面的振动速度、位移和加速度。可以把它想象成,用一束极其精细的“光笔”去触碰正在振动的物体表面,通过反射光线的微弱变化,感知到物体肉眼不可见的抖动。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振动速度范围:极宽,从0.005微米/秒到20米/秒。

      • 频率范围:从直流(DC)到数十兆赫兹(MHz),能覆盖超声波振动。

      • 位移分辨率:可达皮米级(pm),测量精度极高。

      • 工作距离:通常在0.1米到30米之间,支持远距离测量。

    • 优点

      • 超高精度和分辨率:能够测量极其微小的振动。

      • 完全非接触式:对被测物体没有任何加载影响,特别适合轻质、柔软或脆弱的部件。

      • 适用性广:可测量高温、高速运动或难以触及的部件。

    • 局限性

      • 测量的是物体局部的振动速度,而非车辆整体的平移速度。

      • 对被测表面光洁度、颜色和反射特性有一定要求,有时需要贴反射膜。

      • 设备通常比较昂贵且相对复杂。

    • 成本考量:属于高端精密测量设备,成本较高。

  • 声学照相机/传声器阵列技术

    •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这是一种“用耳朵看”声音的技术。它通过一个由多个高精度传声器组成的阵列,同步采集各个传声器位置上的声压信号。然后,利用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如波束成形、声学全息等),根据不同传声器接收到声波的时间差和相位差,反推出声源在空间中的准确位置和强度。最终,这些声学信息会以彩色声学图像的形式叠加在光学摄像头拍摄的实时画面上,直观地显示出哪个位置正在发出多大的声音,就像给声音拍了一张“热成像照片”。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频率范围:通常覆盖50 Hz到20 kHz,与人耳听觉范围吻合。

      • 动态范围:高,通常可达120 dB。

      • 通道数:数十到数百个,数量越多定位精度越高。

      • 定位精度:高,取决于阵列配置和算法复杂性。

    • 优点

      • 声源可视化:直观地展示噪声源位置,大大缩短故障诊断时间。

      • 非接触式测量:不干扰车辆运行。

      • 高效识别:适用于复杂噪声环境下的多声源识别。

    • 局限性

      • 无法直接测量车辆的行驶速度。

      • 对背景噪声和测试环境的反射有一定敏感性。

      • 设备和软件成本较高。

    • 成本考量:属于高端专业声学分析工具,成本较高。

  • 车辆通行噪声测量系统

    • 工作原理和物理基础:这不是单一的传感器,而是一套完整的综合性测试解决方案,专为满足车辆外部噪声法规(如通行噪声)而设计。系统通常包含高精度户外传声器(测量噪声)、车辆速度和位置触发传感器(监测车辆速度和通过位置)、数据采集单元和专用分析软件。在规定的试验场地,车辆按特定工况行驶通过测量区域,速度/位置传感器会精确触发声学测量,并记录车辆通过时的最大噪声水平。这套系统就像一个严格的“考官”,它确保车辆在特定“考试”速度下,其外部噪声符合环保标准。其中,车辆的速度测量部分可能采用雷达、光学或GPS等多种技术,但核心在于整个系统的集成与合规性。

    • 核心性能参数的典型范围

      • 测量标准:严格符合ISO 362、ECE R51等国际通行噪声法规。

      • 传声器类型: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户外级测量传声器。

      • 数据同步:声学、速度、位置等数据实现高精度同步。

      • 自动化:测试流程高度自动化,并能生成标准化的报告。

    • 优点

      • 法规符合性:测试结果权威可靠,直接用于车辆型式认证。

      • 高度自动化:测试效率高,减少人工误差。

      • 系统集成: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简化用户操作。

    • 局限性

      • 主要用于法规认证,通用性不如通用测速传感器强。

      • 系统复杂,采购和维护成本高。

      • 通常只测量车辆通过时的峰值噪声,不适用于精细的声源定位或部件级分析。

    • 成本考量:专业定制化系统,成本很高。

(2)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在车辆声音分析测试领域,众多国际知名厂商提供了多样化的测量解决方案。在此,我们选择四家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进行对比,它们在不同的技术方向上各有所长。

