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方案 > 

如何实现车队轮胎磨损的微米级实时监测,消除车轮打滑与形变对1.6毫米胎面磨损判断的干扰?【智能预测维护】

2025/08/26

1. 轮胎的基本结构与磨损监测的技术要求

轮胎,作为车辆与地面唯一的接触点,其结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它主要由胎面、胎侧、胎体(帘布层)和胎圈等部分组成。在磨损监测中,我们最关注的是胎面,也就是轮胎花纹的部分。胎面花纹深度直接影响轮胎的抓地力、排水性能、制动距离和燃油效率。想象一下,轮胎的胎面就像是鞋底的花纹,这些花纹是提供摩擦力、防止打滑的关键。随着使用,这些花纹会逐渐变浅,就像鞋底被磨平一样,其性能也会大打折扣。

对轮胎磨损进行精确监测,主要有几个技术要求:

  • 实时性: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就能获取数据,而不是停车后才能检查。

  • 精确性:能够准确测量胎面花纹深度,甚至能识别细微的磨损变化。

  • 鲁棒性:能在各种恶劣环境(如雨雪、泥泞、灰尘、温度变化)下稳定工作。

  • 抗干扰性:避免车辆自身的运动状态(如车轮打滑、轮胎周长因负载或气压变化)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这就像你走路时,如果脚下打滑或者鞋底弹性变化导致步长不准,你就很难准确计算走了多远。在轮胎磨损监测中,这些“不准”会直接影响我们对实际磨损情况的判断,因为磨损是基于实际行驶里程来评估的。

2. 针对轮胎磨损的相关技术标准简介

在轮胎磨损监测中,有一些核心的参数和评价方法是我们必须了解的。这些标准就像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尺子”,用来衡量轮胎的健康状况。

  • 胎面花纹深度:这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参数。它指的是胎面花纹块的表面到花纹沟槽底部的垂直距离。随着轮胎使用,这个深度会逐渐减小。

  • 磨损极限:为了行驶安全,各国或地区都会规定一个最小的胎面花纹深度,低于这个深度就意味着轮胎必须更换。例如,许多标准会要求主花纹沟槽深度不得低于1.6毫米。

  • 磨损指示器:为了方便驾驶员检查,轮胎制造商通常会在花纹沟槽底部设置一些小的凸起,当胎面磨损到与这些凸起平齐时,就表明胎面深度已接近磨损极限,需要更换轮胎了。

  • 磨损均匀性:除了整体深度,我们还需要关注胎面磨损是否均匀。如果轮胎内外侧或中间部分磨损速度不同,可能指示车辆存在定位不准、胎压异常等问题。评估方法通常是测量胎面不同位置的深度,并进行比较。

  • 磨损率:这是指轮胎花纹深度在单位行驶里程内减少的量。精确计算磨损率需要准确的胎面深度数据和准确的实际行驶里程数据。

通过监测这些参数,我们可以及时发现轮胎的异常磨损,预测更换周期,从而保障行车安全,延长轮胎寿命,并优化运营成本。

3. 实时监测/检测技术方法

确保轮胎磨损监测的精确性,特别是避免车轮打滑和轮胎周长变化带来的误差,是技术上的一个核心挑战。市面上有多种技术方案来应对这一挑战,它们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

3.1 市面上各种相关技术方案

3.1.1 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顾名思义,是利用雷达(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无线电探测与测距)原理和多普勒效应来测量速度的。它就像是向地面发射一束无线电波束,然后接收从地面反射回来的波。当车辆或物体相对于地面运动时,反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频率变化就是多普勒频移。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这个频移,就能计算出物体相对于地面的真实速度。

想象一下,你站在火车道旁,当火车向你驶来时,它的汽笛声会显得尖锐(频率高),而当它驶离你时,汽笛声会变得低沉(频率低)。这就是声音的多普勒效应。雷达测速传感器利用的是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是相似的。

