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冶金产线恶劣环境下,如何选择高精度非接触测速方案,确保±0.1%的速度控制可靠性?【工业测速,传感器选型】

2025/09/03

1. 冶金材料速度控制的基本结构与技术要求

在冶金工业中,无论是钢铁的轧制、铝材的挤压还是线缆的拉伸,材料的速度控制都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环节。想象一下,一炉滚烫的钢水被铸造成钢坯,然后经过一道道轧机,逐渐被压薄、拉长,最终成为我们日常看到的钢板、钢筋。在这个过程中,每道工序的材料速度必须精确匹配,不能过快导致材料断裂或尺寸不稳,也不能过慢影响产能甚至造成堆积。

从技术要求上看,对冶金材料的速度控制,通常需要满足以下几点:

  • 高精度:比如题目中提到的±0.1%甚至更高的精度,这要求测速系统能极其准确地感知材料的瞬时速度,即使是微小的波动也要能捕捉到。就像是赛车手在高速行驶中对油门和刹车的微米级控制,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影响最终成绩。

  • 高动态响应:冶金生产线上的速度变化往往是快速且频繁的,尤其是在启动、停车或换卷等环节,测速系统需要能迅速、准确地响应这些速度变化,不能有明显的滞后。

  • 非接触测量:很多冶金材料在生产线上温度极高(如热轧钢材),或者表面状态复杂(如带油污、水汽的冷轧板),传统的接触式测量方法,如测量轮,不仅容易磨损,还可能损伤材料表面,甚至因高温而无法使用。因此,非接触式测量是首选。

  • 环境适应性:冶金车间环境恶劣,常伴有高温、粉尘、水汽、振动和强电磁干扰。测速设备必须具备高防护等级和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确保长期稳定工作。

  • 多功能性:除了速度测量,有时还需要同时测量材料长度、识别运动方向,甚至检测表面缺陷,以提供更全面的生产数据。

这些要求决定了冶金材料速度控制系统,特别是其核心的测速传感器,必须具备高度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2. 针对冶金材料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为了确保冶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可靠性,行业内对材料的多种监测参数都有一系列明确的定义和评价方法。这些参数的准确获取是实现高精度速度控制的基础。

  • 材料线速度(Line Speed):这是最核心的参数,指的是材料沿着其运动轨迹的瞬时移动速率。它的评价方法通常是测量材料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例如,在轧钢生产中,轧制速度的稳定性直接影响钢板的厚度和宽度均匀性。

  • 长度(Length):在定尺剪切、卷取等工序中至关重要。它的评价方法是通过对线速度的积分来实现的,即对一段时间内的速度进行累加,得到材料走过的总长度。

  • 加速度(Acceleration):反映材料速度变化的快慢。在启动、停车或加减速过程中,监测加速度有助于优化控制曲线,防止材料冲击或过度拉伸。评价方法是对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进行测量。

  • 滑移率(Slip Rate):在某些卷取或张力控制应用中,如果卷材和驱动辊之间存在滑动,测得的速度会与实际材料速度不符。滑移率通常定义为驱动辊线速度与材料实际速度之间的差异百分比,评价方法是对比驱动辊的转速折算出的线速度与材料的实际线速度。

  • 张力(Tension):虽然不是直接的速度参数,但张力与材料在卷取或拉伸过程中的速度和形变密切相关。在连轧线中,保持合适的张力有助于稳定轧制过程,防止跑偏或断带。它的评价通常通过张力传感器或活套控制系统来完成。

这些参数的准确获取,是构建高效、稳定、高精度冶金生产线的基础。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实现冶金材料的高精度速度控制,离不开先进的实时监测技术。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技术方案,它们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这里我们将介绍几种主流的非接触式速度测量技术,它们在冶金行业都有广泛应用。

3.1.1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就像是一位高明的“光速侦探”。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这就像一辆鸣笛的救护车,当它向你驶来时,笛声听起来会更尖(频率更高),而当它远离时,笛声会变得低沉(频率更低)。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就是用激光来“听”材料移动带来的光频率变化。