  • 丹麦谱赛声

    • 技术原理:声学照相机/传声器阵列技术

    • 核心参数:其声源定位阵列系统通常提供50 Hz - 20 kHz的频率范围,动态范围可达 120 dB,支持数十至数百个同步采集通道,定位精度高。

    • 应用特点:作为声学测量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谱赛声专注于声源的精确空间定位和可视化,能直观揭示噪声产生位置。

    • 独特优势:提供全面的NVH(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解决方案,系统精度高、灵活性强,尤其适合在车辆研发阶段进行噪声故障诊断和异响定位。

  • 英国真尚有

    • 技术原理: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

    • 核心参数:英国真尚有LP-DS100测速传感器可测速度范围为0.8km/h到480km/h,在1英里/小时时测量精度可达±0.34%,数据更新周期为0.01秒,最远可检测约300米外的车辆速度。

    • 应用特点:适用于各种非接触式速度测量应用,包括车辆行驶速度测量、输送机速度监控、交通监控和赛车性能调校等。

    • 独特优势:以高精度、快速响应和广泛的测量范围为特点。其非接触式测量方式在户外和动态测试中表现出色,同时具备轻便易携和耐候性强的特点,确保在多种环境条件下稳定工作。

  • 德国博力泰

    • 技术原理:激光多普勒测振原理

    • 核心参数:其扫描式激光测振仪振动速度范围可达0.005 μm/s 至 20 m/s,频率范围从直流至 24 MHz,位移分辨率达到皮米级。

    • 应用特点:提供完全非接触式的振动测量,对被测物体无任何加载影响,特别适用于测量轻质、高温、高速运动或难以触及的车辆部件的振动特性。

    • 独特优势:产品以极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著称,是车辆NVH研发和在线质量控制的理想工具,对于分析与噪声相关的振动源至关重要。

  • 德国海德声学

    • 技术原理:车辆通行噪声测量与分析系统

    • 核心参数:其室外噪声测量系统符合ISO 362、ECE R51等国际通行噪声法规,采用高精度户外级测量传声器,并能精确同步车辆速度、加速度和声学数据,测试流程高度自动化。

    • 应用特点:专为车辆外部噪声(通行噪声)测量设计,确保车辆在上市前满足严格的外部噪声排放标准,广泛应用于型式认证、研发和生产线末端质量控制。

    • 独特优势:在汽车NVH和声品质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提供一套完整的、符合法规要求的通行噪声测试方案,具有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3)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车辆声音分析测试选择速度测量传感器时,我们需要像挑选精密工具一样,仔细审视其各项技术指标,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了测试数据的质量和最终分析的可靠性。

  • 测量范围

    • 实际意义:这是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的最低和最高速度的区间。如果车辆在测试过程中速度变化很大,比如从起步的几公里/小时到高速巡航的几百公里/小时,传感器就必须能够覆盖这个完整的速度范围。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如果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不够宽,在部分速度工况下就无法获得有效数据,导致分析结果不完整,甚至无法进行某些极端工况的性能评估。例如,测试高速风噪时,低速传感器就无能为力。

    • 选型建议:根据车辆测试的具体需求来定。如果需要全面评估车辆在各种工况下的声学表现,应选择覆盖车辆所有测试工况的速度范围的传感器。例如,英国真尚有的LP-DS100覆盖0.8km/h到480km/h,能满足绝大部分车辆的测试需求。如果只是低速泊车或起步噪声分析,则对最高速度要求可放宽。