其核心公式可以表示为:Δf = (2 * v * f_0 * cos(theta)) / c

其中:* Δf 是多普勒频移,即反射波频率与发射波频率的差值。* v 是物体相对于传感器的速度。* f_0 是发射电磁波的原始频率。* c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通常近似为光速)。* theta 是电磁波发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通过测量Δf,并已知f_0、c和theta,传感器就可以精确地计算出v。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的速度测量范围通常很广,从每小时几百米到数百公里每小时不等。例如,常见的型号可以测量0.1 km/h到200 km/h的速度。其信号更新率通常在10 Hz到100 Hz之间,这意味着它每秒可以提供10到100次速度更新,足以满足实时监测和闭环控制的需求。测量精度通常在1%以内,对于速度测量来说非常高。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不受车轮打滑影响:这是其最大的优势。由于直接测量的是车辆与地面的相对速度,而不是通过车轮转速来间接计算,因此无论车轮如何打滑,它都能提供真实的地面速度。这对于在湿滑路面、泥泞地形或急加速、急减速等情况下进行精确的行驶里程积累至关重要。 * 不受轮胎周长变化影响:轮胎的周长会因磨损、气压、负载甚至温度而变化。基于车轮转速的测速方法会因此产生误差,而雷达多普勒测速则完全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 非接触式测量:无磨损,不产生额外阻力,维护成本低。 * 环境适应性强:电磁波穿透能力强,不易受灰尘、雾、雨等恶劣天气影响,能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稳定工作。 * 高动态性能:能够快速响应速度变化,适用于动态控制系统。* 缺点: * 无法直接测量胎面花纹深度: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主要用于速度测量,不能直接获取胎面花纹的几何信息。因此,它通常需要与其他深度测量技术结合使用,以实现完整的磨损监测。 * 成本相对较高:相较于简单的车轮编码器,雷达测速传感器的初期投入成本会高一些。

3.1.2 激光三角测量法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激光三角测量法是一种非接触式光学测量技术。它通过向被测物体表面发射一束激光线或激光点,然后使用一个高分辨率的图像传感器(如CMOS相机)从一个特定角度接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根据三角几何原理,当物体表面高度发生变化时,反射光点在传感器上的位置也会随之移动。通过精确计算这个位移量,就可以反推出物体表面的高度信息。

简单来说,这就像你用手电筒照墙壁,从侧面观察光点。如果墙壁表面有凹凸,光点在视线中的位置就会“跳动”。传感器就是通过“看到”这种“跳动”来判断物体表面的高低起伏。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激光三角测量传感器的重复精度通常能达到微米级别(例如0.5微米到几十微米),X轴(宽度)分辨率可达几微米。测量范围(Z轴,高度)通常在几毫米到上百毫米之间。采样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几十千赫兹,甚至上百千赫兹,非常适合高速在线检测。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高精度、高速度:能够实现微米级的精度和极快的采样速度,适用于对细节要求高的在线检测。 * 非接触式测量:不会损伤轮胎表面,无磨损,维护量小。 * 不受目标物颜色和材质影响:先进的算法和传感器技术使其对不同颜色、材质的轮胎表面都有良好的适应性。* 缺点: * 对环境光敏感:虽然有抗环境光干扰能力,但在极端光照条件下仍可能受影响。 * 视野有限:单个传感器通常只能扫描一个窄带区域,要测量整个胎面可能需要多个传感器组合或扫描运动。 * 对脏污敏感:激光路径上的灰尘或水滴可能影响测量准确性。

3.1.3 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通过向被测物体表面投射已知的、具有特定编码的图案(例如条纹、格栅或点阵),然后使用一个或多个高分辨率相机从不同角度捕捉这些图案在物体表面产生的变形图像。由于物体表面的三维形状,这些图案会发生弯曲、偏移等变形。通过分析这些变形情况,并结合投影仪和相机之间的几何关系(通常通过标定获得),计算机可以精确计算出物体表面上每一个点的三维坐标,最终生成高密度的点云数据,从而实现物体表面的完整三维数字化。