具体来说,传感器会发射两束平行的激光束,这两束激光会在被测材料表面上方的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我们称之为测量体积或干涉区域)相交。在相交区域,两束激光会产生干涉,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就像一把静止的“光尺”。当材料表面带着微小的粗糙点(或者我们称之为“散射体”)穿过这把“光尺”时,这些粗糙点每经过一条亮纹或暗纹,都会散射出光线,且散射光的强度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传感器内部的接收器会收集这些被材料表面散射回来的光。由于材料在运动,散射光的频率会发生微小的偏移(即多普勒频移),同时,散射光通过“光尺”时也会产生一个与材料速度相关的调制频率。通过检测并分析这个调制频率(或称多普勒频率),就可以非常精确地计算出材料的瞬时速度。

其关键公式可以表示为: f_D = (2 * v * sin(theta/2)) / lambda

其中: * f_D 是测得的多普勒频率,也就是散射光强度变化的频率。 * v 是被测材料的瞬时速度,这是我们想要计算的量。 * theta 是两束激光束在测量区域的交角,这是一个固定的几何参数。 * lambda 是激光的波长,这也是一个已知的固定参数。

从公式可以看出,只要测得多普勒频率f_D,并且知道激光的波长lambda和光束的交角theta,我们就能准确计算出材料的速度v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精度:通常能达到±0.02%至±0.1% (测量值)。

  • 分辨率:非常高,可达0.001 m/s甚至更高。

  • 响应时间:极快,内部测量速率可达数百kHz,即每隔几微秒就能输出一次测量结果,能精确捕捉高速运动。

  • 速度范围:从静止到高速(可达数千米/分钟)均能测量。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高精度:由于基于光的波动性原理,不受材料表面光泽、颜色、温度、振动或湿气的影响,能够实现非常高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特别适合需要高精度控制的冶金生产线。

    • 非接触式:避免了与高温、磨损性强或脆弱材料的直接接触,大大延长了传感器寿命,减少了维护。

    • 宽速度范围:能精确测量从零速到超高速的宽范围速度。

    • 双向测量:先进的系统能同时识别材料的运动方向。

  • 缺点

    • 对光路要求高:需要保证激光光束路径的清洁,不能有大量粉尘、水雾等颗粒物遮挡,否则可能影响信号质量。

    • 成本相对较高:由于技术复杂、光学元件精密,初始投资通常高于一些简单的测速方案。

    • 受环境光干扰:在极强烈的环境光下,可能需要采取额外的遮光措施。

3.1.2 多普勒雷达测速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多普勒雷达测速技术与激光多普勒类似,也是基于多普勒效应,但它使用的不是激光,而是毫米波(一种无线电波)。想象一下交警的测速雷达枪,它发射的是我们眼睛看不见的无线电波。当这些无线电波碰到移动的物体(比如冶金材料)时,被反射回来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如果材料向雷达靠近,频率会升高;如果远离,频率会降低。雷达传感器就是通过测量这个频率偏移来计算材料的速度。

其关键公式同样基于多普勒效应: f_D = (2 * v * cos(phi)) / lambda

其中: * f_D 是测得的多普勒频率。 * v 是被测材料的速度。 * phi 是雷达波束与材料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 lambda 是雷达波的波长。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测量精度:通常为±0.1 m/s(典型值),相对于测量值百分比的精度略低于激光多普勒。

  • 速度范围:0.05 m/s 至 50 m/s,适合中低速应用。

  • 工作频率:24 GHz 或 77 GHz。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环境适应性极强:毫米波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几乎不受粉尘、蒸汽、烟雾、强光或水雾的影响,在冶金厂极端恶劣环境下表现出色。

    • 非接触、长距离测量:通常工作距离较长,安装灵活。

    • 结构坚固:通常防护等级高,可靠性好。

  • 缺点

    • 精度相对较低:在需要±0.1%这种高精度控制的场景中,雷达测速的绝对精度往往不足以满足要求。

    • 空间分辨率低:雷达波束通常较宽,测量的是一个较大区域内的平均速度,不适合测量很小的目标或需要精确局部速度的场景。

    • 可能受其他无线电波干扰: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理论上存在受干扰的可能性。

3.1.3 机器视觉测速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机器视觉测速技术就像是给生产线装上了一双“火眼金睛”。它通过高速摄像机连续拍摄运动材料表面的数字图像,然后利用复杂的图像处理算法来“看”和“计算”材料的运动速度。想象材料表面有一些独特的纹理、斑点或颜色差异,就像每个人脸上都有独特的特征。机器视觉系统会识别这些特征,并在连续拍摄的图像帧之间追踪它们的微小位移。通过计算这些特征点在不同时间点上的位置变化,就能推算出材料的运动速度。