  • 测量精度

    • 实际意义:精度代表了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误差或绝对误差来表示。精度越高,我们对测量结果的信任度就越高。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精度不足是分析中最致命的问题之一。不准确的速度数据会导致声学数据与运动工况的关联性出现偏差,使得工程师难以判断噪声产生的原因、发生的精确时机以及与速度之间的量化关系,甚至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在法规认证测试中,哪怕是微小的速度误差都可能导致测试不通过。

    • 选型建议:对于法规认证、性能优化等高要求测试,必须选择高精度传感器(如误差小于±0.5%)。在早期研发阶段,对精度要求可适当放宽,但仍需确保数据能支撑基本趋势分析。

  • 响应时间/更新频率

    • 实际意义:响应时间是指传感器从检测到速度变化到输出新数据所需的时间;更新频率则是每秒钟输出多少次数据。这两个指标越好,传感器捕捉瞬时速度变化的能力就越强。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响应时间过长会导致速度数据滞后,与同步采集的声学事件在时间轴上产生偏差,尤其在车辆快速加速、减速或经过颠簸路面时,这种不同步性会严重影响数据关联分析的准确性。

    • 选型建议:对于需要分析车辆动态声学特性(如加速时的发动机轰鸣、瞬态异响)的场景,应优先选择响应时间短、更新频率高的传感器,以确保声学数据与速度数据的精确同步。

  • 测量方式(接触式/非接触式)

    • 实际意义:接触式传感器(如安装在车轮上的编码器)需要与车辆部件直接接触;非接触式传感器(如雷达、GPS、光学传感器)则通过发射信号或光束来测量,无需物理接触。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接触式传感器可能会对车辆本身产生额外的质量加载或物理干预,这可能改变车辆固有的振动特性或动力学响应。非接触式测量则避免了这些问题,但可能在某些复杂环境下(如雷达在多目标、光学在光照不足)面临挑战。

    • 选型建议:在车辆声音分析测试中,通常优先推荐非接触式传感器。它们安装更便捷,对车辆的影响最小,能获得更接近真实工况的数据。雷达多普勒传感器就是典型的非接触式测速方案。

  • 抗干扰能力与环境适应性

    • 实际意义:这指的是传感器在复杂电磁环境、恶劣天气(如雨、雪、雾、高温、低温)以及不同路面条件下,能否稳定、可靠地工作并输出准确数据。

    • 对测量效果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差可能导致数据跳变、不稳定甚至丢失;环境适应性差则会限制测试的时间和地点,影响测试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尤其在户外测试场景。

    • 选型建议:对于户外或非受控环境下的车辆测试,必须选择具备良好抗干扰能力和宽工作温度范围的传感器。

(4)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在车辆声音分析测试中引入速度测量,尽管能大大提升数据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可能遇到一些挑战。了解这些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前做好应对,能有效保障测试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 问题1:速度数据与声学数据的时间不同步

    • 原因和影响:这是最常见且影响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它可能源于测速传感器本身的响应延迟,或者更常见的是,数据采集系统(DAW)在处理多个传感器输入时,时间戳没有严格对齐。在车辆声音分析中,不同步意味着我们无法确定某个特定噪声事件(如一声异响)是在车辆哪个精确的速度点上发生的,导致分析结果不可靠。

    • 解决建议

      • 选择高性能传感器:优先选择响应时间短、数据更新频率高的速度传感器。

      • 统一时钟源:确保所有数据采集通道(包括声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CAN总线数据等)都连接到同一个高精度同步时钟。许多专业数据采集系统都具备这种多通道纳秒级同步能力。

      • 严格校准:在测试前进行系统性的时间延迟校准,验证所有传感器数据的同步性。

  • 问题2:传感器安装位置不当导致测量误差或对车辆性能产生干扰

    • 原因和影响:非接触式传感器(如雷达)如果安装角度不正确,例如雷达波束与车辆行驶方向夹角过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余弦误差)。同时,无论是哪种传感器,如果安装不稳固,在车辆振动或颠簸时可能发生位移,影响测量精度。更甚者,如果安装位置不合理,甚至可能改变车辆的气动特性或重心,对性能产生微弱但不可忽略的影响。