可以理解为,我们把一张印有格子的纸贴在一个不规则的物体上,这些格子会随着物体的形状而弯曲。结构光扫描就是通过“看”这些弯曲的格子,来“想象”出物体的真实形状。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的测量精度通常在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之间(例如0.015毫米到0.03毫米)。单次扫描时间非常快,可以在一秒钟以内完成一个测量体积的扫描。测量体积灵活,可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轮胎。点云密度高,能够捕捉到胎面花纹的复杂细节。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高分辨率、全场三维测量:能够一次性获取整个胎面花纹的完整三维数据,对复杂胎面花纹细节捕捉能力强。 * 非接触式检测:无需接触轮胎,避免损伤,适用于精密检测。 * 数据采集速度快:适合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快速质量检测和在线监测。 * 能够评估多种特征:不仅可以测量胎面磨损深度,还能评估几何形状偏差、表面缺陷(如裂纹、异物)等。* 缺点: * 对环境光敏感:外部光线可能干扰投射图案的识别,需要控制好测量环境。 * 对表面反射率敏感:高反光或过于暗淡的表面可能会影响测量效果。 * 数据处理复杂:生成和分析高密度点云数据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专业的软件。 * 系统成本相对较高:通常包含高精度投影仪和相机,整体解决方案成本较高。

3.1.4 接触式测量(LVDT位移传感器)

工作原理与物理基础:接触式测量通常利用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如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LVDT)。LVDT传感器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磁芯,它位于一组线圈内部。当磁芯随着被测物体的表面起伏而移动时,它会改变线圈的电感,从而产生一个与磁芯位移量成正比的电压信号。这个信号经过处理后,就能精确地反映出胎面花纹的深度。

可以把LVDT想象成一个非常敏感的“触笔”,它轻柔地接触轮胎表面,随着胎面花纹的深浅起伏,笔尖也会上下移动。LVDT内部的机构能将这种微小的机械移动,精确地转换成电信号,告诉我们具体的高度变化。

核心性能参数典型范围:接触式LVDT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极高,可以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别。它的重复性非常好,结构坚固耐用。测量范围取决于传感器的行程,通常为几毫米到几十毫米。由于需要物理接触并进行扫描,测量速度相对较慢,更适合离线或半在线的精密检测。

技术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 极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在微米级别,能够捕捉到非常细微的磨损变化,是许多计量级应用的黄金标准。 * 数据可靠性高:直接接触测量,数据受环境光、表面颜色等因素影响小。 * 结构坚固耐用:适合恶劣的工业环境。* 缺点: * 接触式测量:测量头尖端与轮胎表面直接接触,可能导致磨损或划伤轮胎,且传感器本身也存在磨损问题。 * 测量速度慢:为了获取整个胎面轮廓,需要进行机械扫描,效率较低,不适合高速在线监测。 * 不适用于移动中的车辆:只能在车辆静止或特定工位进行测量。 * 无法避免因车轮打滑和轮胎周长变化带来的行驶里程误差:此技术仅测量深度,无法修正里程计数。

3.2 市场主流品牌/产品对比

这里我们将对比几款市场上知名的监测设备,它们各自采用了不同的技术,并在特定应用中表现出色。

  • 日本基恩士 (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法): 日本基恩士的LJ-V7080系列是其高性能激光位移传感器产品线。它以其极高的测量速度和精度而闻名。例如,其Z轴重复精度可达0.5微米,X轴分辨率为5微米,采样速度最高可达64千赫。这意味着它能以极快的速度捕捉物体表面的微小高度变化,并提供非常精细的轮廓数据。该产品在自动化生产线中进行高速在线检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适合对胎面花纹等需要高精度轮廓检测的应用。

  • 英国真尚有 (采用雷达多普勒测速技术): 英国真尚有的LP-DS200是一款基于雷达多普勒技术的真测速传感器,适用于移动物体的主动运动检测。它通过非接触方式测量速度,不受车轮打滑、轮胎周长变化和轮胎下沉的影响。该传感器的速度测量范围为0.8 km/h 至 200 km/h,信号更新率为20 Hz,并且具有IP6KX、IPX7、IPX9K防护等级,以及-40°C 至 +70°C的工作温度范围,保证了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 德国蔡司 (采用结构光三维扫描技术): 德国蔡司的COMET L3D 2是一款结构光三维扫描仪,以其高分辨率和全场三维测量能力著称。它能够向轮胎表面投射精密编码的结构光图案,并通过高分辨率相机捕捉变形,计算出高密度三维坐标点云数据。其测量精度最高可达 0.03毫米,单次扫描时间小于1秒,点距约0.2毫米,能够对复杂胎面花纹细节进行高精度捕捉。德国蔡司的产品在汽车行业的产品开发、质量控制以及自动化检测领域拥有强大的应用,尤其适用于需要完整三维数字化胎面花纹的场景。