其基本速度计算原理可以简化为: v = (delta_x * S) / delta_t

其中: * v 是材料的运动速度。 * delta_x 是图像中特征点在两个连续帧之间的像素位移量。 * S 是像素到实际物理尺寸的转换比例(由摄像机标定确定)。 * delta_t 是两个连续图像帧之间的时间间隔(由摄像机的帧率决定)。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帧率:高速摄像机可达数百甚至数千帧/秒。

  • 图像分辨率:从百万像素到千万像素不等,分辨率越高,理论上识别和跟踪的精度越高。

  • 测量精度:可达亚像素级,具体精度取决于图像质量、算法和表面特征。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功能丰富:除了测速,还能同时进行表面缺陷检测、尺寸测量、位置校准等,提供全面的质量控制信息。

    • 非接触、高灵活性: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材料。

    • 适用性广:只要材料表面有可识别的纹理或特征,就能进行测量。

  • 缺点

    • 对环境光敏感:需要稳定、均匀的照明条件,强光变化、阴影或反光都可能影响测量精度。

    • 受表面特征影响:如果材料表面过于光滑、颜色均匀或存在强烈的反光,可能会难以提取有效的跟踪特征。

    • 计算量大、成本高:需要高性能的图像处理器和复杂的算法,系统成本通常较高,且对粉尘、水汽的视觉遮挡敏感。

3.1.4 红外热成像关联测速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

红外热成像关联测速技术,特别适用于冶金行业中的高温材料。对于那些红彤彤的钢板或钢坯,肉眼可能看不清其表面细节,但红外热像仪却能捕捉到它们表面的温度分布,就像绘制一张“热图”。即使是均匀加热的材料,其表面也往往存在细微的温度梯度或不规则的热纹理(例如,冷却不均、氧化层厚度差异等)。

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热像仪连续拍摄高温材料表面的热辐射图像。然后,通过与机器视觉类似的高级图像处理算法,系统会在连续的热图像帧中追踪这些独特的热纹理或温度模式的位移。通过分析这些热模式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移动,从而计算出材料的瞬时运动速度。

其原理与机器视觉类似,只是输入的是热图像而非可见光图像,因此公式形式也类似: v = (delta_x_thermal * S_thermal) / delta_t

其中: * v 是材料的运动速度。 * delta_x_thermal 是热图像中热纹理在两个连续帧之间的像素位移量。 * S_thermal 是热图像像素到实际物理尺寸的转换比例。 * delta_t 是两个连续热图像帧之间的时间间隔。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

  • 帧率:50-60 Hz,特定模式下可达更高。

  • 探测器分辨率:640x480像素或更高。

  • 测温范围:非常广,可达2000°C。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 优点

    • 极适合高温环境:是处理极高温、高辐射环境下材料测速的理想选择,不受可见光、强反光或烟雾的影响。

    • 非接触测量:保护设备,不损伤材料。

    • 提供双重信息:除了速度,还能同时获取材料表面的温度分布信息,对高温工艺优化非常有价值。

  • 缺点

    • 要求材料有温度梯度:如果材料表面温度非常均匀,缺乏可追踪的热纹理,测量效果会大打折扣。

    • 帧率相对受限:与高速激光测速相比,红外热像仪的帧率可能不足以捕捉极高速材料的精细变化。

    • 不适用于冷材料:材料温度过低时,热辐射信号弱,难以有效工作。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在冶金材料速度控制领域,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提供高性能的测速解决方案。这里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进行对比:

  • 德国傲创: 德国傲创以其专为高温、高速冶金环境设计的激光测速产品而闻名。他们采用激光多普勒效应作为工作原理,向被测材料表面发射两束激光束,形成干涉条纹。当材料运动通过这个区域时,散射光发生多普勒频移,传感器通过分析这种频移来计算速度。其产品如ProSpeed LS 2000系列,测量精度可达±0.05%(测量值),测量范围广(0.05 m/s 至 200 m/s),工作距离250 mm至450 mm,并且能够承受高达1200°C的材料温度。德国傲创的优势在于其在极端工业环境下的非接触式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尤其适用于轧钢、棒线材等连续生产线,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并提升了产品质量。