    • 解决建议

      • 遵循厂家指南:严格按照传感器制造商的推荐安装角度和位置进行固定。例如,雷达测速传感器通常建议安装在车辆中心线,波束方向与地面平行或有微小夹角,正对行驶方向。

      • 使用专用支架:采用设计稳固、轻质且可调节的专用安装支架,确保传感器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持稳定。

      • 进行安装验证:在正式测试前,进行短距离的对照测试,验证安装后的测量数据与已知参考速度(如GPS或参考传感器)的一致性。

  • 问题3:复杂测试环境下的外部干扰

    • 原因和影响:在真实的道路或测试场地上,环境可能并不理想。例如,雷达测速传感器在多车道交通繁忙的路段,可能会检测到邻近车辆或道路设施的反射,导致目标混淆。强电磁辐射也可能干扰传感器的信号。此外,雨、雪、雾等天气会衰减雷达信号,或阻挡光学传感器的视线,影响测量质量。

    • 解决建议

      • 环境评估与选择:在测试前仔细评估测试场地,尽量选择开阔、电磁环境相对纯净的区域。

      • 传感器抗干扰能力:选择具有良好抗电磁干扰(EMI/EMC)性能和较高工作频率(如Ka频带)的雷达传感器,它们通常能更好地分辨目标。

      • 多传感器融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不同原理的测速传感器(如雷达与高精度GPS)结合使用,通过数据融合来提高测量的鲁棒性和准确性,互补各自的不足。

      • 天气影响:对于户外测试,尽量选择天气良好的日子。若必须在恶劣天气下测试,需提前了解传感器在这些条件下的性能衰减,并考虑是否需要使用具有更强耐候性的产品。

  • 问题4:无法满足特定部件的局部速度或振动测量需求

    • 原因和影响:车辆的声音分析有时需要深入到特定部件,例如,高速旋转的发动机附件或某个零部件的微小振动。通用型的车辆平移速度传感器无法提供这些局部信息。如果只依赖整体车速,就可能错过关键的局部动态信息,导致故障无法准确定位。

    • 解决建议

      • 组合使用传感器:针对局部部件的动态特性,需要选用专用的传感器。例如,对于旋转部件的速度,可使用光电编码器或霍尔传感器;对于部件的微小振动,激光测振仪是理想选择。

      • 集成数据采集:确保这些局部传感器的数据能够与车辆整体速度以及声学数据进行高精度同步采集和分析,从而构建一个多维度、更全面的测试体系。

4. 应用案例分享

  • 车辆通行噪声型式认证:汽车制造商在研发阶段和上市前,利用精确的速度测量系统(通常包含雷达或光学测速模块)确保车辆以标准化的速度通过特定测试区域,并同步采集外部噪声数据,以符合国际法规对车辆外部噪声排放的严格要求。

  • 车内NVH性能开发:工程师在各种速度工况下(例如匀速巡航、急加速、急减速),同步测量车辆瞬时速度与车内多个位置的声压级和振动数据,从而分析噪声源随速度的变化规律,优化驾乘舒适性和声品质。

  • 赛车性能调校与分析:在高性能赛车测试中,高精度雷达测速传感器能够提供实时的车速数据,工程师将其与发动机转速、加速踏板开度以及排气声浪等进行关联分析,以精细化调校动力系统,提升赛车性能和驾驶体验。例如,英国真尚有的雷达测速传感器可用于提供实时的车速数据,方便工程师进行分析。

  • 制动系统噪声与振动诊断:在车辆制动过程中,车速的快速变化往往与制动系统产生的异响(如刹车啸叫或抖动)密切相关。通过高速、高精度测速传感器与制动踏板力、制动卡钳振动以及制动噪声数据的同步采集和分析,可以找出引起噪声和振动的临界速度点和原因。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