  • 意大利马波斯 (采用接触式LVDT位移传感器): 意大利马波斯的TMU 系统主要采用高精度接触式测头,通常基于LVDT原理来测量胎面花纹深度。这款设备的优势在于其极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可达微米级,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它通常集成在专用的测量工位中,结构坚固耐用,抗恶劣工业环境能力强。意大利马波斯的产品在轮胎制造和返修环节的质量控制中被广泛应用,尤其适合对精度要求极高、可以在离线或半在线环境下进行的胎面深度测量。

3.3 选择设备/传感器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技术指标及选型建议

在选择轮胎磨损监测设备或传感器时,仅仅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综合评估一系列关键技术指标。

  1. 测量精度与重复精度

    • 实际意义: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一致性,重复精度是指多次测量同一目标时结果的一致性。它们直接决定了你监测到的磨损数据是否可靠,能否准确识别微小的磨损变化。例如,如果精度不够,1.6毫米的磨损极限可能被误判,导致安全隐患或资源浪费。

    • 选型建议:对于研发和质量控制,追求最高的精度和重复精度,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是理想选择。对于实时在线监测,可接受略低的精度(如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但重复精度仍需保证。

  2. 测量速度与信号更新率

    • 实际意义:这决定了系统获取数据的效率。高速测量意味着你可以在车辆快速通过时完成检测,或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进行精细分析。对于实时控制系统,快速的信号更新率是必不可少的,例如20 Hz的更新率意味着每秒可以提供20次速度或位置数据,确保控制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 选型建议高速产线或移动车辆实时监测,必须选择高测量速度(千赫兹级别)和高信号更新率(几十赫兹以上)的非接触式传感器。离线或静态检测,速度要求可适当降低。

  3. 测量范围与分辨率

    • 实际意义:测量范围是指传感器能有效测量的最大和最小距离或深度。分辨率则是传感器能分辨出的最小变化量。对于胎面磨损,需要传感器能覆盖花纹深度变化的全范围,并能分辨出微小的磨损量。

    • 选型建议:确保传感器的测量范围能覆盖所有可能测量的胎面深度。对于细致的磨损趋势分析,需要更高的分辨率(如微米级)。

  4. 工作方式(接触式 vs. 非接触式)

    • 实际意义:接触式传感器精度高,但有磨损和效率低的缺点。非接触式传感器无磨损,速度快,但可能受表面特性和环境影响。

    • 选型建议在线或移动车辆监测,必须选择非接触式方案(如激光、结构光、雷达)。实验室或特定工位高精度检测,接触式传感器可能更适合。

  5. 环境适应性(防护等级、工作温度)

    • 实际意义:轮胎监测常在户外或恶劣工业环境中进行,灰尘、水、油污、剧烈温度变化是常态。高防护等级(如IP67/IP69K)和宽工作温度范围确保设备在这些条件下能稳定可靠运行。

    • 选型建议:根据安装环境的恶劣程度选择相应防护等级和温度范围的产品。例如,用于非公路车辆或露天场所的传感器,需要更高的防护等级和更宽的温度适应性。

  6. 抗干扰能力

    • 实际意义:如前所述,车轮打滑、轮胎周长变化、表面颜色/材质变化、环境光线等都可能引入误差。优秀的传感器应能有效抵抗这些干扰。

    • 选型建议:如果应用中存在车轮打滑或轮胎形变问题,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是获取真实行驶里程的首选。对于光学传感器,考虑其对表面特性(颜色、光泽)和环境光线的抗干扰能力。

3.4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相应解决建议

即使选择了高性能的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仍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影响监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1. 问题:车轮打滑或轮胎周长变化导致行驶里程误差