  • 英国真尚有: 英国真尚有AJS10X系列传感器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量原理,专门针对工业应用中的移动物体和材料提供非接触式速度和长度测量。该系列产品工厂校准精度优于0.05%,重复性达0.02%,内部测量速率高达200kHz,可实现每20微秒一次测量输出。其速度测量范围广泛,从静止状态到最高10,000 m/min,并且部分型号支持0速度测量和方向识别。AJS10X系列具有IP67防护等级,并提供可选的冷却外壳以适应高温环境,最远安装距离可达2000mm。英国真尚有产品的优势在于其卓越的测量精度和高速响应能力,以及针对不同材料设计的系列适配方案,同时提供丰富的通信接口和无线连接功能,便于系统集成和远程诊断。

  • 瑞典迈特斯: 瑞典迈特斯提供MSR-R1000系列工业雷达传感器,采用多普勒雷达原理进行测速。它发射毫米波信号,通过检测移动材料反射信号的频率偏移来计算速度。其测量范围为0.05 m/s至50 m/s,典型测量精度为±0.1 m/s。瑞典迈特斯的优势在于其出色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存在大量粉尘、蒸汽、烟雾或强光等极其恶劣的工业环境中提供稳定的非接触式速度测量,这些因素对毫米波的影响远小于激光或可见光。其产品防护等级达到IP67,工作温度范围宽广,广泛应用于物料输送、轧钢辅助测速等对环境适应性要求极高的场合。

  • 日本基恩士: 日本基恩士则以其CV-X系列机器视觉系统(与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摄像机配合)在测速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它采用机器视觉及光学流/模式识别算法,通过高速摄像机捕获材料表面图像,分析连续帧间纹理或特征点的位移来推算速度。其摄像机帧率可达2000帧/秒,图像分辨率高,能提供亚像素级的测量精度。日本基恩士的优势在于其解决方案的高度灵活性和可配置性,不仅能精确测量速度,还能同时获取材料表面质量、缺陷等丰富的视觉信息。这使其特别适用于对表面细节和速度有综合要求的精整生产线,但对环境光照和表面特征有一定要求。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为冶金材料速度控制选择合适的测速设备时,需要像挑选定制服装一样,仔细考虑各项技术指标与自身生产线的匹配度。

  • 测量精度:这是核心指标,直接决定了速度控制的最终效果。例如,要实现±0.1%的精度控制,那么传感器的测量精度至少要达到这个水平或更高。在轧钢等高精度生产中,微小的速度误差都可能导致产品厚度或长度不合格。

  • 测量范围:包括最小可测速度和最大可测速度。要确保传感器能覆盖生产线从启动(可能接近零速)到全速运行的整个速度区间。

  • 响应速度/数据更新率:这决定了传感器对速度变化的捕捉能力。在速度频繁变化的工况下(如收卷、放卷),越高的响应速度意味着控制系统能更快地得到反馈并进行调整,从而避免过冲或滞后。

  • 工作距离与景深:工作距离是指传感器与被测材料之间的最佳距离,景深则是指在这个最佳距离前后,传感器仍能保持测量精度的范围。在高温或有障碍物的场合,可能需要更长的工作距离;而材料跳动或震动较大的情况下,则需要更大的景深来保证测量稳定性。

  • 环境适应性(防护等级、工作温度):冶金车间环境恶劣,IP防护等级(如IP67表示防尘、可短时浸泡)和传感器耐受的最高工作温度是必须考虑的。对于高温材料,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额外的冷却外壳或气幕保护。

  • 抗干扰能力:包括抗电磁干扰(EMI)、抗震动、抗环境光干扰等。一个稳定的传感器在复杂工况下才能提供可靠数据。

  • 通信接口和集成能力:传感器能否方便地与现有PLC、DCS或其他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是否支持常用的工业总线协议(如Profibus、Profinet、EtherNet/IP)?这直接影响到系统的集成难度和成本。

选型建议

  • 对于需要极高精度和高动态响应、且环境光路相对可控的场景(如冷轧、精整线):优先考虑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这类传感器通常提供±0.02%至±0.1%的测量精度,响应速度极快,是实现精准控制的首选。

  • 对于环境极其恶劣、且对绝对精度要求略低于激光但注重稳定性和穿透性的场景(如热轧辅助测速、物料输送):可以考虑多普勒雷达测速技术。它能够“无视”大部分恶劣环境因素,提供可靠的速度数据。

  • 对于需要同时获取速度、表面质量、缺陷等多种信息,并且对照明和表面特征有良好控制的场景(如精整线后的检查)机器视觉测速技术将是最佳选择。

  • 对于极高温材料的测速,且不受可见光或烟雾影响,并希望同时获取温度信息的场景红外热成像关联测速技术是不可替代的。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最合适的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仍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影响测速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1. 问题:环境干扰(粉尘、水汽、烟雾、强环境光)

    • 原因:冶金车间固有的恶劣环境,可能遮挡激光或影响图像采集,导致信号衰减、测量不稳定。强环境光可能饱和光学传感器。

    • 影响:测速数据波动大,甚至无法测量,导致控制失准。

    • 解决建议

      • 对于光学传感器(激光、视觉):加装防护罩、气幕吹扫装置,保持光学窗口清洁;使用波段滤光片或调整测量角度,减少环境光干扰。

      • 对于雷达传感器:其抗干扰能力强,通常能较好应对,但仍需确保天线无物理遮挡。

      • 散热:高温环境下,为传感器配备冷却外壳或水冷系统,确保其在规定温度范围内工作。

  2. 问题:材料表面特性变化(光泽度、颜色、粗糙度、振动)

    • 原因:材料表面状态不均匀,如部分区域有油污、氧化皮,或者在不同工艺段材料温度/光泽度差异大,这会影响激光的散射特性或视觉图像的特征识别。材料的垂直振动或横向摆动也可能影响测量光束与材料的交互。

    • 影响:测速不准,甚至测量中断。

    • 解决建议

      • 激光多普勒:通常对表面变化不敏感,但如果表面极其光滑(如镜面)或极其粗糙导致散射不均匀,可能需要调整安装角度或选择高功率激光。

      • 机器视觉:通过增强照明、使用特殊滤波镜头或优化图像处理算法来适应表面变化;对于振动,可以考虑增加测量点冗余或选用更高帧率的相机。

      • 安装优化:确保传感器安装位置稳固,远离振动源,并使其光束尽量垂直于材料运动方向,以减少横向位移的影响。

  3. 问题: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集成延迟

    • 原因:传感器数据输出速率与控制系统数据处理能力不匹配,或通信链路存在延迟,导致控制系统接收到的速度数据不是实时的。

    • 影响:控制响应滞后,无法实现高精度实时控制。

    • 解决建议

      • 选用高速通信接口:优先选择支持EtherNet/IP、Profinet等高速工业以太网协议的传感器,确保数据传输效率。

      • 优化控制算法:在控制系统中引入预测控制或前馈控制,结合传感器的高速输出,补偿系统延迟。

      • 检查通信链路:确保网线质量、交换机性能满足要求,减少网络拥堵。

  4. 问题:零速和方向识别困难

    • 原因:一些简单的测速系统在材料完全静止或即将反向运动时,可能无法准确判断零速点或方向。

    • 影响:启动或停车时控制不稳定,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解决建议

      • 选择支持0速度测量和方向识别的传感器:例如,英国真尚有的部分型号产品就具备此功能。

      • 采用正交编码或相敏检测技术:这些技术能够通过分析多普勒信号的相位信息来确定运动方向。

4. 应用案例分享

  • 热轧线速度与长度控制:在钢铁热轧过程中,激光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可以非接触式地精确测量高温钢板的瞬时速度,确保各轧机之间的速度匹配,从而稳定轧制过程,控制最终产品的厚度和长度精度。

  • 冷轧精整线长度测量:冷轧钢带在精整或剪切环节,需要高精度地测量其长度。激光测长传感器能够实时、准确地累计材料长度,指导定尺剪切,大幅减少废料并提高产品合格率。

  • 线缆和管材生产速度同步:在电线电缆、塑料管材等拉伸生产线上,精确的速度控制是保证产品直径均匀性、避免拉伸断裂的关键。例如,英国真尚有的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材料在不同工序间的线速度,实现多段驱动的精准同步控制。

  • 造纸/薄膜行业网速检测:在造纸或薄膜生产中,精确的网速(膜速)控制对于保证产品厚度均匀性、避免撕裂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激光测速技术可提供高精度、高稳定性的速度反馈,优化张力控制。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