    • 原因和影响:这是基于车轮转速计算行驶里程的固有缺陷。打滑时,车轮转速高但实际前进距离少;轮胎磨损、气压变化或载荷增加时,有效周长会减小或增大,导致转速与实际距离的换算不准。这些误差会直接导致轮胎磨损率计算不准确,可能提前或延迟更换轮胎,造成资源浪费或安全隐患。

    • 解决方案

      • 采用真实地面速度传感器:集成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直接测量车辆的真实对地速度,获取准确的行驶里程数据,彻底消除打滑和周长变化带来的误差。例如,英国真尚有的LP-DS200具有宽电压输入范围,易于安装,并提供多种输出选项,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结合车轮编码器数据与地面速度传感器数据,通过算法进行校正和补偿。

  2. 问题:胎面表面脏污(泥土、冰雪、水渍)影响光学测量

    • 原因和影响:激光、结构光等光学传感器依赖于光线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如果胎面被泥土、冰雪或大量水覆盖,会严重影响光线的透射和反射,导致测量数据丢失或产生较大误差。

    • 解决方案

      • 增强型传感器:选择具有更强穿透力或特殊滤波算法的光学传感器。

      • 定期清洁机制:在监测点设置自动清洁装置(如高压气吹、水洗),确保测量区域清洁。

      • 环境控制:尽量在相对清洁的环境下进行测量,或在测量前进行人工清洁。

      • 冗余测量:部署多个传感器从不同角度测量,提高数据可用性。

  3. 问题:车辆振动或测量工位不稳影响测量精度

    • 原因和影响:在车辆行驶或测量过程中,振动可能导致传感器与轮胎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微小变化,从而引入测量噪声和误差,尤其对高精度的微米级测量影响更大。

    • 解决方案

      • 减震安装:将传感器安装在具有良好减震性能的支架上,隔离车辆振动。

      • 高动态响应传感器:选择信号更新率高、能快速捕获动态变化的传感器。

      • 数据滤波与算法补偿:在软件层面通过卡尔曼滤波等高级算法,对振动引起的噪声进行有效抑制和补偿。

      • 稳固测量平台:对于静态测量工位,确保平台本身的稳定性,减少外部振动干扰。

  4. 问题:传感器校准漂移导致长期测量不准确

    • 原因和影响:任何精密传感器都可能随着时间、温度变化或长期使用而出现性能漂移,导致测量结果逐渐偏离真实值。如果不及时校准,长期积累的误差会使监测数据失去参考价值。

    • 解决方案

      • 建立定期校准计划:根据制造商建议和实际应用需求,制定严格的定期校准周期,并使用标准计量器具进行校准。

      • 自校准功能:优先选择具备自校准或易于现场校准功能的传感器。

      • 温度补偿:对于对温度敏感的传感器,确保其具备温度补偿功能,或在数据处理时进行温度校正。

      • 参考标准件:在现场放置标准参照物,用于快速检查传感器是否在正常工作范围内。

4. 应用案例分享

  • 智能车队管理:在长途运输车队中,通过实时监测卡车轮胎的磨损情况,可以实现预测性维护,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轮胎,避免高速爆胎风险,同时优化轮胎采购和更换计划,降低运营成本。

  • 矿山重型机械:在矿山、工程建设等极端环境中,重型机械轮胎磨损速度快、更换成本高。部署高防护等级的雷达多普勒测速传感器和三维扫描系统,能精确掌握轮胎实际磨损,保障作业安全,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 汽车制造与研发:汽车制造商在研发新型轮胎时,会利用高精度激光或结构光系统对轮胎的磨损模式、花纹变化进行详细分析,评估轮胎性能,加速产品迭代。

  • 机场行李输送带监测:机场的行李输送带需要持续运行,带面磨损会影响输送效率和安全性。通过雷达多普勒传感器监测输送带的真实运行速度,结合其他传感器监测带面磨损,可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预防性维护。



关于我们
应用方案
产品中心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755-26528100
0755-26528011
18145802139(微信同号)

邮箱


©2005-2025 真尚有 版权所有。 粤ICP备06076344号 粤ICP备06076344号-2